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理工科专业教育的盛行使学生的素质修养不容乐观。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连交通大学在办学理念、课程设置、第二课堂活动、校园文化等方面探索完善了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提出重视自我教育、结合学校教育,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等的对策建议。力求从内在到外在,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改变理工科过于重视专业教育忽视素质教育的倾向。
关键词:理工科 素质教育 实施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14-02
一、理工科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人才素质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因素,也是决定国家竞争地位的关键。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居于基础地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小则影响今后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大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培养思想高尚、文化深厚、专业精深、身心健康良好的高素质大学生。
无论中国古代的“六艺”近代的“五育”、还是现代的“素质教育”,亦或西方的“自由”(博雅)教育乃至“通识”(通才)教育,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提高与完善,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和谐之人。
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严峻的就业生存压力,使教育成为谋生的手段。专业教育,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教育大行其道。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使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致使理工科教育过于重视专业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信义失范道德滑坡、思想政治观念淡漠、文化修养欠缺、身心素质脆弱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素质教育在我国倡导近20年,但无论在基础还是高等教育领域,其进展与效果都不容乐观。不少高校走近了误区,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缺乏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全程参与和全面渗透[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人的素质可大致分为思想政治、文化、身心素质,与之相对应,则有相应的素质教育。
大连交通大学(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理工科高校,在注重历史传统和特色教育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以“人的完善”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为理工科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贡献绵薄之力。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课程体系
学校于2010年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下设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心理素质拓展、身体素质拓展等六个部门,通过精心设置相应课程,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 思想政治素质
针对思政课理论性强易流于空洞说教的问题,转变教学思路,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世情国情,构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筛选解析案例,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吸引力和说服力。
此外,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探索完善了两课教师做兼职“班主任”制度,并与“结对子”等工作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
2、 文化素质
重理轻文、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在很多理工科高校普遍存在,中国传统教育的文化修身与实践功能被严重削弱。在大众文化网络文化和各种电子产品弥漫的浮躁气息里,古籍拗口、艰涩、难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有识之士为此深深担忧,如杨叔子等在长期教育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做人、人格、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甘阳也敏锐地指出“应该以一种现代手段重新把以往的经典教育传统引入大学”[2]。
教育的目的是传承并推进文明,学校于2010年率先在辽宁省开设《国学讲座》课程,以分散教学的讲座形式,通过对经典(四书、道德经、弟子规等)的研读,和对儒道佛、易经、礼乐文化、书画艺术等的阐释与解读,让学生领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引导他们亲近经典中的思想世界与价值世界,并努力培养仁义礼智信,自尊自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优良品德。进而理解发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定力和鉴别力。
3、身心素质
体育工作部坚持“健康育人”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六结合”教学指导思想。灵活设置了包括基础、专项、选修、保健、塑体、竞训课在内的完善课程体系。并以“我运动我快乐”,“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激励学生积极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大连交通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成立,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提出“1+2+4”的群体活动计划: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①运动会、②身体素质测试;4.①两个月学校大型活动;②一个月院系、级队活动;③一周班级、宿舍活动;④早操制;取得了可喜成绩。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档案,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学生理解与运用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成长能力。老师每周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调适、危机干预等活动。使学生能悦纳自我,端正学习态度和方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受挫力和忍耐力,进而培养良好心态和健康情绪。
(二)第二课堂活动
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效是高校文化底蕴和学术水平的外在表现,选修课、学生社团、各类竞赛、社会实践、学术讲座、公益活动等都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1、选修课
基于介绍先进科学技术、扩大知识面、满足兴趣爱好等进行素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开设了多层次多学科的选修课,科目囊括了计算机、机械、材料、数学、管理、法律、文化、艺术、哲学、素质拓展等各个方面。如从“计算机绘图、Photoshop CS 图像处理、汽车构造、数学模型及软件应用、机器人创新设计”到“中国宏观经济问题解析、民法学、逻辑与智慧、人生哲学、世界风俗文化、民间艺术、书法艺术”,从“陶艺、合唱与表演、舞蹈形体、摄影、时尚立体装饰”到“SYB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职场礼仪、传统文化与生涯规划、职业核心能力—自我管理”等。学生可根据学校规定或自己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在精通专业知识之外,旁通其它领域,力争做到“专家与通才”的完美结合。 2、学生社团
学校社团联合会下辖科技、计算机协会,政治理论研究会、国学社、文学社、心理协会、国乐社、剧社、爱心社及各类艺术与健身类社团共36个。社联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超市”。使课堂教育和渗透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互相补充促进,帮助学生在相互影响、互相学习中得到提高。社团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为不同爱好与特长的同学提供了发挥独特才智的舞台。
3、其他活动
除选修课和学生社团外,第二课堂活动还要注意教育形式的生动性、感召力和多样化。如鼓勵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赛、数字艺术竞赛、书画摄影展、征文比赛、体育文化节、校园歌手比赛、辩论赛等。通过这些赛事和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技艺能力的同时也陶冶情操、提升了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际赛事活动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假期社会实践、支援西部建设、当村官、做志愿者等活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素质分内在与外在,内在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类似于“心态”;外在素质是人具有的能力、行为、取得的成就。其中内在素质是基础,因为德性是做人的前提,先“立德”有良好的品德基石,才能“立功”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功绩。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重视内在修养,学习古人“慎独、克己、修身”的精神,对道德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情感。如通过学习《弟子规》,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品质对于自身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等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感悟,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理尺度,成为自觉行动。能自律、自我管理、激励和约束,才能切实做到“立己立人,达己达人”。
注重激发主体自觉性的同时,学校以“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设定了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外在规范来约束激励学生,使其行为趋向于标准要求。“我崇尚的校园十大微文明”与学生学习、生活及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以“尊敬师长、积极帮助同学、爱护公物、上课不玩手机手机静音”等为荣;以“铺张浪费,自习室图书馆寝室喧哗、迟到旷课早退、公共场合抽烟、语言不文明”等为耻。倡导学生自觉行动,告别不文明行为。在日常渗透中广泛宣传长期熏陶,以期使学生拥有“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般高远开阔的眼界、胸襟和学识;象“珠藏川自媚,玉蕴山含辉”那样有珠玉在胸自能不同流俗。
良好的激励机制也为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外部驱动力,在校园开展各种典型榜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设计的激情和动力。学校每年都举行学风学记、体美、思想品德、优秀社团、综合素质、特长、单项技能等各方面的评选和颁奖。以优秀学生带动一般学生找到发展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精神文化,如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心理氛围等。素质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创设的文化环境,因为学生主要是在文化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成长成熟。
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反映学校的品位和格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进而实现对心灵、性格等的塑造。学校以轨道交通为特色,以机车制造闻名全国。结合自身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建设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东南隅陈列着一列退役的“上游”蒸汽火车头,车身镌刻“工业革命成典范 教育树人为上游”,激励师生秉持“明德求索 锲而不舍”的校训和“勤奋 求是 笃行”的学风勤奋自强,开拓创新。校园道路两旁随处悬挂着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和谆谆教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处装饰了书法绘画作品,以经典故事配以生动动漫形象的系列“励志故事”;校园内设立屈原“天问”铜像、詹天佑铜像;在图书馆前有“文化石”,上书“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使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悠远、深刻的文化气息。
3、科学与人文、现代与传统并重
科学精神是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对客观事物有正确认识观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人文精神是要以正确思维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做到身心、人我、天人等的和谐。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不能满足于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教学,更应该着重培养知识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如独立思考、获取处理信息、分析判断、质疑批评、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等能力。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发展传统文化,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在文化教育领域运用现代科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进行广播教学、网络教学,不断拓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其精神纽带作用。对丰富精神世界,全面提升基本素质,使学问与品德、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相得益彰是大有裨益的。
4、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推进素质教育,应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人才引进,新教师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系统传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帮助新教师真正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支持教师以进修、培训、研讨和观摩等方式不断学习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倡导教师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创新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因为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把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治学态度等传授给学生。以自身高尚的综合素质折射出的人格魅力,熏陶和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切实帮助学生去立人达人,怡情养性塑造人格。
综上所述,理工科高校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包容广泛的工程,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尝试,需要上自决策层、下自全体师生多方面的统一协作才能取得成效。只有真正重视并投身到这项工作中,才能促进理工科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眭依凡.素质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2]甘阳.文明国家大学[M].上海:三联书店.2012.
关键词:理工科 素质教育 实施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3)02-014-02
一、理工科高校素质教育的现状
人才素质是经济长期增长的首要因素,也是决定国家竞争地位的关键。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居于基础地位,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小则影响今后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大则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必须培养思想高尚、文化深厚、专业精深、身心健康良好的高素质大学生。
无论中国古代的“六艺”近代的“五育”、还是现代的“素质教育”,亦或西方的“自由”(博雅)教育乃至“通识”(通才)教育,都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个体的提高与完善,培养全面发展、身心和谐之人。
社会转型期多元文化的冲击导致价值观的多元化,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严峻的就业生存压力,使教育成为谋生的手段。专业教育,尤其是理工科专业教育大行其道。对科学技术的极大重视和对物质利益的强烈追求,使工具主义和功利主义盛行,致使理工科教育过于重视专业技术和实用技能的培养,而忽视综合素质的提升。信义失范道德滑坡、思想政治观念淡漠、文化修养欠缺、身心素质脆弱等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
素质教育在我国倡导近20年,但无论在基础还是高等教育领域,其进展与效果都不容乐观。不少高校走近了误区,把素质教育等同于人文教育或通识教育,缺乏其在人才培养中的全程参与和全面渗透[1]。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基本素质为目的,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智慧潜能、促进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为根本特征的教育。人素质的提高离不开教育,人的素质可大致分为思想政治、文化、身心素质,与之相对应,则有相应的素质教育。
大连交通大学(为行文方便,以下简称“学校”)是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理工科高校,在注重历史传统和特色教育的基础上,学校确立以“人的完善”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理念,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教育体系。本文意在抛砖引玉,以求教于方家,为理工科高校素质教育的推进贡献绵薄之力。
二、素质教育的实施
(一)课程体系
学校于2010年成立“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心”,下设思想道德、文化艺术、心理素质拓展、身体素质拓展等六个部门,通过精心设置相应课程,提高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 思想政治素质
针对思政课理论性强易流于空洞说教的问题,转变教学思路,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世情国情,构建以案例教学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围绕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精心筛选解析案例,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切实提高吸引力和说服力。
此外,加强师生的交流沟通,探索完善了两课教师做兼职“班主任”制度,并与“结对子”等工作等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法制观。
2、 文化素质
重理轻文、重科技教育轻人文教育在很多理工科高校普遍存在,中国传统教育的文化修身与实践功能被严重削弱。在大众文化网络文化和各种电子产品弥漫的浮躁气息里,古籍拗口、艰涩、难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少有识之士为此深深担忧,如杨叔子等在长期教育管理实践中,始终坚持做人、人格、人文精神、民族精神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甘阳也敏锐地指出“应该以一种现代手段重新把以往的经典教育传统引入大学”[2]。
教育的目的是传承并推进文明,学校于2010年率先在辽宁省开设《国学讲座》课程,以分散教学的讲座形式,通过对经典(四书、道德经、弟子规等)的研读,和对儒道佛、易经、礼乐文化、书画艺术等的阐释与解读,让学生领悟古老文明的博大精深。引导他们亲近经典中的思想世界与价值世界,并努力培养仁义礼智信,自尊自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等优良品德。进而理解发扬民族精神,提高文化定力和鉴别力。
3、身心素质
体育工作部坚持“健康育人”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六结合”教学指导思想。灵活设置了包括基础、专项、选修、保健、塑体、竞训课在内的完善课程体系。并以“我运动我快乐”,“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等口号激励学生积极锻炼,培养终身体育意识。
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大连交通大学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成立,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要求提出“1+2+4”的群体活动计划:1.《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2.①运动会、②身体素质测试;4.①两个月学校大型活动;②一个月院系、级队活动;③一周班级、宿舍活动;④早操制;取得了可喜成绩。
学校在新生入学时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建立档案,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指导学生理解与运用心理健康知識,提高自我调节和自我成长能力。老师每周定期开展心理咨询,进行心理调适、危机干预等活动。使学生能悦纳自我,端正学习态度和方法,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提高受挫力和忍耐力,进而培养良好心态和健康情绪。
(二)第二课堂活动
素质的提升,不完全来自课堂。第二课堂活动的成效是高校文化底蕴和学术水平的外在表现,选修课、学生社团、各类竞赛、社会实践、学术讲座、公益活动等都是提升素质的重要渠道。
1、选修课
基于介绍先进科学技术、扩大知识面、满足兴趣爱好等进行素质教育的需求,学校开设了多层次多学科的选修课,科目囊括了计算机、机械、材料、数学、管理、法律、文化、艺术、哲学、素质拓展等各个方面。如从“计算机绘图、Photoshop CS 图像处理、汽车构造、数学模型及软件应用、机器人创新设计”到“中国宏观经济问题解析、民法学、逻辑与智慧、人生哲学、世界风俗文化、民间艺术、书法艺术”,从“陶艺、合唱与表演、舞蹈形体、摄影、时尚立体装饰”到“SYB创业教育培训、大学生素质拓展训练、职场礼仪、传统文化与生涯规划、职业核心能力—自我管理”等。学生可根据学校规定或自己兴趣需要自主选择,在精通专业知识之外,旁通其它领域,力争做到“专家与通才”的完美结合。 2、学生社团
学校社团联合会下辖科技、计算机协会,政治理论研究会、国学社、文学社、心理协会、国乐社、剧社、爱心社及各类艺术与健身类社团共36个。社联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完善“学生自主学习超市”。使课堂教育和渗透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互相补充促进,帮助学生在相互影响、互相学习中得到提高。社团既培养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也为不同爱好与特长的同学提供了发挥独特才智的舞台。
3、其他活动
除选修课和学生社团外,第二课堂活动还要注意教育形式的生动性、感召力和多样化。如鼓勵学生积极参与科技节、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学校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机器人、创新设计大赛,数学建模赛、数字艺术竞赛、书画摄影展、征文比赛、体育文化节、校园歌手比赛、辩论赛等。通过这些赛事和活动,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技艺能力的同时也陶冶情操、提升了动手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校际赛事活动的同时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如假期社会实践、支援西部建设、当村官、做志愿者等活动。
三、实施素质教育的对策研究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学校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
素质分内在与外在,内在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类似于“心态”;外在素质是人具有的能力、行为、取得的成就。其中内在素质是基础,因为德性是做人的前提,先“立德”有良好的品德基石,才能“立功”去做有益于社会的事业功绩。
素质教育的本质是重视内在修养,学习古人“慎独、克己、修身”的精神,对道德准则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情感。如通过学习《弟子规》,教给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和情感。使学生认识到道德品质对于自身发展生活质量社会发展等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在实际生活中不断感悟,把道德要求内化为心理尺度,成为自觉行动。能自律、自我管理、激励和约束,才能切实做到“立己立人,达己达人”。
注重激发主体自觉性的同时,学校以“内强素质 外塑形象”设定了素质方面的基本要求,以外在规范来约束激励学生,使其行为趋向于标准要求。“我崇尚的校园十大微文明”与学生学习、生活及日常行为规范联系起来,以“尊敬师长、积极帮助同学、爱护公物、上课不玩手机手机静音”等为荣;以“铺张浪费,自习室图书馆寝室喧哗、迟到旷课早退、公共场合抽烟、语言不文明”等为耻。倡导学生自觉行动,告别不文明行为。在日常渗透中广泛宣传长期熏陶,以期使学生拥有“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般高远开阔的眼界、胸襟和学识;象“珠藏川自媚,玉蕴山含辉”那样有珠玉在胸自能不同流俗。
良好的激励机制也为学生提高自身素质提供外部驱动力,在校园开展各种典型榜样教育,可以激发学生自我设计的激情和动力。学校每年都举行学风学记、体美、思想品德、优秀社团、综合素质、特长、单项技能等各方面的评选和颁奖。以优秀学生带动一般学生找到发展方向,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2、注重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其中最能体现校园文化本质内容的是精神文化,如学校的传统、校风、学风、心理氛围等。素质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大学创设的文化环境,因为学生主要是在文化环境中接受潜移默化的影响并成长成熟。
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反映学校的品位和格调,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陶冶情操启迪心智,进而实现对心灵、性格等的塑造。学校以轨道交通为特色,以机车制造闻名全国。结合自身历史传统、办学特色、精神风貌建设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在校园东南隅陈列着一列退役的“上游”蒸汽火车头,车身镌刻“工业革命成典范 教育树人为上游”,激励师生秉持“明德求索 锲而不舍”的校训和“勤奋 求是 笃行”的学风勤奋自强,开拓创新。校园道路两旁随处悬挂着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和谆谆教导;在教学楼图书馆等处装饰了书法绘画作品,以经典故事配以生动动漫形象的系列“励志故事”;校园内设立屈原“天问”铜像、詹天佑铜像;在图书馆前有“文化石”,上书“业精于勤荒于嬉 行成于思毁于随” ……使学生随处都能感受到悠远、深刻的文化气息。
3、科学与人文、现代与传统并重
科学精神是在专业教育中培养对客观事物有正确认识观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人文精神是要以正确思维方式,处理人际关系,从而做到身心、人我、天人等的和谐。因此在专业教学中,不能满足于以知识积累为目的的教学,更应该着重培养知识背后蕴含的科学精神,如独立思考、获取处理信息、分析判断、质疑批评、解决问题、创新创造等能力。
运用现代科技成果,丰富发展传统文化,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如在文化教育领域运用现代科技,加强校园网络建设,进行广播教学、网络教学,不断拓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其精神纽带作用。对丰富精神世界,全面提升基本素质,使学问与品德、职业能力和社会能力相得益彰是大有裨益的。
4、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一所大学核心竞争力所在,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推进素质教育,应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建立一支师德好、业务精、素质高、敬业精神强的师资队伍。
学校注重人才引进,新教师上岗前进行岗前培训,系统传授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帮助新教师真正掌握教学规律和方法,提高教学能力。支持教师以进修、培训、研讨和观摩等方式不断学习提升,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倡导教师要有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创新素质,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因为教师不但要精通专业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要把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治学态度等传授给学生。以自身高尚的综合素质折射出的人格魅力,熏陶和影响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切实帮助学生去立人达人,怡情养性塑造人格。
综上所述,理工科高校的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包容广泛的工程,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和实践尝试,需要上自决策层、下自全体师生多方面的统一协作才能取得成效。只有真正重视并投身到这项工作中,才能促进理工科素质教育全面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眭依凡.素质教育: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J].中国高等教育.2010(9).
[2]甘阳.文明国家大学[M].上海:三联书店.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