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磁条卡在取代存折的过程中给消费者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与此同时,屡屡被盗刷、被克隆的案例却也让使用者胆颤心惊。而金融IC卡技术的发展有望使这一隐患得到解决。尽管金融IC卡尚未如预期遍地开花,却已经积累了一批拥趸。银行卡换“芯”在改善用卡安全的同时也给金融芯片概念股带来了一波发展的机遇。
不翼而飞的存款
银行卡未离身,但是卡里的存款却不知何时不翼而飞,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全国各个城市频繁上演。据报道,2012年1—8月深圳发生银行卡案件2177宗,涉案嫌疑人达354人。央行此前透露估算数据称,我国目前每年银行卡案件涉及金额在数亿元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尽管消费者可以通过频繁更改密码、卡不离身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账户安全,然而依旧难以抵制账户被盗的风险,盗取银行卡信息的工具竟然在网上公开叫卖,只需轻轻一刷就可以复制磁条内的账户信息。
所以最安全的用卡措施还是将磁条银行卡升级为金融IC卡。磁条卡因为存储空间有限,所以不能进行高级别的加密。相对于磁条银行卡来说,金融IC卡更为安全,不容易被复制。
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以芯片作为介质。其容量是磁条卡容量的几十倍以上,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所以在安全性上能有所保证。除此之外,一向令储户感到头疼的“消磁”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金融IC卡的读写次数在数万次之上,可以防磁、防静电、防机械损坏和化学破坏。
在保证储户账户安全的同时,金融IC卡也有望成为便利支付方式的一项工具,如果衔接成功,消费者有望用一张卡就可以办理社保、乘坐交通工具、享受医疗服务,以及购物、娱乐,甚至包括水电煤气费用缴纳,减少多张卡间相互转账带来的不便。
不过如果使用金融IC卡不当,甚至会带来比磁条卡遭盗刷更大的损失。
简简单单轻松支付固然是好,前提是建立在消费者妥善保管基础之上,如果遗失卡,可能面临卡内账户资金无法挽回的尴尬。因为在消费时,并不需要输入密码以及在交款单上签字确认,业内人士建议持卡人根据需求存进有限金额即可。
同时,国内银行发行的金融IC卡一般为双介质卡,在保留既有磁条介质的基础上加了芯片。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在ATM机上进行操作时依旧会通过磁条读取信息。在POS机上进行交易时,如果通过插入芯片的方式,就只读取芯片信息,如果采用刷磁条的方式,那么还是会读取信息。如果采用插卡的方式交易,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中国加入EMV迁移
EMV迁移(由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已经成为国际银行卡发展的趋势。早在2002年,马来西亚就开始了这一改变,并成为目前EMV迁移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相比之下,欧洲的迁移程度较高。
国内银行之所以到今日才开始更换芯片卡的举动,其中一条原因就是换卡成本太高。芯片卡本身的制作成本就要比磁条卡贵几十倍,磁条卡的成本不到一元人民币,但是芯片卡平均成本在20元左右。
除了更换芯片卡本身,相应的种类多、数量大的银行卡受理终端,比如ATM、POS、电话支付终端等都需要进行改造。如今磁条卡更换提上日程主要还是因为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根据中国银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金融IC卡已实现可在全国九成商户POS(包括全部直联POS)使用。央行明确指出优先改造受理环境,目标就是要在2013年1月1日实现境内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都能够受理金融IC卡。
如此一来,全国各大银行都逐步加入了换“芯”运动。今年上半年各省份和各家银行明显加快了金融IC卡业务的推进速度。据广发证券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国内除山西省未明确宣布已发行金融IC卡(但已有招标工作),其余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或多或少有金融IC卡的放量。
金融IC卡发卡银行正在逐渐增加,目前已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浦发、中信、民泰、兴业已经发行金融IC卡。除此之外,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也获得了发行金融IC卡的资格,如华融湘江银行、桂林银行等。
而央行也明确规定了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的步骤。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2011年6月底前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政储蓄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换为金融IC卡。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金融IC卡发行总量累计达到2300万张,2011年新增发卡约1400万张,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金融IC卡4500多万张,较去年底增长2070万张。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发卡量有望超过5000万张。
金融概念股借“芯”东风
这场换“芯”运动也会带来巨大的利益链条。东方证券分析报告认为,全球卡支付服务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且近年来保持40%的高速增长,被视为全球最富有机会的市场。
首先获益的就是银行。为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换“芯”速度,央行鼓励各商业银行通过行业应用发行金融IC卡,如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城市一卡通、军人保障卡等,东方证券分析师周军认为行业卡能够助力银行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并带来增量资金,“以社保卡为例:假设银行发行100万张金融社保卡,按照上海市平均工资以及社保政策,个人和雇主共缴纳的社保金比例为48%(个人11%,雇主37%),则发卡上一年能累计收到230亿元社保资金,对银行存在巨大的吸引力。”他认为在2012—2015年的黄金发行时间段,IC 卡芯片厂商和卡片制造商受益程度最大。
对此,广发证券分析师黄亚森也持有相同观点,“从投资时钟看,最先受益的是芯片和制卡环节。”按照广发证券的预计,“未来移动支付芯片的市场容量约为50亿元,卡的市场容量约为142亿元,同时支持移动支付的金融IC卡也将主要采用国内芯片,国内芯片和智能卡厂商将最大收益”。
目前普遍受业界评价较高的相关厂商主要有四家公司:大唐电信、东信和平、天喻信息和恒宝股份。这些证券研究机构对这些处于EMV迁移链条上的企业的盈利预期都报以很高的期望。
不翼而飞的存款
银行卡未离身,但是卡里的存款却不知何时不翼而飞,这看似不可能的事情却在全国各个城市频繁上演。据报道,2012年1—8月深圳发生银行卡案件2177宗,涉案嫌疑人达354人。央行此前透露估算数据称,我国目前每年银行卡案件涉及金额在数亿元以上,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尽管消费者可以通过频繁更改密码、卡不离身等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账户安全,然而依旧难以抵制账户被盗的风险,盗取银行卡信息的工具竟然在网上公开叫卖,只需轻轻一刷就可以复制磁条内的账户信息。
所以最安全的用卡措施还是将磁条银行卡升级为金融IC卡。磁条卡因为存储空间有限,所以不能进行高级别的加密。相对于磁条银行卡来说,金融IC卡更为安全,不容易被复制。
金融IC卡又称为芯片银行卡,以芯片作为介质。其容量是磁条卡容量的几十倍以上,可以存储密钥、数字证书、指纹等信息,所以在安全性上能有所保证。除此之外,一向令储户感到头疼的“消磁”问题也能得到解决,金融IC卡的读写次数在数万次之上,可以防磁、防静电、防机械损坏和化学破坏。
在保证储户账户安全的同时,金融IC卡也有望成为便利支付方式的一项工具,如果衔接成功,消费者有望用一张卡就可以办理社保、乘坐交通工具、享受医疗服务,以及购物、娱乐,甚至包括水电煤气费用缴纳,减少多张卡间相互转账带来的不便。
不过如果使用金融IC卡不当,甚至会带来比磁条卡遭盗刷更大的损失。
简简单单轻松支付固然是好,前提是建立在消费者妥善保管基础之上,如果遗失卡,可能面临卡内账户资金无法挽回的尴尬。因为在消费时,并不需要输入密码以及在交款单上签字确认,业内人士建议持卡人根据需求存进有限金额即可。
同时,国内银行发行的金融IC卡一般为双介质卡,在保留既有磁条介质的基础上加了芯片。据银行工作人员介绍,在ATM机上进行操作时依旧会通过磁条读取信息。在POS机上进行交易时,如果通过插入芯片的方式,就只读取芯片信息,如果采用刷磁条的方式,那么还是会读取信息。如果采用插卡的方式交易,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中国加入EMV迁移
EMV迁移(由磁条卡向芯片卡的迁移)已经成为国际银行卡发展的趋势。早在2002年,马来西亚就开始了这一改变,并成为目前EMV迁移最成功的国家之一。相比之下,欧洲的迁移程度较高。
国内银行之所以到今日才开始更换芯片卡的举动,其中一条原因就是换卡成本太高。芯片卡本身的制作成本就要比磁条卡贵几十倍,磁条卡的成本不到一元人民币,但是芯片卡平均成本在20元左右。
除了更换芯片卡本身,相应的种类多、数量大的银行卡受理终端,比如ATM、POS、电话支付终端等都需要进行改造。如今磁条卡更换提上日程主要还是因为金融IC卡的受理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根据中国银联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金融IC卡已实现可在全国九成商户POS(包括全部直联POS)使用。央行明确指出优先改造受理环境,目标就是要在2013年1月1日实现境内所有受理银行卡的联网通用终端都能够受理金融IC卡。
如此一来,全国各大银行都逐步加入了换“芯”运动。今年上半年各省份和各家银行明显加快了金融IC卡业务的推进速度。据广发证券统计报告显示,目前国内除山西省未明确宣布已发行金融IC卡(但已有招标工作),其余各个省市自治区都或多或少有金融IC卡的放量。
金融IC卡发卡银行正在逐渐增加,目前已有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浦发、中信、民泰、兴业已经发行金融IC卡。除此之外,不少地方性商业银行也获得了发行金融IC卡的资格,如华融湘江银行、桂林银行等。
而央行也明确规定了磁条卡向芯片卡迁移的步骤。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2011年6月底前工、农、中、建、交和招商、邮政储蓄银行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3年1月1日起全国性商业银行均应开始发行金融IC卡,2015年1月1日起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重点合作行业领域,商业银行发行的、以人民币为结算账户的银行卡均应换为金融IC卡。
据相关数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国金融IC卡发行总量累计达到2300万张,2011年新增发卡约1400万张,截至201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发行金融IC卡4500多万张,较去年底增长2070万张。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全年发卡量有望超过5000万张。
金融概念股借“芯”东风
这场换“芯”运动也会带来巨大的利益链条。东方证券分析报告认为,全球卡支付服务市场规模已超过2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超过10亿美元,且近年来保持40%的高速增长,被视为全球最富有机会的市场。
首先获益的就是银行。为了在“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换“芯”速度,央行鼓励各商业银行通过行业应用发行金融IC卡,如社保卡、居民健康卡、城市一卡通、军人保障卡等,东方证券分析师周军认为行业卡能够助力银行进入新的行业领域,并带来增量资金,“以社保卡为例:假设银行发行100万张金融社保卡,按照上海市平均工资以及社保政策,个人和雇主共缴纳的社保金比例为48%(个人11%,雇主37%),则发卡上一年能累计收到230亿元社保资金,对银行存在巨大的吸引力。”他认为在2012—2015年的黄金发行时间段,IC 卡芯片厂商和卡片制造商受益程度最大。
对此,广发证券分析师黄亚森也持有相同观点,“从投资时钟看,最先受益的是芯片和制卡环节。”按照广发证券的预计,“未来移动支付芯片的市场容量约为50亿元,卡的市场容量约为142亿元,同时支持移动支付的金融IC卡也将主要采用国内芯片,国内芯片和智能卡厂商将最大收益”。
目前普遍受业界评价较高的相关厂商主要有四家公司:大唐电信、东信和平、天喻信息和恒宝股份。这些证券研究机构对这些处于EMV迁移链条上的企业的盈利预期都报以很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