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里说的“相识”,即心理互识,是指家人之间相互了解其心理成长、衰退的特征,掌握变化规律,识别心理状况,避免心理碰撞,促进和睦相处。通常,家人间的“相识”存在下列误区。
(1)雾里看花,心理碰撞。这天,晓妍在市舞蹈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晓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正当她兴高采烈准备为大家再表演一次时,外婆说话了。她首先对自己如何教售晓妍,又是怎样引导她学习舞蹈滔滔不绝地表白了一番。接着她又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晓妍的不足。听着外婆的评说,晓妍气得不知说什么好。待客人一走,晓妍像只发怒的狮子。不顾夜深,硬是把年过花甲的外婆推到门外。然后“砰”一声关上门,无论外婆怎么呼喊。她也不开门。
表面上看,外孙女粗暴地对待外婆是“惯儿不孝”的行为,实际上则是代际间心理碰撞的结果。心理学认为,青年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处处想表现、炫耀自己。而老年人也希望通过自我表现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好评、关心和敬重。一方面由于外婆忽视了晓妍的心理特征,不能认识其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晓妍又不能理解外婆的心理活动,结果争相“表现”,心理碰撞形成晓妍的“仇亲”心理,促使亲人反目。
显然,家人之间不能因为朝夕相处或是“看着对方长大”,放弃心理上的相互认识和理解,而需要遵循生命规律和人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相纳、相容,协调相互关系。
(2)一叶障目,“不识庐山”。力力的家住在乡下。考上城里的中学后寄宿在丹丹家。力力和丹丹是表兄妹。从小要好。可是,自从力力住进丹丹家,丹丹对他的态度很冷淡。比如放学、上学不一道走,即使是作业上遇到难题,丹丹也舍近求远不肯请教力力。丹丹的妈妈问丹丹:“这是为什么?”丹丹头一摆,鼻子一哼:“我讨厌他!”由此,丹丹的妈妈认为丹丹这种待人的方式和态度很不对,竭力予以纠正。当她把丹丹拖到力力面前,要求丹丹向力力检讨时,两个孩子的脸都涨得通红,谁也不肯说一句话。为此,丹丹和妈妈大闹了一番。说妈妈重男轻女,不尊重她的人格……
表面上看,丹丹似乎是看不起乡下的力力,实际上却是少女进入“疏远期”的心理表现。而这一表现没能被做母亲的所认识,强行纠正的结果是弄巧成拙,导致母女之间的对抗。心理学认为,青春期少年在疏远期即表现出对异性的疏远。这是由于第一性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现,自然覆现出对异性的回避态度。比如,女孩因青春期的到来明显感到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形成羞涩感,由此会紧束日益隆起的乳房,甚至走路也故意弯着腰。她们认为,男女交往不可思议,甚至是羞耻的,所以有意疏远男孩。
由此说明,在家庭关系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不断认识、了解其成员的心理特征和变化的基础上,启导正确的相处方法和行为;不能因“一叶障目”。错识、错怪了对方。尤其是父母,要遵循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摸准他们各个时期的心理脉搏,合理要求他们,切忌“不识庐山面貌”妄加纠正、控制,从而造成代际关系的僵化。
(3)不变待变。“张弓待发”。随着事业上的成功,王先生和妻子的关系却直趋急下。妻子认为,王先生原本待她热情周到,态度温和。可自从当了总经理后,对她却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发火,和谐的性生活也因他的冷漠而出现障碍。由此她怀疑丈夫变了心,在外面有了情人,于是常常暗中盯梢。这使王先生很恼火,索性一头扎进工作中,几个月也不回家,致使和睦的夫妻关系一下子变得十分紧张。
王先生今年51岁,正值更年期。此期由于男性体内部分雄激素降低,从而出现类似妇女更年期的一系列症状。比如,性兴趣降低。甚至阳痿;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容易发火;对以前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及一系列性格上的改变。通过体检,王先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而出现了对妻子态度的改变和性冷淡。然而。由于妻子怀疑其负心,妄加干涉,致使夫妻关系紧张。
对于家庭成员一时的态度、行为变化,要善于寻找原因,重视其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不要以不变的态度、方法对待对方已经变化了的生理心理现实。试想,倘若王先生的妻子认识到丈夫正处更年期,能顺应这一变化,改变相处的方法和把握正确的相处行为,加大爱的投入,以帮助丈夫顺利度过更年期。那么,夫妻关系就不是“张弓待发”,而是温馨如故或更上一层楼。
(编辑 汤知慧)
(1)雾里看花,心理碰撞。这天,晓妍在市舞蹈比赛中获得了第二名,亲朋好友都来祝贺,晓妍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正当她兴高采烈准备为大家再表演一次时,外婆说话了。她首先对自己如何教售晓妍,又是怎样引导她学习舞蹈滔滔不绝地表白了一番。接着她又毫不客气地指出了晓妍的不足。听着外婆的评说,晓妍气得不知说什么好。待客人一走,晓妍像只发怒的狮子。不顾夜深,硬是把年过花甲的外婆推到门外。然后“砰”一声关上门,无论外婆怎么呼喊。她也不开门。
表面上看,外孙女粗暴地对待外婆是“惯儿不孝”的行为,实际上则是代际间心理碰撞的结果。心理学认为,青年人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处处想表现、炫耀自己。而老年人也希望通过自我表现引起他人的注意,获得好评、关心和敬重。一方面由于外婆忽视了晓妍的心理特征,不能认识其心理需要;另一方面晓妍又不能理解外婆的心理活动,结果争相“表现”,心理碰撞形成晓妍的“仇亲”心理,促使亲人反目。
显然,家人之间不能因为朝夕相处或是“看着对方长大”,放弃心理上的相互认识和理解,而需要遵循生命规律和人的各个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相纳、相容,协调相互关系。
(2)一叶障目,“不识庐山”。力力的家住在乡下。考上城里的中学后寄宿在丹丹家。力力和丹丹是表兄妹。从小要好。可是,自从力力住进丹丹家,丹丹对他的态度很冷淡。比如放学、上学不一道走,即使是作业上遇到难题,丹丹也舍近求远不肯请教力力。丹丹的妈妈问丹丹:“这是为什么?”丹丹头一摆,鼻子一哼:“我讨厌他!”由此,丹丹的妈妈认为丹丹这种待人的方式和态度很不对,竭力予以纠正。当她把丹丹拖到力力面前,要求丹丹向力力检讨时,两个孩子的脸都涨得通红,谁也不肯说一句话。为此,丹丹和妈妈大闹了一番。说妈妈重男轻女,不尊重她的人格……
表面上看,丹丹似乎是看不起乡下的力力,实际上却是少女进入“疏远期”的心理表现。而这一表现没能被做母亲的所认识,强行纠正的结果是弄巧成拙,导致母女之间的对抗。心理学认为,青春期少年在疏远期即表现出对异性的疏远。这是由于第一性征的变化和第二性征的出现,自然覆现出对异性的回避态度。比如,女孩因青春期的到来明显感到自己生理上的变化。形成羞涩感,由此会紧束日益隆起的乳房,甚至走路也故意弯着腰。她们认为,男女交往不可思议,甚至是羞耻的,所以有意疏远男孩。
由此说明,在家庭关系中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在不断认识、了解其成员的心理特征和变化的基础上,启导正确的相处方法和行为;不能因“一叶障目”。错识、错怪了对方。尤其是父母,要遵循孩子心理成长的规律,摸准他们各个时期的心理脉搏,合理要求他们,切忌“不识庐山面貌”妄加纠正、控制,从而造成代际关系的僵化。
(3)不变待变。“张弓待发”。随着事业上的成功,王先生和妻子的关系却直趋急下。妻子认为,王先生原本待她热情周到,态度温和。可自从当了总经理后,对她却横挑鼻子竖挑眼,动不动就发火,和谐的性生活也因他的冷漠而出现障碍。由此她怀疑丈夫变了心,在外面有了情人,于是常常暗中盯梢。这使王先生很恼火,索性一头扎进工作中,几个月也不回家,致使和睦的夫妻关系一下子变得十分紧张。
王先生今年51岁,正值更年期。此期由于男性体内部分雄激素降低,从而出现类似妇女更年期的一系列症状。比如,性兴趣降低。甚至阳痿;注意力不集中,急躁易怒。容易发火;对以前喜欢的事情失去兴趣及一系列性格上的改变。通过体检,王先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而出现了对妻子态度的改变和性冷淡。然而。由于妻子怀疑其负心,妄加干涉,致使夫妻关系紧张。
对于家庭成员一时的态度、行为变化,要善于寻找原因,重视其生理心理方面的变化;不要以不变的态度、方法对待对方已经变化了的生理心理现实。试想,倘若王先生的妻子认识到丈夫正处更年期,能顺应这一变化,改变相处的方法和把握正确的相处行为,加大爱的投入,以帮助丈夫顺利度过更年期。那么,夫妻关系就不是“张弓待发”,而是温馨如故或更上一层楼。
(编辑 汤知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