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现代化的一个知识论范式——以戴震为中心

来源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weibo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儒学现代化的进程中,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开始关注知识论问题.然而,在程朱形上学的知识论中,"人心""物理""天理"同构导致知识并未获得独立的价值地位.伴随着儒学现代化的推进,在戴震的知识论中,认知主体存在着一个由"精爽"进于"神明"的能力提升和扩展过程;认知对象体现为"物则""分理""条理"等形而下的客观物理;认知主体与认知对象之间存在着一个可知论的主客关系;认知主体通过对认知对象的精确审察,将最终获得"理义"的认知成果.戴震的知识论建构为儒学现代化提供了个案性的范式,在今天依然极富现代性的启发意义.
其他文献
《扶桑》英译本The Lost Daughter of Happiness由美国汉学家Cathy Silber翻译,译本中的扶桑形象与原作中的扶桑形象有重合,也有改变。结合形象学理论,对译者从“自我”角度所建构的扶桑“他者”形象与原作的扶桑形象进行比较分析。译者所建构的扶桑形象体现了她对异域文化的认同,而部分地方的弱化和删减表明译者忽略了部分源语的文化内涵。通过比较研究,能够帮助西方读者对《扶桑》译本所建构的东方女性形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支持城乡融合发展是"十四五"时期财政政策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之一.该项财政政策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新形势下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要求及其所面临的制约因素,在相关部门的通力合作下力求实现政策制定的科学化.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力促城乡产业融合;以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宗旨,提升新时代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以加强监督和绩效评价为手段,提高财政支持政策的效果.
新时代爱国奉献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要义,以无私奉献为实践表达,以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为本质要求。从生成逻辑上看,新时代爱国奉献精神遵循着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中华民族爱国奉献的历史文化传统是其历史渊源,历史唯物主义是其理论依据,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是其时代动因。新时代爱国奉献精神重在培育和践行,应将其融入政治生活体系、国民教育体系、大众传媒体系和社会生活体系,从而使爱国奉献精神得以传承、践行和发展。
政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跟从事政治活动的人有着密切关系。人有人格,政治人有政治人的人格,反映到政治活动中,就有了政治境界的高下优劣之别。事实上,政治从来都有理想与非理想两种境界。政治境界不同,政治人所要遵循的政治修辞原则也有所不同。在非理想的现实政治境界下,政治人必须自觉遵循“知人论事”“审时度势”“因地制宜”三项基本原则,才能顺利实现其政治修辞的目标预期。
本研究从政治心理视角切入,考察了公众村社认同对政府信任的影响关系以及村社秩序感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针对95个行政村和社区的成年公民进行问卷调查,共获得有效数据5040份,运用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和贝叶斯可信区间估计方法进行统计发现:公众的村社认同对其政府信任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公众村社秩序感知对其村社认同与政府信任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即相较于村社秩序感知高分群体,在那些具有较低水平的村社秩序感知的群体中,个体村社认同对其政府信任表现出更强的影响效应。本研究为政府信任影响因素理论的文化视角增加了新的影响
“十三五”时期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在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及优抚政策方面取得了历史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体系逐步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管理服务日趋规范,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期间,面对新形势、新挑战,中国社会保障需要在社保政策定位、保障对象甄别、社保层次划分方面进行深化改革,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建设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更高需求。
当下,对失信被执行人进行声誉罚是民事执行迈向声誉治理的一个典型表现。在乎自己声誉的被执行人与在乎自己职业声誉的执行人员是民事执行活动良性开展的重要条件。实践中,失信被执行人声誉罚的信号识别功能不彰、执行人员职业声誉流失的加剧是民事执行中声誉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对被执行人公权控制属性的实践强化与对执行人员管制性思路的运用及其强化。应当在此基础上重塑民事执行中的声誉治理,使其与“公权控制属性”“管制性思路”形成相得益彰的民事执行治理格局。
作为20世纪中国史学大师之一,陈垣的学术成就与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受到学界的关注.据初步统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已先后有5部有关陈垣研究的著作出版,发表的相关论文多
期刊
通过带有特定理论预设的经验研究,埃利亚斯建构起以“构型”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及社会学分析框架,体现出研究范式的创新意义。与直接援引埃利亚斯的观点、论断相比,构型社会学的应用潜力还表现在为当代中国研究的诸多经验领域提供研究工具。在构型分析框架下,当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国民性演化、群体关系与社会心态形成、代际关系与两性关系变化,都是不同的社会阶层/代际群体/性别群体相互依赖的社会关系网络动态波动的构型生成。这种研究路径对认识与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具有开拓性启发意义。
概念验证中心是美国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一种创新模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资助平台、信息平台和服务平台三大功能集群.从供需匹配的视角对概念验证中心进行分析,揭示出大学科研成果商业化过程中研究人员每个阶段的需求,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概念验证中心在服务于大学科研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功能配置及实现路径,为中国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