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系统接触数学知识的阶段,该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强,在数学知识探索中容易遇到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摆在全体小学数学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不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比较单一枯燥,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学质量也难以获得有效提升。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从学生心理及能力等各个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目光着重放在高效课堂环境上,教师需思考课堂导入环节,自课堂导入基础环节引起学生思考,为后续教学及总结、复习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以紧凑的课程内容传授数学知识,整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深思,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不了解,单纯在课后几分钟询问学生是否存在不懂的问题,但小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整体参与度较低,学生的学习潜能无法开发。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目标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内容,发现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对数学知识有准确的判断。
二、挖掘符号内涵,培育核心素养
著名教育学家将数学理解为符号及逻辑,数学符号在数学中具有重大价值。经历过小学数学教育的人面对一个公式,需理解其中的内涵,比如,C=πd,面对公式需理解每个符号的含义,才能顺利解答问题,符号语言也成为数学的公认语言。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可利用数学符号表达,数学符号表达丰富的元素及内涵,因此,对于组合符号及元素符号、关系符号等均应当有深刻认识,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识“10”过程中,让小学生伸出双手,每个学生的手指数量一样多,对应物体个数,便可利用“10”表示。教师也可让10名同学站起来,或者列举10辆汽车,在实际情境中,学生对“10”有深刻认识,探究“10”的过程便是学生掌握符号的过程。小学生对抽象符号理解较为困难,符号化是自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事物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为重要。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需要自题目中找到关键点,描述题目的复杂关系,此过程中教师可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及提炼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构建起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比如,5+?=9这种简单的算式中,学生可通过加法运算,5+4=9,也可转变思维利用减法运算9-4=5,利用字母或者符号表述问题,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数学推理方式,提升计算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挖掘符号化信息,可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核心素养。
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导致学生时常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分散、犯困、说悄悄话、做小动作等情况,不但会造成个人听课质量的下降,而且会对课堂纪律造成不良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想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必须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适时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化教学元素,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促进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角色扮演游戏。首先,让大家把教室想象成一家超市,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是超市中的商品;之后,再给扮演消费者和收银员的学生发放一些人民币教具,在付款和找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教学、竞赛教学、故事教学等方法中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始终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态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地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性下降。只有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数学、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具体来看,首先,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知识点相对较难,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相对于吃力,这就更需要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问题进行讲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进行解決。通过有趣的互动比赛或提问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其次,只有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在学习时其学习主动性才会得到提升,学习质量才会得到改善,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那么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不爱学习数学,认为数学学习是毫无意义、毫无乐趣的,教师应该改变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在课堂上专注认真地听讲。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交还学生,扮演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把控好教学方向与教学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学生则要建立起自主学习理念与主人翁意识,每天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不扰乱课堂纪律;课后及时进行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思想意识与耐心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个体差异与兴趣喜好,时常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互动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习状态,适时为学生提供引导与点拨,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先决条件。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均发生变化,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学方向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为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春燕.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0(43):169.
[2]廖连芬.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0(09):3.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下,不论是教学形式还是教学内容都比较单一枯燥,导致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兴致不高,教学质量也难以获得有效提升。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从学生心理及能力等各个角度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目光着重放在高效课堂环境上,教师需思考课堂导入环节,自课堂导入基础环节引起学生思考,为后续教学及总结、复习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一、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以紧凑的课程内容传授数学知识,整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对问题深思,教师对学生学习程度不了解,单纯在课后几分钟询问学生是否存在不懂的问题,但小学生年龄小,在课堂上不敢提问,整体参与度较低,学生的学习潜能无法开发。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数学核心素养目标是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凸显学生课堂主体性。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下,教师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内容,发现学科本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对数学知识有准确的判断。
二、挖掘符号内涵,培育核心素养
著名教育学家将数学理解为符号及逻辑,数学符号在数学中具有重大价值。经历过小学数学教育的人面对一个公式,需理解其中的内涵,比如,C=πd,面对公式需理解每个符号的含义,才能顺利解答问题,符号语言也成为数学的公认语言。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可利用数学符号表达,数学符号表达丰富的元素及内涵,因此,对于组合符号及元素符号、关系符号等均应当有深刻认识,比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认识“10”过程中,让小学生伸出双手,每个学生的手指数量一样多,对应物体个数,便可利用“10”表示。教师也可让10名同学站起来,或者列举10辆汽车,在实际情境中,学生对“10”有深刻认识,探究“10”的过程便是学生掌握符号的过程。小学生对抽象符号理解较为困难,符号化是自具体事物过渡到抽象事物的过程,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为重要。比如,在应用题教学中,学生需要自题目中找到关键点,描述题目的复杂关系,此过程中教师可锻炼学生分析能力及提炼能力,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运算能力、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同时,构建起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比如,5+?=9这种简单的算式中,学生可通过加法运算,5+4=9,也可转变思维利用减法运算9-4=5,利用字母或者符号表述问题,有利于让学生掌握数学推理方式,提升计算效率。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挖掘符号化信息,可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及核心素养。
三、积极创新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单一,导致学生时常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分散、犯困、说悄悄话、做小动作等情况,不但会造成个人听课质量的下降,而且会对课堂纪律造成不良影响。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想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必须针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适时引入一些趣味性较强的生活化教学元素,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学习中,促进教学成效的整体提升。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就可以组织一场角色扮演游戏。首先,让大家把教室想象成一家超市,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是超市中的商品;之后,再给扮演消费者和收银员的学生发放一些人民币教具,在付款和找零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人民币知识的掌握程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游戏教学、竞赛教学、故事教学等方法中进行合理选择,从而构建真正意义上的高效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的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始终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强调,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状态开展教学,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不是一味地使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在学习时的自主性下降。只有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并且愿意主动学习数学、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讨论中,才能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具体来看,首先,数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知识点相对较难,且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学习内容,学习过程相对于吃力,这就更需要教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问题进行讲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也能感受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又应该如何进行解決。通过有趣的互动比赛或提问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进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其次,只有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在学习时其学习主动性才会得到提升,学习质量才会得到改善,如果学生对数学学习毫无兴趣,那么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其学习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长此以往,会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排斥心理,不爱学习数学,认为数学学习是毫无意义、毫无乐趣的,教师应该改变这一点,让学生对数学充满兴趣,在课堂上专注认真地听讲。
四、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定位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其中,教师需要将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交还学生,扮演好教学引导者的角色,把控好教学方向与教学节奏,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学生则要建立起自主学习理念与主人翁意识,每天做好课前预习;上课时认真听讲,不扰乱课堂纪律;课后及时进行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思想意识与耐心等方面都不够完善,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个体差异与兴趣喜好,时常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与互动交流,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与学习状态,适时为学生提供引导与点拨,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先决条件。
结束语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程加快,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均发生变化,小学数学教师需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对教学方向与教学方法进行优化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为小学生的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谢春燕.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新课程,2020(43):169.
[2]廖连芬.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J].读写算,20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