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班主任工作过程中“苏格拉底法”的运用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gxbyc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主任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指导者和保障者。顺利高效高质量地完成班主任工作,关系到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关系到方方面面的学校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同时,班主任工作又是一项针对学生灵魂的工程,有它自己的特点和复杂性。具体说来,它是针对全班个性不同、脾气各异的一个个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学生个性的千差万别、不同情境纷繁复杂的变化决定了教师在德育工作中方法不能整齐划一。在众多的方法中,笔者对“苏格拉底法”情有独钟。
  一、何谓“苏格拉底法”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他将一生的主要精力致力于讲学——在各种场合与人交谈、辩论,探讨政治、社会和道德问题,并以这种方式培养了一批学生,其中包括著名哲学家柏拉图。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苏格拉底法讽刺。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诘问,使学生意识到原有认识中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苏格拉底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步骤,因为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无知时,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也才有可能学习知识。2、定义。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明确定义和概念。3、助产术。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由于“苏格拉底法”明显的启示性、帮助性特点,因而它也被称作“产婆术”。在它产生之后两千多年来,西方教育在它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整套恢弘的教育理想,沧海桑田变化万千,但是它的精神——尊重个体,促进学生自身的完善和发展,以思促学的精神——得到了充分的弘扬。
  二、“苏格拉底法”运用在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可行性
  首先,“苏格拉底法”的出发点和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存在一致。
  具体表现在:它们都以尊重学生的个体能力为前提。“苏格拉底法”归根结底是促使学生自己思考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和其他年龄阶段的学生相比,他们已经从社会、家庭、学校生活中汲取到了基本的道德经验,因而班主任工作的目的不应该是解决学生道德意识上的无知(特例除外),而是解决学生道德认识上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问题。这恰和“苏格拉底法”唤醒学生心中“潜在真理”,消除错误、模糊认识的出发点存在一致性。
  其次,“苏格拉底法”的工作方法符合班主任德育工作的特点。
  高质量的班主任工作应该富有启发性和艺术性,应该把每一位学生当作一个平等的有鲜明个性的需要一个长期耐心关怀的对象来看待。尤为重要的是,应该把学生看作是在某些方面极有个人见解的个体。
  强调这一点是基于德育教育的现实,教师和学生毕竟同是社会上的人,同是和当前的社会现象发生关系。面对当今社会的巨大变迁和迅速发展,面对新的道德规范的产生和道德思潮的洗礼,教师被放在和学生同样的起跑线上,甚至还要劣低对新鲜事物有着最敏感神经的青少年。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科学的富有时代气息的道德素养而不致于适应不了将来社会对人才道德素养的要求?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依靠每一个班主任自己不甚完美的道德素质告诉学生应该作什么,还是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怎样去追求品德上的完美?班主任德育工作是以苛刻的连教师自己过去都不曾做到的纪律标准去约束,还是引起学生对自身道德缺口的思考,帮助他们形成独具个性而又合理的道德素质体系?
  答案当然是后者。事实证明,纪律约束的效果不等于道德素质的形成,一旦有一天纪律氛围失去,个体行为可能触犯道德要求的边界。不仅如此,教师单纯的正面要求和批评教育很多时候只会收到费力不讨好的效果,因为班主任作为一个人也必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自身的道德缺陷,与其掩饰自己的缺点来做一个道德规范的卫道者,不如做一个学生启蒙和完善的引导者。在这一点上,信任学生是“苏格拉底法”和许多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不同点。我们总是不相信学生自己思考和自我养成的能力,禁不住要成为指挥者而不是指导者。其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令学生对教师的说教产生了反感,从而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德育教育工作效果。
  三、“苏格拉底法”在班主任工作中运用的意义
  我国思想家王夫之曾说过:“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这充分说明学生思考在智育德育学习工作中的重要性。而“苏格拉底法”的精神实质就是让学生自己做思维的主人,自主地完成德育目标,并从中得到满足感,以此为动力、以自身完美的修养为目标,投入到新的学习行为当中去。
  “苏格拉底法”运用到班主任工作中的意义还在于它对教师引导作用的高标准、严要求。在“苏格拉底法”中,教师的引导不是简单的说教,不是严格的行而上的纪律要求,更不是形同虚设的放任自流。“苏格拉底法”要求班主任对每一个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明确他们的道德缺口和困惑;要求班主任进行精心设计,提出能引起学生对自己不足的认识问题;“苏格拉底法”还要求老师不断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动态地对学生思想完善的过程进行引导和帮助。
  综上所述,“苏格拉底法”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效率,对班主任来说,它既是一种实用德育工作方法,也是一种积极的工作要求。它是育人为本的教育工作规律的体现。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教师通过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场景和境地,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境交融,从而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活动。它能使学生的思维总处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积极状态,始终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数学情境的设置方法有很多,较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是一门艺术。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 创设情境 快乐学习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积极有意义的行动,需
期刊
在我园传统的幼儿数学教育模式中,教师习惯于直接形象的演示和讲解,幼儿习惯于被动的观摩与接受。这样做虽然重视了幼儿思维的形象性,但忽略了幼儿在获得数学概念时思维的动作性,更忽略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虽然这样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学习,但是幼儿难以理解数学的各种关系,难以掌握其中的概念与原理,要提高幼儿数学的质量,我认为首要的是要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  一、 丰富的材料是促进幼儿主动学习的首要途径 
期刊
摘 要:小学班集体是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儿童集体,班级里面的组成人员都是心智尚不成熟、自制能力比较差、但是可塑性强的孩子。好的班级管理可以促使学生学会做人、做事、共处、创造,进取,所以成功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班级管理。班级沟通了小学生与宏观环境的联系,为每一个小学生的个性社会化提供了有目的、有计划,可控制的良好的微观社会环境。本文就小学班级管理现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小学班级
期刊
摘 要:幼儿教育已不仅仅局限在幼儿园,促进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单靠幼儿园和教师的作用和影响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幼儿教育来说,积极利用大自然,大社会中有利的教育因素来丰富幼教课程内容,使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三结合,将幼儿园的课程真正与家庭、社区资源整合起来,相互作用、相互依存,优势互补,实现幼儿园、家庭、社区教育资源合作共享,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对幼儿合作共育,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重要的理论支撑。
期刊
世界上有两种爱是最无私的:一种是父母对子女的爱,还有一种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班主任是班级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学生的教育者,工作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就需要班主任具有爱岗敬业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更要具有对学生无私的“爱”。  一、“爱”能增强班主任教育教学中角色的魅力  教育心理学家认为,教育者的个人威信与教育效果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一致性。因此,班主任在学生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期刊
摘 要: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师爱在班主任工作中更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具有的特殊功能,是教育学生、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智力和情感发展的重要条件。为此,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施以科学的爱和理智的爱,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多鼓励学生,要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后进生,爱严并举,让每一名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获得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 师爱 班主任工作
期刊
小学班主任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得力助手,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直接贯彻执行者,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是联系班级科任教师的纽带,是沟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对全班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然而,要做好小学班主任必须讲究工作方法。  一、要了解班集体情况,研究学生个性  “磨刀不误砍柴工”。了解班集体基本情况,研究学生的不同
期刊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班级管理的经验可谓是百花齐放。十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使我逐步认识到,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声誉,进一步说,影响到学校的兴与衰,因而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现结合自己的多年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及做法。  一、抓好常规工作  1.了解学生思想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和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爱好和特长;  2.抓好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做好日常管理工作,也就是常规工作,建立好班委会,
期刊
摘 要:“和谐品德课堂”是指“在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调控课堂诸要素之间的关系,使之发生和谐共振效应,从而促进个体道德和社会性整体协调发展的一种课堂形态”。结合如今的品德课堂,如何运用授课艺术感染学生,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进行品德课教学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和谐 和谐课堂 构建 思想品德课  社会重和谐,课堂重和谐,品德课堂的和谐更是重要。那么什么样的
期刊
误区一:把课堂的热闹当成“活”。  刚进行教改的时候,我曾经听过这样一节课:某教师在讲授《白兔和月亮》时,设计了“课本剧”这样的形式,那节课热闹非凡,学生光是道具就准备了不少,饭盆当做月亮,发卡上缠上硬纸当成兔子的两只耳朵,甚至连宿舍的饮水桶也提了上来,还用勺子敲击饭盆,有了音响的效果。学生的兴趣倒是调动起来了,但是热闹过去以后,再完成其它的教学任务想要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时已经力不从心了。  像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