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沈阳农业大学充分发挥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优势,以服务“三农”为己任,在全国较早地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形成了多形式、多层次、多规格的培训格局。
1.实现了培训模式的创新。构建了“大学培训、政府出资、企业家受益”的培训模式,搭建了培训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2.实现了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深化改革,把农民培训作为一项工程来做。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师资选聘、学生教育与管理入手,做到普及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校内授课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员课堂学习与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培养人才质量,保证了教学效果。
3.实现了培训机制的创新。学校与政府配合,培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它创新了集政府支持和资金、项目、成果、科技投入方面的优势,将农业产业化、科技项目推广与开发、科技特派员(专家教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新的培训机制,开辟了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
4.实现了服务社会的创新。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拓宽了服务渠道,增强了教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识和能力,拓展了教育与科研基地,增强了办学活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新时期的新型农民培养,始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这是地方政府为基层培养人才的一大创举,实际是要填补我国村级没有大学生高层人才的空白。
沈阳农业大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最早始于1993年。为适应地区农村经济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需求,1993年10月份开始,沈阳农业大学与阜新市人事局等单位达成为阜新等地培养一批专科技术人才(在岗人员)的培训计划,到2005年止共为阜新培养1531人、朝阳400人、沈阳53人、锦州20人、本溪73人、内蒙古23人、铁岭142人,涉及农学、园艺、林学、农田水利、农业外贸、农电、乡镇企业管理、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园林、食品、机动车运用、财务会计、畜牧兽医、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目前这些学生分布在阜新市、铁岭市、本溪市及各县区,很多同志都工作在领导岗位。
2004年,沈阳农业大学开始与沈阳市科技局联合举办“一年制、非学历、村来村去”的沈阳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这是沈阳市在农村人才建设中的一大创举。2004年6月,全市招收的首批100名青年农民被送到我校参加为期一年的研修班,学员的学费、住宿费由沈阳市科技局承担。
2006年7月,这种“政府出资,高校培训,农民受益”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陈至立同志的充分肯定,并指出:“沈阳市选送优秀青年农民科技示范户到沈阳农大接受非学历成人教育培训,成效显著,是一举多得的好做法。建议进一步总结推广并要求和鼓励各地教育、科技部门和农业院校积极探索,为培养留得住的农村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作开展10年,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2255人,293人被确定为科技示范户,61人被认定为农村科技服务站,479人领办和参与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31人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学员毕业回乡后全部被聘为农村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引进农林动植物新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带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截至2012年末,受训的1751名学员创业的产业规模培训之前相比,种植业扩大了5.05倍,养殖业扩大了5.41倍,农资经营扩大了2.63倍,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5652个(次),推广采用新技术2986项(次),带动周边农户参加农村科技培训223672人次,累计增加收入14.84亿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36亿元,纯收入达到2.5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4.6万元,是沈阳市农村人均收入的11倍,近三年收入增长率27.95%,是沈阳市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1.93倍,带动就业11381人;领办和参与创办合作社或协会471个,实现年销售收入9.95亿元,带动就业30452人。
十年的实践证明,“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乡,已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对于推动农业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7年,辽宁省委组织部、科技厅、人事厅、农委、财政厅共同组织开展了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工程采取政府出资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在农村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中选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农民进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接受以需求为导向、半年制、非学历的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
2007年9月,首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率先在沈阳农业大学开班。截至2012年,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共培养农民技术员10199人,总量上已经完成一村一名的培训计划。学员回乡后有的创办了农事企业,有的创建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77个,引进新品种1174个、推广新技术875项,注册产品品牌207个,带动农户22万户,新增经济效益19亿元。
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沈阳市“青年农民上大学”和“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巩固培训成果,根据全省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省科技厅开展了辽宁省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项目。
农民企业家培训运用了EMBA的教学理念,课程涵盖了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人、财、物、信息),采取行动教学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同时,辽宁省科技厅、沈阳市科技局和沈阳农业大学还通过组织学员举办农产品展会,开设农民超市等方式为学员创业发展搭建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员普遍认为,此次培训学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增长了管理才干,学会了如何去运作和经营,为今后开展大规模联合、协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闫灵均表示:“农民培训首先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储备能力、承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其次,技术培训要注重由过去单一为农业增产提供技术支持向产前、产中、产后和生产、生态、生活提供技术支持转变;由注重常规技术向既注重常规技术的集成升级,又注重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转变;由注重农业生产管理向农业生产、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和农民生计等多方位管理转变;由注重引进、试验、示范向引育结合,将本地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转变。”
1.实现了培训模式的创新。构建了“大学培训、政府出资、企业家受益”的培训模式,搭建了培训平台,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2.实现了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创新。深化改革,把农民培训作为一项工程来做。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材编写、师资选聘、学生教育与管理入手,做到普及专业知识与素质教育相结合、校内授课与校外实习相结合、学员课堂学习与相互交流教学相长相结合,全方位提升培养人才质量,保证了教学效果。
3.实现了培训机制的创新。学校与政府配合,培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它创新了集政府支持和资金、项目、成果、科技投入方面的优势,将农业产业化、科技项目推广与开发、科技特派员(专家教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新的培训机制,开辟了培养高素质农民培训的有效途径。
4.实现了服务社会的创新。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拓宽了服务渠道,增强了教师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识和能力,拓展了教育与科研基地,增强了办学活力,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力。
新时期的新型农民培养,始于“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这是地方政府为基层培养人才的一大创举,实际是要填补我国村级没有大学生高层人才的空白。
沈阳农业大学的“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最早始于1993年。为适应地区农村经济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业需求,1993年10月份开始,沈阳农业大学与阜新市人事局等单位达成为阜新等地培养一批专科技术人才(在岗人员)的培训计划,到2005年止共为阜新培养1531人、朝阳400人、沈阳53人、锦州20人、本溪73人、内蒙古23人、铁岭142人,涉及农学、园艺、林学、农田水利、农业外贸、农电、乡镇企业管理、农业机械化、环境保护、园林、食品、机动车运用、财务会计、畜牧兽医、工业与民用建筑等专业。目前这些学生分布在阜新市、铁岭市、本溪市及各县区,很多同志都工作在领导岗位。
2004年,沈阳农业大学开始与沈阳市科技局联合举办“一年制、非学历、村来村去”的沈阳市科技特派员示范工程“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班,这是沈阳市在农村人才建设中的一大创举。2004年6月,全市招收的首批100名青年农民被送到我校参加为期一年的研修班,学员的学费、住宿费由沈阳市科技局承担。
2006年7月,这种“政府出资,高校培训,农民受益”的农村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陈至立同志的充分肯定,并指出:“沈阳市选送优秀青年农民科技示范户到沈阳农大接受非学历成人教育培训,成效显著,是一举多得的好做法。建议进一步总结推广并要求和鼓励各地教育、科技部门和农业院校积极探索,为培养留得住的农村新型人才做出更大贡献。”
“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作开展10年,培育农村科技致富带头人2255人,293人被确定为科技示范户,61人被认定为农村科技服务站,479人领办和参与创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131人成为农村基层组织的带头人。学员毕业回乡后全部被聘为农村科技特派员,积极参与农村科技创业行动,引进农林动植物新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动传统农业技术改造、升级和创新,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和协会,带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和主力军。截至2012年末,受训的1751名学员创业的产业规模培训之前相比,种植业扩大了5.05倍,养殖业扩大了5.41倍,农资经营扩大了2.63倍,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5652个(次),推广采用新技术2986项(次),带动周边农户参加农村科技培训223672人次,累计增加收入14.84亿元。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4.36亿元,纯收入达到2.56亿元,人均收入达到14.6万元,是沈阳市农村人均收入的11倍,近三年收入增长率27.95%,是沈阳市农村人均收入增长率的1.93倍,带动就业11381人;领办和参与创办合作社或协会471个,实现年销售收入9.95亿元,带动就业30452人。
十年的实践证明,“青年农民上大学”培训工程取得了丰硕成果,实现了一人带一村、一村带一乡,已形成星火燎原之势,对于推动农业新技术应用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2007年,辽宁省委组织部、科技厅、人事厅、农委、财政厅共同组织开展了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工程采取政府出资的方式,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在农村种植养殖科技示范户中选送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农民进入省内农业高等院校,接受以需求为导向、半年制、非学历的技术培训,为广大农村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农民。
2007年9月,首期农民技术员培训率先在沈阳农业大学开班。截至2012年,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共培养农民技术员10199人,总量上已经完成一村一名的培训计划。学员回乡后有的创办了农事企业,有的创建了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377个,引进新品种1174个、推广新技术875项,注册产品品牌207个,带动农户22万户,新增经济效益19亿元。
2011年,为进一步深化和提升沈阳市“青年农民上大学”和“辽宁省农民技术员培养工程”,巩固培训成果,根据全省农村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省科技厅开展了辽宁省农民企业家高级研修班项目。
农民企业家培训运用了EMBA的教学理念,课程涵盖了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人、财、物、信息),采取行动教学法,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同时,辽宁省科技厅、沈阳市科技局和沈阳农业大学还通过组织学员举办农产品展会,开设农民超市等方式为学员创业发展搭建平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学员普遍认为,此次培训学到了发展特色农业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增长了管理才干,学会了如何去运作和经营,为今后开展大规模联合、协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辽宁省科技厅副厅长闫灵均表示:“农民培训首先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的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储备能力、承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其次,技术培训要注重由过去单一为农业增产提供技术支持向产前、产中、产后和生产、生态、生活提供技术支持转变;由注重常规技术向既注重常规技术的集成升级,又注重高新技术自主创新转变;由注重农业生产管理向农业生产、资源保护、生态建设和农民生计等多方位管理转变;由注重引进、试验、示范向引育结合,将本地特色产品做大做强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