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共同打造有质量的生活,这里是每周质量报告,大家好。膨化食品的膨松香脆是大多人喜欢它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孩子们更是它忠实的消费者。但是最近我国一家权威研究机构的实验结果令人震惊,部分膨化食品里面金属铝含量超标。那么,这些铝是从哪进入到食品中的?吃了这种铝超标的食品又会给人,尤其是孩子带来哪些危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最近组织了一次膨化食品专项教学实验,没想到这次常规的教学研究实验,却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为数不少的膨化食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铝。
这次实验随机选择了20种膨化食品,都是在市场上销量比较好的产品,产品范围覆盖了福建、上海、天津等膨化食品的主要产区。
实验人员把实验中得出的膨化食品铝残留量的结果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比对,发现在这20个被测样品中,竟然有7个样品的铝残留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规定。超标的产品包括了虾条、芝士条、龙卷果和豌豆脆等市场上主流的膨化食品。
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教学和研究,此次膨化食品教学实验的主要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样的结果在以往的实验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他们也感到十分惊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胡小松:我们对膨化食品的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长,这次实验结果对铝含量的测定,跟以前差距非常大,我们也感到很震惊,在抽检的20个样品当中,居然有30%以上的产品铝超标或者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铝是一种金属物质,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食品中含有的铝超过国家标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胡小松:如果过量食用铝,或者铝超标的食品大量食用的话,会对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产生影响,影响一系列生化反应,会引发记忆力衰退,引发老年人的痴呆的问题。那么对于儿童,正在成长和智力发育过程中,铝超标过量食用就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过程。
食用铝超标的膨化食品,铝会在人体内不断的累积,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干扰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功能,严重者可能痴呆。摄入过高的铝,还可能导致沉积在骨质中的钙流失,抑制骨生成,发生骨软化症。
正因为铝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食品中铝的含量不得超过每千克0.1克。
专家介绍,同样面对铝超标的膨化食品,儿童要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但是,少年儿童恰恰是膨化食品最忠实的消费群体。
如此众多的膨化食品铝超标,会是一种偶然现象吗?记者向质监、卫生等监管部门进行求证,结果发现:江苏省南通市卫生部门近日对膨化食品卫生监督抽查中,有11个批次膨化食品存在铝超标问题,其中也出现了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研究中铝超标的一些品牌。这意味着,膨化食品大面积出现铝超标的现象并非偶然。
记者综合分析了江苏省卫生部门的检测结果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实验结果,发现两次铝超标的名单中都出现了产自上海的真优味系列膨化食品,产品铝含量最高的超过国家标准近9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膨化食品的铝超标呢?记者和上海市质监部门对生产真优味膨化食品的华元公司进行了调查。然而调查人员在华元公司里并没有见到那几批铝超标的膨化食品。
上海松江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管科科长耿丽娜:在成品库里查了以后没有发现南通市(检查铝超标)的11个批次的产品,那说明这些批次全部都出货了。
为了减少对消费者可能造成的危害,质监部门要求企业立即对被检测出铝超标的产品进行召回。
上海松江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管科科长耿丽娜:对于涉案产品责令企业召回,停止这四大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那么,铝超标是几批产品的个别现象,还是生产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呢?
上海松江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管科科长耿丽娜:那么我们就把思考的范围更大一点,可能也有虽然不是这11个批次的(产品),但是同一产品的其他批次会不会也存在铝超标,这样我们就对它现有库存当中的四大产品进行抽封样。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段文峰:那么检测结果是这四个批次的膨化食品铝的残留量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我们国家标准规定膨化食品当中铝的残留量应该是小于等于100毫克每千克,那么我们的实测数据是从3.5倍到4.5倍的超标情况。
主持人:检测结果居然超出国家标准的三四倍,这是一个既让消费者感到后怕,又让生产厂家感到意外的结果。结果公布后质监部门立即封存了生产厂家库存所有的膨化食品,并开始查找肇事元凶。
面对自己生产的膨化食品铝超标,华元公司决定,除了按照质监部门的要求对涉案产品进行了召回之外,还把市场上本厂生产的所有的膨化食品都进行了召回。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珍:马上就是下定决心把外面的产品回收,公司里面的同样的产品我们马上停止出货,要调查到底是原因出在哪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华元公司生产的膨化食品铝含量超标呢?分析首先从膨化食品的生产过程开始。根据厂家提供的信息,执法人员推测最有可能造成铝超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加工使用的容器,另一种可能是生产的原料。分析结果表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铝制的工具和容器,因此初步排除了生产设备造成铝污染的可能性。
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钟全斌:从分析中间我们感觉到,在膨化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铝的污染的情况。
那么,铝又从何而来呢?调查人员把目光盯在了膨化食品的主要生产原料上。膨化食品生产原料庞杂,然而检测分析发现,面粉、淀粉等主要原料几乎都不含铝。
检测范围再一次扩大,实验人员对所有与膨化食品有关的辅料和添加剂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膨化食品使用的食品包装袋是一种铝制膜,会不会是包装袋造成的铝超标呢?同时,在华元公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还有一种名叫FF1发酵粉的膨松剂中也可能含有铝,因此也进入了调查人员的视野。
上海松江区技术监督局副局长车培军:包装袋是由铝薄膜做成的,产品做好了以后放进去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第二点发酵粉里面可能含有铝。
调查范围逐步缩小,但究竟谁是造成膨化食品铝超标的罪魁祸首呢?包装袋首先成为了检测对象。
经过国家实验室进行的权威检测,包装袋造成膨化食品铝超标的可能被排除了。
松江区技术监督局副局长车培军:我们最后把目光集中在华元公司是不是因为在使用发酵粉不当的情况下造成了铝超标。
然而,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华元公司对他们厂去年就开始使用的这种发酵粉的成分并不清楚。
记者:你使用的发酵粉你都了解什么样的信息?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陈志敏:基本上只是知道能够给产品带来疏松的状况,它里边的成分不是很清楚。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珍:他们只给我们一个大约的成分保证函,但是进一步去追踪实际的成分表,对方讲是商业秘密,没办法进一步的要求成分表。
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一年多以来,他们一直是按照这种发酵粉的使用说明生产的。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陈志敏:我们最高的量不到3%,最低的量在2.1%左右。
我们发现,发酵粉的包装上标注的四种原料中都是不可能含有铝的。那么,这种发酵粉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成分,究竟是不是这种发酵粉造成了膨化食品的铝超标呢?
按照发酵粉产品标志上的地址,记者来到了位于真北路上的上海冠永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但是这里大门紧闭,附近的居民告诉我们,这个厂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过了。
居民:关门好多天了呀。
记者:关门好多天了,平时公司里有人过来吗?
居民:一个多月没过来了。
第二天,记者在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见到了调查人员找来做笔录的冠永公司的负责人。但是这位负责人一直不肯面对记者的镜头,几经周折他才告诉我们,这种配方已经使用几十年了,去年一年产销了120吨左右这种发酵粉。然而,提到发酵粉中是否含有铝,他表示他也不清楚。
调查人员只能对这种发酵粉也进行检测分析,以确认有没有铝的成分存在。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段文峰:检测结果是,发酵粉中铝的含量达到了2.68%,应该说这个数据还是比较高的。
据介绍,发酵粉是一种复合添加剂,主要用作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生产。但是,国家标准中对于食品添加剂中铝的含量是没有相关规定的,因此对于这种发酵粉合格与否的判断就没有了依据。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段文峰:对于食品添加剂中铝的含量国家没有相关的标准要求,但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国家有标准要求,比如膨化食品中,国家标准规定铝的残留量必须小于等于100毫克每千克,也就是相当于万分之一的残留量,刚才我们说的发酵粉中铝的含量已经达到了2.68%,那么两个数量级相差比较大。
记者还注意到,冠永食品添加剂公司生产的这种发酵粉使用说明规定了最低用量,但是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即使按照发酵粉的最低用量来使用,最终膨化食品中铝含量依然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
质监部门认定,作为发酵粉的专业生产厂家,上海冠永公司不仅对食品生产企业隐瞒发酵粉的真实配方,而且还以商业秘密为由刻意隐瞒发酵粉的铝含量。
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钟全斌:这个厂的发酵粉使用说明书上写明了添加的量,但是根据这个添加的量企业使用的话,在最终产品上肯定会出现铝超标的现象,所以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已经要求它对使用说明书进行纠正,同时把纠正的结果通知他的用户。
主持人:调查人员最终确认,膨化食品生产企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对采购来在生产中使用的发酵粉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他们对铝超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麽,这样的事会不会在别的厂家身上重演?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珍:我认为我们应该负100%的责任,因为我们明知道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先前把它全部检测,全部检验完整一点,我们没有做到我们100%应该做的工作,所以说我们负100%的责任。
调查人员指出,对使用的发酵粉缺乏必要的了解,是造成华元公司生产的膨化食品铝超标的根本原因。
在记者采访时,华元公司的产品召回工作仍在紧张地进行当中。公司的仓库里堆满了回收的产品。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李蔚:初步统计我们回收的产品有48万包,现在可能还有一部分在途中,途中还有10余万包,总计预计有60万包左右全部召回。
日前,松江区技术监督局组织对华元公司召回的铝超标的膨化食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膨化食品的铝超标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是一个最近才发现的新问题。监管部门表示,正是因为铝对人体的危害是累积性的,急性中毒的事件很少发生,所以在以往的各种监督抽查中,包括上海在内的膨化食品主要产区都没有组织过关于膨化食品中铝含量的检查。
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钟全斌:在我们过去对食品的监督抽查中,上海市对铝的指标没有专门进行过监督抽查,我们如果发现某类产品中有些有害物质或者有些食品添加剂容易出现超标的现象,我们会对这类食品加强监督,包括一些抽查检验。
专家指出含铝膨松剂是造成这些膨化食品铝超标的根源,目前无铝膨松剂早已研究成功,但是无铝膨松剂的成本要比含铝膨松剂高出三到四倍,不少生产企业都表示,如果使用无铝的膨松剂,膨化食品的成本会大幅上升。华元公司的生产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使用无铝膨松剂生产一吨膨化食品成本会增加4000块钱左右,而按照华元公司的产量,每年就会增加成本300多万元。因此,国内多数膨化食品企业都选择使用含铝膨松剂。
那么使用含铝膨松剂,膨化食品的生产企业就必须面对控制最终产品中铝的残留量的问题。而面对这个问题,生产企业也觉得非常的头疼。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珍:有些原辅料包括添加物我们要去做检验,事实上公司里面的设备,一般的企业要做到确实很有困难,而如果每一批次都要做的话,那对整个成本都是很大的负担。
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还表示,如果每一批膨化剂都进行检测,检测周期过长会影响厂里的生产进度,同时高昂的检测费用也会使生产的成本增加不少。因此企业很难做到对每一批膨化剂都进行检测。
首先发现膨化食品大面积铝超标现象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人员正在整理相关数据资料,拟报送国家有关监管部门,作市场监管决策的参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胡小松:我们及时送给了相关的主管部门,特别是监管部门,供他们参考,首先要引起监管部门对膨化食品当中铝含量的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更加严格的监管过程,保证膨化食品的铝含量能够达到安全水平。第二,对于广大生产膨化食品的企业来讲,应该从这个实验结果考虑到,怎么样改变工艺创新,特别是选用更加安全的国家允许的膨化剂,生产出安全的膨化食品供我们消费者选择。
根据质监部门的统计,全国共有膨化食品的生产企业近千家,每年生产的膨化食品30多万吨,而在中国农大的实验之后,江苏等地也对膨化食品中的铝进行了检测,同样发现有四成左右的食品存在铝超标的现象。
铝超标事件发生后,上海华元食品公司还是采取了亡羊补牢的措施,希望把危害降到最低点,刚巧国家质检总局本周就公布了对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质量抽查结果,这次一共抽查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8个省市,29家企业生产的39种产品,尽管合格率比较高为87.2%,但是这次抽查还是没有铝含量这一项,看来健全生产标准和完善监管手段还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消费者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长了。
上一周我们栏目播出了辽宁嘉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销售假冒绿色蔬菜的节目之后,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事件进行到哪一步了。
12月4日“嘉禾事件”报道当天,沈阳和大量的沃尔玛、家乐福、乐购、华联等超市就将嘉禾假冒绿色蔬菜全部下架,目前,沈阳市工商局已经对嘉禾公司的假冒行为正式立案调查,辽宁省农业经济委员会也已经撤销了嘉禾公司绿色食品基地证书,同事对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越权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的问题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做出深刻检查,嘉禾事件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从中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看到了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差距。据了解,嘉禾公司早在2003年就通过违规审批,获得了进京蔬菜生产基地的资格,近日,北京市农业局取消了嘉禾公司进京蔬菜生产基地的资格,节目播出后,农业部也当即成立了调查组赶赴沈阳,现已认定嘉禾事件是一起当地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企业弄虚作假,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我们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能够对我们广大的绿色食品工作者是一个警示,对广大消费者有一个很好的交代,此外,国家认监委已向所有食品和农产品认证机构发出通知,要求以嘉禾事件为警示,针对超市存在的冒用、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就超市食品安全和绿色食品监管等问题,我们在栏目的网页上也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参与调查者表示嘉禾事件会影响他们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最近农业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绿色食品标志复查行动,来保障我们餐桌的安全。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最近组织了一次膨化食品专项教学实验,没想到这次常规的教学研究实验,却发现了一个以前从未遇到过的问题:为数不少的膨化食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铝。
这次实验随机选择了20种膨化食品,都是在市场上销量比较好的产品,产品范围覆盖了福建、上海、天津等膨化食品的主要产区。
实验人员把实验中得出的膨化食品铝残留量的结果和相关的国家标准进行了比对,发现在这20个被测样品中,竟然有7个样品的铝残留量超过了国家标准的规定。超标的产品包括了虾条、芝士条、龙卷果和豌豆脆等市场上主流的膨化食品。
胡小松,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长期从事食品安全教学和研究,此次膨化食品教学实验的主要负责人。他告诉记者,这样的结果在以往的实验中从来没有出现过,他们也感到十分惊讶。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胡小松:我们对膨化食品的研究开展的时间比较长,这次实验结果对铝含量的测定,跟以前差距非常大,我们也感到很震惊,在抽检的20个样品当中,居然有30%以上的产品铝超标或者严重超过国家标准。
铝是一种金属物质,它并非人体需要的微量元素,食品中含有的铝超过国家标准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胡小松:如果过量食用铝,或者铝超标的食品大量食用的话,会对人体细胞的正常代谢产生影响,影响一系列生化反应,会引发记忆力衰退,引发老年人的痴呆的问题。那么对于儿童,正在成长和智力发育过程中,铝超标过量食用就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过程。
食用铝超标的膨化食品,铝会在人体内不断的累积,引起神经系统的病变,干扰人的思维、意识和记忆功能,严重者可能痴呆。摄入过高的铝,还可能导致沉积在骨质中的钙流失,抑制骨生成,发生骨软化症。
正因为铝对人体的严重危害,我国的国家标准规定,食品中铝的含量不得超过每千克0.1克。
专家介绍,同样面对铝超标的膨化食品,儿童要比成年人更容易受到伤害。但是,少年儿童恰恰是膨化食品最忠实的消费群体。
如此众多的膨化食品铝超标,会是一种偶然现象吗?记者向质监、卫生等监管部门进行求证,结果发现:江苏省南通市卫生部门近日对膨化食品卫生监督抽查中,有11个批次膨化食品存在铝超标问题,其中也出现了中国农业大学实验研究中铝超标的一些品牌。这意味着,膨化食品大面积出现铝超标的现象并非偶然。
记者综合分析了江苏省卫生部门的检测结果和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的实验结果,发现两次铝超标的名单中都出现了产自上海的真优味系列膨化食品,产品铝含量最高的超过国家标准近9倍。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膨化食品的铝超标呢?记者和上海市质监部门对生产真优味膨化食品的华元公司进行了调查。然而调查人员在华元公司里并没有见到那几批铝超标的膨化食品。
上海松江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管科科长耿丽娜:在成品库里查了以后没有发现南通市(检查铝超标)的11个批次的产品,那说明这些批次全部都出货了。
为了减少对消费者可能造成的危害,质监部门要求企业立即对被检测出铝超标的产品进行召回。
上海松江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管科科长耿丽娜:对于涉案产品责令企业召回,停止这四大类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那么,铝超标是几批产品的个别现象,还是生产过程中的普遍问题呢?
上海松江区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监管科科长耿丽娜:那么我们就把思考的范围更大一点,可能也有虽然不是这11个批次的(产品),但是同一产品的其他批次会不会也存在铝超标,这样我们就对它现有库存当中的四大产品进行抽封样。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段文峰:那么检测结果是这四个批次的膨化食品铝的残留量都超过了国家标准规定的要求,我们国家标准规定膨化食品当中铝的残留量应该是小于等于100毫克每千克,那么我们的实测数据是从3.5倍到4.5倍的超标情况。
主持人:检测结果居然超出国家标准的三四倍,这是一个既让消费者感到后怕,又让生产厂家感到意外的结果。结果公布后质监部门立即封存了生产厂家库存所有的膨化食品,并开始查找肇事元凶。
面对自己生产的膨化食品铝超标,华元公司决定,除了按照质监部门的要求对涉案产品进行了召回之外,还把市场上本厂生产的所有的膨化食品都进行了召回。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珍:马上就是下定决心把外面的产品回收,公司里面的同样的产品我们马上停止出货,要调查到底是原因出在哪里。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华元公司生产的膨化食品铝含量超标呢?分析首先从膨化食品的生产过程开始。根据厂家提供的信息,执法人员推测最有可能造成铝超标的原因有两种:一种可能是加工使用的容器,另一种可能是生产的原料。分析结果表明,该厂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使用铝制的工具和容器,因此初步排除了生产设备造成铝污染的可能性。
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钟全斌:从分析中间我们感觉到,在膨化食品的生产过程中一般不会出现铝的污染的情况。
那么,铝又从何而来呢?调查人员把目光盯在了膨化食品的主要生产原料上。膨化食品生产原料庞杂,然而检测分析发现,面粉、淀粉等主要原料几乎都不含铝。
检测范围再一次扩大,实验人员对所有与膨化食品有关的辅料和添加剂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膨化食品使用的食品包装袋是一种铝制膜,会不会是包装袋造成的铝超标呢?同时,在华元公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中,还有一种名叫FF1发酵粉的膨松剂中也可能含有铝,因此也进入了调查人员的视野。
上海松江区技术监督局副局长车培军:包装袋是由铝薄膜做成的,产品做好了以后放进去可能会发生化学变化,第二点发酵粉里面可能含有铝。
调查范围逐步缩小,但究竟谁是造成膨化食品铝超标的罪魁祸首呢?包装袋首先成为了检测对象。
经过国家实验室进行的权威检测,包装袋造成膨化食品铝超标的可能被排除了。
松江区技术监督局副局长车培军:我们最后把目光集中在华元公司是不是因为在使用发酵粉不当的情况下造成了铝超标。
然而,让记者感到惊讶的是,华元公司对他们厂去年就开始使用的这种发酵粉的成分并不清楚。
记者:你使用的发酵粉你都了解什么样的信息?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陈志敏:基本上只是知道能够给产品带来疏松的状况,它里边的成分不是很清楚。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珍:他们只给我们一个大约的成分保证函,但是进一步去追踪实际的成分表,对方讲是商业秘密,没办法进一步的要求成分表。
企业的负责人表示一年多以来,他们一直是按照这种发酵粉的使用说明生产的。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生产部经理陈志敏:我们最高的量不到3%,最低的量在2.1%左右。
我们发现,发酵粉的包装上标注的四种原料中都是不可能含有铝的。那么,这种发酵粉到底有什么样的秘密成分,究竟是不是这种发酵粉造成了膨化食品的铝超标呢?
按照发酵粉产品标志上的地址,记者来到了位于真北路上的上海冠永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但是这里大门紧闭,附近的居民告诉我们,这个厂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人来过了。
居民:关门好多天了呀。
记者:关门好多天了,平时公司里有人过来吗?
居民:一个多月没过来了。
第二天,记者在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见到了调查人员找来做笔录的冠永公司的负责人。但是这位负责人一直不肯面对记者的镜头,几经周折他才告诉我们,这种配方已经使用几十年了,去年一年产销了120吨左右这种发酵粉。然而,提到发酵粉中是否含有铝,他表示他也不清楚。
调查人员只能对这种发酵粉也进行检测分析,以确认有没有铝的成分存在。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段文峰:检测结果是,发酵粉中铝的含量达到了2.68%,应该说这个数据还是比较高的。
据介绍,发酵粉是一种复合添加剂,主要用作面制品和膨化食品的生产。但是,国家标准中对于食品添加剂中铝的含量是没有相关规定的,因此对于这种发酵粉合格与否的判断就没有了依据。
国家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段文峰:对于食品添加剂中铝的含量国家没有相关的标准要求,但是在食品中的残留量国家有标准要求,比如膨化食品中,国家标准规定铝的残留量必须小于等于100毫克每千克,也就是相当于万分之一的残留量,刚才我们说的发酵粉中铝的含量已经达到了2.68%,那么两个数量级相差比较大。
记者还注意到,冠永食品添加剂公司生产的这种发酵粉使用说明规定了最低用量,但是经过计算我们发现,即使按照发酵粉的最低用量来使用,最终膨化食品中铝含量依然超过国家标准的规定。
质监部门认定,作为发酵粉的专业生产厂家,上海冠永公司不仅对食品生产企业隐瞒发酵粉的真实配方,而且还以商业秘密为由刻意隐瞒发酵粉的铝含量。
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钟全斌:这个厂的发酵粉使用说明书上写明了添加的量,但是根据这个添加的量企业使用的话,在最终产品上肯定会出现铝超标的现象,所以这是不允许的。我们已经要求它对使用说明书进行纠正,同时把纠正的结果通知他的用户。
主持人:调查人员最终确认,膨化食品生产企业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对采购来在生产中使用的发酵粉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他们对铝超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麽,这样的事会不会在别的厂家身上重演?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珍:我认为我们应该负100%的责任,因为我们明知道有些事情可能发生,我们为什么不自己先前把它全部检测,全部检验完整一点,我们没有做到我们100%应该做的工作,所以说我们负100%的责任。
调查人员指出,对使用的发酵粉缺乏必要的了解,是造成华元公司生产的膨化食品铝超标的根本原因。
在记者采访时,华元公司的产品召回工作仍在紧张地进行当中。公司的仓库里堆满了回收的产品。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部经理李蔚:初步统计我们回收的产品有48万包,现在可能还有一部分在途中,途中还有10余万包,总计预计有60万包左右全部召回。
日前,松江区技术监督局组织对华元公司召回的铝超标的膨化食品进行了集中销毁。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膨化食品的铝超标对于监管部门而言也是一个最近才发现的新问题。监管部门表示,正是因为铝对人体的危害是累积性的,急性中毒的事件很少发生,所以在以往的各种监督抽查中,包括上海在内的膨化食品主要产区都没有组织过关于膨化食品中铝含量的检查。
上海市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钟全斌:在我们过去对食品的监督抽查中,上海市对铝的指标没有专门进行过监督抽查,我们如果发现某类产品中有些有害物质或者有些食品添加剂容易出现超标的现象,我们会对这类食品加强监督,包括一些抽查检验。
专家指出含铝膨松剂是造成这些膨化食品铝超标的根源,目前无铝膨松剂早已研究成功,但是无铝膨松剂的成本要比含铝膨松剂高出三到四倍,不少生产企业都表示,如果使用无铝的膨松剂,膨化食品的成本会大幅上升。华元公司的生产负责人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使用无铝膨松剂生产一吨膨化食品成本会增加4000块钱左右,而按照华元公司的产量,每年就会增加成本300多万元。因此,国内多数膨化食品企业都选择使用含铝膨松剂。
那么使用含铝膨松剂,膨化食品的生产企业就必须面对控制最终产品中铝的残留量的问题。而面对这个问题,生产企业也觉得非常的头疼。
上海华元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文珍:有些原辅料包括添加物我们要去做检验,事实上公司里面的设备,一般的企业要做到确实很有困难,而如果每一批次都要做的话,那对整个成本都是很大的负担。
这个企业的负责人还表示,如果每一批膨化剂都进行检测,检测周期过长会影响厂里的生产进度,同时高昂的检测费用也会使生产的成本增加不少。因此企业很难做到对每一批膨化剂都进行检测。
首先发现膨化食品大面积铝超标现象的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研究人员正在整理相关数据资料,拟报送国家有关监管部门,作市场监管决策的参考。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授胡小松:我们及时送给了相关的主管部门,特别是监管部门,供他们参考,首先要引起监管部门对膨化食品当中铝含量的问题给予高度的关注和更加严格的监管过程,保证膨化食品的铝含量能够达到安全水平。第二,对于广大生产膨化食品的企业来讲,应该从这个实验结果考虑到,怎么样改变工艺创新,特别是选用更加安全的国家允许的膨化剂,生产出安全的膨化食品供我们消费者选择。
根据质监部门的统计,全国共有膨化食品的生产企业近千家,每年生产的膨化食品30多万吨,而在中国农大的实验之后,江苏等地也对膨化食品中的铝进行了检测,同样发现有四成左右的食品存在铝超标的现象。
铝超标事件发生后,上海华元食品公司还是采取了亡羊补牢的措施,希望把危害降到最低点,刚巧国家质检总局本周就公布了对膨化食品和油炸小食品质量抽查结果,这次一共抽查了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8个省市,29家企业生产的39种产品,尽管合格率比较高为87.2%,但是这次抽查还是没有铝含量这一项,看来健全生产标准和完善监管手段还需要一个过程,而我们消费者希望这个过程不要太长了。
上一周我们栏目播出了辽宁嘉禾农业科技开发公司销售假冒绿色蔬菜的节目之后,引起了很多消费者的关注,我们现在来看一下这个事件进行到哪一步了。
12月4日“嘉禾事件”报道当天,沈阳和大量的沃尔玛、家乐福、乐购、华联等超市就将嘉禾假冒绿色蔬菜全部下架,目前,沈阳市工商局已经对嘉禾公司的假冒行为正式立案调查,辽宁省农业经济委员会也已经撤销了嘉禾公司绿色食品基地证书,同事对辽宁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越权违规审批、监管不力的问题提出严肃批评,并要求做出深刻检查,嘉禾事件留下的教训是深刻的,从中看到了工作中存在的漏洞,看到了依法行政方面存在的差距。据了解,嘉禾公司早在2003年就通过违规审批,获得了进京蔬菜生产基地的资格,近日,北京市农业局取消了嘉禾公司进京蔬菜生产基地的资格,节目播出后,农业部也当即成立了调查组赶赴沈阳,现已认定嘉禾事件是一起当地主管部门监管不力,企业弄虚作假,严重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事件。我们希望通过这件事情能够对我们广大的绿色食品工作者是一个警示,对广大消费者有一个很好的交代,此外,国家认监委已向所有食品和农产品认证机构发出通知,要求以嘉禾事件为警示,针对超市存在的冒用、超范围使用认证标志,误导消费者的违法违规行为将依照有关规定予以严肃查处,就超市食品安全和绿色食品监管等问题,我们在栏目的网页上也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参与调查者表示嘉禾事件会影响他们对超市食品安全的信心。另外,我们还了解到最近农业部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绿色食品标志复查行动,来保障我们餐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