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场管理人员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管理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落实人、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 A
一、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据建设部统计,施工死亡人数仅次于交通和煤矿。2006.8.24江苏省溧阳市上黄镇江苏扬子水泥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施工人员在浇注楼顶水泥时,脚手架支撑系统突然失稳,造成4死2伤;2006.9.10牡丹江市粮油贸易综合楼工程,施工人员乘坐物料提升急升至13层时,提升机突然发生坠落,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近期杭州地铁及上海倒楼事件、湖南拆桥事故。综合来看,建筑各方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薄弱,甚至违法违规的现象。有的建设单位压工期、压造价;有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投入不足,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二、应对质量滑坡的几点建议和设想。
1、要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严格从业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各方质量主体监督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充分发挥政府监督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我们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
凡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企业均应重视内审和内审员的培训,企业内审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内审要求覆盖每一个生产过程及每一个体系内部要素。每次内审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都要能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由此才可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因为施工过程复杂而漫长,所以内审员的数量应该有足够的多,要能覆盖施工过程的每一部分。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3、建设好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质量控制的动力又是质量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现场管理人员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管理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落实人、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2)技术复核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做好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3)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产生质量事故或事故问题,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实质性處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现场管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4、抓好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
要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
5、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物质准备、施工组织准备及现场准备(主要是施工现场“五通一平”)。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其具体措施是:质量控制有对策;项目施工有方案:技术保证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有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在工程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参加的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要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管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现场管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现场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6积极采用科技成果,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是创造优质工程的重要条件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关键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文献标识码: A
一、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滑坡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建筑工程质量和安全事故仍时有发生。据建设部统计,施工死亡人数仅次于交通和煤矿。2006.8.24江苏省溧阳市上黄镇江苏扬子水泥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施工人员在浇注楼顶水泥时,脚手架支撑系统突然失稳,造成4死2伤;2006.9.10牡丹江市粮油贸易综合楼工程,施工人员乘坐物料提升急升至13层时,提升机突然发生坠落,造成7人死亡,1人重伤,近期杭州地铁及上海倒楼事件、湖南拆桥事故。综合来看,建筑各方主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质量安全意识不强,责任不落实,管理薄弱,甚至违法违规的现象。有的建设单位压工期、压造价;有的勘察、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偷工减料,现场管理混乱,安全防护投入不足,造成工程质量安全隐患。
二、应对质量滑坡的几点建议和设想。
1、要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人员的素质涵盖参与施工活动的人群的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经营能力、控制能力、作业能力及道德品质等诸多方面。人员素质直接影响工程质量目标的成败,是工程质量高低、优劣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控制工程质量首先要严格从业人员素质抓起。无论是决策、管理者,还是技术操作者,都应该是有“资格”的行家。在新的形势下,培养提高各方质量主体监督监管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充分发挥政府监督机构的地位和作用,是提高我们整个建筑业质量意识,解决处理质量问题的关键所在。
2、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管理要求企业建立完备的质量保证体系
凡参与工程建设的所有企业均应重视内审和内审员的培训,企业内审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内审要求覆盖每一个生产过程及每一个体系内部要素。每次内审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都要能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由此才可以保障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因为施工过程复杂而漫长,所以内审员的数量应该有足够的多,要能覆盖施工过程的每一部分。
企业的各级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强烈的质量责任意识,这样才能严格执行质量体系标准,做好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其次,要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3、建设好现场质量管理制度
现场管理制度包括质量责任制度、技术复核制度、现场会议制度、施工过程控制制度、现场质量检验制度、质量统计报表制度、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等。
质量责任制度。
人是工程施工的操作者、组织者和指挥者。人既是质量控制的动力又是质量控制的对象;人是质量的创造者,也是不合格产品、失误和工程质量事故的制造者。现场管理人员一旦进入工程质量管理阶段,必须严格按照合同要求,落实人、材料、机械等生产要素,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是否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建立完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和综合施工质量水平评定考核制度,并督促施工单位落实到位。因此,在整个现场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应该以人为中心,建立质量责任制,明确从事各项质量管理活动人员的职责和权限,并对工程项目所需的资源和人员资格做出规定。
(2)技术复核制度。包括建立严格的技术管理体系和做好施工过程技术控制。
(3)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
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失误,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设备不合格,施工工艺、施工方法错误,施工组织、指挥不当等责任过失的原因造成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和设计要求,或造成工程倒塌、报废或重大经济损失的事故,都是工程质量事故。
建立和执行质量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是指在质量事故发生后由有关人员进行质量事故的识别和评审,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并制定处理质量事故的措施,经相应责任部门审核批准后进行处理,并经相关部门复核验收。产生质量事故或事故问题,现场管理人员要对其进行实质性處理,及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意见或方案,这样使施工单位和施工人员愿意接近现场管理人员,不讳疾忌医及时暴露出现场管理人员忽视的地方,与现场管理人员密切配合,共同提高工程质量。
4、抓好建筑施工质量的控制
要求施工单位在人员配备、组织管理、检测程序、方法、手段等各个环节上加强管理,明确对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针对钢筋、水泥等材料多源头、多渠道,对进场的每批钢筋、水泥做到“双控”,未经检验的材料不允许用于工程,质量达不到要求的材料,及时清退出场。
要将钢筋焊接半成品的质量检查作为现场管理工作的重点,采用目测和检测相结合,首先从外观上对轴线位移、弯折角度、裂纹凹坑等进行检查,然后随机抽取焊接试件进行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对于工程使用最普遍、工程量较大的混凝土工程中的材料质量监理细则要求施工单位保证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等均满足质量要求,有试验报告的前提下,再审核混凝土的配合比是否正确,校核各种计量表具、量具是否准确、齐全。
5、加强建筑项目施工现场管理,做好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
为了加强项目施工现场质量控制,明确各个施工阶段质量控制重点,在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过程中确立事前质量控制,事中质量控制和事后质量控制三个阶段。事前质量控制,是指在正式施工前,是以整个项目施工现场为对象而进行的各项施工准备。准备的基本内容包括:施工技术准备、施工物质准备、施工组织准备及现场准备(主要是施工现场“五通一平”)。事中质量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即全面控制施工过程,其具体措施是:质量控制有对策;项目施工有方案:技术保证有交底;图纸会审有记录;配制材料有试验;隐蔽工程有验收;计量器具校正有复核;设计变更有手续;钢筋代换制度;质量处理有复查;成品保护有措施;行使质控有否决;质量文件有档案。有事后质量控制,是指在工程项目完成施工过程形成产品的质量控制。准备竣工验收资料,按规定的质量评定标准,对已完成的分项、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进行质量评定。
在工程施工前,现场管理人员召开由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质监员及有关各工程队组长参加的质量会议,加强质量管理意识,明确在施工过程中,每道工序必须执行“三检”制,要有公司质监部门专职质监员签字验收。然后经管理人员验收、签字认定,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如果施工单位没有进行“三检”或专职质监员签字,现场管理人员拒绝验收。另外,现场人员在施工现场采用巡视、平行检查、跟班旁监,随机抽查的方法,待施工单位进行“三检”后再进一步验收,彻底消灭工程中质量问题。
6积极采用科技成果,努力提高施工技术水平是创造优质工程的重要条件
施工质量控制与技术因素息息相关,技术因素除了人员的技术素质外,还包括装备、信息、检验和检测技术等。国家建设部《技术政策》中指出:“要树立建筑产品观念,各个环节要重视建筑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功能的改进,通过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和施工工艺的更新换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体现在施工生产活动的全过程。技术进步的作用,最终体现在产品质量上。为了工程质量,要重视新技术,新工艺的先进性,适用性。在施工的全过程要建立符合技术要求的工艺流程,质量标准,操作规程,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不断地改进和提高施工技术以及工艺水平,确保工程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