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正在逐步改变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类信息平台丰富教学内容,拓展教学方法。本文从教学实践出发,初步讨论了在信息时代如何借助多样化的信息媒介,丰富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内容,延伸教学过程,开展PBL教学法和参与式教学法。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国际贸易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开设较早的经贸类课程,国际贸易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经济贸易知识打下了必备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不断扩大,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以及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引发关注,如何将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更好地融入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是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已十分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将网络运用于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于国际贸易这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联系现实发展的课程来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恰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相关技术获取和传达相关信息,将信息的获取、传达、利用和加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
1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过程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对于有网络接入的课堂,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呈现在线视频、演示数据搜集方法等。例如,在讲解“外贸依存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登录世界贸易组织网站,运用该网站提供的各国外贸依存度图示向学生介绍相关信息;在讲解诸如“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措施时,可以链接到介绍相关典型案件的新闻报道;在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时,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通过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的相关网站查找所需数据,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查找数据并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通过这样直观的介绍和演示,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还能启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此外,当前很多高校都开发和应用了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发布通知、上传课件、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等。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时,教师还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发布到平台,例如补充跟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介绍一些延伸的概念和小知识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一些小测验,并与学生进行课后的沟通答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项功能,教师可以将课堂上因时间所限而无法展开的内容向学生进行传授,从而大大延伸教学的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更有效地开展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向学生提问,并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从而一步步分析和解决问题。国际贸易课程主要讲授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同的贸易政策及其影响,具体的贸易措施及其效应,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这些内容的讲授均可以联系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只有通过联系现实情况,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相应内容,更直接地接收和掌握知识。在国际贸易课的教学中,非常适合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将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和不断发生的重大现实作为问题向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己基于问题完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
PBL教学法的实施,以教师设置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资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解答教师的问题为核心,因此信息与知识的获取是PBL教学法能够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网络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学生仅能通过查阅可获得的少数书籍或报纸期刊来获取信息,信息渠道狭窄,有可能出现信息不完整或陈旧过时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并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解答。信息时代,互联网资讯快捷且内容丰富,针对一个问题,学生既可以了解核心概念,也可以获得相关背景知识,同时可以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当然,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自身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信息过为庞杂、信息质量不均等问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借助网络实施PBL教学法时,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可供参考的网络资源,并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甄别有效信息,学习加工和处理各类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重在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通过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加强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使学习者更主动、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因为涵盖大量现实问题,所以发现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核心。信息时代,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可借助多种手段,可以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邮箱或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程介绍、课程内容安排以及讨论专题,让学生对此提出意见、建议和补充。教师随后根据学生的建议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一定程度上體现学生的想法和要求,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课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新闻事件和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以往,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案例等教学资源,而且很难掌握最新的事件动态,而信息时代资讯的发达为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便利,并且形式也可以更为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而是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课后,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平台继续开展与学生的互动,这些平台可以是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版块、校内网的论坛、教师的个人网站、博客,甚至是QQ、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向学生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文献,也可以发起讨论的话题,并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总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兴起为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在国际贸易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安排,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HR201007219);2009年北京服装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建设研究成果
关键词 信息时代 国际贸易课 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国际贸易课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核心课,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作为开设较早的经贸类课程,国际贸易课已经形成了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为学生掌握基本的国际经济贸易知识打下了必备的基础。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的不断扩大,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关系以及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越来越引发关注,如何将国际贸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尤其是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更好地融入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是国际贸易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信息时代的背景下,网络已十分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将网络运用于教学实践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于国际贸易这类需要在教学中不断联系现实发展的课程来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恰恰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在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相关技术获取和传达相关信息,将信息的获取、传达、利用和加工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始终,可以极大地丰富教学的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能力。
1 利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延伸教学过程
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十分普遍,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的基础上,对于有网络接入的课堂,教师可以直接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呈现在线视频、演示数据搜集方法等。例如,在讲解“外贸依存度”的概念时,教师可以登录世界贸易组织网站,运用该网站提供的各国外贸依存度图示向学生介绍相关信息;在讲解诸如“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措施时,可以链接到介绍相关典型案件的新闻报道;在讲解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和统计指标时,可以向学生演示如何通过商务部及海关总署的相关网站查找所需数据,并要求学生在课后运用所学知识自己查找数据并分析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情况。通过这样直观的介绍和演示,学生既掌握了知识,也掌握了获取知识的途径,同时还能启发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教学效果十分明显。
此外,当前很多高校都开发和应用了网络教学平台,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发布通知、上传课件、布置和批改作业等等。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时,教师还可以将更多的教学资源发布到平台,例如补充跟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资料、介绍一些延伸的概念和小知识等等。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一些小测验,并与学生进行课后的沟通答疑。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的各项功能,教师可以将课堂上因时间所限而无法展开的内容向学生进行传授,从而大大延伸教学的过程,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利用网络信息资源更有效地开展PBL教学法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的核心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向学生提问,并要求学生自己去学习解决该问题所需的知识,从而一步步分析和解决问题。国际贸易课程主要讲授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贸易利益的分配,不同的贸易政策及其影响,具体的贸易措施及其效应,国际贸易格局的形成以及国际贸易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这些内容的讲授均可以联系国际贸易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只有通过联系现实情况,才能使学生更有效地理解相应内容,更直接地接收和掌握知识。在国际贸易课的教学中,非常适合采用PBL教学法,教师将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些基本和不断发生的重大现实作为问题向学生提出,再由学生自己基于问题完成学习的过程,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
PBL教学法的实施,以教师设置的问题为起点,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资料,完成知识的学习,解答教师的问题为核心,因此信息与知识的获取是PBL教学法能够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网络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学生仅能通过查阅可获得的少数书籍或报纸期刊来获取信息,信息渠道狭窄,有可能出现信息不完整或陈旧过时等问题,不利于学生全面掌握知识点并对问题做出准确的分析和解答。信息时代,互联网资讯快捷且内容丰富,针对一个问题,学生既可以了解核心概念,也可以获得相关背景知识,同时可以掌握相关领域的最新动态,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基于问题的学习”的目标,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当然,在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来完成自身学习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信息过为庞杂、信息质量不均等问题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借助网络实施PBL教学法时,教师应先向学生说明学习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具有针对性,同时,教师还可向学生介绍可供参考的网络资源,并对学生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甄别有效信息,学习加工和处理各类信息资源,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利用各种信息交流平台开展参与式教学
参与式教学(Participatory Teaching Method)重在突出学习者的中心地位,通过利用灵活多样、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通过加强教学者和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使学习者更主动、更深刻地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国际贸易课程的内容因为涵盖大量现实问题,所以发现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点,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参与式教学法中,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是核心。信息时代,学生和教师的交流可借助多种手段,可以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全过程。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教学邮箱或通过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发布课程介绍、课程内容安排以及讨论专题,让学生对此提出意见、建议和补充。教师随后根据学生的建议适当调整教学方案,一定程度上體现学生的想法和要求,鼓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课中,教师可以借助一些新闻事件和典型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以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以往,教师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案例等教学资源,而且很难掌握最新的事件动态,而信息时代资讯的发达为教师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便利,并且形式也可以更为多样,不再是单一的文字,而是可以包括文字、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课后,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平台继续开展与学生的互动,这些平台可以是网络教学平台的答疑版块、校内网的论坛、教师的个人网站、博客,甚至是QQ、飞信、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教师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向学生推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阅读文献,也可以发起讨论的话题,并可以随时解答学生的提问。
总之,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兴起为教师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了可能。在国际贸易课的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各章节的教学安排,借助网络和信息技术,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效果。
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PHR201007219);2009年北京服装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国际贸易》课程建设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