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呼唤:在文本中穿行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quany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学习强调对语言文字的领会与品味,贵在吟咏与咀嚼,把作者的构思与自己的理解结合起来,感悟并享受其中的妙处。“文章吟咏意味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我们的语文课堂正背道而驰。有人急功近利,以题为本,完全放弃了对文本的学习研究。有人大赶时髦,搬来百家讲坛,以名家评论为本,在文本的表面快意滑行。更有甚者,开起课堂影院,以声色享受替代阅读。我们忘记了语文教学应回归文本,引导学生在文本中穿行。以下笔者以《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片段的文字与影视为例,探讨回归文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载体。人物形象的刻画手段很多,心理描写便是其中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反复阅读文本,便可直视人物内心,体会作者手段之高明,而影视作品只能通过动作和对白来表达,无法直观外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使高明的演员通过自己的动作和语言有所表示,观众也未必能察觉,作品的魅力因而大大削弱。
  林黛玉弃舟登岸进贾府,“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这句话具有统摄全篇的作用,可以解释黛玉此后的言行为什么那么谨小慎微,甚至有点小心眼了。在拜见二舅舅时,“因料定这是贾政之位,便不在桌子东边炕的上首位落座,只坐在挨炕的椅子上。”只因怕不懂礼节,被人耻笑,从而也应了开头的那句话。如不研读文本,就不一定能弄明白黛玉为何因座位这一小事而推让不止。和贾母拉家常时,告诉姥姥自己曾读过四书,接着自然问道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黛玉从话音里听出姥姥并不支持女孩读书,于是在后文中回答宝玉“妹妹可曾读书”时,便不再提读过四书,只说“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前后语言的变化正反映了她心理的巨大变化。这也只有认真研究文本,才能体味到这些变化,进而感知人物的心理,分析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果仅仅看看电视剧,这些细微的东西是感知不到的。
  服饰描写也能彰显人物的性格特点。作者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对其服饰的描写煞费苦心,意在通过外表看内心,尽管影视作品中演员也可穿得花里胡哨,会令人目不暇接,但未必能让人明白其中的含义。如写王熙凤,“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仅服饰描写就用了八十三字之多,另有肖像描写,仅此就比描写三姐妹出场的文字多了将近一倍。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就可以分析出这是一个妩媚、狠毒、贪婪、虚荣、俗气的女人。如果在萤屏上,人物一闪而过,再多的道具又有何用?况且人物出场像走马灯似的,我们又能看出什么门道?铺陈的妙处谁能说出来?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可以暗示一定的社会背景,为人物活动提供合理的空间。如果仅看那影视镜头里一闪而过浮光掠影的画面,有可能让人摸不着头脑。如黛玉弃舟登岸之后,见到外祖母长房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这个“敕”字就暗示出这个家庭地位高贵显赫;写荣禧堂的布置时,有“万几宸翰之宝”的字样,且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等,又暗示了这个家庭和朝廷有着直接的关系。
  社会环境暗示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的描写则可暗示人物的心理特点。如作者借黛玉的眼睛描写贾赦的住处时,“果见正房厢庑游廊,皆小巧别致,不似方才那边轩峻壮丽,且院中随处之树木山石皆在”。而写二舅舅贾政的住处时,却用“大厅”、“大院落”、“大正房”、“四通八达”、“轩昂壮丽”、“大门”、“大字”。一个小巧,一个大气,则暗示出两人的审美情趣不同,实际就是贾赦性格内向,安享生活,无大抱负,无大作为;贾政是老二,却住在正经内室荣禧堂,可见他在这个家庭中的地位非同一般,他思想正统,作风正派,胸有大志,以正统自居,为子弟们做一个忠臣孝子的榜样。品味这些环境描写,我们方知作者传递的深层信息。
  在情节的安排方面,作者构思巧妙,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水到渠成,天衣无缝。
  回归文本才是提升欣赏水平的根本方法,也只有回归文本,读出其中的精髓,方能达到精神上的愉悦,这种愉悦是深刻的,是长久的,是足以影响你一生的精神食粮。
  (作者单位:安徽省合肥市第三十六中学)
其他文献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利于学生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新基础教育”理论认为,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带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为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市对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活动单导学”模式从2004年在我市高中化学学科呱呱坠地,经
“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这是教育发展的主旋律,也是当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最迫切的要求,尤其是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更应该坚守“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思想,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勇于提问、勇于探索、勇于争论与相互讨论、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的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树立起“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的求真、求是精神,让课堂在人文交融的和谐氛围中焕发真正的生命活力。  在执教“圆的周长”
【内容摘要】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作为21世纪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的必然结果。笔者从目前中职教育发展现状与当前社会发展及学校自身发展对中职的要求入手,对工学结合模式下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进行了积极探讨。  【关键词】工学结合 中等职业教育 课程建设  一、课程建设研究的背景  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中等职业
【内容摘要】初中农村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不再是个人或某些区域的问题,而是影响到我国未来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罗列留守儿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的基础上,从切实可行的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发挥美育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建立“关爱留守学生青少年之家”。  【关键词】村中农村留守学生 美育 心理问题 解决对策  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推算,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
“班级授课制”是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提出的教学策略。从此以后,“班级授课制”大大地降低了教育成本,促进了教育的普及。但“班级授课制”有时难免顾了共性就顾不了个性。为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获,我在平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分层教学进行了研究。  其实,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论,孔子要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施以不同的
【内容摘要】学困生转化不仅是语数外学科应当重视的工作,还要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思品学科一定要充分发挥作用,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渗透,协助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教师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一是结合教学内容提高学困生学习自信;二是开展专题活动引导学困生融入集体;三是引导学困生明白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四是典型引路教育学困生养成良好习惯;五是实施警示教育纠正学困生错误认识。  【关键词】初中思品 教育教学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是好课堂的重要标志,其重要的抓手是问题。本文结合实例总结了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四类问题类型:上位性问题、比较性问题、发散性问题、猜想性问题,阐述了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在教与学当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最终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能力 上位性问题 比较性问题 发散性问题 猜想性问题  杜威在《民主和教育》一书中说到:“就学生的智力发展而言,学校能够或
【内容摘要】中职学校的机械基础教学的实践方面对于学生来说至关重要。通过任务驱动,可以让学生在理论学习阶段生成的知识转换成基本的能力;通过项目实施,可以让学生在任务驱动当中形成的能力整体化。无论是任务驱动还是项目实施,关键都在于本着以生为本的教学理论去设计教学。  【关键词】机械基础 任务驱动 项目实施 范式  中职学校的机械类专业教学中,机械基础的教学可以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其中综合实践模块的
【内容摘要】美术是一门我们经常接触到的艺术。对初中生进行美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同学们的艺术素养,提高初中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本文重点讲述的是初中美术的愉快教学,所谓的“愉快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让同学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初中美术教育,并在学习的过程中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愉快教学法可以使同学们更加容易的接受教育,心灵上更容易得到满足,从而教学质量也会有很大的提升。那么,如何進行愉快教学法呢?通过对初中生美
课堂设问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教学行为。数学课堂设问是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有效手段,是师生交流信息的纽带,是教学调控的依据。有效的数学课堂设问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学习动力,同时是激活课堂活力的重要方式。本文以“圆周角”为例,谈谈如何通过有效地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激活课堂的活力。  教学活动1:步步设问,引出概念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圆心角,请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