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冲击,也对全球和我国的物价走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我国2020年物价走势,预测2020年CPI物价涨幅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通缩压力不容忽视。
一、当前物价走势的综述
我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冲击中经受住了考验,除畜肉和生鲜产品价格出现短时较大涨幅外,其他类商品供给充足,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反映出我国强大的商品生产和供给能力。
受春季季节性因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1—2月我国CPI出现了较大的涨幅,3月份以来随着全国复工复产逐步加快,交通物流逐渐恢复,以及近期对食品“保供稳价”措施的持续加力,3、4月份CPI环比,特别是食品价格环比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受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3、4月份国内PPI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下降,且跌幅有所扩大。
二、影响CPI变动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一是较高的CPI涨幅仍然是由猪肉价格的上涨引起的,其他类商品和服务微涨或微跌,面临通缩的压力。二是国内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需求不足,存在较大负向产出缺口,是影响物价变动走势的主要因素。三是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2020年3月以来美国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均下跌50%以上,目前价格在低水平周围大幅波动,成为我国进口和PPI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四是一些国家出台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为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不确定性。五是国内外需求大幅放缓,对2020年物价产生向下的压力。
三、2020年CPI物价走势分析
考虑上述五种因素,2020年CPI物价指数将出现较温和的上涨。
(一)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对CPI同比涨幅的影响将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019年下半年国家明确提出对生猪市场和销售实现“保价稳供”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生产,生猪基础产能恢复,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在平抑市场价格方面,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也降低了猪肉的流通成本。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被纳入绿色通道的政策范围,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国家加大了猪肉进口力度,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对850余种商品实行低于注册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对10个税目用于猪饲料的杂粕继续实行零关税,也对促进生猪生产和进口、成本合理回落产生了重要作用。向市场持续投入较大数量的中央储备肉也有效缓解了猪肉价格的上涨压力。
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应当是暂时的,在国家各项措施的作用下,猪肉价格涨幅将会明显下降。特别是由于国内猪肉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大进口等措施可以有效抑制猪肉价格的进一步上涨。2019年12月猪肉价格已经出现环比下降。2020年1—2月受春节季节因素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猪肉价格又出现了环比增长,2020年1—2月环比增长9.3%,目前随着生产秩序的逐渐恢复,猪肉价格已经开始回落,2020年3、4月环比分别下跌6.9%和7.6%。
由于國内生猪生产规模仍在恢复阶段,加上翘尾因素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同比增幅还将维持在高位,但环比将出现下降的走势。猪肉价格的上涨对CPI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对2020年全年CPI的影响将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二)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推动PPI涨幅下降并传导至国内CPI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原油供求关系的影响,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下降,2020年3月以来美国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均下跌50%以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虽然重要产油国之间能否达成石油限产协定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但是考虑到国外疫情仍未结束,石油和大宗商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在近期不会改变,因此石油价格近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已经引起国内PPI,特别是PPI中生产资料环比的下降,3月份环比分别下跌1.0%和1.2%,与2月份相比跌幅进一步扩大。PPI价格的下降将逐渐从上游向下游传导,对CPI价格变动产生向下的压力。
(三)国内需求不足,存在较大负向产出缺口,对CPI产生向下的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冲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复产,截至3月底复工复产率已经达到80%左右,3月份PMI大幅回升,从1—2月份的35.7上升到3月份的52.0,说明供给能力基本得到恢复。疫情对国内需求所产生的冲击,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渐恢复,特别是一些受疫情严重打击的服务行业,如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仍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中央和各地政府为应对疫情提振经济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的执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疫情所造成的负面冲击,但是考虑到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大部分行业供过于求,以去产能去库存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时期,进一步叠加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近期投资和消费需求都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目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拐点出现的时间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遭受疫情的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抑制疫情的传播,不仅造成本国经济增长减缓,失业率上升,而且将通过全球供应链、出口、金融、外资等传导渠道,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加我国负向产出缺口,对CPI产生下压的作用。
(四)国际粮食价格可能产生波动,对CPI的影响值得关注
受疫情影响,目前一些国家出台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际市场上粮食供给的减少,以及由于抢购而产生的短期价格上升,从而有可能推高国内粮食的进口价格。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粮食价格会保持基本平稳。据商务部介绍,我国粮食自主率高,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2020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丰收在望,今年全年丰收是大概率事件。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会引起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个别品种如大豆价格的波动,但由于我国粮食自给率高,储备充足,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价产生的影响应当是可控的。
四、总结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损害,世界各国都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和民生补贴计划。我国出台的措施包括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企业减负减税、发放消费券鼓励消费、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将对经济的恢复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短期看,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内外需不足的压力之下,收入增速降低。同时,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会对国内CPI物价产生下压的作用。虽然国际粮食价格有可能出现上调,但是基于中国经济强大的供给能力,国内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应当能够保持稳定。
因此,综合分析以上因素,2020年CPI物价涨幅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通缩压力不容忽视。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一、当前物价走势的综述
我国经济在新冠肺炎疫情这场冲击中经受住了考验,除畜肉和生鲜产品价格出现短时较大涨幅外,其他类商品供给充足,价格保持基本稳定,反映出我国强大的商品生产和供给能力。
受春季季节性因素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0年1—2月我国CPI出现了较大的涨幅,3月份以来随着全国复工复产逐步加快,交通物流逐渐恢复,以及近期对食品“保供稳价”措施的持续加力,3、4月份CPI环比,特别是食品价格环比开始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受国际石油价格大幅下跌的影响,3、4月份国内PPI同比和环比都出现下降,且跌幅有所扩大。
二、影响CPI变动的主要因素
目前影响物价变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一是较高的CPI涨幅仍然是由猪肉价格的上涨引起的,其他类商品和服务微涨或微跌,面临通缩的压力。二是国内大部分商品供过于求,需求不足,存在较大负向产出缺口,是影响物价变动走势的主要因素。三是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2020年3月以来美国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均下跌50%以上,目前价格在低水平周围大幅波动,成为我国进口和PPI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四是一些国家出台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为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不确定性。五是国内外需求大幅放缓,对2020年物价产生向下的压力。
三、2020年CPI物价走势分析
考虑上述五种因素,2020年CPI物价指数将出现较温和的上涨。
(一)猪肉价格开始回落,对CPI同比涨幅的影响将逐渐降低直至消失
2019年下半年国家明确提出对生猪市场和销售实现“保价稳供”的政策,采取多种措施促进生产,生猪基础产能恢复,效果已经开始显现。在平抑市场价格方面,一系列减税降费措施也降低了猪肉的流通成本。仔猪及冷鲜猪肉运输被纳入绿色通道的政策范围,进一步降低了物流成本,同时,国家加大了猪肉进口力度,从今年1月1日起,中国对850余种商品实行低于注册国税率的进口暂定税率,其中,对10个税目用于猪饲料的杂粕继续实行零关税,也对促进生猪生产和进口、成本合理回落产生了重要作用。向市场持续投入较大数量的中央储备肉也有效缓解了猪肉价格的上涨压力。
猪肉价格上涨的情况应当是暂时的,在国家各项措施的作用下,猪肉价格涨幅将会明显下降。特别是由于国内猪肉价格远远高于国际市场价格,加大进口等措施可以有效抑制猪肉价格的进一步上涨。2019年12月猪肉价格已经出现环比下降。2020年1—2月受春节季节因素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猪肉价格又出现了环比增长,2020年1—2月环比增长9.3%,目前随着生产秩序的逐渐恢复,猪肉价格已经开始回落,2020年3、4月环比分别下跌6.9%和7.6%。
由于國内生猪生产规模仍在恢复阶段,加上翘尾因素的影响,在今后一段时间猪肉价格同比增幅还将维持在高位,但环比将出现下降的走势。猪肉价格的上涨对CPI的影响会逐渐减弱,对2020年全年CPI的影响将逐渐减少,直至消失。
(二)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推动PPI涨幅下降并传导至国内CPI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国际原油供求关系的影响,2020年国际原油价格出现大幅下降,2020年3月以来美国WTI原油和布伦特原油价格均下跌50%以上,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持续低迷。虽然重要产油国之间能否达成石油限产协定的不确定性会导致原油价格的大幅波动,但是考虑到国外疫情仍未结束,石油和大宗商品供过于求的局面在近期不会改变,因此石油价格近期维持在较低水平是大概率事件。
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已经引起国内PPI,特别是PPI中生产资料环比的下降,3月份环比分别下跌1.0%和1.2%,与2月份相比跌幅进一步扩大。PPI价格的下降将逐渐从上游向下游传导,对CPI价格变动产生向下的压力。
(三)国内需求不足,存在较大负向产出缺口,对CPI产生向下的压力
新冠肺炎疫情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对经济增长产生了负面冲击。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我国已经得到基本控制,各地陆续开始复工复产,截至3月底复工复产率已经达到80%左右,3月份PMI大幅回升,从1—2月份的35.7上升到3月份的52.0,说明供给能力基本得到恢复。疫情对国内需求所产生的冲击,仍然需要较长的时间逐渐恢复,特别是一些受疫情严重打击的服务行业,如餐饮、旅游、交通运输等,仍难以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中央和各地政府为应对疫情提振经济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的执行,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冲疫情所造成的负面冲击,但是考虑到我国经济仍然处于大部分行业供过于求,以去产能去库存为特征的结构调整时期,进一步叠加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影响,近期投资和消费需求都难以出现大幅回升。
目前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拐点出现的时间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遭受疫情的国家纷纷采取措施抑制疫情的传播,不仅造成本国经济增长减缓,失业率上升,而且将通过全球供应链、出口、金融、外资等传导渠道,对我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进一步增加我国负向产出缺口,对CPI产生下压的作用。
(四)国际粮食价格可能产生波动,对CPI的影响值得关注
受疫情影响,目前一些国家出台了限制粮食出口的政策,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国际市场上粮食供给的减少,以及由于抢购而产生的短期价格上升,从而有可能推高国内粮食的进口价格。但是总体来看,我国粮食价格会保持基本平稳。据商务部介绍,我国粮食自主率高,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较低。近几年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储备充足,价格长期稳定,国际市场对我国粮食供应的影响很小。2020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向好,丰收在望,今年全年丰收是大概率事件。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会引起进口依赖度较高的个别品种如大豆价格的波动,但由于我国粮食自给率高,储备充足,国际粮价波动对国内粮价产生的影响应当是可控的。
四、总结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和民生的损害,世界各国都出台了经济刺激政策和民生补贴计划。我国出台的措施包括加快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企业减负减税、发放消费券鼓励消费、加快要素价格市场化改革、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等,这些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将对经济的恢复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从短期看,2020年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内外需不足的压力之下,收入增速降低。同时,国际原油和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会对国内CPI物价产生下压的作用。虽然国际粮食价格有可能出现上调,但是基于中国经济强大的供给能力,国内粮食和生活必需品供给充足,价格总体应当能够保持稳定。
因此,综合分析以上因素,2020年CPI物价涨幅会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通缩压力不容忽视。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