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和纤维化程度的影响因素

来源 :中华传染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CHB患者肝脏炎症活动度(G)和纤维化程度(S)的影响因素。

方法

对971例CHB患者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收集患者的血生物化学、血常规、HBV DNA、HBV血清学标志物等数据。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3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Student-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

结果

971例患者分成3组。1年内ALT 3次持续正常列为A组,首次发现ALT升高者列为B组,半年内ALT升高两次以上者列为C组。A组332例,B组341例,C组298例。3组HBV感染者男性人数分别占47.9%、74.2%、7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778,P<0.01)。A组中HBeAg阳性者161例(48.5%),B组234例(69.0%),C组176例(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325,P<0.01)。3组G≥2者分别占36.4%、56.9%、51.3% (χ2=29.868,P<0.01),S≥2者分别为25.3%、35.5%、35.9%(χ2=10.807,P=0.005)。A组G≥2和(或)S≥2的有137例(41.3%),B组有208例(61.0%),C组有164例(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235,P<0.01)。将A组分为ALT<30 U/L组(229例)和ALT≥30 U/L组(103例),两组间男性、HBeAg阳性、G≥2和(或)S≥2患者比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ALT≥30 U/L、AST≥25 U/L、HBeAg阳性、血小板计数与显著病理学改变相关(均P<0.05),年龄(OR=2.012,95%CI为1.196~3.383)、HBeAg(OR=2.188,95%CI为1.339~3.584)和AST(OR=2.312,95%CI为1.390~3.846)为显著病理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

结论

对ALT首次发现升高者,其显著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比例与反复升高的患者相似,建议早期抗病毒治疗。对ALT持续正常的感染者,年龄≥35岁、HBeAg阳性或AST≥25 U/L为显著病理学改变的独立预测因素,对符合上述条件的患者更应引起注意,进行早期的抗病毒治疗。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治疗急性肝功能衰竭(ALF)的作用机制。方法BALB/c小鼠10只腹腔注射3.0 g/kg D-GalN建立ALF模型,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灌胃治疗,Western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Jagged1、Notch1、Hes5 mRNA和蛋白以及Notch受体胞内段(NICD)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小鼠肝组织CD68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ALT、
期刊
目的探讨血乳酸值及其动态变化对HBV相关慢加亚急性肝功能衰竭(SACLF)患者近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2009年至2014年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住院的HBV相关SACLF的患者资料,并进行12周的随访。对其血乳酸值及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进行分析。两组均数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样本率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正态分布样本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
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方法收集威海市文登中心医院经实验室确诊的68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及预后的特征。结果68例患者中有貂类养殖史或被貂咬伤史22例(32.4%),发病2周内蜱虫叮咬史4例(5.9%),因陪护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发病5例(7.4%),25例(36.8%)患者均有野外作业史;年龄>6
期刊
期刊
目的了解徐州地区腹泻患者中人星状病毒(HAstV)的主要基因型别和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江苏省徐州市疑似病毒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58份,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粪便中星状病毒RNA,并对部分阳性标本双区测序以明确基因型。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358份粪便标本中,共检出HAstV阳性标本25份,占6.9%。HAstV感染的高峰季节在7至9月份,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染,0~5岁人群感
目的探讨艾滋病患者血清类1型-趋化因子配体3(CCL3L1)和趋化因子配体4(CCL4L)基因与抗病毒治疗后免疫重建的相关性。方法实时定量PCR检测217例艾滋病患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前CCL3L1和CCL4L基因的表达水平,并与CD4+和CD8+T淋巴细胞计数作相关性分析。CD4+和CD8+T淋巴细胞变化值定义为开始抗病毒治疗后48个月内的月均变化值,变化率定义为抗病毒治疗后48个月时的数值与开始抗
期刊
目的与青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4种常用抗菌药物对比研究,分析磷霉素对肠球菌的接种效应。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自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91株肠球菌,均为不重复菌株,包括粪肠球菌44株,屎肠球菌47株。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磷霉素、青霉素、利福平、万古霉素、替考拉宁5种抗菌药物对91株肠球菌在低接种浓度[1×105菌落形成单位(cfu)/mL]和高接种浓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