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专利质量的评判标准出发,在界定评判标准后利用该标准分析中国专利质量现状,指出中国专利申请结构不合理,专利转化率不高,有效专利布局少等问题。接着,针对造成中国专利质量现状的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提出了从政策引导、法律完善和审查及撰写三方面相结合提升中国专利质量的策略。
关键词:专利质量;评判标准;质量现状;提升策略
我国自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来,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年报显示[1],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0.1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24.4万件,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15.7万件;2019年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226.8万件,同比增长9.5%;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71.2万件,同比增长0.4%。中国已成为专利申请的数量大国。与此同时,一些类似“泡沫专利”、“垃圾专利”开始蔓延,而拥有相关授权专利的国内企业也没有改变需接受同行业美欧企业专利授权并支付权利金,以及被告侵权的状况。因此,在经历了专利数量积累阶段后,如何提升中国专利质量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者、国内企业和国家新的关注点。
一、专利质量的评判标准与中国专利质量现状
笔者结合自身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工作及前人研究[2,3],认为专利质量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评判标准:首先,专利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下简称为“三性”),这需要申请人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专利机构进行全面检索,并分析现有的国内外技术是否对其“三性”构成影响,从而证明专利创新水平,使他人难以主张专利无效;其次,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之间的各种组合是否涵盖专利自身技术的最大范畴,是否具有稳定递推的逻辑关系,都将影响到专利质量;最后,核心专利与专利簇的布局应作为对专利质量好坏评判的“试金石”,专利须布局于相应地产业聚集地和市场区域才可通过法律保护使得专利价值得到体现。
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继续增加,这说明我国专利创造重心继续向发明专利倾斜,但是,考虑到专利总体申请数量及“稳定性”、“专利布局”等评判因素,中国专利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 申请专利的科技含量不高。2014年底,汤姆森路透集团基于整体专利数量、专利授权成功率、专利组合的全球覆盖率以及专利影响力等4个主要原则公布了最新的“2014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其中,包括35家美国公司,1家加拿大公司,18家欧洲公司,39家日本公司,4家韩国公司,2家中国台湾公司。而中国大陆仅有华为一家公司上榜,这警示我国应重视提升专利质量。
2. 专利市场的牵引、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导致许多专利在申请人手中与企业、市场脱节,难以转化成生产力,据统计,目前中国专利产业化率仅为5%左右。
3. 无效专利比例偏高。很多科技从业人员在完成课题研究,甚至部分完成后,就着急发表学术论文或申报科研成果,不注重专利的申请与保护,无形中造成了专利现有技术的公开,降低了专利申请质量。
4. 我国提交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少且比例低,得到授权的专利比例则更低。
二、造成中国专利质量现状的原因剖析
我国正处于专利数量产出阶段,造成我国目前专利质量不高的因素有很多,下面笔者将影响中国专利质量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在国家级专利量化目标下,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度专利申请量,都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年度政府任务硬性摊派。比如,“十二五”期间,各地也陆续出台专利发展规划,明确了量化的专利目标,广东省提出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分别在10%和13%以上,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2200件和700件[4]。这种数量巨大的指标任务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一起来制造“泡沫专利”滥竽充数。第二,我国大多数企业处在制造、加工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中,国家和企业自身并未真正投入足够的经费和意识来支持创新活动。也就是说,我国的专利活动没有到价值创造阶段,专利的科技创新含量不高。第三,专利申请人、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审查员的数量、知识、经验和能力不均衡。现在,我国每年面临着几百万件的专利申请,而全国专利代理人仅有2万余人、审查员仅有1万余人,这也间接导致了专利撰写文本,或者审查质量达不到专利本身技术质量的情形。第四,很多企业仍旧缺乏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的意识[5],其申请专利动机往往不是为了实施专利战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而是迎合政府政策。
三、提升中国专利质量的策略
专利质量是专利价值的前提,若专利没有质量,纵使它具有专利价值,也无意义,结合我国目前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笔者在尝试总结了以下几项提升中国专利质量的策略。
第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扶持与宣传[6]
1. 优化专利评价导向,执行“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要求,在充分发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分类确定新的评价指标,逐步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发明专利授权率、PCT专利申请量、专利维持率等指标纳入区域专利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不得设定不符合实际的增长率评价指标。
2. 调整和完善专利一般资助政策。专利一般资助政策应以扶小扶弱為导向,以中小微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非职务发明申请人为主要资助对象。
3.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民众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宣传正确科学的的专利保护观念,提供恰当的专利保护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重点解决好目前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侵权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侵权赔偿数额偏低和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7]。
第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8]
1. 针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进行适度的实质性审查。
2. 对涉及企业重大科技创新的审查时间要缩短,手续要简化,同时,为向国外提出专利申请的申请人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与政策支持,从而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条件。
3. 健全优先审查制度。这一点可参考日本较为成熟的专利审查制度[9],比如: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只要符合绿色专利技术或前沿科学技术等申请条件的可请求进行加快审查:具有外国同族专利的申请;中小微企业、个人、大学或研究机构等提出的申请。现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在大力推进优先审查制度。
第三,提升专利审查水平和专利撰写水平。
基于目前中国庞大的年专利申请量而审查人员又不够的事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应该加大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而针对代理人,具体的在专利文本撰写层面上,笔者觉得可向美欧专利学习,尽量做到在专利申请中花费一定的篇幅描述该发明所采用技术的特点以及能达到的效果,并尽可能涉及现有技术不足;注重保护专利的核心部分,并扩大细节部分,从而拓展专利权的覆盖范围。
四、总结与展望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极为迅速,我国目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都十分庞大。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数量后面的质量问题。笔者坚信,只要从政策引导、法律完善和审查及撰写三方面结合去提升专利质量,加之民众日渐增强的专利保护意识,将逐步提升我国专利质量,打破现有专利制度的利益不平衡机制,真正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年报,2020.
[2] 朱雪忠,万小丽.竞争力视角下的专利质量界定.知识产权,2009(4):7-14.
[3] 黄庆,曹津燕,瞿卫军等.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一).知识产权,2005(5):26-30.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0)
关键词:专利质量;评判标准;质量现状;提升策略
我国自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来,专利申请数量迅速增长,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年报显示[1],2019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40.1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124.4万件,国外在华发明专利申请15.7万件;2019年我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为226.8万件,同比增长9.5%;我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量为71.2万件,同比增长0.4%。中国已成为专利申请的数量大国。与此同时,一些类似“泡沫专利”、“垃圾专利”开始蔓延,而拥有相关授权专利的国内企业也没有改变需接受同行业美欧企业专利授权并支付权利金,以及被告侵权的状况。因此,在经历了专利数量积累阶段后,如何提升中国专利质量已成为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者、国内企业和国家新的关注点。
一、专利质量的评判标准与中国专利质量现状
笔者结合自身发明专利实质审查工作及前人研究[2,3],认为专利质量通常包括以下三个方面评判标准:首先,专利必须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以下简称为“三性”),这需要申请人或知识产权服务机构或专利机构进行全面检索,并分析现有的国内外技术是否对其“三性”构成影响,从而证明专利创新水平,使他人难以主张专利无效;其次,专利的独立权利要求和从属权利要求之间的各种组合是否涵盖专利自身技术的最大范畴,是否具有稳定递推的逻辑关系,都将影响到专利质量;最后,核心专利与专利簇的布局应作为对专利质量好坏评判的“试金石”,专利须布局于相应地产业聚集地和市场区域才可通过法律保护使得专利价值得到体现。
2019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中,发明专利申请所占比重继续增加,这说明我国专利创造重心继续向发明专利倾斜,但是,考虑到专利总体申请数量及“稳定性”、“专利布局”等评判因素,中国专利质量现状仍不容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
1. 申请专利的科技含量不高。2014年底,汤姆森路透集团基于整体专利数量、专利授权成功率、专利组合的全球覆盖率以及专利影响力等4个主要原则公布了最新的“2014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其中,包括35家美国公司,1家加拿大公司,18家欧洲公司,39家日本公司,4家韩国公司,2家中国台湾公司。而中国大陆仅有华为一家公司上榜,这警示我国应重视提升专利质量。
2. 专利市场的牵引、管理和监督不到位,导致许多专利在申请人手中与企业、市场脱节,难以转化成生产力,据统计,目前中国专利产业化率仅为5%左右。
3. 无效专利比例偏高。很多科技从业人员在完成课题研究,甚至部分完成后,就着急发表学术论文或申报科研成果,不注重专利的申请与保护,无形中造成了专利现有技术的公开,降低了专利申请质量。
4. 我国提交PCT(专利合作条约)国际专利申请的数量少且比例低,得到授权的专利比例则更低。
二、造成中国专利质量现状的原因剖析
我国正处于专利数量产出阶段,造成我国目前专利质量不高的因素有很多,下面笔者将影响中国专利质量的主要因素归纳为以下四点。
第一,在国家级专利量化目标下,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年度专利申请量,都将专利申请量作为年度政府任务硬性摊派。比如,“十二五”期间,各地也陆续出台专利发展规划,明确了量化的专利目标,广东省提出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率分别在10%和13%以上,每百万人口专利申请量和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达到2200件和700件[4]。这种数量巨大的指标任务使得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一起来制造“泡沫专利”滥竽充数。第二,我国大多数企业处在制造、加工为主导的盈利模式中,国家和企业自身并未真正投入足够的经费和意识来支持创新活动。也就是说,我国的专利活动没有到价值创造阶段,专利的科技创新含量不高。第三,专利申请人、专利代理人和专利审查员的数量、知识、经验和能力不均衡。现在,我国每年面临着几百万件的专利申请,而全国专利代理人仅有2万余人、审查员仅有1万余人,这也间接导致了专利撰写文本,或者审查质量达不到专利本身技术质量的情形。第四,很多企业仍旧缺乏专利申请和专利保护的意识[5],其申请专利动机往往不是为了实施专利战略,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而是迎合政府政策。
三、提升中国专利质量的策略
专利质量是专利价值的前提,若专利没有质量,纵使它具有专利价值,也无意义,结合我国目前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进一步提升专利申请质量、支撑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笔者在尝试总结了以下几项提升中国专利质量的策略。
第一,国家层面的政策导向、扶持与宣传[6]
1. 优化专利评价导向,执行“量质并重、质量优先”的要求,在充分发挥“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指标引领作用的基础上,分类确定新的评价指标,逐步将发明专利申请量占比、发明专利授权率、PCT专利申请量、专利维持率等指标纳入区域专利工作评价指标体系,不得设定不符合实际的增长率评价指标。
2. 调整和完善专利一般资助政策。专利一般资助政策应以扶小扶弱為导向,以中小微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非职务发明申请人为主要资助对象。
3. 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民众知识产权意识培养。宣传正确科学的的专利保护观念,提供恰当的专利保护力度,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重点解决好目前企业反映比较强烈的侵权行为得不到有效制止、侵权赔偿数额偏低和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7]。
第二,专利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与完善[8]
1. 针对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进行适度的实质性审查。
2. 对涉及企业重大科技创新的审查时间要缩短,手续要简化,同时,为向国外提出专利申请的申请人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与政策支持,从而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条件。
3. 健全优先审查制度。这一点可参考日本较为成熟的专利审查制度[9],比如:根据申请人的请求,只要符合绿色专利技术或前沿科学技术等申请条件的可请求进行加快审查:具有外国同族专利的申请;中小微企业、个人、大学或研究机构等提出的申请。现阶段,国家知识产权局已在大力推进优先审查制度。
第三,提升专利审查水平和专利撰写水平。
基于目前中国庞大的年专利申请量而审查人员又不够的事实,国家知识产权局应该加大培养知识产权方面的人才。而针对代理人,具体的在专利文本撰写层面上,笔者觉得可向美欧专利学习,尽量做到在专利申请中花费一定的篇幅描述该发明所采用技术的特点以及能达到的效果,并尽可能涉及现有技术不足;注重保护专利的核心部分,并扩大细节部分,从而拓展专利权的覆盖范围。
四、总结与展望
专利作为知识产权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发展极为迅速,我国目前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也都十分庞大。但是,我们更应当看到数量后面的质量问题。笔者坚信,只要从政策引导、法律完善和审查及撰写三方面结合去提升专利质量,加之民众日渐增强的专利保护意识,将逐步提升我国专利质量,打破现有专利制度的利益不平衡机制,真正地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9年年报,2020.
[2] 朱雪忠,万小丽.竞争力视角下的专利质量界定.知识产权,2009(4):7-14.
[3] 黄庆,曹津燕,瞿卫军等.专利评价指标体系(一).知识产权,2005(5):26-30.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专利审查协作广东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