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环节在自主和半自主的情况下获得知识,教师进行及时的总结和评价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中,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认知主体作用,同时又不忽视和否定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组织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在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中,教师要把握好以下两种尺度。
1.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抓住知识的关键点和重点,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问题如果太容易,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不利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如果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来,反而会压抑学生的思维,令他们丧失思考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中。如在“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课中,我抓住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部分的重点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人体的体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增殖,生殖细胞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增殖?(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多少次,细胞分裂了多少次,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4)有丝分裂过程的前后,染色体数目是否发生改变?(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在什么时期出现,什么时期消失?(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多少次,细胞分裂了多少次,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 。 (8)什么叫同源染色体,什么叫联会,什么叫四分体?(9)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位置?(10)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什么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减半,原因是什么?(1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各有什么特点?(1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在什么时期出现,什么时期消失?(13)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多少个精子细胞?(14)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是否都是均等的分裂?(15)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多少个卵细胞和多少个极体?(16)在人体中有哪些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以上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联系旧知识,要具备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取向。
在课堂上,当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时,大致有两种评价取向,一种是消极的评价取向,即对学生的回答全面否定。另一种是积极的评价取向,即用柔性的分析的话语指出错误所在及出错的原因,同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予以鼓励。比如同样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采用积极评价取向的老师往往会这样说:“回答得很有趣,动了脑筋。不过要是按照给定的条件会怎样呢?”“听听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见解”等等。这样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抚慰学生稚嫩心田的春风,运用得当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欲望。从积极评价的角度看,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如果处理得当,错误也会发挥积极作用。积极的评价为什么有这样巨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积极的评价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教育对人的主体充分尊重基础之上的。按照这一教育理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作为主体,他们拥有同样的人格尊严。
当代著名哲学家卡尔·R·波普尔说过,“人是生物机体,一切生物机体都要犯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出错与改错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消极的课堂评价不能容忍学生回答错误,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这种评价长大的人,在精神上必然会患上侏儒症。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一句得体的温暖人心的评语足以令人铭记终生;反之,一句刺痛人心的带有侮辱性的评语也足以给人留下永久的心灵创伤。因此,为人师者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
在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把握好以上的两种尺度,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责任编辑潘孟良
1.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抓住知识的关键点和重点,把握问题的难度和深度。
问题如果太容易,学生不加思索就能回答,不利学生思维的发展;问题如果太难,学生回答不出来,反而会压抑学生的思维,令他们丧失思考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难易适中。如在“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节课中,我抓住减数分裂概念和过程这部分的重点内容,设计了以下问题:(1)人体的体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增殖,生殖细胞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增殖?(2)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多少次,细胞分裂了多少次,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加倍发生在什么时期?(4)有丝分裂过程的前后,染色体数目是否发生改变?(5)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在什么时期出现,什么时期消失?(6)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了多少次,细胞分裂了多少次,染色体复制发生在什么时期?(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 。 (8)什么叫同源染色体,什么叫联会,什么叫四分体?(9)交叉互换发生在什么时期,什么位置?(10)减数分裂过程中,在什么时期染色体数目发生了减半,原因是什么?(11)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第二次分裂后期各有什么特点?(12)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在什么时期出现,什么时期消失?(13)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多少个精子细胞?(14)在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细胞分裂是否都是均等的分裂?(15)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可形成多少个卵细胞和多少个极体?(16)在人体中有哪些细胞不存在同源染色体?以上的问题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要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必须联系旧知识,要具备分析能力和比较能力。提出的问题难易适中,学生回答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 当学生回答错误的时候,教师要把握好课堂评价的取向。
在课堂上,当学生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回答问题或回答错误时,大致有两种评价取向,一种是消极的评价取向,即对学生的回答全面否定。另一种是积极的评价取向,即用柔性的分析的话语指出错误所在及出错的原因,同时肯定正确的部分并予以鼓励。比如同样是面对学生的错误回答,采用积极评价取向的老师往往会这样说:“回答得很有趣,动了脑筋。不过要是按照给定的条件会怎样呢?”“听听其他同学有没有不同见解”等等。这样既明确无误地使学生知道该回答是错误的,同时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积极的评价语言是抚慰学生稚嫩心田的春风,运用得当能够有力地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创造欲望。从积极评价的角度看,即使是错误的回答也不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如果处理得当,错误也会发挥积极作用。积极的评价为什么有这样巨大的作用呢?这是因为,积极的评价是建立在人本主义教育对人的主体充分尊重基础之上的。按照这一教育理念,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的,作为主体,他们拥有同样的人格尊严。
当代著名哲学家卡尔·R·波普尔说过,“人是生物机体,一切生物机体都要犯错误”。在现实生活中,出错与改错都是极为正常的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消极的课堂评价不能容忍学生回答错误,实际上是在扼杀学生的创新精神。适应这种评价长大的人,在精神上必然会患上侏儒症。教师课堂上的评价语言对学生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一句得体的温暖人心的评语足以令人铭记终生;反之,一句刺痛人心的带有侮辱性的评语也足以给人留下永久的心灵创伤。因此,为人师者在评价学生的时候,要三思而后行。
在问题式学习的教学模式中,如果教师能够合理地把握好以上的两种尺度,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责任编辑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