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新课改的实施,要求教师要增强教学反思意识,抓住教学反思的有利时机,根据教学反思的科学内涵,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制定合理策略,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实效。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业务素质 教学实效
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使我深感到,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名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较好的教学实效。然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自身的实践略谈一二,祈同仁不吝斧正。
一、具有反思意识,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师获得职业满意感及高认可度的关键,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反思意识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被称为教师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只有在具备了敏锐的课堂教学反思意识和良好的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并有利于自身专业的发展和教育素质的提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就像教师上课,首先要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是一样的道理,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进行发展反思,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现在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在于他是否能在生活中不停顿地前进”。可以肯定,教师有目标,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教师的发展目标要分阶段,当一个个阶段目标实现时,专业发展阶段目标也就实现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发展反思,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认定目标的切实可行性,及时作出修改,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把握时机,适时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新课程改革以后,掀起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热潮,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所追求的一个亮点,各学校并将反思视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育途径。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教学反思是教师最基本的反思,其目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师的教,推进学生的学。进行教学反思的时机主要有两种:一是课前反思,二是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减少缺憾。
通常许多教师认为,课后再反过来思考上课的过程为反思。实际不然,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也应该反思,以此避免走弯路,增强上课的针对性,减少教学的缺憾。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在备课时养成了课前反思的习惯,重点反思自己是否吃透教材,重点难点是否清晰,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适,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等。这就通常需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这一内容或相关内容时,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效果会如何?通过课前反思,预计到了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进行准备,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后反思:及时提升。
课后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点,这时的反思应该具有及时、剖析和提升的特点。及时,就是在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不要拖延。因为教师的反思如同火花,会一闪而逝。如果不及时把反思火花捕捉住,它很可能就此熄灭。及时的另一层含义是要及时动笔,记下反思的心得,哪怕是片言只语也可以。
剖析,则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事的议论。实际上,任何一个教师上的每节课都会有成功和失败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正视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尤其是失败,从中得出教训。教师剖析自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己和专业发展的过程。剖析也需要智慧,有智慧的教师善于发现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有能力探究其中的原因,并且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扬和修正。这种智慧需要教师在坚持学习中生成和积累,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提升,是在剖析的基础上,把成功和失败提升为经验或教训,产生指导教学的有效方法。课后反思应是反思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并以此为基点,以点带面。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把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不断总结,提升成自己一种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也反思了教学的失败点,引以为戒,时刻提醒我要仔细观察,多方位思考,增强教学智慧。
三、确定反思内容,系统总结,理论升华
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个人经验与理论总结,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角度。
(一)反思教育理念,树立新型师生观。
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落后的话,那么,他工作越投入,对学生的副作用就越大。为此,教师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反思的教育理念很多,其中教师观和学生观是核心内容。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看做完整、独特的人,看做具有能动性的人,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反思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准,教师应该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与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自己怎样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及接受过程,而且要注意把课堂教学视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反思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技能。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提升教学技能。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实践内容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判断,适度预设,重视生成,使课堂充满动态美。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切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提升教学技能。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自己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从而追求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技能。
(四)反思个人经验,理论总结升华。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反思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的判断、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一定与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直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自身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自身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自身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
总之,在对教学进行反思时,应力求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四个角度进行。这也是对教学现象或事件进行反思时的四个层次。如果一个反思对象能够在这样四个层面得到重新认识和理解、解释,那么这样的教学反思就是深刻而周详的,也会获得丰硕而长久的反思效益。
四、养成习惯,贵在坚持
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坚持不懈,久而受益。无论采取怎样的反思方式,教师在教学反思行动中都需要坚持这样两个策略。
第一,教师要经常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教师经常陷于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不知道该对哪一个进行反思,自己的心灵活动不知道哪些可以成为反思的话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究竟哪一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可以反思,应该反思的困境中,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保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教师要善于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生成教学智慧和实践经验。
第二,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解读,不断获得新答案,产生新感觉,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同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同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与不同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活动中,通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让自己与对象对话、与自己对话。完善自我的“教”,提高学生的“学”,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牢记“教而不思则罔,教而思之则强”。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孔凡哲等编著.上好课——有效技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3]李广,杨宏丽编著.上好课——应知应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关键词: 教学反思 业务素质 教学实效
十多年的教育教学经历,使我深感到,一个教师,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名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素养、扎实的教学功底、较强的教学能力,而且要有较强的教学反思意识、较好的教学实效。然而,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怎样通过教学反思,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就自身的实践略谈一二,祈同仁不吝斧正。
一、具有反思意识,确定个人发展目标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师获得职业满意感及高认可度的关键,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反思意识及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被称为教师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只有在具备了敏锐的课堂教学反思意识和良好的课堂教学反思能力的基础上,教师才能更好地促进自身由新手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过渡,并有利于自身专业的发展和教育素质的提升。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首先要具有强烈的反思意识,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确定个人发展目标。就像教师上课,首先要制定教学目标,然后在教学中通过努力实现目标。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学是一样的道理,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和能力,进行发展反思,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的目标。“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现在的水平有多高,而是在于他是否能在生活中不停顿地前进”。可以肯定,教师有目标,就会有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动力。教师的发展目标要分阶段,当一个个阶段目标实现时,专业发展阶段目标也就实现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发展反思,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分析认定目标的切实可行性,及时作出修改,以确保目标的实现。
二、把握时机,适时反思,提高教学实效
新课程改革以后,掀起了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的热潮,倡导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反思已经成为当今学校所追求的一个亮点,各学校并将反思视为一种教师专业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的教育途径。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抽身反省与自我观察。教学反思是教师最基本的反思,其目的是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改进教师的教,推进学生的学。进行教学反思的时机主要有两种:一是课前反思,二是课后反思。
(一)课前反思:减少缺憾。
通常许多教师认为,课后再反过来思考上课的过程为反思。实际不然,教师在课前备课时也应该反思,以此避免走弯路,增强上课的针对性,减少教学的缺憾。
经过多年的教学,我在备课时养成了课前反思的习惯,重点反思自己是否吃透教材,重点难点是否清晰,教学目标设定是否合适,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教学方法是否具有针对性、灵活性等。这就通常需要思考这样两个问题:一是在教学这一内容或相关内容时,会遇到哪些问题?二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效果会如何?通过课前反思,预计到了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并进行准备,就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课后反思:及时提升。
课后反思是教学反思的重点,这时的反思应该具有及时、剖析和提升的特点。及时,就是在课后教师要及时反思,不要拖延。因为教师的反思如同火花,会一闪而逝。如果不及时把反思火花捕捉住,它很可能就此熄灭。及时的另一层含义是要及时动笔,记下反思的心得,哪怕是片言只语也可以。
剖析,则需要勇气和智慧。教师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事的议论。实际上,任何一个教师上的每节课都会有成功和失败之处,这就要求我们正视自己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尤其是失败,从中得出教训。教师剖析自己是一个不断战胜自己和专业发展的过程。剖析也需要智慧,有智慧的教师善于发现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有能力探究其中的原因,并且在新的教学实践中发扬和修正。这种智慧需要教师在坚持学习中生成和积累,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
提升,是在剖析的基础上,把成功和失败提升为经验或教训,产生指导教学的有效方法。课后反思应是反思教学中的成功和失败,并以此为基点,以点带面。在课后的反思中,我把教学中成功的经验不断总结,提升成自己一种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是也反思了教学的失败点,引以为戒,时刻提醒我要仔细观察,多方位思考,增强教学智慧。
三、确定反思内容,系统总结,理论升华
教学反思活动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即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实践、个人经验与理论总结,这四个方面的问题构成了教学反思的基本角度。
(一)反思教育理念,树立新型师生观。
教育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教育理念正确与否是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正确的理念导致正确的行为,错误的理念导致错误的行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育理念陈旧,教育方法等落后的话,那么,他工作越投入,对学生的副作用就越大。为此,教师首先要反思的就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反思的教育理念很多,其中教师观和学生观是核心内容。作为一名现代教师,应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和新课程标准的现代教师观和学生观。“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要把学生看成发展中的人,看做完整、独特的人,看做具有能动性的人,尊重学生的想法和行为,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二)反思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教学目标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结果,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一种标准,教师应该反思课堂教学目标明确与否,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自己怎样来实现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不仅要注意知识的传授及接受过程,而且要注意把课堂教学视为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注意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做到有的放矢,使每个孩子的潜能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反思教学实践,提升教学技能。
教师在教学实践历程中,要及时捕捉能够引起反思的事件或现象,通过理性检查与加工,逐渐形成系统的认识,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提升教学技能。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包括实践内容、实践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反思三个方面。实践内容的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展开前,需要对活动所关涉的内容本身进行反省,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判断,适度预设,重视生成,使课堂充满动态美。实践技术的反思是指教师对活动展开过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方法、时机等的适切程度的总结检讨,其目的在于对自己的行动轨迹进行回溯,发现问题和不足,探寻更佳的方案,提升教学技能。实践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实践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角度的需要满足程度与教师自己角度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在课后的反思中,教师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从而追求课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升教学技能。
(四)反思个人经验,理论总结升华。
教师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对个人日常教学经历进行反思,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反思从而获得提升。如果教师不去挖掘和使用教学反思的判断、反省与批判的权限,教师的教龄再长,教学经历再丰富,也不一定与个人的独特经验成正比。如果不对其进行反思,那么这些经历将一直是懵懵懂懂的,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断地经历着,又不断地忘却这些经历,致使自身的经验系统中缺乏由自己反思所形成的、归属于自己个人所有的独特经验,从而使得自身那些具有极大潜在意义的经历失去了应有意义。可见,教学反思可以帮助教师把自身的经历升华为真正的、富于个人气息的经验,并且不断使自己的经验体系得到拓展。
总之,在对教学进行反思时,应力求从教育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活动、个人经验四个角度进行。这也是对教学现象或事件进行反思时的四个层次。如果一个反思对象能够在这样四个层面得到重新认识和理解、解释,那么这样的教学反思就是深刻而周详的,也会获得丰硕而长久的反思效益。
四、养成习惯,贵在坚持
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反思意识,养成反思习惯,坚持不懈,久而受益。无论采取怎样的反思方式,教师在教学反思行动中都需要坚持这样两个策略。
第一,教师要经常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教师经常陷于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现象和事件不知道该对哪一个进行反思,自己的心灵活动不知道哪些可以成为反思的话题,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究竟哪一个现象、哪个事件、哪种行为、哪种感受可以反思,应该反思的困境中,这是无法预先确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保持开放、敏感而好奇的心灵,时刻捕捉可能的反思对象。教师要善于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涌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生成教学智慧和实践经验。
第二,要经常、反复地进行反思。反思的过程就是不断解读,不断获得新答案,产生新感觉,提出新问题的过程。对于教学活动的日常反思绝不能一蹴而就,对于不同的或者同一个反思对象,不同的人进行反思,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产生新的疑问。在不同的时间、环境、心境下,反思也会有不同的结果。与不同的主体共同反思,认识也会有所不同。从不同的视角出发,也会提示出新的答案、新的问题。反思的实质,是教师在不断的反思活动中,通过反思来理解对象、理解自己,让自己与对象对话、与自己对话。完善自我的“教”,提高学生的“学”,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提高教学实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牢记“教而不思则罔,教而思之则强”。
参考文献:
[1]张行涛,郭东岐主编.新世纪教师素养.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2]孔凡哲等编著.上好课——有效技能.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1.
[3]李广,杨宏丽编著.上好课——应知应会.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