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探究能力一直是儿童教育活动中着重培养的能力。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引导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自主进行科学探究,利用相关的游戏和科学现象启发幼儿思考,能促进幼儿今后的成长和发展。教师可以巧设活动环节,鼓励幼儿逐步深入探究,让幼儿的科学探究过程变为“由问索答”的正面循环,提高幼儿参与科学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需求开展教育。”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连贯的逻辑思维,对生活中的一切趣事都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科学活动中的趣味,抓住科学探究神奇、有趣的特点,融入各类新鲜理念,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时,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展开实践,改善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环境。例如,在幼儿园内,教师可以设立相关的科学角,选择一块阳光充足的场所,设定为幼儿的科学探究用地。在科学角内摆放合适的桌子作为“研究台”,并投放丰富的实验材料,如软尺、塑料温度计、量杯、儿童剪刀等,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幼儿在进行实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密切观察,及时指导幼儿使用各类实验材料,有效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也要积极开展有关科学话题的讨论,在园内营造崇尚知识、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教师要配备丰富的科学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提供物质保障,再辅以良好的科学实践观念,引导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活动。
生活即教育,最好的教育资源往往来源于生活。科学的本质便是人们对于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总结。因此,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回归于生活,用贴近生活的主题和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层层引入,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选择生活中幼儿常见且感兴趣的物品作为科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材料,以幼儿熟悉的物品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恐惧感,从而增强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基于生活材料创设科学活动,让幼儿在掌握一定的技巧与经验后,可以自主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认识水果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水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脑海中搜索生活中的片段,对各种水果的特点进行描述。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给出了答案:西瓜是圆形的,外壳坚硬;柚子外皮是软软的、黄黄的;橘子是圆圆的,味道酸甜可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相关知识,让幼儿能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完成了有效引入和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提问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有效措施。在活动的初步探索中,幼儿往往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应根据这些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遵循幼儿的意愿,解答幼儿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向幼儿发问,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让幼儿明白科学活动的深层价值,让幼儿能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认识植物”科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设立小型的“幼儿植物园”,并让幼儿扮演农夫栽种植物。在植物园中,每个幼儿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开展活动,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植物很快长出了新芽,幼儿都非常兴奋,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绿芽这么快就长出来了啊?”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提问展开教学,向幼儿讲解种子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不断提出各种疑问,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幼儿会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更加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游戏教学法,带领幼儿开展自己喜欢的科学游戏活动。幼儿年龄较小,天性爱玩,教师开展科学游戏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科学知识,会让幼儿感觉十分枯燥,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还要善于结合幼儿生活中的发现向幼儿提问,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中深入挖掘游戏中的科学知识。除此之外,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发现相关的科学现象,向幼儿渗透科学思想,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做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通过开展有趣的科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全身心投入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幼兒通过合作与交流等多种方式自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以幼儿为科学活动的主体,在游戏中通过实际发现的问题促使幼儿进行实践,引导幼儿独立思考。科学活动游戏化可以赋予课程鲜活的生命力,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热情和获得感,让幼儿能在科学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相关生活经验,让幼儿的游戏环节更加贴近生活行为。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需要及时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在每日的科学教学活动结束后,积极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跟进,记录幼儿的活动表现,将照片和文字发至家长群中,与家长共同分享幼儿在园内的成长历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家长介绍幼儿的日常学习状况和今日所学内容,评价幼儿在园的表现,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参加与所学科学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园内的科学活动延伸至生活之中,让幼儿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家园共育,让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如何让幼儿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探索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将新鲜、优秀的教育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养成探索求知的思维模式,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落实“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结合实际生活适时向幼儿提问,帮助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生活探索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做好课后活动延伸,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扩展幼儿学习、实践的场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教学,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促使幼儿在科学的氛围下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中心幼儿园)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需求开展教育。”幼儿的认知水平较低,没有形成连贯的逻辑思维,对生活中的一切趣事都充满好奇,具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方式引导幼儿发现科学活动中的趣味,抓住科学探究神奇、有趣的特点,融入各类新鲜理念,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从而有效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一、理念革新,硬件推动
教师在开展幼儿科学活动时,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使用陈旧的教学方式。教师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才能更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展开实践,改善幼儿进行科学探究的环境。例如,在幼儿园内,教师可以设立相关的科学角,选择一块阳光充足的场所,设定为幼儿的科学探究用地。在科学角内摆放合适的桌子作为“研究台”,并投放丰富的实验材料,如软尺、塑料温度计、量杯、儿童剪刀等,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幼儿科学探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幼儿在进行实验时,教师需要在旁边密切观察,及时指导幼儿使用各类实验材料,有效发挥硬件设施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在日常活动中也要积极开展有关科学话题的讨论,在园内营造崇尚知识、尊重科学的良好氛围。教师要配备丰富的科学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科学探究提供物质保障,再辅以良好的科学实践观念,引导幼儿更加积极地参与科学活动。
二、生活科学,精彩纷呈
生活即教育,最好的教育资源往往来源于生活。科学的本质便是人们对于生活中各类现象的总结。因此,幼儿教育中的科学探究活动应回归于生活,用贴近生活的主题和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首先,教师要尊重幼儿的成长规律,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不能操之过急,揠苗助长。其次,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内容,层层引入,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选择生活中幼儿常见且感兴趣的物品作为科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材料,以幼儿熟悉的物品消除幼儿的陌生感、恐惧感,从而增强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积极性。最后,教师要基于生活材料创设科学活动,让幼儿在掌握一定的技巧与经验后,可以自主进行探究,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认识水果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开展基于生活教育理念的幼儿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可以先向幼儿展示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水果,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在脑海中搜索生活中的片段,对各种水果的特点进行描述。幼儿你一言我一语,很快给出了答案:西瓜是圆形的,外壳坚硬;柚子外皮是软软的、黄黄的;橘子是圆圆的,味道酸甜可口。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幼儿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总结出相关知识,让幼儿能自主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三、善于提问,深入探究
在完成了有效引入和初步认识之后,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提问是培养幼儿探索精神的有效措施。在活动的初步探索中,幼儿往往会产生各式各样的问题,教师应根据这些问题开展科学探究活动,遵循幼儿的意愿,解答幼儿的问题。教师可以选择生活中的科学问题向幼儿发问,在幼儿的实际生活中渗透科学教育,让幼儿明白科学活动的深层价值,让幼儿能利用相关的知识进行探究活动,促进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提升。
以“认识植物”科学活动为例,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设立小型的“幼儿植物园”,并让幼儿扮演农夫栽种植物。在植物园中,每个幼儿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植物开展活动,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植物很快长出了新芽,幼儿都非常兴奋,纷纷提出了问题:“为什么绿芽这么快就长出来了啊?”此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提问展开教学,向幼儿讲解种子和植物之间的关系,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在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幼儿还会不断提出各种疑问,在这样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幼儿会获取更多的科学知识,更加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
四、教学创新,游戏实践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使用游戏教学法,带领幼儿开展自己喜欢的科学游戏活动。幼儿年龄较小,天性爱玩,教师开展科学游戏活动,能有效激发幼儿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如果教师只是单纯地讲解科学知识,会让幼儿感觉十分枯燥,产生厌烦心理。因此,在开展科学教学活动时,教师要通过游戏教学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同时还要善于结合幼儿生活中的发现向幼儿提问,让幼儿在循序渐进的提问引导中深入挖掘游戏中的科学知识。除此之外,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发现相关的科学现象,向幼儿渗透科学思想,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师要做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通过开展有趣的科学游戏活动,让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全身心投入科学知识的学习中,让幼兒通过合作与交流等多种方式自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同时教师还要以幼儿为科学活动的主体,在游戏中通过实际发现的问题促使幼儿进行实践,引导幼儿独立思考。科学活动游戏化可以赋予课程鲜活的生命力,增强幼儿的活动参与热情和获得感,让幼儿能在科学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相关生活经验,让幼儿的游戏环节更加贴近生活行为。
五、家园共建,有机融合
家庭教育是幼儿成长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科学探究,巩固所学知识,教师需要及时做好家校之间的沟通,在每日的科学教学活动结束后,积极与家长交流教育经验。在活动过程中,教师也要不断跟进,记录幼儿的活动表现,将照片和文字发至家长群中,与家长共同分享幼儿在园内的成长历程。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家长介绍幼儿的日常学习状况和今日所学内容,评价幼儿在园的表现,引导家长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参加与所学科学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将园内的科学活动延伸至生活之中,让幼儿将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家园共育,让家庭和幼儿园之间形成更为紧密的联系,从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如何让幼儿有效地进行科学探究,是幼儿教育工作者一直以来的探索目标。教师需要积极将新鲜、优秀的教育思想融入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养成探索求知的思维模式,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落实“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结合实际生活适时向幼儿提问,帮助幼儿深入探索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生活探索能力。教师还可以布置生活化的作业,做好课后活动延伸,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扩展幼儿学习、实践的场所,从幼儿的兴趣出发开展教学,有效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促使幼儿在科学的氛围下快乐成长。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沛县鹿楼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