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球

来源 :课堂内外(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20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圆滚滚的样子讨我喜爱,轻飘飘的感觉也同样讨我喜爱。虽说我绝对地拥有这种感觉——已成过去。现在我已不能像从前那样腾起、升高,在城市上空翱翔了。在我的下面,人们在忙碌,房屋在微微摇晃,河水被钳制在花岗石之间泛着水花:人们仰头眺望着我,误以为我能如云一般浮游天际,房屋深深地羡慕我,流水竭力追求我。可我正轻飘飘地、晃晃悠悠地下沉着,幻想着:我朝窗户里探视,窗户里发生着各种各样的事情,我恍惚觉得,我也是人,或者至少是只猫,仿佛我能穿墙破壁,跟人一起坐在桌边,也许还能津津有味地喝着茶,甚至还指望看看电视。又下降一阵后,我回想起:他们有手,他们当时用手抓住我,他们有嘴,他们当时用嘴吹我:在那一刻,我感到很不自在,甚至感到害怕,可是我浑身充满了气之后,由于我所取得的弹性,由于我那薄得无与伦比的外壳,把整个世界分成了两半:内部的世界和外部的世界,我欣喜若狂。以前有过某种东西,与现在截然不同的一种东西,我想那是种什么东西,可是怎么也想不起来——是什么?
   生命来自无休无止的节日。我出生在一个庆典的日子里。可狂欢终于结束,火炬终于熄灭。礼炮的回声终于沉在河底——又要回到平常日子了,我看到了我的同类:蓝色的和黄色的,绿色的,透明的,红色的,像我一样带着各种图形和花纹,圆圆的像南瓜,椭圆的像西葫芦——啊,周围你们有多多少少呀,可是全失去了美丽的球形,在往下落,你们多么可怜地颤动着,像枯萎的树叶,挂在树枝的弯曲处;像被揉皱的烟纸,拖曳在柏油路上;像从水底泛上来的死鱼,在铲形的浪花里浮动。
   我的日子究竟还剩下多少?我不知道。树枝老是要朝我身上扎,我担心被刺穿,可我很走运,依然保持着完整,于是我继续往下降,我拍打着柏油路面,又担心被粗糙的石头擦破,可我很走运,没被擦破,我继续跳跳蹦蹦,随风飘荡,仿佛什么也不用担心;我啪地落到水里,可并没有弄出溅水声:我依然轻轻的,圆圆的,随着水流漂浮,要知道我就是一个——气球。
   雪花像蒲公英籽儿一般不慌不忙地飘到河面上。雪好似从胆怯的侦察兵一变而为无数的空降兵,这不,许许多多雪花堆积在我身上,可我抖掉了重负,翻过身来,显得非常轻松,旋即又对新落在我身上的雪着手进行同样的程序。
   一团雪花啪地一声落在我身边,我被溅了一身水。岸边——有两个孩子:一个男孩在做着新的雪球,一个女孩求他不要把我扔远了,而让他抓住我送给她。男孩扔出雪球,可是扔得不是地方,我反而飘得远些了,同时为自己的未来饱受着惊吓,我乞求得到怜悯,我徒然地恳求:孩子们,你们尽可跟我一起度过美好的时光。小男孩,你们尽可以跟我开开心心地玩耍。要知道我是个气球——我圆圆的,没有重量,我——是被薄如蝉翼的外壳隔成两个世界的空气,你要是能抓着扎住我喉咙的线,用我整个的躯体敲打着什么,比如说,敲打你自己腿上的膝盖,或者敲打——朋友的头顶,那简直是太妙了,这时发出的声音将带着闪光,你会觉得好笑、开心,会哈哈大笑,于是你松开我,我会飞啊飞啊慢慢地升高。而你,小姑娘,你尽可将我高高抛起,再抓住我,要知道这是极有趣的——放开球,当它下降时,它会在你身边打着转,一圈、两圈、三圈!
   孩子们顺着河岸追我。男孩重新拿着一团白花花的雪球向我瞄准,他的雪球碰上了我。一大块沉沉的,可它顺着我的身体滑掉了,没有毁坏我球的形状。
   桥下,在那难以看清的阴影里,有一只细颈玻璃瓶在蹦跳,它的上端被打碎了。因此它的样子预示着不祥。我为自己担惊受怕。我打算呼叫,呼叫援助,然而——我不能:我只是一只球。孩子们扔过来的雪球,改变了我前进道路的轨道,风驱赶着我,它一阵一阵地带着我赶着我,玻璃瓶在蹦跳,它无情地将尖尖的碎口对着我。
  
  小编解读:
   这篇文章用气球说明了“生命之轻”。“气球”时时受人摆布、不由自主,它的命运并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中。这个“气球”的自诉其实是很多当代人的心理写照:缺乏归宿感和安全感,自身的脆弱和外界的强压让他们每一刻都恐慌不已……
   作者叙述的事情极其简单:一只气球一路飘荡,最后将撞上碎玻璃瓶而毁灭。一个如此简单的场景被作者写进了许多深刻的哲理,首先归于作者的叙事手法。他选取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视角,把自己放在气球的位置来观察世界,于是,宁静的万物都暗藏杀机,树枝、石头、小孩都对“气球”的生命造成莫大的威胁。其次,身为导演的柯热夫尼科夫在散文中也运用了镜头语言。第一段中,气球缓缓落下是一个慢镜头,然后又依次用气球的眼睛(镜头),俯瞰人们、房屋、河水,看清楚窗子里的情形。镜头一路跟着气球,从树枝到柏油路,从河岸到桥下,有上下景、有前后景,空间开阔,转换自然。
   同学们在看电视、电影的同时如果能留意一下镜头的运用,也许可以获得更多观察生活的灵感哦!另外同学们可以学着写写转变视角的文章,比如同样写家庭,以宠物、玩具或电脑的口吻来描述每个家庭成员肯定别是一番滋味,试试看,比较一下和平铺直叙的不同之处。
  
  作家介绍:
   彼得·瓦列利维奇·柯热夫尼科夫,俄罗斯散文作家、记者、影视导演。主要作品有散文集《岛屿》等。
  
  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罔不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编者注:此句出自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原句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此等语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遂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1877—1927)
   王国维认为,做大事业、做大学问,第一是要树立目标,有一个总体认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既知长路漫漫,便得下定决心,将这条长路走下去。第二步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直至憔悴消瘦,连衣服都变得宽大,这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心中的梦想啊!第三种境界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不断地磨练,多次的失败,某一时刻忽然灵犀一点、参透真谛。在旁人看来,多少羡慕他的“蓦然回首”是如何偶然而幸运,但其背后的用功之勤、平时的积累之深,又岂是常人所能坚持,所能想象的呢?
其他文献
<正> 我从小就沒有父亲,家里很穷,刚滿七岁,就跟母亲一起靠佃耕过活。我們母女长年辛劳,不得温飽,还經常受人歧視欺凌。解放后,才結束了旧社会苦难辛酸的日子。在党的教育培养下,一九五八年我当了海口市邮电局长途台的班长,一九五九年光荣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一九六○年
从放射性核素在体内代谢规律,内照射剂量估算,生物效应(包括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及体外细胞实验)及医学处理等四方面介绍了放射毒理研究近况。
深入研究端粒酶蛋白对了解端粒酶的功能特性及相关机理,促进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学的发展以及开拓分子放射生物学研究的新领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着重阐述了近年来
提出情况或看法,问对方是否同意的句子叫反意疑问句,这是同学们都知道的.反意疑问句前肯定后否定或者前否定后肯定,这是同学们都已经掌握了的知识.但是在做练习时,常常出现拿
期刊
<正> 如何看待否定,是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对立斗争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四人帮”用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的观点进行了恶意的篡改。他们从篡党夺权的需要出发,大肆鼓吹怀疑一切、打倒一切,竭力煽动极“左”思潮。这种实用主义、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四人帮”假左真右的反革命修正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一。因此,在这个问题上同样有必要澄清被“四人帮”搞乱了的理论是非。
综述了近年来在核医学中利用剂量学实验方法和射性药物性在生物体内微剂量分布的工作,介绍了微观放射自显影术,这里的微剂量分布是指细胞与亚细胞水平的剂量分布,只有掌握了准确
<正> 充足理由律究竟是不是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这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但是,争论的双方——就大多数人而言——却有一个共同的观点,即认为充足理由律不能形式化,就是说,“不可以用包含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的公式的形式来表现这一规律”。一方因为坚持形式逻辑只研究思维的形式,不
都市农业(Agriculture in City Countrside)是指处在城市化地区及其周边地区,充分利用大城市提供的科技成果及现代化设备进行生产,并紧密服务于城市的现代化农业。都市农业是一
<正> 《毛主席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西行》一诗中一句,毛主席手迹作“山裁万仞葱”,而印刷体原文则作“山栽万仞葱”。葱能裁吗?是否一时笔误? 我以为不是。这是毛主席改动了《西行》的一处。“裁”,多用作对布料的裁剪。但是,在古人的诗句中,也常常有巧用“裁”字入句的。如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外,王昌龄《采莲曲》有“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诗句;温庭筠《齐宫》有“运水
<正> 我是从一九五九年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到一九六三年底,我从《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四卷中选讀了一百一十六篇文章,另外还讀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經常有人問我:“你为什么要学习毛主席著作?”我的回答是:“要从毛主席著作中获得做一个革命的人的道理。”如果說得更具体些,我坚持学习毛主席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