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数学综合实践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钥匙,只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才能乐于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讲究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
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数学综合实践能力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数学课本中《确定位置》这一节,教师可以简单地进行情境导入,教师先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位置确定,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学生所在位置引导学生叙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接着教师说出这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适当评价,最后由教师点学生的名字,指出某一地方让学生说出这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运用知识,感受乐趣
在生活中许多实物都是通过数学原理设计的,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通过动手实践课堂知识对学生学习知识、方法和运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运用》为活动主题,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哪些物体是平行四边形的。学生可能联想的事物比较多,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物件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接着,教师让学生实际操作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互换会造成哪些后果,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图形为生活带来的美,还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践操作,促进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造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这样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3,1),(2,2),(1,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1)。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得到了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四、创设情境,乐于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指导意见》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悟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小文一天生活的場景:7:00起床,8:00做操,10:00正在上课,12:00吃饭,下午4:00活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认识钟表上的时间。然后,我再结合老师一天的生活,让学生认识了电子表,并在自己的小钟上拨出这些时刻,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各种钟表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几时在干什么,让学生体会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但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问题时,不完全按照课本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新开张的星星超市摆设了好多的学习用品,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同桌商量你们要买哪两样商品,并算一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学生做题时兴趣盎然,以此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五、实践活动,延伸课堂
有效的数学实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求教师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如果单纯依靠学生完成实践活动,难度会比较大,长时间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兴趣的提高。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跟随学生,适时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提点。例如: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和家长用板纸将钟表提前做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当课堂上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结合手中的钟表加深对钟表的认识,调节手中的钟表时间,引发学生提出“如果时间可以停止该有多好”,“上课的时间一下子过去就好了”等问题,并让学生用假设回答,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又能让学生明白人生的道理。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讲究方法,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动手能力 综合实践
一、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数学综合实践能力是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学习,将知识点进行整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例如:数学课本中《确定位置》这一节,教师可以简单地进行情境导入,教师先自己做一个简单的位置确定,接下来教师可以根据班内学生所在位置引导学生叙述自己所在的位置,接着教师说出这堂课学生应该掌握哪些内容,对于学生的掌握情况给予适当评价,最后由教师点学生的名字,指出某一地方让学生说出这里的位置。这样既能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二、运用知识,感受乐趣
在生活中许多实物都是通过数学原理设计的,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是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通过动手实践课堂知识对学生学习知识、方法和运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教师可以以《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运用》为活动主题,先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哪些物体是三角形的,哪些物体是平行四边形的。学生可能联想的事物比较多,让学生说一说具体物件及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接着,教师让学生实际操作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互换会造成哪些后果,学生在实际动手操作过程中不仅能感受到图形为生活带来的美,还能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三、实践操作,促进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造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新问题,这样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在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先让学生拿出2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1,l),得到并学会用分与合说组成。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想想可以怎么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1,3),(2,2),(3,1)。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互相讨论,边议边摆摆弄弄。他们想出了好办法,发现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左边,每次移l个到右边,就(3,1),(2,2),(1,3);也有的讲可以先把4个木块都放在右边,每次移1个到左边,这样也是有序地分,就成了(1,3),(2,2),(3,1)。两种分法都有道理,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同学们得到了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四、创设情境,乐于学习
《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指导意见》指出:数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悟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为学生创设了小文一天生活的場景:7:00起床,8:00做操,10:00正在上课,12:00吃饭,下午4:00活动,让学生结合具体的生活情景认识钟表上的时间。然后,我再结合老师一天的生活,让学生认识了电子表,并在自己的小钟上拨出这些时刻,从而提高学生认识各种钟表的能力。最后,我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几时在干什么,让学生体会的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然而,有的问题情境不能真实地在课堂上展现出来,但把问题情境模拟出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对学生理解抽象的、形式化的数学,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也是十分重要的。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法问题时,不完全按照课本例题进行教学,而是利用多媒体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问题情境:新开张的星星超市摆设了好多的学习用品,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同桌商量你们要买哪两样商品,并算一算你们需要多少钱。教师赋枯燥的数字以“生命”,学生做题时兴趣盎然,以此培养学生自觉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五、实践活动,延伸课堂
有效的数学实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还要求教师把生活中的数学信息转化成学生可以参与的实践活动,以此提高学生掌握知识、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活中运用了大量的数学信息,如果单纯依靠学生完成实践活动,难度会比较大,长时间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不利于学生数学实践兴趣的提高。因此,在活动中教师要跟随学生,适时地为学生进行讲解和提点。例如:学习《认识钟表》这一课题时,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和家长用板纸将钟表提前做出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促使学生提前预习课程。当课堂上教师讲课过程中学生结合手中的钟表加深对钟表的认识,调节手中的钟表时间,引发学生提出“如果时间可以停止该有多好”,“上课的时间一下子过去就好了”等问题,并让学生用假设回答,这样既能让学生学习到知识,又能让学生明白人生的道理。
综上所述,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树立新理念,讲究方法,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加学生的数学综合实践,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观点看世界,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