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注重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添加园林景观。对于园林景观绿化工作而言,植物造景技术至关重要。该项技术的运用不仅可以确保城市环境的质量得以全面提升,还能促使其设计匹配当代人的审美要求。因此,基于植物造景技术根据相应原则构造的绿湖工程,可重点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本文就植物造景技术在园林景观绿化中的应用进行探究,旨在为今后的园林景观绿化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植物造景技术;园林景观绿化;原则;手法
近几年,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其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部分雅致的园林景观除了可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外,还能以植物种类、配置之间的合理调整重点凸显其历史文化底蕴。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既能匹配人们对景观审美的高度要求,又能促使其生活、工作环境更加绿色、健康,借此起到身体降压、内心舒缓的效能,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延续性发展。
一、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原则
(一)美学原则
植物处于栽种过程时,通过其品种、颜色的搭配和形象塑造营造整体效果至关重要,借此促使植物变化层次既具备规则性,又具备不间断性,进而推动其展现的艺术中极具音律和节奏之美[1]。比如,交叠音韵,阐述为选取的植物品种一致,但植物栽种的过程遵循固定距离原则,同时还可将其他品种的植物参差地栽如其中,进而促使其植物景象呈现出循环交错之感。除此之外,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此类原则。首先,协调性原则。这一点指的是从总体角度协调其艺术布局。例如,当园林植物种植处于规则状态,此时可经常使用对植和列植方式。而当园林绿地处于自然状态时,则可选取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方式,借此确保植物的自然姿态特性得以全面体现。另外,协调植物的整体造型、色彩和风格等元素也很重要,促使人们获取一致的视觉体验,进而提升该项景观的整体视觉效果。其次,总体布局是该项植物种植设计的出发点,平面种植时需注意植物的疏密度、总体轮廓、树冠线,同时还需对其透景线进行开辟。再次,对于景观绿化过程而言,应该注重协调各部分之间具备对称感、和谐感,借此增进人们获取的舒适感。
(二)生态性原则
当植物的生长环境不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此时可对其使用生态学理论,一方面避免自然环境的发展方向趋于恶劣,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良好、健康、自然,即可称之为生态性原则。由于气温、光照、土质等生长环境要素的差异性,之前各式植物所具备的生存要求不同,但也会对植物的生长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植物造景技术务必要以植物的生态性原则为前提,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
(三)人性化原则
此类原则的核心主体是人,由植物构造的景物环境处处体现出生活气息,促使景观和人们形成紧密相关的联系,进而达到人与景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帮助人们实现娱乐、健身和沟通等休闲活动。
二、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艺术手法
(一)利用生态学原理,形成生态原理理念
首先,针对园林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进行有效分析,然后基于其绿化建设构建相关的设计方案,注重将植物造景内容添加到设计方案中,进而在此前提下有效选择接下来需要使用的植物类型。只有植物的空间净化效能在此类景观中得以体现,才能促使完成该项设计。当植物处于开阔地面时,所选取的类型应该具备抗性作用,然后才能进行有关的铺设工作,比如马尼拉草皮[2]。如果企业和园林的距离较近,夹竹桃、海棠、樟树等植物就可在其附近进行种植,既能对空气污染起到净化作用,又能达到减少噪音的目的,生态学原理是其种植方式的基本原理,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另外,在植物造景过程之中,务必要基于生态学原理开展工作,确保植物的设计方法具备科学合理性,通过全面结合动态与静态景观提高其观赏价值,借此促使人们品味一场视觉大餐。
(二)利用美学原理,表现植物景观不同的美
该项景观的设计过程注重提升生态环境美学价值,进而通过其良好的观赏效果达到植物造景的目的。所以,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需以美学原理作为基础,同时全面结合各式植物的色彩、形态、品相等差异性特征,借此确保其设计和配置的合理性[3]。对于有关设计人员而言,各式植物在各个积极的相形特征是其设计时的重要遵循原则,只有根据时令的顺序合理搭配植物,才能使得景观具备季节差异性特点。
(三)促进园林绿化的生物多样性
各式植物的静态和动态景观共同组成园林景观,而其设计重点在于提升生态环境的美学价值,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多样性特点得以提升。园林绿化的设计要想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需要对其应用植物造景技术,使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具备合理性。各式植物的差异性特点是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基础,类似四季青和柳树一类的植物可以一起种植,同时还可以在其中种植生命力顽強的植物,以此增加园林绿化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三、园林景观绿化中对植物的选择
(一)生态群落植物
不是简单拼凑植物个体就能形成生态群落,而是应该确保植物组合具备规律性。各物种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既互为竞争关系,又相互依存,如对光照、土质、水分等的利用。所以,园林景观绿化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确保生态群落植物的选取合理性。例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可参差种植花草;种植落叶树时可间接种植常绿针叶树。借助相互弥补的同时也能获取生态效益,进而促使美化环境的目的得以实现。
(二)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
这类植物可重点凸显其地区特点,表现当地文化。近些年,园林界越来越注重体现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所以,园林景观绿化的设计灵感可来自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并从中获取植物群落特色,再进一步促进园林景观的构建以本土特色植物为基础,重点凸显其乡土气息。同时,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通常采取的是就地选材的原则,最大程度确保植物成活率的同时还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园林景观绿化的设计过程而言,只有设计人员在其中全面注入前沿性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才能确保观赏人员在收获一定程度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实现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延续性发展。并且,设计人员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先进的植物造景技术,使自身的景观设计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胡洋.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技术与应用[J].民营科技,2016(7):188-188.
[2]谭鹏.藤蔓植物在园林垂直绿化中的应用及施工技术探讨[J].花卉,2016(20):108-109.
[3]张蕾.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3).
(作者单位:江苏园景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关键词:植物造景技术;园林景观绿化;原则;手法
近几年,随着城市绿化事业的飞速发展,其园林绿化工程的建设也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部分雅致的园林景观除了可以推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外,还能以植物种类、配置之间的合理调整重点凸显其历史文化底蕴。在园林景观绿化中,植物造景技术既能匹配人们对景观审美的高度要求,又能促使其生活、工作环境更加绿色、健康,借此起到身体降压、内心舒缓的效能,进一步实现人与自然的延续性发展。
一、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原则
(一)美学原则
植物处于栽种过程时,通过其品种、颜色的搭配和形象塑造营造整体效果至关重要,借此促使植物变化层次既具备规则性,又具备不间断性,进而推动其展现的艺术中极具音律和节奏之美[1]。比如,交叠音韵,阐述为选取的植物品种一致,但植物栽种的过程遵循固定距离原则,同时还可将其他品种的植物参差地栽如其中,进而促使其植物景象呈现出循环交错之感。除此之外,园林景观设计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凸显此类原则。首先,协调性原则。这一点指的是从总体角度协调其艺术布局。例如,当园林植物种植处于规则状态,此时可经常使用对植和列植方式。而当园林绿地处于自然状态时,则可选取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方式,借此确保植物的自然姿态特性得以全面体现。另外,协调植物的整体造型、色彩和风格等元素也很重要,促使人们获取一致的视觉体验,进而提升该项景观的整体视觉效果。其次,总体布局是该项植物种植设计的出发点,平面种植时需注意植物的疏密度、总体轮廓、树冠线,同时还需对其透景线进行开辟。再次,对于景观绿化过程而言,应该注重协调各部分之间具备对称感、和谐感,借此增进人们获取的舒适感。
(二)生态性原则
当植物的生长环境不遭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此时可对其使用生态学理论,一方面避免自然环境的发展方向趋于恶劣,另一方面可以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良好、健康、自然,即可称之为生态性原则。由于气温、光照、土质等生长环境要素的差异性,之前各式植物所具备的生存要求不同,但也会对植物的生长情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植物造景技术务必要以植物的生态性原则为前提,满足植物的生长要求。
(三)人性化原则
此类原则的核心主体是人,由植物构造的景物环境处处体现出生活气息,促使景观和人们形成紧密相关的联系,进而达到人与景之间相互融合的关系,帮助人们实现娱乐、健身和沟通等休闲活动。
二、植物造景在园林绿化设计中的艺术手法
(一)利用生态学原理,形成生态原理理念
首先,针对园林施工现场的地理条件进行有效分析,然后基于其绿化建设构建相关的设计方案,注重将植物造景内容添加到设计方案中,进而在此前提下有效选择接下来需要使用的植物类型。只有植物的空间净化效能在此类景观中得以体现,才能促使完成该项设计。当植物处于开阔地面时,所选取的类型应该具备抗性作用,然后才能进行有关的铺设工作,比如马尼拉草皮[2]。如果企业和园林的距离较近,夹竹桃、海棠、樟树等植物就可在其附近进行种植,既能对空气污染起到净化作用,又能达到减少噪音的目的,生态学原理是其种植方式的基本原理,要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另外,在植物造景过程之中,务必要基于生态学原理开展工作,确保植物的设计方法具备科学合理性,通过全面结合动态与静态景观提高其观赏价值,借此促使人们品味一场视觉大餐。
(二)利用美学原理,表现植物景观不同的美
该项景观的设计过程注重提升生态环境美学价值,进而通过其良好的观赏效果达到植物造景的目的。所以,园林景观绿化设计需以美学原理作为基础,同时全面结合各式植物的色彩、形态、品相等差异性特征,借此确保其设计和配置的合理性[3]。对于有关设计人员而言,各式植物在各个积极的相形特征是其设计时的重要遵循原则,只有根据时令的顺序合理搭配植物,才能使得景观具备季节差异性特点。
(三)促进园林绿化的生物多样性
各式植物的静态和动态景观共同组成园林景观,而其设计重点在于提升生态环境的美学价值,令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以及多样性特点得以提升。园林绿化的设计要想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就需要对其应用植物造景技术,使植物的选择和搭配具备合理性。各式植物的差异性特点是植物造景技术的应用基础,类似四季青和柳树一类的植物可以一起种植,同时还可以在其中种植生命力顽強的植物,以此增加园林绿化生物的多样性,促进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
三、园林景观绿化中对植物的选择
(一)生态群落植物
不是简单拼凑植物个体就能形成生态群落,而是应该确保植物组合具备规律性。各物种之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联,既互为竞争关系,又相互依存,如对光照、土质、水分等的利用。所以,园林景观绿化的开展过程中应该确保生态群落植物的选取合理性。例如,种植乔木、灌木时可参差种植花草;种植落叶树时可间接种植常绿针叶树。借助相互弥补的同时也能获取生态效益,进而促使美化环境的目的得以实现。
(二)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
这类植物可重点凸显其地区特点,表现当地文化。近些年,园林界越来越注重体现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所以,园林景观绿化的设计灵感可来自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并从中获取植物群落特色,再进一步促进园林景观的构建以本土特色植物为基础,重点凸显其乡土气息。同时,具有乡土气息的植物通常采取的是就地选材的原则,最大程度确保植物成活率的同时还不会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园林景观绿化的设计过程而言,只有设计人员在其中全面注入前沿性的设计理念和文化,才能确保观赏人员在收获一定程度的视觉享受的同时实现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的延续性发展。并且,设计人员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学习先进的植物造景技术,使自身的景观设计更具特色。
参考文献:
[1]胡洋.浅谈园林景观设计中植物造景技术与应用[J].民营科技,2016(7):188-188.
[2]谭鹏.藤蔓植物在园林垂直绿化中的应用及施工技术探讨[J].花卉,2016(20):108-109.
[3]张蕾.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6(33).
(作者单位:江苏园景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