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龙江省寒地水稻种植面积160多万公顷,其中垦区寒地水稻种植面积突破70万公顷。连续几十年的生产种植,几乎全部依靠化肥无任何培肥地力的技术措施,水稻秸秆还田技术处以应用推广阶段。在水稻生产的连年种植,携走土壤中大量有机质,造成有机质逐年减少,土壤地力不断下降,生产中不断增加化肥使用量对水稻稳产高产和优质高效形成障碍。现将多年来实际生产中采用的秸秆还田技术做以总结。
一、三种不同收获方式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
1、采用机械割晒拾禾收获方式
近几年机械割晒拾禾面积不断增加,不仅提前了水稻的收获时间还减轻农户的劳动强度。水稻割茬高度12—15厘米进行割晒,水稻割晒后5-7天水分将至15%-16%以下进行机械拾禾,秸秆经收获机装配的抛撒器粉碎10-15厘米后均匀抛撒还田。
5月2日耙地,耙最后一遍地前将底肥全部施入,亩施肥量30.Okg,尿素12.0kg,二铵7.0kg,硫酸钾11.0kg,尿素按基、蘖、调节、穗、粒3、3、1、2、1的施肥模式,磷肥底肥100%施人,钾肥底肥60%施人,40%做穗肥。5月24日插秧,第一次封闭除草5月18日,亩用30%阿罗津60ml 10%吡嘧磺隆20g,6月9日,第二次封闭除草,亩用30%阿罗津60ml+20%耕夫20g。用背负式喷雾器甩施,亩喷液量15L。
2、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资料
2010年5月下旬至6月份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水稻生长快,出现减叶现象,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水稻抽穗灌浆期进入雨季,7月18日至23日连续降雨197.6mm,7月19晚降暴雨冰雹,95%的水稻剑叶叶片破损受伤,部分植株茎秆受伤,植株抗病力下降,病原菌孢子可直接从伤口部位侵入,有利于病害发生。
2.2 水稻物候期调查
7月2日田间发现空育131有叶瘟发生,于7月5日,7月12日、7月27日分别作了叶瘟调查,即空育131、龙粳26每个品种固定3点,每点调查50株,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3、采用半喂入收获机收获方式
在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地势落差较大的地号多采用,久保田、东洋洋马、铜陵等半喂入机械收获。这类机械在霜前进行水稻直收,割茬较低,机械自有的抛撒装置可以将水稻秸秆粉碎5-10厘米均匀抛撒还田。
4、大型机械枯霜后直收收获方式
枯霜后水稻植株已经枯死,利用秋季晴好天气集中大型自走式联合收获机进行高留茬收获。割茬高度30-40厘米,装配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粉碎10-15厘米均匀抛撒还田。
二、秸秆还田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调整
1、基肥的调整
秸秆还田在基肥上的调整可以采用二种办法,一种是秋季施用将氮、磷、钾基肥均匀撒在稻草上与稻草一同翻人。一种是春季在标准的基肥施用量上增加1-2公斤/亩氮肥,施入后正常泡田整地,补充秸秆腐熟所消耗的氮肥。
2、整地的调整
秋整地:水稻秸秆还田以翻耕掩埋效果最好,改变以往翻一旋一浅翻一旋一翻的耕作方式。翻深18-22厘米,到头到边不重不漏,翻地找零一次完成。
水整地:春季因为田间存有大量的秸秆,不能采用常规的机械作业,必须配合搅浆平地机进行秸秆的掩埋避免漂草现象的发生,再结合其他整地方式达到最佳的整地效果,“上水颗颗到,排水处处干”。
3、水层灌溉的调整
秸秆还田的灌溉要求,浅水勤灌、间歇灌溉、适时凉田,以达到增氧壮根,防止秸秆腐熟所释放的有害气体和物质积累过多,促进水稻根系正常发育。即水稻移栽后浅水增温促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撤水凉田通气增氧,长穗期间间歇灌溉,出穗期保持浅水,齐穗后由浅水转入间歇灌溉,腊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
经过三年连续秸秆还田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肥力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0.2-0.3个百分点,容重下降0.042克/立方厘米。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深彻执行农业部秸秆还田“沃土计划”的实施,水稻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技术措施应加大实施范围普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156322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
一、三种不同收获方式的水稻秸秆还田技术
1、采用机械割晒拾禾收获方式
近几年机械割晒拾禾面积不断增加,不仅提前了水稻的收获时间还减轻农户的劳动强度。水稻割茬高度12—15厘米进行割晒,水稻割晒后5-7天水分将至15%-16%以下进行机械拾禾,秸秆经收获机装配的抛撒器粉碎10-15厘米后均匀抛撒还田。
5月2日耙地,耙最后一遍地前将底肥全部施入,亩施肥量30.Okg,尿素12.0kg,二铵7.0kg,硫酸钾11.0kg,尿素按基、蘖、调节、穗、粒3、3、1、2、1的施肥模式,磷肥底肥100%施人,钾肥底肥60%施人,40%做穗肥。5月24日插秧,第一次封闭除草5月18日,亩用30%阿罗津60ml 10%吡嘧磺隆20g,6月9日,第二次封闭除草,亩用30%阿罗津60ml+20%耕夫20g。用背负式喷雾器甩施,亩喷液量15L。
2、结果与分析
2.1 气象资料
2010年5月下旬至6月份出现高温干旱天气,水稻生长快,出现减叶现象,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水稻抽穗灌浆期进入雨季,7月18日至23日连续降雨197.6mm,7月19晚降暴雨冰雹,95%的水稻剑叶叶片破损受伤,部分植株茎秆受伤,植株抗病力下降,病原菌孢子可直接从伤口部位侵入,有利于病害发生。
2.2 水稻物候期调查
7月2日田间发现空育131有叶瘟发生,于7月5日,7月12日、7月27日分别作了叶瘟调查,即空育131、龙粳26每个品种固定3点,每点调查50株,计算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3、采用半喂入收获机收获方式
在地势低洼、排水条件差、地势落差较大的地号多采用,久保田、东洋洋马、铜陵等半喂入机械收获。这类机械在霜前进行水稻直收,割茬较低,机械自有的抛撒装置可以将水稻秸秆粉碎5-10厘米均匀抛撒还田。
4、大型机械枯霜后直收收获方式
枯霜后水稻植株已经枯死,利用秋季晴好天气集中大型自走式联合收获机进行高留茬收获。割茬高度30-40厘米,装配秸秆粉碎抛撒装置粉碎10-15厘米均匀抛撒还田。
二、秸秆还田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的调整
1、基肥的调整
秸秆还田在基肥上的调整可以采用二种办法,一种是秋季施用将氮、磷、钾基肥均匀撒在稻草上与稻草一同翻人。一种是春季在标准的基肥施用量上增加1-2公斤/亩氮肥,施入后正常泡田整地,补充秸秆腐熟所消耗的氮肥。
2、整地的调整
秋整地:水稻秸秆还田以翻耕掩埋效果最好,改变以往翻一旋一浅翻一旋一翻的耕作方式。翻深18-22厘米,到头到边不重不漏,翻地找零一次完成。
水整地:春季因为田间存有大量的秸秆,不能采用常规的机械作业,必须配合搅浆平地机进行秸秆的掩埋避免漂草现象的发生,再结合其他整地方式达到最佳的整地效果,“上水颗颗到,排水处处干”。
3、水层灌溉的调整
秸秆还田的灌溉要求,浅水勤灌、间歇灌溉、适时凉田,以达到增氧壮根,防止秸秆腐熟所释放的有害气体和物质积累过多,促进水稻根系正常发育。即水稻移栽后浅水增温促分蘖,有效分蘖临界叶位撤水凉田通气增氧,长穗期间间歇灌溉,出穗期保持浅水,齐穗后由浅水转入间歇灌溉,腊熟末期停灌,黄熟初期排干。
经过三年连续秸秆还田的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肥力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提高0.2-0.3个百分点,容重下降0.042克/立方厘米。在保持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深彻执行农业部秸秆还田“沃土计划”的实施,水稻秸秆还田作为一项技术措施应加大实施范围普及推广应用。
(作者单位:156322黑龙江省建三江管理局红卫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