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邕书风变革探源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x_program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邕(675—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祖籍江夏(今湖北武汉),郡望赵郡,世称李北海。李邕资性超悟,才气纵横,且刚毅忠烈,有称“文章、书翰、公直、词辩、义烈、英迈为一时之杰”[1]。他不仅文名隆盛,“独步有唐四十年”,且以擅长行书而声高一代。然而其一生仕途坎坷,几翻起落,足迹遍及大江南北,最后于北海任上被杖杀。

一、历代书论对李邕的评价


  对于李邕书法的价值及其在书法史上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我们梳理出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唐代:始撰于李邕死后约十年的《述书赋》,历评秦汉以下迄于有唐乾元年间(公元758—759年)之书家,不见记有李邕其人,仅赋注中引时人语,谓“论诗则曰王维、崔颢,论笔则曰王缙、李邕,祖咏、张说不及预焉”[2]。可见其文名隆盛,窦氏兄弟不特以书家相许。
  五代:释亚栖《论书》,将李邕与有唐诸名家并称:“凡通则变……李邕、虞世南等,并得书中法,后皆自变其体,以传后世,俱得垂名。”[3]李后主以为“李邕得右军之气而失于体格”[4]。
  宋代:欧阳修言“因见邕书,追求钟王以来字法,皆可以通”[5]。米芾言“李邕脱子敬体,乏纤浓”[6]。姜夔《续书谱》言“李邕、西台辈以行为真”[7]。
  元:王恽在其《题云麾帖后》云:“李北海书,融液屈折,纡徐妍溢,一法《禊饮序》,但放笔增其豪,丰体使益其媚,如卢绚下朝,风度闲雅,萦辔回策,尽有蕴藉,三郎(玄宗)顾之,不觉叹美。”[8]
  明:项穆在其《书法雅言》云:“李邕初师逸少,摆脱旧习,笔力更新,下手挺耸,终失窘迫,律以大成,殊越彀率。此行真之初变也。”[9]董其昌云:“余尝谓右军如龙,北海如象,世必有肯余言者。”[10]
  清:何绍基《东洲草堂金石跋》卷五云:“北海书发源北朝,后以其干将、莫邪之气,决荡而出,与欧、虞规矩山阴者殊派。”[11]
  通过梳理历代书论,我们可以总结出如下几点:
  第一,李邕书初师二王,得其精髓。有言法《禊饮序》,有言脱子敬体,另有言出自怀仁《圣教序》。皆以师二王为共识。
  第二,摆脱旧习,自变其体。于其变体,有褒有贬。褒者言其豪媚有风度,或以“如象”喻之;贬者言乏纤浓,下笔挺耸。其实,无论褒贬,都能体现李邕书法变体后的雄强风格。不过,这些评论都没有分析其变革来源。
  第三,以行为真。李邕以行书上碑铭石而著名,以行为真正是其关键因素之一。
  第四,清人何绍基言北海发源于北朝,与规矩山阴者殊派。
  本文的关注点正落在李邕书风变革的来源上。今人的研究也未涉及这个问题。仅何绍基有“北海书发源北朝”的论断,但此论究竟以何为据呢?因此,我们通过对李邕存世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的研究分析,结合他的生平经历,来探寻李邕书风变革的来源。

二、李邕借北碑来完成书风变革


  李邕书迹,存世著名的有《叶有道碑》《李思训碑》《楚州娑罗树碑》《麓山寺碑》《李秀碑》五通。
  《旧唐书》本传称:“邕早擅才名,尤长碑颂。虽贬职在外,中朝衣冠及天下寺观,多赍持金帛,往求其文,前后所制,凡数百首。”[12]其碑颂作成后,多数乃他人书碑。根据朱关田先生《李邕年谱》统计,明确为李邕撰并书之碑共16通。我们根据李邕所书碑的时间顺序和风格,把他的书法大略地分为早、中、晚三期。
  堪为早期代表的是:《李思训碑》;中期代表者为:《麓山寺碑》;晚期代表者为:《李秀碑》
  这三幅不同时期的作品,存在着结构用笔等方面的内在联系。而直观地看,早期与中期作品的面目有很明显的差别,中期与后期风格则比较接近。原因在于:从《李思训碑》到《麓山寺碑》,是李邕从师法二王到形成自家面目的过程,其中的变化较大。而《麓山寺碑》到《李秀碑》是完成变革后,在成熟的面目上日益深化的过程。由此可见,《麓山寺碑》是探寻李邕书风变革的关键所在。
  1.李思训碑
  据《金石录》和《类编》所载,《李思训碑》于开元八年(公元720年)六月立,在陕西蒲城县桥陵。此碑给人骨格挺拔,笔画瘦劲之感。它虽为行书,但笔画线条流走之间,动中有静。字形多欹侧之势,得“势如斜而反正”之特点。可见其师法二王而力求劲疾、险峻,气象上由遒丽而趋俊拔,但仍未脱二王之笼罩,正是一派初唐风范。正如元代王恽所言“一法《禊饮序》”,米芾所言“脱子敬体而乏纤浓”。学而知变,正是李邕“学我者死,似我者俗”[13]观念的体现。
  2.麓山寺碑
  《麓山寺碑》,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李邕撰并行书,现存湖南衡山。此碑是李邕书法确立自家面目的代表作,为历代金石著录家所重,尤见称于明清书坛。董其昌之“北海如象”评此碑最为贴切。何绍基则在《东洲草堂金石跋》中点出:“《云麾》颇嫌多轻侻处,惟此碑沉着劲栗,不以跌宕掩其朴气,最为可贵。”[14]
  从宏观看:
  一,该碑颇具豪放、沉雄之气象。该碑于整饬中见灵动,行列清晰,少钩转连带,而气势贯通。结体欹正相生,笔画沉雄厚重又不乏刚劲挺拔处,兼二王书之洒脱俊秀与北碑的沉郁厚重,得豪放、沉雄之气象。这一风格有别于王羲之开创的隽秀典雅,含蓄蕴藉的典型风格,给以后行书沉雄的风格以强烈的影响。清代的梁巘在其《评书帖》中云:“学书尚风韵,多宗智永、虞世南、褚遂良诸家。尚沉著,多宗欧阳询、李邕、徐浩、颜真卿、柳宗元、张从申、苏灵芝诸家。”[15]此论颇有见地。
  二,行楷结合。二王书法,本为江左风流,施之于缣褚之间,流动遒丽处自是动人。怀仁集大王字成《圣教序》,内在气息有不相贯通处,细腻的牵丝连带也不宜于石上表现,不免有所缺憾。此《麓山寺碑》把行书的灵动与楷书沉稳凝重结合起来,兼两者之长而去其弊。以北朝楷书笔意与结构融入,整碑气势纡缓而博大,给人以谨严而气息贯通、开合得体之感。以至于有研究者将此碑视为楷书。应该说,李邕以行书上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行楷的结合。正如前文姜夔《续书谱》所言“李邕、西台辈以行为真”。

我们再来做具体分析:


  一章法上,该碑行列清晰,行间字距略有大小而无着意疏密,字与字之间无连带,依字势而自然形成平正欹侧、大小粗细,看似字字独立实则内在气势贯通。通篇给人轻松书写,一任自然之感,表现出纵横恣肆的气度。
  二结体上,字势欹正相生,左低右高见欹侧,上松下紧得稳重,中宫紧凑,四维舒放,重心偏低。如下图“乐”“南”“泰”等字。
  三用笔上,该碑融合行书的流动感与楷书的厚重感,且粗细结合,细者挺拔清刚,粗者沉郁雄放。形成了以下笔画特点:(1)笔画顿挫明显,锋颖凌厉,多用方笔,于方折中见圆浑。(2)撇画有北碑楷书特点,起笔后,常由细入粗,末端重按后斜上收,这正是从隶书转化而来的北碑撇画的常见特点。如下图之“力”“广”“天”“差”等字。(3)捺画舒放,常一波三折,圆浑厚重,内含筋骨。如下图之“起”“夏”“覈”等字。(4)钩画有非常突出的北碑特点,以坚钩最有代表性。多用方笔,向左折笔平推后上收,刚劲沉雄,姿态横生。如上图“等”“静”“马”等字。这一用笔,乃后世米芾特色。米芾号称“集古字”,其实这一用笔受李邕影响无疑。(5)遍观整碑,竖笔全为垂露,无一悬针,显得沉郁厚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气象上的沉雄豪放,书体上的行书楷化,还是章法的自然、结体的稳重、用笔的方法与特点,《麓山寺碑》都包含了明显的北碑特点。但是由于记载的缺乏与李邕的善学善变,我们又无法明确李邕所直接取法的碑帖。那么,我们举出几个与《麓山寺碑》有某些共同特点或精神气质的北碑,来佐证李邕书风中的北碑特色。他们分别是《郑文公碑》《马鸣寺碑》《崔敬邕墓志铭》。
  《郑文公碑》为北朝书家郑道昭所书,是“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的典型。结体宽博中正,用笔坚实厚重,方圆相得而尤见筋骨内含,呈现的正是沉雄浑穆的气象。《麓山寺碑》之沉雄豪放气象与此碑最为相近,结体上重心下移产生的厚重感也可在此碑中寻得踪迹。《马鸣寺碑》则显得沉着痛快,用笔有雄放意味,撇、捺宽拓,笔笔舒放尽势,横、竖雄健浑厚,钩转处极意顿挫。《麓山寺碑》与此碑雄放之笔意相近。《崔敬邕墓志》与《麓山寺碑》两碑相近处在欹正相生的结构和明显的北碑笔画特点,特别是撇、捺和钩画。
  我们并不要求把上列的几个碑与李邕的《麓山寺碑》进行一一的比对,只是寻找某些特点与气象的相合之处。因为:首先,李邕是一个善学的人,他并不拘泥于点画的形似。其次,李邕的书法是以二王书为根基,北碑是其变革书风的关键因素,重在为我所用,有所取舍。他是借北碑书来完成其气象、风格上的脱胎换骨,基本造型上还是二王的成分为多。
  3.李秀碑
  《李秀碑》书于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是李邕晚年(68岁)佳作。此碑保持了《麓山寺碑》沉郁雄浑的特点,而整体更显朴茂;但用笔上多了些圆厚,少了些刚猛,章法上则有行无列,更显随意自然。这正切合了人书俱老的艺术规律。

三、李邕人生磨难对其书风变革的影响


  纵观李邕一生,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人生的节点。武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年22岁的李邕得崔沔引,于秘阁读书;30岁时,得李峤与张庭珪所荐,召拜为左拾遗,开始了其仕宦生涯。以后在政治争斗中,其仕途曲折向前,官声文名日隆,交友满天下,慕名而求撰碑颂者无数。他于开元十三年在汴州谒见玄宗,诏献词赋,甚得帝旨,颇自矜炫,甚至有“自云当居相位之说”[16]。可见当时的李邕踌躇满志、得意忘形之情态!孰料数月后,李邕为殿中御史薛自劝与库狄履温所控,以赃赇枉法,下狱当死;后由许州人孔璋上书代死得免,左迁遵化县尉。李邕由“从三品”的陈州刺史一下子变成“从九品下”的遵化县尉。[17]此时的李邕届52岁,正跨过“知天命”的年龄!
  开元十六年正月,陈行范等人反,称帝岭南。嗣后,李邕以本县兵从内侍杨思勗讨贼,平之。杨思勗是一个极凶残之人。《旧传》记:“思勗性刚决,所得俘囚,多生剥其面,或剺发际,掣去头皮,将士以下,望风慑惮,莫敢仰视,故所至立功。”[18]在这里,李邕第一次深刻地见识与体验到战争的残酷和惨烈!从遭遇变故的开元十四年起,李邕没有书碑,直至在澧州任上的开元十八年才又见书碑,并产生了其最具盛名的代表作《麓山寺碑》。后来,李邕有“臣出入岭南,自经一纪……必当闭户绝交,澄心去欲,下以安所部,上以报所天。岂徒殒躯丧元,焚妻夷族而已”[19]之语。此虽为多年后右迁括州刺史时上表之言,却可窥见李邕的反省态度和经历人生考验时的深刻认识——不然不会在10年后的上表中,第一个提到的就是“入岭南”的事件。
  书风转变背后必有其人生印迹。或者说,常常是人生中重大的变故带来艺术家在思想审美各方面有所变化,从而促成了其艺术风格的变化。结合李邕“出入岭南”的经历和由《李思训碑》到《麓山寺碑》风格上的巨大变化,我们认为,此人生阶段的磨难对李邕书风的变革必定有重大的影响。《李思训碑》上表现出来的“轻侻”与《麓山寺碑》上体现的“沉着劲栗”正可印证一个人思想上的成熟对于书法的影响。[20]

结 语


  行文至此,我们深服何绍基所论“北海书发源北朝,后以其干将、莫邪之气,决荡而出,与欧、虞规矩山阴者殊派”。通过追究和考辨,我们对李邕在人生的重大变故磨砺下,以山阴为基,以北碑楷书为书风变革来源,形成卓然独立的个人风格,有了更加明晰的认识。
  后世对李邕书风,大多赞同董其昌“右军如龙,北海如象”的评价。其雄浑书风有别于王羲之。从而,李邕与稍后的颜真卿,用书法艺术奏出盛唐豪放沉雄的时代之音,成为真正反映盛唐时代书风的两位代表人物,也确立了他在书法史上的不朽地位!
  注释:
  [1][8]朱关田:《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第91页,第99页。
  [2][3][5][6][7][9][15]《歷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版,第257页,第297页,第311页,第362页,第384页,第525页,第580页。
  [4]中国书法博物馆编委会编纂《中国书法博物馆》第3卷,海燕出版社出版,第195页
  [10]王云五主编,汪珂玉撰《万有文库》第二集393《珊瑚网》录书1,商务印书馆版,第27页。
  [11][14][20](清)何绍基、沈树镛:《东洲草堂金石跋·郑斋金石题跋记》,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第109页。
  [12](后晋)刘昫等:《旧唐书》,中华书局简体字本,第3432页。
  [13]王玉池主编《中国书法篆刻鉴赏词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9年版,第556页。
  [16][17][18][19]朱关田:《唐代书法家年谱》卷三上之《李邕年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68页,第167、170页,第173页,第182、183页。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介绍了H.264解码器中关于宏块级帧场自适应(MBAFF)模式在P帧和B帧中的预测算法,并提出了相应的组织结构和实现方法。通过仿真和功能验证,证明该设计功能稳定,能够满足H
中国新历史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的四十年是我人生在学术上开花结果和收获的最美好的时期。我出生于1935年,迄今跨越了两个世纪,深感个人的理想——即使它是合理的,而且为之作出
1前言据日刊“卫星与CATV”连载.继续介绍CATV网络面向家庭所开展的通信业务。本文首先介绍在CATV网络上开展高速通信业务的技术。其中包括DOCSIS(有线电视数据传输业务接口规
成语“鳳皇来仪”源自《尚书·益稷》:“下管鼗鼓,合止柷敔,笙镛以间。鸟兽跄跄;箫韶九成,凤皇来仪。”意思是:庙堂下吹起管乐,打着小鼓,合乐敲着柷,止乐敲着敔,笙和大钟
2008和2009年的3~5月,对扎龙、洪河、兴凯湖3个自然保护区东方白鹳的巢址选择进行了研究,共测量24个巢址。研究表明,人工巢和天然巢在植被类型、巢基牢固度、巢基类型及距树林
"社会形态"本属西方社会学范畴,或谓社会经济形态(简称社会形态)、社会阶段、社会性质等。~([1])据说,上世纪的1931年初,学界以《读书杂志》为首,发起了"中国社会史论战",讨论历史各
基于MPEG-2标准的来自于不同时间基准的两路数字电视节目流在切换时会产生短暂的黑屏现象,本文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一种方法即通过拼接点的选择和调整系统参考时钟PCR
这一讲以二个因子的全面试验为例,说明多因子试验统计分析的一些基本概念——如数据的结构、因子水平的效应、交互作用等。为了说明这些基本概念,我们引入了一些符号和有关的
期刊
在分析目前嵌入式软件开发现状和嵌入式硬件平台发展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该本着适用协作开发、测试调试的目的进行中间件构架设计。通过简要阐述该调测模型的结构、实现原理
近期,数码视讯作为广电电视支付的领导者,继北京歌华、天津广电、重庆广电、陕西广电之后,再次成功落地安徽广电,成为广电业内拥有最多省网案例的电视支付产品。数码视讯提供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