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中国与澳大利亚、东盟等十四个国家与地区已签协议为双边自贸区,国内也相继成立四大自贸试验区。由率先成立的上海自由贸易实验区,得出非常宝贵的优秀经验在全国复制推广。自贸区本着先试验,总结经验,第三方评估,复制推广成熟经验的工作方法在全国范围推广改革福利。本文从服务贸易自由、货物贸易自由、贸易便利化三个领域分析研究自贸区对贸易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对中国的产业的影响,并对自贸区未来的贸易发展方向做出规划。
【关键词】产业升级 复制推广 自贸区贸易
一、自贸区促进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大陆近十年来的服务贸易规模来看,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出口市场的占有率比重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大,服务产业优势加强,但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连续增大,近十年来我国的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我国的外贸企业的缺少自主品牌,竞争实力不强,而且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图1所示,2005年至2007年之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变化趋势比较平稳,2007年之后出现逆差大幅上升,由76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的1599亿美元,7年内增长21倍。自2013年国内自贸区成立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呈急剧增加扩大趋势,服务贸易的资金流动加大。
政府制定的“负面清单”在国内四大自由贸易区先试先行,服务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开放,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企业为获得更多利润不断转型升级。自贸区的建设对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在制造维修服务上、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租赁服务等领域取得成就。利用自贸区港口的条件,形成了以现代航运物流,现代融资租赁,航天航空等高端制造业研发设计,跨境电子服务贸易收付和结算的快捷便利高端的服务业运营点。
二、自贸区推动货物贸易产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货物贸易额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表2数据显示:2011年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连续30年处于个位数增长,但自从2013年以来,我国开始成立自贸区,外贸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自贸区内的进出口企业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纷纷提高了转型升级意识,依靠有利的外贸政策,更多的企业入驻自贸区,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国在货物进出口所占份额首次超过发达国家美国。并且实现了平稳健康迅速发展。未来随着中国不断开发新的自贸区的港口,鼓励发展货物贸易,中国的外贸增速将超过全球贸易增速,中国外贸将呈现一个稳健有升的新局面。
图表2 中国和美国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比较
图表2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三、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惠及企业
(一)“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贸易便利
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形成“单一窗口”2.0版建设推进方案,截至2015年9月30日,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开户的各类企业超过1100家。在这自贸区建设方案下,不仅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便利,同时使企业成本降低,缩短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简化业务流程,节约监管资源。
(二)通关无纸化新模式简便企业申报
在自贸区内的企业在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下,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实现业务申报,达到无纸化、无障碍、无门槛、零费用、零距离、24小时方便企业申报,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效果明显。无纸化通关模式改变了通关的作业方式,由原来的审核纸质的单证到审核电子单证,企业也摆脱类别限制,之前企业需要到海关部门报关到只需电子回执,通关作业方式的优化,简化了行政人员审单核税的过程,通关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大大节省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
(三)检验检疫一体化便利企业通关
截至2015年9月30日,天津自贸区协同京津冀地区完成检验检疫76.2万批,货值1259.7亿美元。检验检疫一体化便利措施为2万余家企业带来实惠。检验一体化促使贸易便利化,企业节约时间与费用,缩短了商品在口岸滞留时间,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得到完善,加强与区域合作之间的联系,降低检验检疫风险,提高检验检疫的监管效率。
(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加速通关时间
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开启“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监管模式,形成安全高效的监管环境,自贸区实施“先入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保税物流联网监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60多项举措,通关时间缩短40%左右。自贸区降低监管制度的成本,简化升级监管步骤,货物的报关报检只需利用互联网在网上提供电子数据完成申报即可。贸易监管制度的创新,不仅缩短的货物的进出口的时间,提高通关效率,而且为企业减轻行政负担。
四、自贸区贸易发展下中国产业升级对策
(一)转型升级,打造综合贸易服务区
充分发挥自贸区现代服务业集聚作用,建设发展综合贸易服务区,开展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工作,培育发展综合服务贸易企业和建立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
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设立加工贸易采购、分派和结算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开展离岸结算业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地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為核心,拓展贸易类型、创新贸易业态、升级贸易功能、简化监管手段、扩大国际贸易、发展国内贸易,打造全球重要的国际贸易服务中心。
(二)加大国际检验标准力度,实现国际品牌战略目标
虽然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领域的改革中有效地组织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但是为了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交流与合作,必须提高安全质量和检验标准,缩短检验检疫通关时间,有效淘汰那些不符合检验标准和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产品,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需要研发先进的符合国际检验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控制产品风险,使国内出口产品不仅达到发展中国家检验标准,而且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得到UL、CSA、JET、SAA、SSA、CE、TUV、GS等认证,实现国际品牌战略。 (三)建设西部自贸试验区,承接“一带一路”产业升级
貿易发展需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政策,在开放包容的自贸区的经济体制下,让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参与进来,借鉴已建立的自贸区的优秀经验,在中国中部和西部边境城市建立新的自贸区试验区,将中国进一步开放而不限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由于中国产业目前的产能过剩,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油气矿产资源依存度高,中西部地区产业和东部产业发展不协调,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率低,人口相对较东部地区少,西部地区劳动力不丰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相对低,产业升级和开发能力弱。
从中国对外贸易上看,主要都是由东部沿海口岸向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因此在中西部边境口岸建立自贸区十分必要,可以通过自贸区平台,大力发展与中亚、东亚以及东南亚贸易。
中国可以将自己优势产业转移出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建设西南自贸区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通过建设西北向中东地区转移。中国将扩大对这些国家的资本,出口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同时进口这些国家的原料、能源、矿产等资源,化产能过剩,附加值低的产业危机,帮助属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发展初级产业,将中国的物美价廉的产品输往贸易壁垒低的国家。向中东国家和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可以引进先进的能源开采技术,加大对国内能源的利用率,通过自贸区,实现贸易双方的互补性,共同实现双赢。由第一二产业梯度的国家产业升级带动第二三产业梯度的国家产业升级,实现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Romain Wacziarg, Karen Horn Welch,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Growth:New Evidence[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8(6):187-231.
[2]Denise Eby Konan,Ari Van Assche,Regulation, market structure and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J],Economic Modelling 2007(4):895-923.
[3]王蕊,袁波.中国自贸区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3(11):18-22.
[4]曾婧.“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自贸区机遇[J].特区经济.2015(08):13-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5〕269号。
【关键词】产业升级 复制推广 自贸区贸易
一、自贸区促进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升级
中国大陆近十年来的服务贸易规模来看,中国的进出口总额不断上升,出口市场的占有率比重不断增加,服务贸易发展空间大,服务产业优势加强,但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连续增大,近十年来我国的出口总额小于进口总额,我国的外贸企业的缺少自主品牌,竞争实力不强,而且主要出口低附加值的产品,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如图1所示,2005年至2007年之间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变化趋势比较平稳,2007年之后出现逆差大幅上升,由76亿美元扩大到2014年的1599亿美元,7年内增长21倍。自2013年国内自贸区成立以来,我国的服务贸易逆差突破1000亿美元,服务贸易进口总额呈急剧增加扩大趋势,服务贸易的资金流动加大。
政府制定的“负面清单”在国内四大自由贸易区先试先行,服务行业得到进一步的开放,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企业为获得更多利润不断转型升级。自贸区的建设对促进生产性服务贸易产业结构升级,在制造维修服务上、物流服务、信息服务、租赁服务等领域取得成就。利用自贸区港口的条件,形成了以现代航运物流,现代融资租赁,航天航空等高端制造业研发设计,跨境电子服务贸易收付和结算的快捷便利高端的服务业运营点。
二、自贸区推动货物贸易产业转型升级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的货物贸易额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表2数据显示:2011年以前,中国的对外贸易连续30年处于个位数增长,但自从2013年以来,我国开始成立自贸区,外贸进入转型升级关键期,自贸区内的进出口企业随着国家政策的转变,纷纷提高了转型升级意识,依靠有利的外贸政策,更多的企业入驻自贸区,企业主动转型升级,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中国在货物进出口所占份额首次超过发达国家美国。并且实现了平稳健康迅速发展。未来随着中国不断开发新的自贸区的港口,鼓励发展货物贸易,中国的外贸增速将超过全球贸易增速,中国外贸将呈现一个稳健有升的新局面。
图表2 中国和美国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所占份额比较
图表2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三、自贸区贸易便利化惠及企业
(一)“单一窗口”为企业提供贸易便利
目前,上海自贸区已形成“单一窗口”2.0版建设推进方案,截至2015年9月30日,在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开户的各类企业超过1100家。在这自贸区建设方案下,不仅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便利,同时使企业成本降低,缩短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简化业务流程,节约监管资源。
(二)通关无纸化新模式简便企业申报
在自贸区内的企业在跨境电商监管新模式下,利用互联网在网上实现业务申报,达到无纸化、无障碍、无门槛、零费用、零距离、24小时方便企业申报,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效果明显。无纸化通关模式改变了通关的作业方式,由原来的审核纸质的单证到审核电子单证,企业也摆脱类别限制,之前企业需要到海关部门报关到只需电子回执,通关作业方式的优化,简化了行政人员审单核税的过程,通关效率的提高,为企业大大节省物流成本和人力成本。
(三)检验检疫一体化便利企业通关
截至2015年9月30日,天津自贸区协同京津冀地区完成检验检疫76.2万批,货值1259.7亿美元。检验检疫一体化便利措施为2万余家企业带来实惠。检验一体化促使贸易便利化,企业节约时间与费用,缩短了商品在口岸滞留时间,检验检疫信息化系统得到完善,加强与区域合作之间的联系,降低检验检疫风险,提高检验检疫的监管效率。
(四)贸易监管制度创新加速通关时间
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领域开启“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监管模式,形成安全高效的监管环境,自贸区实施“先入区、后报关”、“区内自行运输”、“加工贸易工单式核销”、“保税物流联网监管”、综合管理服务平台等60多项举措,通关时间缩短40%左右。自贸区降低监管制度的成本,简化升级监管步骤,货物的报关报检只需利用互联网在网上提供电子数据完成申报即可。贸易监管制度的创新,不仅缩短的货物的进出口的时间,提高通关效率,而且为企业减轻行政负担。
四、自贸区贸易发展下中国产业升级对策
(一)转型升级,打造综合贸易服务区
充分发挥自贸区现代服务业集聚作用,建设发展综合贸易服务区,开展服务贸易统计试点工作,培育发展综合服务贸易企业和建立国际竞争力的服务品牌。
通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支持设立加工贸易采购、分派和结算中心,鼓励跨国公司开展离岸结算业务,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主动地融人世界经济一体化为目标,以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為核心,拓展贸易类型、创新贸易业态、升级贸易功能、简化监管手段、扩大国际贸易、发展国内贸易,打造全球重要的国际贸易服务中心。
(二)加大国际检验标准力度,实现国际品牌战略目标
虽然自贸区在贸易便利化领域的改革中有效地组织实施出入境检验检疫、监督管理。但是为了促进我国同世界各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机构交流与合作,必须提高安全质量和检验标准,缩短检验检疫通关时间,有效淘汰那些不符合检验标准和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产品,迫使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同时需要研发先进的符合国际检验标准和环境保护要求的产品,控制产品风险,使国内出口产品不仅达到发展中国家检验标准,而且要进入发达国家市场,得到UL、CSA、JET、SAA、SSA、CE、TUV、GS等认证,实现国际品牌战略。 (三)建设西部自贸试验区,承接“一带一路”产业升级
貿易发展需要贯彻落实“一带一路”政策,在开放包容的自贸区的经济体制下,让更多的国家和经济体参与进来,借鉴已建立的自贸区的优秀经验,在中国中部和西部边境城市建立新的自贸区试验区,将中国进一步开放而不限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由于中国产业目前的产能过剩,劳动力价格上涨,对油气矿产资源依存度高,中西部地区产业和东部产业发展不协调,东部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而中西部地区的能源开发利用率低,人口相对较东部地区少,西部地区劳动力不丰富,承接产业转移能力相对低,产业升级和开发能力弱。
从中国对外贸易上看,主要都是由东部沿海口岸向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因此在中西部边境口岸建立自贸区十分必要,可以通过自贸区平台,大力发展与中亚、东亚以及东南亚贸易。
中国可以将自己优势产业转移出去,将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建设西南自贸区向东南亚国家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通过建设西北向中东地区转移。中国将扩大对这些国家的资本,出口高附加值的技术产品,同时进口这些国家的原料、能源、矿产等资源,化产能过剩,附加值低的产业危机,帮助属于工业化初期的国家发展初级产业,将中国的物美价廉的产品输往贸易壁垒低的国家。向中东国家和地区转移资本密集型产业,同时可以引进先进的能源开采技术,加大对国内能源的利用率,通过自贸区,实现贸易双方的互补性,共同实现双赢。由第一二产业梯度的国家产业升级带动第二三产业梯度的国家产业升级,实现自贸区与“一带一路”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Romain Wacziarg, Karen Horn Welch,Trade Liberalization and Growth:New Evidence[J],THE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8(6):187-231.
[2]Denise Eby Konan,Ari Van Assche,Regulation, market structure and service trade liberalization[J],Economic Modelling 2007(4):895-923.
[3]王蕊,袁波.中国自贸区建设对产业发展的影响[J].国际经济合作.2013(11):18-22.
[4]曾婧.“一带一路”战略下的中国自贸区机遇[J].特区经济.2015(08):13-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湖南省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湘教通〔2015〕2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