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新体育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建立在传统体育课程基础上的,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在吸收传统体育课程的优良经验,总结和反思传统体育课程的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要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体育新课程改革,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从学生、教学、情感、自身素质着手,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精选教材内容,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有力地推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关键词】新课程;经验;认识;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5-0140-02
传统的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能,培育学生的体格,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它过分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上是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学、消极地学。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它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强调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
新体育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建立在传统体育课程基础上的,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在吸收传统体育课程的优良经验,总结和反思传统体育课程的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继承优良的传统,体育课程就不能得到发展;同样,看不到、不改革传统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体育课程也不能得到发展。在此,我结合十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我的认识: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全员参与。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练习,而且把自己的好想法、好意见反馈给老师,让教师的教和指导更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成为学生真正想要的体育课堂。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切切实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和愉快感,树立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
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新体育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新体育课程的理解。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他们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处在主导地位,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三、重视建立全面的体育健康观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学
生学会自立,学会生存,学会战胜艰难险阻,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便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新体育课程重视将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作为体育教师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1)让学生们养成一种积极、自觉参加运动锻炼的习惯;(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掌握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这样才能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3)让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保持完美状态。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四、让学生成为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主人
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观念。从多角度去为学生考虑,为学生的“学”服务,才能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在平时教学中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信心会慢慢减弱。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体验和参与运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重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倡导体验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也反映了体育学科认知目标的学习方式的特征,同时也是与课程改革全面育人的目标完全一致的。教师要紧紧把握住体育学科的育人特点和目标,赋予练习、游戏、比赛、体验、感悟等多种体育学习方式。提倡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
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在关注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技术体验中感受到由此带来的高质量的精神享受。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反省,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行为。
七、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关键环节,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只有通过体育教育者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把“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的为人”作为自我追求的目标,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知识、能力、态度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把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教学专业素质,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体育文化视野及良好的情感力,要求有全面的实际工作和体育活动能力。
八、发挥体育教研组的集体智慧
课程改革的成败与人的素质有着密切联系,能否有效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探索、基本功扎实、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体育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能否成败的关键。通过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优质课观摩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实验向前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体育新课程改革,使体育课程改革健康地向深层次推进。同时要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精选教材内容,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有力地推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潘绍伟,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学校体育》2002第4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新课程;经验;认识;小结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1270(2010)05-0140-02
传统的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重视通过体育教学增强学生的体能,培育学生的体格,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它过分重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基本上是以教师引领为主,学生只能被动地学、消极地学。新体育课程强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重视通过体育教学,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它要求教师更新教育理念,强调体育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实践过程,是师生双向反馈的教学相长过程。
新体育课程的发展和创新是建立在传统体育课程基础上的,新一轮的体育课程改革是在吸收传统体育课程的优良经验,总结和反思传统体育课程的不足的基础上进行的。不继承优良的传统,体育课程就不能得到发展;同样,看不到、不改革传统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体育课程也不能得到发展。在此,我结合十几年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我的认识:
一、要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要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主体意识,全员参与。学生不仅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练习,而且把自己的好想法、好意见反馈给老师,让教师的教和指导更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成为学生真正想要的体育课堂。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此基础上,切切实实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和愉快感,树立体育学习和活动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活动。
二、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和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尊重、民主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以充分地发挥,新体育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要转变角色,树立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思想,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以教促学、互教互学、相互尊重,与学生一起加强对新体育课程的理解。以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对于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教师要多鼓励、多关怀,相信他们的潜力,切实帮助他们,成为他们学习的促进者和服务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要把课堂还给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处在主导地位,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三、重视建立全面的体育健康观
通过体育与健康教学不仅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而且使学
生学会自立,学会生存,学会战胜艰难险阻,学会处理好人际关系,以便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意识和体魄,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新体育课程重视将身体练习和健康教育的学习相结合。作为体育教师必须从三个方面入手:(1)让学生们养成一种积极、自觉参加运动锻炼的习惯;(2)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通过运动技能的掌握来培养兴趣、养成习惯,这样才能达到终身体育的目的。(3)让学生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方面保持完美状态。这样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意识和良好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
四、让学生成为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主人
教师要树立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的观念。从多角度去为学生考虑,为学生的“学”服务,才能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落到实处。在平时教学中不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学生的自信心会慢慢减弱。教师应重视学生自主体验和参与运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养成自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良好习惯。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从事活动的机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重视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倡导体验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这也反映了体育学科认知目标的学习方式的特征,同时也是与课程改革全面育人的目标完全一致的。教师要紧紧把握住体育学科的育人特点和目标,赋予练习、游戏、比赛、体验、感悟等多种体育学习方式。提倡给学生的体育与健康课学习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和空间,让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学习,教师给予有效的指导。
六、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要在关注中给予学生积极的引导,让学生在正确的技术体验中感受到由此带来的高质量的精神享受。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教师要关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体验和反省,突出学生的个体性、独特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同时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优良行为。
七、教师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
体育教师是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关键环节,是课程的主要实施者和课程设计的参与者。新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方法,只有通过体育教育者的教学工作才能贯彻落实,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把“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喜欢你的课堂、喜欢你的为人”作为自我追求的目标,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使学生达到知识、能力、态度三维目标的和谐发展,把课程改革真正落到实处。因此体育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尚的师德修养,良好的身体素质和教学专业素质,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体育文化视野及良好的情感力,要求有全面的实际工作和体育活动能力。
八、发挥体育教研组的集体智慧
课程改革的成败与人的素质有着密切联系,能否有效建立一支充满活力、勇于探索、基本功扎实、具备终身学习意识的体育教师队伍,是课程改革能否成败的关键。通过开展教学经验交流、专题讲座、优质课观摩等各种形式的教研活动,进一步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力争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完成由知识传授型向知识创造型的转变,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推动新课程改革实验向前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对新课程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作为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者,我们要以积极的姿态,投身体育新课程改革,使体育课程改革健康地向深层次推进。同时要加强新课程理论学习,提高自身全面素质,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精选教材内容,改进体育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理念,有力地推动新课程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潘绍伟,我国体育课程为什么要进行重大改革,《中国学校体育》2002第4期。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