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2006~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法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表明:股份制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规模效应,市场竞争度的提高增强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2006年以后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有很大提升;若从宏观政策、行业因素及微观主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措施,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效率还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关 键 词: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三阶段DEA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03-06
一、引言
银行效率是银行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其内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从宏观方面讲,银行效率是指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商业银行贡献率的多少,即整个商业银行要素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对比关系。从微观方面讲,银行效率是指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是否达到最优,即商业银行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本文研究的是商业银行的微观效率。
银行效率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国外研究中,涉及了丰富的经济理论,并总结出众多的计量模型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评估。国内学者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运用计量方法研究银行效率方面的问题,但由于选取的模型、变量及采用数据的不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并且国内研究多采用DEA模型的两阶段分析法, 由于该分析法有其自身的缺陷,实证结果并不稳定。因此本文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商业银行利息支出、 营业费用和贷款损失准备为投入变量, 净利润为产出变量,以GDP增长率、实际利率及存贷利差为环境变量, 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2006~2010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模型的三阶段分析法,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二、DEA模型三阶段分析法简介
DEA方法最早是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几位著名的运筹学家在1978年提出的,主要被用来评价部门之间的相对有效性。随后的学者在DEA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 以弥补原方法存在的不足。2002年,Fried,Lovell,Schmidt和Yaisawarng进一步完善了DEA方法, 提出了三阶段的DEA模型 ① , 其中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将原模型中存在的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效率的影响剔除掉。 具体的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步骤如下。
(一)第一阶段:传统的DEA模型
传统的DEA模型是基于VRS(可变规模报酬)下的BCC模型,利用该模型能计算出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在使用模型之前,要进行基本的假设。假设存在若干个DMU(决策单元),对应的每个DMU存在着m个不同的投入项和s个不同的产出项,在此基础上,投入导向型的BCC模型可以表示为: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商业银行效率,选取的投入变量主要有利息支出、 营业费用和贷款损失准备。 利息支出主要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成本,营业费用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人力成本及固定资产成本,贷款损失准备则反映出商业银行所贷资金的质量问题。选取的产出变量为净利润,它能真实地反映出商业银行在扣除所得税后所带来的收入。 选取的环境变量为宏观变量,包括:GDP增长率、实际利率以及存贷利差。其中GDP增长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所在国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① 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减去CPI指数, 它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利息成本,并且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以避免与GDP增长率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存贷利差的计算采用贷款利率减去存款利率。
本文的实证分析以2006~2010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区间, 样本数据来源主要有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巨灵金融平台以及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官方网站。
(二)实证分析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采用的软件主要有DEAP 2.1和Frontier 4.1。 其中, 第一和第三阶段的分析主要使用DEAP 2.1,第二阶段的分析主要使用Frontier 4.1。
1. DEA模型第一阶段分析
首先运用DEAP 2.1进行DEA模型的第一阶段分析,分析的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1)ccb.txt DATA FILE NAME
(2)ccb-out.txt OUTPUT FILE NAME
(3)5 NUMBER OF FIRMS
(4)1 NUMBER OF TIME PERIODS
(5)1 NUMBER OF OUTPUTS
(6)3 NUMBER OF INPUTS
(7)0 0=INPUT AND 1=OUTPUT OR
IENTATED
(8)1 0=CRS AND 1=VRS
(9)0 0=DEA(MULTI-STAGE), 1=
COST-DEA, 2=MALMQUIST-
DEA,3=DEA(1-STAGE), 4=
DEA(2-STAGE)
程序代码中:(1)段表示输入的源数据文本;(2)段表示输入的数据文本;(3)段表示输入的样本个数;(4)段表示时期数;(5)段表示产出变量个数;(6)段表示投入的变量个数;(7)段表示选用的模型类型是基于投入型和支出型的,这里选择的是基于投入型的模型;(8)段表示的是选择固定规模报酬还是规模报酬可变,这里选择的是规模报酬可变;(9)段表示选择的DEA模型的类型,这里选择的是多阶段的DEA模型。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TE和PTE两个效率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农业银行的这两个效率值一开始递增,在2009年有所下降,2010年又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中国银行的这两个效率值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9年后转降为升; 交通银行的这两个效率值一开始也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2010年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通过银行之间的比较, 可以看出交通银行的平均效率值是最高的,中国农业银行则相对较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则相差不大。技术效率值TE的变化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以后,通过一系列业务创新和服务品牌的提升,其效率有了明显改善。纯技术效率值PTE体现的则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纯技术效率值越高,则显示经营管理水平越有效。从表1中可以看出,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值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在2006年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这主要得益于股份制改造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
第一阶段的分析虽得出了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但并未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项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第二阶段分析。
2. DEA模型第二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的分析不仅得到了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还得到了各个决策单元实际投入量和其实际效率值下的最佳投入量之间的差额值,如表2所示。
第二阶段分析的目的是对表2中的差额值进行必要的调整,分析采用的软件为Frontier 4.1,分析的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1)1 1=ERROR COMPONENTS MOD-
EL,2=TE EFFECTS MODEL
(2)gh.txt DATA FILE NAME
(3)gh-out.txt OUTPUT FILE NAME
(4)2 1=PRODUCTION FUNCTION,
2=COST FUNCTION
(5)n LOGGED DEPENDENT VARIA-
BLE (Y/N)
(6)25 NUMBER OF CROSS-SECTIONS
(7)1 NUMBER OF TIME PERIODS
(8)25 NUMBER OF OBSERVATIONS
IN TOTAL
(9)3 NUMBER OF REGRESSOR
VARIABLES (Xs)
(10)y MU (Y/N) [OR DELTA0 (Y/N)
IF USING TE EFFECTS MODEL]
(11)n ETA (Y/N) [OR NUMBER OF
TE EFFECTS REGRESSORS
(Zs)]
(12)n STARTING VALUES (Y/N)
IF YES THEN BETA0
BETA1 TO
BETAK
SIGMA SQUAR-
ED GAMMA
MU [OR DELTA0 ETA DE-
LTA1 TO DELTAP]
程序代码中:(1)段表示选择的模型类型;(2)段表示输入的数据文件名;(3)段表示输出的结果文件名;(4)段表示所用函数的类型;(5)段表示变量是否经过对数运算,是的话选y,反之选n;(6)段表示所用的数据横截面个数;(7)段表示所选的时期数;(8)段表示所用的数目总数,应该与第六行的数值相等;(9)段表示自变量的个数;(10)段表示当假设U服从截断分布时选y;(11) 段表示当选择模型类型为1时,并且只有1个时期的数目时,选n,反之选y,而当选择模型的类型为2时, 一定要选择变量的个数;(12)段默认的选n,否则需要手动得到格点搜索的初始值。
利用表2中的数据进行第二阶段分析, 得到调整后的投入变量值,如表3所示。
3. DEA模型第三阶段分析
在得到调整后的投入变量值的基础上进行第三阶段分析,所用的软件为DEAP 2.1,分析所用的程序步骤和第一阶段类似,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 中国建设银行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一直呈上升趋势, 而规模效率值在2007~2008年间有所下降,2008年以后又呈上升之势;中国农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在2007年以后有了明显的上升;中国银行相比之下, 技术效率值波动比较频繁, 尤其在2007~2009年间波动幅度较大;中国工商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在2005~2010年间呈现上升趋势,而规模效率在此期间却有小幅波动;交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9年以后又有小幅上升,而纯技术效率值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虽然在此期间也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算太大,规模效率值波动比较频繁,且波动的幅度也比较大。中国农业银行的效率值在五家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最后, 其他四家商业银行因为完成股份制改革较早,所以效率值相对来说比较高,且呈交替上升趋势。
对比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第一阶段的结果要明显高于第三阶段的结果。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第一阶段的纯技术效率平均值要高出第三阶段将近3个百分点, 说明第一阶段的分析忽略了国民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不能纯粹地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率。而通过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分析,剔除这些影响因素后, 得出的效率值能更真实地反映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2006年以后随着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出也有了很大提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2007~2008年间,费用率上升了将近22%,而净利润上升了将近33%,投入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成本支出仍然较高,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在控制成本上下工夫。2007~2008年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说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国有商业银行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以中国银行为例,2007~2008年间,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了35%, 而2008~2009年间,净利润增长率只有16%,下降了将近一倍。 从研究结果看,2006年以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的效率值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解释的原因是股份制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规模效应,同时市场竞争度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但需指出的是,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特有的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实效率,而这个因素却无法在模型中体现出来。
四、政策建议
股份制改革和市场竞争度的提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也预示着国有商业银行还蕴藏着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间。鉴于此,本文从宏观政策、行业因素及微观主体三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一)宏观政策方面
1. 完善和优化宏观金融环境。 为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优化社会信用基础,营造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
2. 合理调整金融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如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减少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倡导并实施混业经营,拓展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3. 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包括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管理以及信贷管理等;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逐步深化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
4. 创造良好的商业银行竞争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鼓励股份制银行的设立和并购,提高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减少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保护力度,增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竞争压力,建立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另外,政府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银行业市场预警机制、危机救助机制和退出机制。
(二)行业因素方面
1. 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提高产权效率。行政性垄断是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本质原因。打破行政性垄断,削弱对金融市场准入的管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多元化,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
2. 建立科学的信贷市场机制, 提高信贷资产配置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要着重依据区域风险评级和区域内分行差异优势,合理分配信贷资源,既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也要适时适量地向民营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另外,还需注重存款负债与信贷资产期限结构的科学设置, 对信贷资产采取多元化安排,提高信贷资产变现能力。
3. 加快银行业的技术创新。 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支付清算系统、自主服务系统、自动化的办公系统等;加快金融电子化的建设,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的电子化、资金划拨的电子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及交易活动的电子化;积极开发网络技术, 实时向客户提供最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对电子货币的开发与运用,逐步完善电子货币功能的兼容性,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便利。
4. 加快银行业的业务创新。 适时拓展资本业务、存款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资本业务创新主要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增加附属资本。 存款业务创新可通过开发新的存款品种, 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更便捷的服务。资产业务创新,包括提高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增加对消费信贷品种,加大对新贷款形式的运用,如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以及保理等。中间业务创新,包括逐步放开担保类业务,如备用信用证业务、保函业务及贷款承诺业务等;扩大租赁、代理、委托以及投资理财等业务的市场份额, 并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破产、兼并和重组等业务中去。
(三)微观主体方面
1. 适当控制国有商业银行自身规模。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的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拥有了较大的规模。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适当控制规模,加强对成本的管理,逐步降低营业费用,通过提升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水平来提高其运营效率。
2.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质量。 国有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确立“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提升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新思路,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持续监管,实时准确地对外公布不良资产的变化情况, 规范不良资产的处置行为,逐步降低不良贷款率。
3.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格局应以“客户中心型”为导向,抛弃“官本位”的行政思想,建立以责任、业务能力及工作年限为参考的绩效评级体系,以聘任制的形式任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行内员工,利用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建立起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刚. 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生产有效性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J]. 决策借鉴,2002(10):31-35.
[2]黄宪,余丹,杨柳. 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7):80-91.
[3]林炳文. 银行并购与效率之分析:SFC与DEA方法之比较[J]. 产业经济研究,2004(1):17-29.
[4]刘星,张建斌.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研究[J]. 当代财经,2010(3):61-67.
[5]杨宝臣,刘铮,高春阳. 商业银行有效性评价方法[J]. 管理工程学报,1999(1):13-18.
[6]姚树洁,冯根福,姜春霞.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4(8):4-15.
[7]张宗益,吴俊. 银行效率研究中的前沿分析方法及其比较[J]. 经济学动态,2003(4):38-40.
[8]赵旭. 国有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2000(6):46-50.
[9]郑录军,曹廷求.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5(1):91-101. [10]周先平.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效率的全球比较研究——基于三阶段DEA的分析[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4):7-11.
[11]Ali Ataullah and Hang Le,Economic Reforms and Bank Efficien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the Indian Banking Industry,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2006,Vol. 16(9):653-663.
[12]Berger,A. N,and Humphrey B.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7,98(2):175 - 212.
[13]Berger,A. N,and Mester,L J. Beyond the Black Box: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21(7):895 - 947.
[14]Fried,Lovell,Schmidt and Yaisawarng. 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Statistical Nois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2,17.
[15]Lovell,C. A. Knox,Production Frontiers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in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3-67.
[16]Maudos,J.,Pastor. 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in the Spanish Banking Sector(1985-1996):a Non- parametric Approach,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2003,13(1):1- 12.
[17]Sathye,Efficiency of Banks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the Case of India,European,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Vol1148, 1662-6711.
[18]Sherman,H D,and Gold,F. 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 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85,9(2):279-315.
(责任编辑、校对:郄彦平)
关 键 词: 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三阶段DEA模型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544(2012)05-0003-06
一、引言
银行效率是银行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其内涵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加以阐述。从宏观方面讲,银行效率是指在国民经济增长中商业银行贡献率的多少,即整个商业银行要素投入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对比关系。从微观方面讲,银行效率是指商业银行的金融资源配置是否达到最优,即商业银行投入与产出或成本与收益之间的对比关系。本文研究的是商业银行的微观效率。
银行效率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国外研究中,涉及了丰富的经济理论,并总结出众多的计量模型对商业银行效率进行评估。国内学者从2000年以后才开始运用计量方法研究银行效率方面的问题,但由于选取的模型、变量及采用数据的不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的结果并不一致,并且国内研究多采用DEA模型的两阶段分析法, 由于该分析法有其自身的缺陷,实证结果并不稳定。因此本文在国内外有关研究的基础上,选取商业银行利息支出、 营业费用和贷款损失准备为投入变量, 净利润为产出变量,以GDP增长率、实际利率及存贷利差为环境变量, 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2006~2010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运用DEA模型的三阶段分析法, 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进行实证分析。
二、DEA模型三阶段分析法简介
DEA方法最早是由Charnes、Cooper和Rhodes几位著名的运筹学家在1978年提出的,主要被用来评价部门之间的相对有效性。随后的学者在DEA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 以弥补原方法存在的不足。2002年,Fried,Lovell,Schmidt和Yaisawarng进一步完善了DEA方法, 提出了三阶段的DEA模型 ① , 其中最重要的改进就是将原模型中存在的外部环境因素和随机误差对效率的影响剔除掉。 具体的三阶段DEA模型的分析步骤如下。
(一)第一阶段:传统的DEA模型
传统的DEA模型是基于VRS(可变规模报酬)下的BCC模型,利用该模型能计算出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在使用模型之前,要进行基本的假设。假设存在若干个DMU(决策单元),对应的每个DMU存在着m个不同的投入项和s个不同的产出项,在此基础上,投入导向型的BCC模型可以表示为:
三、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分析商业银行效率,选取的投入变量主要有利息支出、 营业费用和贷款损失准备。 利息支出主要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成本,营业费用反映了国有商业银行人力成本及固定资产成本,贷款损失准备则反映出商业银行所贷资金的质量问题。选取的产出变量为净利润,它能真实地反映出商业银行在扣除所得税后所带来的收入。 选取的环境变量为宏观变量,包括:GDP增长率、实际利率以及存贷利差。其中GDP增长率反映了商业银行所在国实际的经济发展状况;① 实际利率为名义利率减去CPI指数, 它反映了商业银行经营中的利息成本,并且剔除了通货膨胀的影响, 以避免与GDP增长率产生多重共线性问题;存贷利差的计算采用贷款利率减去存款利率。
本文的实证分析以2006~2010年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区间, 样本数据来源主要有Wind数据库、CSMAR数据库、巨灵金融平台以及我国各国有商业银行官方网站。
(二)实证分析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分析,采用的软件主要有DEAP 2.1和Frontier 4.1。 其中, 第一和第三阶段的分析主要使用DEAP 2.1,第二阶段的分析主要使用Frontier 4.1。
1. DEA模型第一阶段分析
首先运用DEAP 2.1进行DEA模型的第一阶段分析,分析的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1)ccb.txt DATA FILE NAME
(2)ccb-out.txt OUTPUT FILE NAME
(3)5 NUMBER OF FIRMS
(4)1 NUMBER OF TIME PERIODS
(5)1 NUMBER OF OUTPUTS
(6)3 NUMBER OF INPUTS
(7)0 0=INPUT AND 1=OUTPUT OR
IENTATED
(8)1 0=CRS AND 1=VRS
(9)0 0=DEA(MULTI-STAGE), 1=
COST-DEA, 2=MALMQUIST-
DEA,3=DEA(1-STAGE), 4=
DEA(2-STAGE)
程序代码中:(1)段表示输入的源数据文本;(2)段表示输入的数据文本;(3)段表示输入的样本个数;(4)段表示时期数;(5)段表示产出变量个数;(6)段表示投入的变量个数;(7)段表示选用的模型类型是基于投入型和支出型的,这里选择的是基于投入型的模型;(8)段表示的是选择固定规模报酬还是规模报酬可变,这里选择的是规模报酬可变;(9)段表示选择的DEA模型的类型,这里选择的是多阶段的DEA模型。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工商银行的TE和PTE两个效率值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中国农业银行的这两个效率值一开始递增,在2009年有所下降,2010年又表现出上升的趋势; 中国银行的这两个效率值开始呈现出下降的趋势,2009年后转降为升; 交通银行的这两个效率值一开始也是呈现上升的趋势,在2009年有所下降,2010年又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通过银行之间的比较, 可以看出交通银行的平均效率值是最高的,中国农业银行则相对较低,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则相差不大。技术效率值TE的变化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在股份制改革以后,通过一系列业务创新和服务品牌的提升,其效率有了明显改善。纯技术效率值PTE体现的则是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纯技术效率值越高,则显示经营管理水平越有效。从表1中可以看出,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纯技术效率值都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说明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在2006年后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这主要得益于股份制改造所带来的规模经济效应。
第一阶段的分析虽得出了五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但并未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项的影响,因此要进行第二阶段分析。
2. DEA模型第二阶段分析
第一阶段的分析不仅得到了各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还得到了各个决策单元实际投入量和其实际效率值下的最佳投入量之间的差额值,如表2所示。
第二阶段分析的目的是对表2中的差额值进行必要的调整,分析采用的软件为Frontier 4.1,分析的程序代码如下所示:
(1)1 1=ERROR COMPONENTS MOD-
EL,2=TE EFFECTS MODEL
(2)gh.txt DATA FILE NAME
(3)gh-out.txt OUTPUT FILE NAME
(4)2 1=PRODUCTION FUNCTION,
2=COST FUNCTION
(5)n LOGGED DEPENDENT VARIA-
BLE (Y/N)
(6)25 NUMBER OF CROSS-SECTIONS
(7)1 NUMBER OF TIME PERIODS
(8)25 NUMBER OF OBSERVATIONS
IN TOTAL
(9)3 NUMBER OF REGRESSOR
VARIABLES (Xs)
(10)y MU (Y/N) [OR DELTA0 (Y/N)
IF USING TE EFFECTS MODEL]
(11)n ETA (Y/N) [OR NUMBER OF
TE EFFECTS REGRESSORS
(Zs)]
(12)n STARTING VALUES (Y/N)
IF YES THEN BETA0
BETA1 TO
BETAK
SIGMA SQUAR-
ED GAMMA
MU [OR DELTA0 ETA DE-
LTA1 TO DELTAP]
程序代码中:(1)段表示选择的模型类型;(2)段表示输入的数据文件名;(3)段表示输出的结果文件名;(4)段表示所用函数的类型;(5)段表示变量是否经过对数运算,是的话选y,反之选n;(6)段表示所用的数据横截面个数;(7)段表示所选的时期数;(8)段表示所用的数目总数,应该与第六行的数值相等;(9)段表示自变量的个数;(10)段表示当假设U服从截断分布时选y;(11) 段表示当选择模型类型为1时,并且只有1个时期的数目时,选n,反之选y,而当选择模型的类型为2时, 一定要选择变量的个数;(12)段默认的选n,否则需要手动得到格点搜索的初始值。
利用表2中的数据进行第二阶段分析, 得到调整后的投入变量值,如表3所示。
3. DEA模型第三阶段分析
在得到调整后的投入变量值的基础上进行第三阶段分析,所用的软件为DEAP 2.1,分析所用的程序步骤和第一阶段类似,这里不再重复说明,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中可以看出, 中国建设银行在固定规模报酬下的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一直呈上升趋势, 而规模效率值在2007~2008年间有所下降,2008年以后又呈上升之势;中国农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但在2007年以后有了明显的上升;中国银行相比之下, 技术效率值波动比较频繁, 尤其在2007~2009年间波动幅度较大;中国工商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和纯技术效率值在2005~2010年间呈现上升趋势,而规模效率在此期间却有小幅波动;交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2009年以后又有小幅上升,而纯技术效率值一直维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虽然在此期间也有波动,但波动幅度不算太大,规模效率值波动比较频繁,且波动的幅度也比较大。中国农业银行的效率值在五家国有商业银行中排名最后, 其他四家商业银行因为完成股份制改革较早,所以效率值相对来说比较高,且呈交替上升趋势。
对比第一阶段与第三阶段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第一阶段的结果要明显高于第三阶段的结果。 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 第一阶段的纯技术效率平均值要高出第三阶段将近3个百分点, 说明第一阶段的分析忽略了国民经济增长以及通货膨胀因素给商业银行带来的影响, 不能纯粹地反映出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的经营效率。而通过第二和第三阶段的分析,剔除这些影响因素后, 得出的效率值能更真实地反映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
2006年以后随着投入量的不断增加,国有商业银行的产出也有了很大提升。以中国建设银行为例,2007~2008年间,费用率上升了将近22%,而净利润上升了将近33%,投入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但成本支出仍然较高, 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在控制成本上下工夫。2007~2008年间,五大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值都有一定幅度的下降,说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国有商业银行也产生了不小的冲击。 以中国银行为例,2007~2008年间,中国银行的净利润增长了35%, 而2008~2009年间,净利润增长率只有16%,下降了将近一倍。 从研究结果看,2006年以后国有五大商业银行的效率值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可以解释的原因是股份制改革给国有商业银行带来了规模效应,同时市场竞争度的提高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但需指出的是,政府对国有商业银行特有的政策支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真实效率,而这个因素却无法在模型中体现出来。
四、政策建议
股份制改革和市场竞争度的提高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但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相比仍然存在很大差距,这种差距也预示着国有商业银行还蕴藏着巨大的效率提升空间。鉴于此,本文从宏观政策、行业因素及微观主体三个方面给出政策建议。
(一)宏观政策方面
1. 完善和优化宏观金融环境。 为提升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宏观经济政策,努力优化社会信用基础,营造良好的国内经济环境。
2. 合理调整金融结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如加快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减少对间接融资的依赖;加快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步伐,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倡导并实施混业经营,拓展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多元化发展,增强商业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3. 加强金融监管,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的管理,包括资本充足率的管理、核心资本充足率的管理以及信贷管理等;实施存款保险制度,维护金融安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逐步深化国内金融市场的开放程度。
4. 创造良好的商业银行竞争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银行业的进入壁垒,鼓励股份制银行的设立和并购,提高股份制银行的市场份额,减少对国有商业银行的保护力度,增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外部竞争压力,建立竞争性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另外,政府还应制定必要的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银行业市场预警机制、危机救助机制和退出机制。
(二)行业因素方面
1. 优化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结构,提高产权效率。行政性垄断是国有商业银行效率低下的本质原因。打破行政性垄断,削弱对金融市场准入的管制,促进国有商业银行产权的多元化, 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
2. 建立科学的信贷市场机制, 提高信贷资产配置效率。 国有商业银行要着重依据区域风险评级和区域内分行差异优势,合理分配信贷资源,既要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提供信贷支持, 也要适时适量地向民营中小型企业发放贷款。另外,还需注重存款负债与信贷资产期限结构的科学设置, 对信贷资产采取多元化安排,提高信贷资产变现能力。
3. 加快银行业的技术创新。 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信息系统,包括业务处理系统、支付清算系统、自主服务系统、自动化的办公系统等;加快金融电子化的建设,实现金融业务处理的电子化、资金划拨的电子化、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及交易活动的电子化;积极开发网络技术, 实时向客户提供最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对电子货币的开发与运用,逐步完善电子货币功能的兼容性,为客户带来更大的便利。
4. 加快银行业的业务创新。 适时拓展资本业务、存款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资本业务创新主要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增加附属资本。 存款业务创新可通过开发新的存款品种, 为客户提供更多样化、更便捷的服务。资产业务创新,包括提高对企业的贷款额度,增加对消费信贷品种,加大对新贷款形式的运用,如银团贷款、并购贷款以及保理等。中间业务创新,包括逐步放开担保类业务,如备用信用证业务、保函业务及贷款承诺业务等;扩大租赁、代理、委托以及投资理财等业务的市场份额, 并主动参与到企业的破产、兼并和重组等业务中去。
(三)微观主体方面
1. 适当控制国有商业银行自身规模。2010年以后,随着中国农业银行的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基本完成了股份制改革,拥有了较大的规模。在未来的发展中,国有商业银行应该适当控制规模,加强对成本的管理,逐步降低营业费用,通过提升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水平来提高其运营效率。
2. 提高国有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质量。 国有商业银行应不断加强对不良贷款的管理,确立“提高贷款分类准确性——提足拨备——提升利润——资本充足率达标”的新思路,加强对不良资产的持续监管,实时准确地对外公布不良资产的变化情况, 规范不良资产的处置行为,逐步降低不良贷款率。
3. 建立科学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机制。 国有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配置格局应以“客户中心型”为导向,抛弃“官本位”的行政思想,建立以责任、业务能力及工作年限为参考的绩效评级体系,以聘任制的形式任用各级管理人员以及行内员工,利用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降低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建立起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和富有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
参考文献:
[1]陈刚. 评价我国商业银行生产有效性动态变化的Malmquist指数[J]. 决策借鉴,2002(10):31-35.
[2]黄宪,余丹,杨柳. 我国商业银行X效率研究——基于DEA三阶段模型的实证分析[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7):80-91.
[3]林炳文. 银行并购与效率之分析:SFC与DEA方法之比较[J]. 产业经济研究,2004(1):17-29.
[4]刘星,张建斌.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研究[J]. 当代财经,2010(3):61-67.
[5]杨宝臣,刘铮,高春阳. 商业银行有效性评价方法[J]. 管理工程学报,1999(1):13-18.
[6]姚树洁,冯根福,姜春霞. 中国银行业效率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2004(8):4-15.
[7]张宗益,吴俊. 银行效率研究中的前沿分析方法及其比较[J]. 经济学动态,2003(4):38-40.
[8]赵旭. 国有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J]. 经济科学,2000(6):46-50.
[9]郑录军,曹廷求. 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 金融研究,2005(1):91-101. [10]周先平. 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效率的全球比较研究——基于三阶段DEA的分析[J]. 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4):7-11.
[11]Ali Ataullah and Hang Le,Economic Reforms and Bank Efficiency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the Case of the Indian Banking Industry,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2006,Vol. 16(9):653-663.
[12]Berger,A. N,and Humphrey B. Efficiency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ternational Survey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1997,98(2):175 - 212.
[13]Berger,A. N,and Mester,L J. Beyond the Black Box: What Explains Differences in the Efficiencie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97,21(7):895 - 947.
[14]Fried,Lovell,Schmidt and Yaisawarng. Accounting for Environmental Effects and Statistical Noise in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Productivity Analysis,2002,17.
[15]Lovell,C. A. Knox,Production Frontiers and Productive Efficiency,in the Measurement of Productive Efficiency: Techniques and Applications,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3-67.
[16]Maudos,J.,Pastor. Cost and Profit Efficiency in the Spanish Banking Sector(1985-1996):a Non- parametric Approach,Applied Financial Economics,Taylor and Francis Journals,2003,13(1):1- 12.
[17]Sathye,Efficiency of Banks in a Developing Economy: the Case of India,European,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3,Vol1148, 1662-6711.
[18]Sherman,H D,and Gold,F. Bank Branch Operating Efficiency: Evaluation with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1985,9(2):279-315.
(责任编辑、校对:郄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