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代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什么?我们需要从哪些方面去鉴赏呢?
先看2009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题:这首散曲最后四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这首曲子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的初秋景色。
②本曲以乐景衬哀情,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③本曲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这道试题我们不難看出,第①点是从诗歌的内容方面分析的,第②点是从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的,第③点是从诗歌的结构方面分析的。因此古代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的角度应该是内容、情感、结构三个角度。
对古代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赏析,难点往往不在内容和情感方面,而主要在对结构作用的分析上。如何来分析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呢?这主要看描写的景物处在什么位置上,一般说来,诗歌开头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奠定感情基调、起兴、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中间的景物描写主要有过渡、照应、对比反衬等作用,结尾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景结情、照应、对比反衬等作用。
一、开头的景物描写
1.起兴。
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
思?摇远?摇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摇?摇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表达了闺中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以深秋的红叶黄花起兴,引出闺中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结构上),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内容上),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情感上)。
2.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如2014年的全国课标卷:
阮?摇郎?摇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问题: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首二句写春风吹雨,残红满地;三四两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词的下阕写出了女主人公无法排遣的孤寂愁闷之情,因此从全词来看,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情感基调。
3.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送人到松江
俞 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问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的首句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地点,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感,为下文具体描写离愁做铺垫。
二、中间的景物描写
1.过渡。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摇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问题:第三联去雁和孤云等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三联上句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下句写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
2.照应。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问题:颔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照应标题。临安城里下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巷里又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这番景象与标题“春雨初霁”相照应。②承上启下。承接上联作者感叹世情浇薄,并对自己此次出来做官心存不安,所以才会彻夜听雨无眠;正因为春雨初霁,所以在“晴窗”下品茗分茶,诗人闲来无事,用写草书来消磨时光。③春光明媚,然而诗人彻夜未眠,国事家愁伴随雨声涌上诗人的眉头,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三、结尾的景物描写
1.以景结情。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问题: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结尾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韵味悠长。
2.对比反衬。
眼?摇儿?摇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试析“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一句的作用。
唤起闺中女子春愁的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寻味,这句话描写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欢快景象,用鸟语花香的乐景来反衬主人公隐藏在心中的无限春愁。
值得注意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作用同时具备,如上文的《送人到松江》,了解了这一点,考生才能够把答案写完整。
作者单位:河南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先看2009年高考语文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罢灯船端阳不闹,收酒旗重九无聊。白鸟飘飘,绿水滔滔,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问题:这首散曲最后四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①这首曲子通过“白鸟”“绿水”“嫩黄花”“新红叶”等描绘了好一派万物争自由的勃然生机的初秋景色。
②本曲以乐景衬哀情,通过“飘飘”“滔滔”“有些蝶飞”“无个人瞧”等表达了因昔盛今衰引发的冷寂落寞之情。
③本曲以景结情,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从这道试题我们不難看出,第①点是从诗歌的内容方面分析的,第②点是从诗歌表达的情感方面分析的,第③点是从诗歌的结构方面分析的。因此古代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思考的角度应该是内容、情感、结构三个角度。
对古代诗歌景物描写作用的赏析,难点往往不在内容和情感方面,而主要在对结构作用的分析上。如何来分析景物描写在结构上的作用呢?这主要看描写的景物处在什么位置上,一般说来,诗歌开头的景物描写主要有奠定感情基调、起兴、渲染气氛、为下文作铺垫等作用,中间的景物描写主要有过渡、照应、对比反衬等作用,结尾的景物描写主要有以景结情、照应、对比反衬等作用。
一、开头的景物描写
1.起兴。
如2012年全国课标卷:
思?摇远?摇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摇?摇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问题: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这首词表达了闺中人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以深秋的红叶黄花起兴,引出闺中人对远方行人的思念(结构上),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内容上),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情感上)。
2.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如2014年的全国课标卷:
阮?摇郎?摇归
无名氏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
问题: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首二句写春风吹雨,残红满地;三四两句写风雨虽停,红日却已西沉,凄凉的氛围非但没有解除,反而又被抹上了一层暗淡的暮色。词的下阕写出了女主人公无法排遣的孤寂愁闷之情,因此从全词来看,词上半阙的景物描写在结构上为全词奠定了哀婉的情感基调。
3.渲染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送人到松江
俞 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问题: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诗的首句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的景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地点,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衬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感,为下文具体描写离愁做铺垫。
二、中间的景物描写
1.过渡。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韦?摇庄
极目晴川展画屏,地从桃塞接蒲城。
滩头鹭占清波立,原上人侵落照耕。
去雁数行天际没,孤云一点净中生。
冯轩尽日不回首,楚水吴山无限情。
问题:第三联去雁和孤云等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第三联上句描写消失在天际的南飞去雁,含蓄地表达诗人对江南的思念;下句写净空中产生的一点孤云,含蓄地表达诗人的漂泊孤独之感。第三联通过描写去雁和孤云使诗歌由前两联对盘豆驿周围美景的描写转入到对江南思念和依恋之情的抒写。
2.照应。
临安春雨初霁
陆 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问题:颔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①照应标题。临安城里下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深巷里又传来叫卖杏花的声音,这番景象与标题“春雨初霁”相照应。②承上启下。承接上联作者感叹世情浇薄,并对自己此次出来做官心存不安,所以才会彻夜听雨无眠;正因为春雨初霁,所以在“晴窗”下品茗分茶,诗人闲来无事,用写草书来消磨时光。③春光明媚,然而诗人彻夜未眠,国事家愁伴随雨声涌上诗人的眉头,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诗人内心的落寞与惆怅。
三、结尾的景物描写
1.以景结情。
夜泊牛渚怀古
李 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席,枫叶落纷纷。
问题:结尾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末联宕开写景,想象明朝挂帆离去的情景。在飒飒秋风中,片帆高挂,客舟即将离开江渚;枫叶纷纷飘落,象是无言地送着寂寞离去的行舟。结尾以景结情,含蓄隽永,韵味悠长。
2.对比反衬。
眼?摇儿?摇媚
朱淑真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试析“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一句的作用。
唤起闺中女子春愁的黄莺在何处啼叫呢?是在绿杨影里,还是在海棠亭畔,抑或是在红杏梢头呢?自问自答,颇耐人寻味,这句话描写了一幅鸟语花香的欢快景象,用鸟语花香的乐景来反衬主人公隐藏在心中的无限春愁。
值得注意的是,景物描写的作用往往不是单一的,而是几种作用同时具备,如上文的《送人到松江》,了解了这一点,考生才能够把答案写完整。
作者单位:河南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