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聊感勿须追求就能获得,而真实的病态又无法掩饰。生活中无动机的谋杀确实存在,既让饶舌的解释者为难,又造成了他们可以任意胡说的良机,千载难逢。西方的那套“前卫”概念虽然已被说滥,不过,既然中国有志向的艺术家主要目的是要表演给西方看,似乎就得利用人家的现行概念。在中国,“现代主义”一度是“前卫”的代名词,这个概念是一只尾随着中国艺术家的老虎,尽管它从不吃人,且又高贵,但总令中国艺术家两腿打战地死命前奔。客观地说,的确产生过许多奇绝幻象和氛围。但中国艺术家从没认真推究过,这个“老虎”并不是真的活生生从西方跑过来的(比如文化的“八国联军”进驻北京),而是中国的理论家们在读洋书之余用书香气吹起来的。由于底气不足,忽实忽虚,“老虎”的晃动更显得威勇沉雄。
中国艺术家差不多已经习惯于上述这个前提。虽说奔跑是共性,但个性还是可以通过奔跑姿势和节律来区别。这个异时异地的虚妄概念(最具体地指称“前卫艺术”概念的只有欧美主流艺术作品,而这些艺术作品与我们的生存状态缺乏联系)成为一种狂奔的心理依据,以致于许多艺术家仿佛在印刷品的油墨里气喘嘘嘘地奔跑,在理论书枯燥生涩的字句中奔跑,而个人最切身的实际生活则显得微不足道。这类奔跑自然满足了固有的前卫概念。由此证明了理论的有效性。事情往往不会这么乐观。中国艺术从此陷入两难境地,就像中国厨师按法国菜谱做菜,做地道了有人就骂你抄袭摹仿,做得别致就有人指斥你不合“标准”。批评家总有话说,而且不失时机。
当热情洋溢的人们带着变相的政治预期来围观这类奔跑时,中国艺术家很起劲。他们可以把每一双好奇的眼睛都看成是行家的鼓励,并把眼睛的数字统计到自尊自爱的程度,其实许多观众很朴素,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他们认为围观本身就是表态,是否懂艺术并不重要,开放和宽容是个人具有超前意识的旁证。如果身为领导就等于拥有“开明”这个身份卡。可是,一旦围观者因故撤离现场,那种单调乏味的奔跑顿时成为证人缺席的默默奉献和无法被误读尽情升华的苦役。更进一步说,当理论家因兴奋点转移而失去吹气的热情和责任时,继续奔跑下去的前卫艺术家只能靠自觉自愿、靠毅力和信念。尽管如此,脚步声益发显得空洞、无聊、病态、伤残。他们在一种与生存现实无关的文化假相里跑得昏天黑地,落下了一身毛病。每每到了这个时候,一部分前卫艺术家纷纷有了各自的说法,诸如追求终极精神,提倡纯艺术性,反对功利主义,一下子都变成了坚定不移的苦行僧。“墨索里尼,总是有理。”他们用一种把奔跑姿势类型化经典化的方法来代替更具文化针对性的新的创造;他们通过一再的重复来加深人们对他们的深刻印象;他们利用自己的伤病状态作为艺术上的鲜明标志。实质是为了个人生计在美化彻头彻尾的保守和颓废。但这仅仅“演义”了一个回合。
实际上事情并没有完结。当“后现代主义”这个“老虎”作为“前卫”精神又被吹起来的时候,它还会引出杂沓的碎步和气喘嘘嘘,只不过场面远不如从前壮观,围观者骤减。奔跑者主动暗扣吹气者的设计,于是这样一来,奔跑者的落荒而逃的脚步声似乎雄辩地证明了“老虎”的无处不在。这确实给西方学者省下了一口仙气,就像牛顿直接帮上帝免去了“第一次推动”的当众一试。不要小看“后现代主义”这个“老虎”的出现,它确使一部分中国艺术家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公开打出“前卫奔小康”这面旗帜。明星式的商业包装、操作、牟利,艺术家从此不必再做苦行僧,也不再担心后现代学者们是否玩腻了这只“老虎”。只要有“前卫奔小康”这面旗帜迎风招展就足够了。可是,不会人人都能奔成小康,终究还是有一大批艺术家仍然很生硬地跑下去,又会造就一批前卫概念伤病员。
我突然萌发这样一个感想:对于一个立志要在本世纪内(其实只剩下五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国家,短短几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两只“老虎”都先后跑了过去,你能说这个国家不“前卫”吗!至少它在文化上的“前卫速度”是超一流的。有个儿歌唱道:“两只老虎跑得快,一个没有脑袋,一个没有尾巴,真奇怪!”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三日于北京校尉胡同五号
中国艺术家差不多已经习惯于上述这个前提。虽说奔跑是共性,但个性还是可以通过奔跑姿势和节律来区别。这个异时异地的虚妄概念(最具体地指称“前卫艺术”概念的只有欧美主流艺术作品,而这些艺术作品与我们的生存状态缺乏联系)成为一种狂奔的心理依据,以致于许多艺术家仿佛在印刷品的油墨里气喘嘘嘘地奔跑,在理论书枯燥生涩的字句中奔跑,而个人最切身的实际生活则显得微不足道。这类奔跑自然满足了固有的前卫概念。由此证明了理论的有效性。事情往往不会这么乐观。中国艺术从此陷入两难境地,就像中国厨师按法国菜谱做菜,做地道了有人就骂你抄袭摹仿,做得别致就有人指斥你不合“标准”。批评家总有话说,而且不失时机。
当热情洋溢的人们带着变相的政治预期来围观这类奔跑时,中国艺术家很起劲。他们可以把每一双好奇的眼睛都看成是行家的鼓励,并把眼睛的数字统计到自尊自爱的程度,其实许多观众很朴素,在特定的政治背景下,他们认为围观本身就是表态,是否懂艺术并不重要,开放和宽容是个人具有超前意识的旁证。如果身为领导就等于拥有“开明”这个身份卡。可是,一旦围观者因故撤离现场,那种单调乏味的奔跑顿时成为证人缺席的默默奉献和无法被误读尽情升华的苦役。更进一步说,当理论家因兴奋点转移而失去吹气的热情和责任时,继续奔跑下去的前卫艺术家只能靠自觉自愿、靠毅力和信念。尽管如此,脚步声益发显得空洞、无聊、病态、伤残。他们在一种与生存现实无关的文化假相里跑得昏天黑地,落下了一身毛病。每每到了这个时候,一部分前卫艺术家纷纷有了各自的说法,诸如追求终极精神,提倡纯艺术性,反对功利主义,一下子都变成了坚定不移的苦行僧。“墨索里尼,总是有理。”他们用一种把奔跑姿势类型化经典化的方法来代替更具文化针对性的新的创造;他们通过一再的重复来加深人们对他们的深刻印象;他们利用自己的伤病状态作为艺术上的鲜明标志。实质是为了个人生计在美化彻头彻尾的保守和颓废。但这仅仅“演义”了一个回合。
实际上事情并没有完结。当“后现代主义”这个“老虎”作为“前卫”精神又被吹起来的时候,它还会引出杂沓的碎步和气喘嘘嘘,只不过场面远不如从前壮观,围观者骤减。奔跑者主动暗扣吹气者的设计,于是这样一来,奔跑者的落荒而逃的脚步声似乎雄辩地证明了“老虎”的无处不在。这确实给西方学者省下了一口仙气,就像牛顿直接帮上帝免去了“第一次推动”的当众一试。不要小看“后现代主义”这个“老虎”的出现,它确使一部分中国艺术家找到了新的出路,可以公开打出“前卫奔小康”这面旗帜。明星式的商业包装、操作、牟利,艺术家从此不必再做苦行僧,也不再担心后现代学者们是否玩腻了这只“老虎”。只要有“前卫奔小康”这面旗帜迎风招展就足够了。可是,不会人人都能奔成小康,终究还是有一大批艺术家仍然很生硬地跑下去,又会造就一批前卫概念伤病员。
我突然萌发这样一个感想:对于一个立志要在本世纪内(其实只剩下五年)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国家,短短几年,“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这两只“老虎”都先后跑了过去,你能说这个国家不“前卫”吗!至少它在文化上的“前卫速度”是超一流的。有个儿歌唱道:“两只老虎跑得快,一个没有脑袋,一个没有尾巴,真奇怪!”
一九九四年十月十三日于北京校尉胡同五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