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的庄窠

来源 :焦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的车到了有“中国小麦加”之称的临夏回族自治州后,又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东南方行驶了近40公里,到了甘肃东乡族自治县。
  我们去了北岭乡。那里满眼是饥渴焦黄的山梁,土质平房稀稀落落地散落在大地上。东乡族把居住的家院叫庄窠,庄窠多半依山而筑。屋外有一丈多高的土墙围住,内有空地。有的四面盖屋,有的三面盖屋,有的朝南朝西向阳面盖横折的两面房,也有的只盖一排房,多为土木结构的两面房。整个建筑除了门、窗以及梁檩椽用木制以外,其余都用泥土砌成。
  一进村,正好碰上村长马大民家造新房子。听说东乡族人盖房打庄窠,一般没有择地看风水的讲究。但受汉族影响,立木时,要用红布包梁。盖房打庄窠,除了请少量木匠外,打墙、泥水活等都由家庭邻里和亲戚朋友帮工。先打庄窠墙,尔后盖房。上梁时,家庭主妇拿出红布和金银首饰之类,包在大梁上,用几束散麻扎住。之后,不解不取,任其久远。
  家里的上房一般坐北朝南,三间,一明两暗。上房的屋内设备比其他各屋好一些,是长辈的住房,一般由爷爷奶奶住。家境富裕者,如若长辈谢世了,一般把长辈的上房空着,打扫干净接待贵客。除了长辈住的上房之外,家中其他人的住房叫“乔也格”。“乔也格”比上房简陋,以两间居多。家中人口多的则将“乔也格”隔成单问,砌有泥炕。东乡属大西北山区,一年四季都烧暖炕,炕洞都在屋外,燃料主要是牛、羊、驴粪,也有利用扫来的野坡草屑和枯树叶作添炕燃料的。厨房设在上房与“乔也格”相连的角落里,与住房分开。厨房除了做饭用之外,一般还作为洗大净的澡堂。牛羊圈多盖在门道的窝角里,有的则放在低矮的拦羊墙围成的小石园里,远离日常起居的卧室。厕所设在屋后,三堵墙围成一个露天的坑,便后盖上白土,有的另砌一个小屋作厕所。
  村长马大民约60岁,面色红润、明洁,精神矍铄。见到他我立即尊重地道了声“色俩目!”老人家微笑着接了,并热情地将我们让进堂屋,并请我们坐上炕去。我执意要坐在地下的桌子边,因为按照乡俗,年轻的女子是不宣上炕坐的,况且他老人家还站在地上。但拗不过老人的谦让,他一再说“客人嘛,上炕坐对着哩。”万般无奈我斜腿坐在炕沿和他寒喧。
  不知不觉到了午饭时刻,村长拿出他们自己唯一盛产的两种食物——洋芋和羊肉来招待我们。这里的洋芋个大、质沙,远近闻名。这里的羊肉,鲜嫩、肥美可口,更是享誉西北。我想也许是造物主的恩惠,让这穷苦山沟里的人民靠着洋芋裹腹,得以生存靠着羊肉汲取营养,得以繁衍。一边想,一边吃,觉得这才是人间无上的美味。
  东乡人待客,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主人陪客,但不和客人一起饮茶用餐,而是站在一旁倒茶布菜。自己不坐也不吃,全身心地招呼客人吃好,并以示尊敬。无论主人的地位有多高,客人有多平凡,都不能破例。老人就这样一直站着,站的时间久了,我们劝他坐一会儿,他总是说“不累、不累,客人来了我高兴。”自始至终,老人家一直站在炕边为我们添茶、劝饭。我们虽觉得很不好意思,但他却觉得理当如此。
  走在路上,远远地看到放羊人赶着羊群在雄浑苍凉的山上游动,时不时还能听到他们放开歌喉,漫上一曲花儿。“花儿”是东乡族人民最喜爱的一朵艺术奇葩,几乎人人都会唱会编,歌声高亢嘹亮,自由奔放。它语言精练,情景交融,富有生活气息,能准确传达出人们的喜怒哀乐,很受东乡人民的喜爱。有首东乡“花儿”这样唱道:
  花儿本是心上的话,不唱由不得自家。刀刀拿来头割下(音“哈”),不死就是这个唱法。
  一两棵梧桐树随风摆动着,枯黄的叶子悄无声息地落地上。路遇的乡亲用东乡母语愉快地交谈着家事和天气生计……一切都是那么温和平淡,那么韵味悠长。
  
  旅游小贴士
  
  东乡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位于甘肃中部。临夏回族自治州东部,是东乡族的发祥地,距兰州约100公里,车程约3小时。到了这里,还可参观由民间团体——甘肃省马家窑文化研究会创建的马家窑彩陶博物馆。
  路线:兰州南站乘车直接可到达东乡族治县
其他文献
这是一个以赵姓为主的家族居集地。  村子里,三棵已经七百岁而依然枝繁叶茂的老柏树,默默地守卫着一座古老的大院子,院子的名字叫做“云山世第”,从建筑平面上看它是一座矩形四面围合的大院,中部前方为带八字门墙和牌坊式大门,朝西偏北,进人大门后是一路三进二天井的一组古建筑;书写着“云山世第”的大门,有着元代的座墩、明代的麻石雕花,甚至还有现代的琉璃瓦。  云山世第是村子的中心,其它都是房屋围绕着这座祠堂而
期刊
神秘的海眼在何处?河床上海涛声空鸣。一段梅树,为什么千年不朽?千年的古堰,为何大部分隐没于水中?一千年前的建造理念,与现代科学惊人相似,建造者是填海的精卫,还是时空的穿越者?一座古堰如何造就了一座城市?  我们将带您一起去发现一座穿越时空的传奇古堰的神秘海眼。    一、初识梅龙潭    为了寻访它山堰及其神秘海眼,我们一行赶往浙江宁波,踏上了它山之旅。在查询各种史料及走访相关专家的同时,我们也在
期刊
昔顾亭林有云:“士有俗儒之学,有通儒之学”,文字如此,艺术亦然。急近名,徇时好,营营于目前者,俗儒之学也;崇雅正,却邪伪,汲汲于千古者,通儒之学也……勉为通儒之学,而不为俗儒可耳。”  ——黄宾虹1 937年《诫某校学子宣言》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走在中国大变革前沿的仁人志士,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实质上可以互补的救国思路:一是科技、实业救国。一是文化、精神救国。黄宾虹是力主文化精神救国,甚至
期刊
新绛县,古称绛州,古迹灿然陈列。鼓楼、钟楼、乐楼、龙兴塔、天主教堂。重叠氤氲中,莫不隐隐现出唐宋古城的风貌。其中始创于唐的绛州大堂,以其粗犷豪放炫耀唐代曾经的辉煌。  位于新绛县西边的绎州大堂,一千多年来,一直是州府衙门的正堂,明镜高悬,衙役呐喊,百姓有冤,可以击鼓上堂,听凭裁决。正堂前一块已碎裂成多块的“鱼儿跪堂石”,意为鱼儿喝水各凭良心。  大堂又名“帅正堂”,史载唐王李世民在稳定李氏王朝的基
期刊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还来花下眠。  半醉半醒目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  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车尘马足显者事,酒盏花枝隐士缘。  若将显者比隐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将花酒比车马,彼何碌碌我何闲。  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唐寅    明正德四年,唐寅以卖画所
期刊
风累了,歇在云的肩头;雨累了,扑入海的怀抱;心累了,那就打好行囊,和我们一起踏上丝绸之路,一起追寻文化遗产的踪迹,一起阅读大地上的史诗——建筑。  丝绸之路,像一幅纵横于天地间宽大而纵深的卷轴画,在这里可以寻见牵人思绪的灵州城、韦 州城、党岔城等旧址古迹:还可以欣赏裕固族、土族、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等多个民族不同的建筑,这些给西北这片沉寂的大地带来无限生机和魅力的建筑是华夏民族宝贵的财富,需要我
期刊
1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    几年来,我不止一次地神游过丝路南道。我坚信与河西走廊并行的祁连山南麓,存在一条同样重要同样繁忙的通道。这条经河谷、高原和越过祁连山大坂的路,是由马蹄敲打出来的。  头绪首先是在被称为古秦州的天水时理出的——当时,我正在调查农村义务教育,住在宾馆里。晚上,灯下,细读带来的历史地理书籍。“南由路”的字眼从古籍中烙进脑海。后来,又到甘南临夏,这里秦汉至唐宋,
期刊
三门峡水库的败笔远不止于此。  让我们溯黄河而上,走得更远一些,去寻找和潼关、陕州同遭浩劫的蒲州古城吧。  这几乎是无人不晓的王之焕的诗:“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历史上的鹳雀楼建在蒲州城边。一首诗,成就了一个著名诗人。一首诗,定格了一座名楼——这就是蒲州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坐标。  在上中学时,便知道横贯山西的“同蒲铁路”。同是大同,晋北的煤都——蒲就是黄河边上的蒲州。但后
期刊
“山上不长草,墙上加墙墙不倒,房上能赛跑”的所谓“三宝”之说。房顶上能赛跑是撒拉人住房的特点。    走进地处“九曲黄河第一弯”撒拉族人的家园——循化,那异彩纷呈的山川沃野,那巧夺天工的奇山异水,无不展示着高原江南独有的魅力。撒拉族,一个向着太阳追寻纯净乐土的神奇民族就生活在这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循化,走进这个神奇的民族,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屋顶上能赛跑的房子    循化县地处青
期刊
不说唯一  你是世界高地上的奇迹  吐谷浑的后裔  演绎出拉仁保和吉门索的神奇  不说最美  你是西部天空下的彩蝶  赤列山的雪水  浸润开花儿与少年的心扉  一口古井酿琼浆  十二盘坡引凤凰  土乡彩虹之乡  青稞酒美誉四方  土乡刺绣之乡  轮子秋飞舞吉祥  土乡土族之乡  阿姑温柔善良  阿吾热情大方  明媚的阳光  照在沙塘河上  安召索罗罗  圆了六百年七彩梦想  ——《彩虹之乡》  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