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课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文言文阅读课的教学更是重中之重。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再说做一个有相当教育的国民,至少对于本国的经典,也有接触的义务。”通过学习古代作品,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奠定精神的底子,这才是学习古代作品的真正意义和价值所在。以下笔者总结的这些做法多少能给我们一些启发和借鉴。
1、美读
诵读是真正进入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没有学生对文本含英咀华地诵读,没有学生与文本感性的亲密接触,就引导学生感悟全文,这犹如隔靴搔痒,是不现实的。同时讲解与诵读交错进行,可以优化课堂节奏。具体而言,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方法和步骤。
〔1〕、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此环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如《祭十二郎文》,范读时,作者的悲伤哀痛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样学生在自读时就不会在语气语调上有太大的出入,能尽快进入文章的意境。①
⑵、学生自由朗读。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词的读音,读清句逗。学生既可独立完成,也可互相合作,分工完成。尤其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这种合作必不可少,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⑶、由自读感觉不错的同学范读,允许在教师范读和录音的基础上创新,这样,学生就初步与文本有了真正的情感交流。
2、美学
为打破文言文课堂一言堂的状况,最主要的应是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教学方法中渗透美的因素,让学生在“美学”当中愉悦地学习,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典文化素养。
⑴妙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节课成功与否,开头几分钟的作用不可小觑。于漪老师就非常讲究“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非常注重抓住教学导语这个容易被人忽视或随意处置的教学环节做文章,因为阅读课的起始阶段就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 ②。因此她主张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种观念应该值得我们认真地汲取。
第六届“语文报杯”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景影老师,她在上《陈情表》时就是将李密的生平遭遇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语调低沉、哀婉,一开始就将学生带进了作品的情感氛围,迅速与课文联系起来。这是教师语言的魅力。
另外,导入时可使用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在于,使教学愉快地进行。所以,也可以说,暗示教学法是愉快教学法。” 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上《愚公移山》时,是这样开场的:“《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就向全党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毛主席在这样一次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大会上,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看能不能从这个故事本身找到答案。” ④钱老师的这种导入就是一种暗示,它传递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信息。
这些富有智慧与情趣的导入,就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为整堂课注入了审美因素。“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使课堂教学审美化。
⑵师生合作,平等交流
善于合作交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新课标带来教师角色的巨大转变,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平等而和谐的情感交流,这在潜移默化中才能启迪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家们就把教育的情感目标摆到了和认知目标同样高的位置。他们认为,“把学生变成一个负责的、关心的、有情感的成人比让学生在标准化测验上多得几分更为重要” 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潜能。因此,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是实施课堂审美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⑶突顯主体,引导探究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⑥学生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利用课堂教学加以培养。你会发现,改变观念以后的教学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文言教学新境界。
3、美感
文言作品是古代文人作家智慧的结晶、情感的固化、思想的传承,大量经典的文言作品中总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内蕴,“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的心灵飞跃可凝神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宗白华《美学散步》)。因此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真正走近古人,走进作者,感受古文化的陶冶,从中汲取智慧,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单位:安徽省六安山市舒城县舒城中学)
1、美读
诵读是真正进入文言文学习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因为没有学生对文本含英咀华地诵读,没有学生与文本感性的亲密接触,就引导学生感悟全文,这犹如隔靴搔痒,是不现实的。同时讲解与诵读交错进行,可以优化课堂节奏。具体而言,我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点方法和步骤。
〔1〕、教师范读或听朗诵录音。此环节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章的感情基调。如《祭十二郎文》,范读时,作者的悲伤哀痛已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这样学生在自读时就不会在语气语调上有太大的出入,能尽快进入文章的意境。①
⑵、学生自由朗读。在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读准每一个字词的读音,读清句逗。学生既可独立完成,也可互相合作,分工完成。尤其对篇幅较长的文言文,这种合作必不可少,可节省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⑶、由自读感觉不错的同学范读,允许在教师范读和录音的基础上创新,这样,学生就初步与文本有了真正的情感交流。
2、美学
为打破文言文课堂一言堂的状况,最主要的应是教学方法的更新,在教学方法中渗透美的因素,让学生在“美学”当中愉悦地学习,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古典文化素养。
⑴妙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节课成功与否,开头几分钟的作用不可小觑。于漪老师就非常讲究“导入新课”这个环节,“我非常注重抓住教学导语这个容易被人忽视或随意处置的教学环节做文章,因为阅读课的起始阶段就如一篇文章的开头,须反复斟酌,让学生的思维兴奋起来,迅速进入学习的轨道” ②。因此她主张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种观念应该值得我们认真地汲取。
第六届“语文报杯”教学大赛高中组一等奖获得者景影老师,她在上《陈情表》时就是将李密的生平遭遇以故事的形式告诉学生,语调低沉、哀婉,一开始就将学生带进了作品的情感氛围,迅速与课文联系起来。这是教师语言的魅力。
另外,导入时可使用暗示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的基本精神在于,使教学愉快地进行。所以,也可以说,暗示教学法是愉快教学法。” ③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钱梦龙在上《愚公移山》时,是这样开场的:“《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毛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闭幕词中,就向全党讲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当时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的最后阶段,毛主席在这样一次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大会上,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呢?现在请大家自读课文,看能不能从这个故事本身找到答案。” ④钱老师的这种导入就是一种暗示,它传递了激发学生学习情趣的信息。
这些富有智慧与情趣的导入,就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为整堂课注入了审美因素。“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们仍然要“咬定青山不放松”,使课堂教学审美化。
⑵师生合作,平等交流
善于合作交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教育目的之一。新课标带来教师角色的巨大转变,确认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平等而和谐的情感交流,这在潜移默化中才能启迪学生,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交流。
现代人本主义教育家们就把教育的情感目标摆到了和认知目标同样高的位置。他们认为,“把学生变成一个负责的、关心的、有情感的成人比让学生在标准化测验上多得几分更为重要” ⑤。教师在课堂上要努力营造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潜能。因此,师生关系的平等与和谐是实施课堂审美教学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
⑶突顯主体,引导探究
“现代社会要求人们思想敏锐,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对自然、社会和人生具有更深刻的思考和认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渐趋成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表达能力和知识文化积累,促进他们探究能力的发展应成为高中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 ⑥学生主体意识和探究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利用课堂教学加以培养。你会发现,改变观念以后的教学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文言教学新境界。
3、美感
文言作品是古代文人作家智慧的结晶、情感的固化、思想的传承,大量经典的文言作品中总有我们取之不尽的思想内蕴,“这种微妙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天机的培植,在活泼的心灵飞跃可凝神观照的体验中突然地成就”(宗白华《美学散步》)。因此文言文教学过程中,要带领学生透过文字的表面,真正走近古人,走进作者,感受古文化的陶冶,从中汲取智慧,提升我们的精神境界,丰富我们的人生体验。(单位:安徽省六安山市舒城县舒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