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企业在控制工程管理过程中往往会忽视经济管理的风险,对经济管理风险缺乏预警意识,工程管理过程中问题频发,最终导致工程管理的整体失败,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重视工程经济管理的风险防范是企业工程管理的必备功课。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处于白炽化阶段,因此,风险意识的树立和防范体系的建设在工程管理过程中显得极为重要。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意识;防范体系
随着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工程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新时代早已对城市工程管理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最初招投标到最后完工验收,每一步都存在着大量的风险。企业想要实现最终的盈利,一定要着眼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从细节做起,把風险控制在最低,避免额外损失,确保最后的顺利完工。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经济管理防范意识的缺乏
经济管理意识的缺乏往往体现在企业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过度关注,许多企业在工程施工前未对整体工程成本做风险预设,只根据每个阶段下拨款项和进度要求进行施工,这样将会使得整个管理过程变得局限、片面。在实际经济管理极度缺乏全面性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企业往往无从下手,难以应对。因此,为预防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危机,前期风险意识的树立极为重要,只有做好经济管理风险预防这项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才能对之后工程施工管理起到有效保障。[1]
(二)工程招标以及合同签订的风险
招投标、签订合同是建筑工程施工前的重要步骤,这是一个计划性的磋商过程,关乎工程双方利益多寡问题。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作用刺激下,投标方可能会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获取利益,如:设计方案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设计方案中故意遗漏项目、增添人员费用等。因此,必须在招投标阶段就把经济管理放在第一位,只有做到仔细甄别、科学决策,才能选出一个优质的合作伙伴。
而在每个阶段工程施工前,企业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同施工方拟定并签订工程合同,除去合同本身的模糊、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合同签订的风险更在于工程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隐患,材料物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价格可能有很大差距,有的合同条款通常会规定由承包人承担价格涨幅在百分之十以内的风险。[2] 为了保证根本利益,承包人往往因此采购质量较差的物资材料,这无疑会影响工程质量以及后期的验收工作。因此,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签订合同,严格、仔细审查合同的条款细则,才是对项目工程的认真负责。
(三)成本管控以及工程质量的风险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无疑是企业的命脉所在,糟糕的质量只会降低企业信誉,使得企业经营走向死胡同,但同时企业也担负盈利、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项目持续亏损也会使得企业走下坡路,“质量”与“盈利”之间的平衡需要由企业自己来把握。因此,做好前期的成本预算显得格外重要,许多企业为了图省事从不对物资材料进行独立预算,也没有及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进行调整,这将会导致整个成本核算的模糊和混乱,既不利于后期的质量把控,也不利于利润的计算。
而工程质量的风险也是由此而来,鉴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一旦出现计划外的资金缺口,承包方本能会降低工程质量来换取利益的平衡,甚至有的承包方过度注重短期利益,一开始就偷工减料走捷径,这些行为恰恰是企业不负责任、自毁信誉的体现,试想,倘若因为工程质量问题造成公众的财产或生命受损,终将成为无法挽回的惨痛教训。
二、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升经济管理风险意识,建立相应防范制度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意识不是纸上谈兵,落实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确保经济管理制度务实管用,企业规模的大小、工程项目的施工难易、工程周期等都是设计制度需要考虑的因素,合理高效的制度是后期工程施工的有效保障,即使突发紧急情况也能积极应对,这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只有能够克服危机、控制风险,做到稳中求进的企业才是新形势下真正具备长期生命力的企业。
(二)管理制度贯穿全局,同步提升员工专业素质
从招投标、合同签订到最后质量合格交工验收,企业需要把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制度贯穿始终,一个项目的完美收官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互相支持,工程经济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长期任务,更是离不开环环相扣的严格执行。企业在招投标环节前就需要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流程作为标准,根据标准来选择优质的报价及合作伙伴;在合同签订阶段,除却企业自身需要对每个阶段的合同进行细致、耐心地审核,还需要专业的法务团队来筛查其中的纰漏,避免合同条款模糊、异议带来的隐患;成本的核算和质量的把控更需要企业做好整体系统的规划,提前对材料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考察和预判,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材选料,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程。此外,制度设计还需做到细致和灵活,确保每条制度行之有效。[3]
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离不开专业的人才,这就对参与经济管理制度执行的员工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企业应当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得执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便捷高效。
(三)风险控制及时反馈,亲临现场灵活修正
制度的作用是服务于管理,良好合理的制度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风险控制的环节需要与工程进度环节一一相匹配,只有每个环节做好及时反馈,才能对下一环节的管理做出合理安排,整个工程管理将会如流水一般顺畅运行,一旦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会导致错误的反馈结果,整个经济管理制度将形同虚设,无法起到有效的风险防范作用。[4]
制度的生命更在于现场,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需要亲临现场做出自己专业的判断,倘若没有走到工程第一线,就无法对各个阶段的工程施工情况做出真实有效的记录,一旦危机出现,管理人员就无法对发生的矛盾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处理。
三、结束语
经济管理风险是工程管理风险中的关键,而许多企业往往对其缺乏根本性认识,传统理论认为工程管理的重心是实体施工建设,因此风险管理只要保障施工建设即可,而现实中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和肤浅的,许多企业也因工程经济管理的失败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张群伟. 浅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 四川建材, 2011.
[2] 杨洪兵.新形势下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
[3] 黄灿华.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
(作者单位: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意识;防范体系
随着新形势下改革开放发展的不断深入,城市工程建设成为社会文明程度的其中一项重要指标,新时代早已对城市工程管理提出了进一步要求,从最初招投标到最后完工验收,每一步都存在着大量的风险。企业想要实现最终的盈利,一定要着眼于工程管理的全过程,从细节做起,把風险控制在最低,避免额外损失,确保最后的顺利完工。因此,如何有效控制工程经济管理风险成为众多企业管理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 工程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风险
(一)经济管理防范意识的缺乏
经济管理意识的缺乏往往体现在企业对工程进度和质量的过度关注,许多企业在工程施工前未对整体工程成本做风险预设,只根据每个阶段下拨款项和进度要求进行施工,这样将会使得整个管理过程变得局限、片面。在实际经济管理极度缺乏全面性的情况下,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企业往往无从下手,难以应对。因此,为预防工程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突发危机,前期风险意识的树立极为重要,只有做好经济管理风险预防这项工程管理的首要工作,才能对之后工程施工管理起到有效保障。[1]
(二)工程招标以及合同签订的风险
招投标、签订合同是建筑工程施工前的重要步骤,这是一个计划性的磋商过程,关乎工程双方利益多寡问题。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作用刺激下,投标方可能会通过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获取利益,如:设计方案存在诸多不合理情况、设计方案中故意遗漏项目、增添人员费用等。因此,必须在招投标阶段就把经济管理放在第一位,只有做到仔细甄别、科学决策,才能选出一个优质的合作伙伴。
而在每个阶段工程施工前,企业都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同施工方拟定并签订工程合同,除去合同本身的模糊、不完善带来的风险,合同签订的风险更在于工程材料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隐患,材料物资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价格可能有很大差距,有的合同条款通常会规定由承包人承担价格涨幅在百分之十以内的风险。[2] 为了保证根本利益,承包人往往因此采购质量较差的物资材料,这无疑会影响工程质量以及后期的验收工作。因此,根据每个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签订合同,严格、仔细审查合同的条款细则,才是对项目工程的认真负责。
(三)成本管控以及工程质量的风险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质量无疑是企业的命脉所在,糟糕的质量只会降低企业信誉,使得企业经营走向死胡同,但同时企业也担负盈利、可持续发展的任务,项目持续亏损也会使得企业走下坡路,“质量”与“盈利”之间的平衡需要由企业自己来把握。因此,做好前期的成本预算显得格外重要,许多企业为了图省事从不对物资材料进行独立预算,也没有及时根据市场价格波动进行调整,这将会导致整个成本核算的模糊和混乱,既不利于后期的质量把控,也不利于利润的计算。
而工程质量的风险也是由此而来,鉴于缺乏系统性的规划,一旦出现计划外的资金缺口,承包方本能会降低工程质量来换取利益的平衡,甚至有的承包方过度注重短期利益,一开始就偷工减料走捷径,这些行为恰恰是企业不负责任、自毁信誉的体现,试想,倘若因为工程质量问题造成公众的财产或生命受损,终将成为无法挽回的惨痛教训。
二、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一)提升经济管理风险意识,建立相应防范制度
提升企业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意识不是纸上谈兵,落实的第一步就是建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确保经济管理制度务实管用,企业规模的大小、工程项目的施工难易、工程周期等都是设计制度需要考虑的因素,合理高效的制度是后期工程施工的有效保障,即使突发紧急情况也能积极应对,这无疑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只有能够克服危机、控制风险,做到稳中求进的企业才是新形势下真正具备长期生命力的企业。
(二)管理制度贯穿全局,同步提升员工专业素质
从招投标、合同签订到最后质量合格交工验收,企业需要把工程经济管理风险防范制度贯穿始终,一个项目的完美收官离不开每一个环节的互相支持,工程经济管理制度是一个系统性、全局性的长期任务,更是离不开环环相扣的严格执行。企业在招投标环节前就需要制定一份合理可行的工程设计方案和施工流程作为标准,根据标准来选择优质的报价及合作伙伴;在合同签订阶段,除却企业自身需要对每个阶段的合同进行细致、耐心地审核,还需要专业的法务团队来筛查其中的纰漏,避免合同条款模糊、异议带来的隐患;成本的核算和质量的把控更需要企业做好整体系统的规划,提前对材料市场的波动情况进行考察和预判,严格按照施工要求选材选料,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工程。此外,制度设计还需做到细致和灵活,确保每条制度行之有效。[3]
经济管理制度的执行离不开专业的人才,这就对参与经济管理制度执行的员工提出更高的素质要求,企业应当在完善经济管理制度的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使得执行管理工作落到实处、便捷高效。
(三)风险控制及时反馈,亲临现场灵活修正
制度的作用是服务于管理,良好合理的制度将会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风险控制的环节需要与工程进度环节一一相匹配,只有每个环节做好及时反馈,才能对下一环节的管理做出合理安排,整个工程管理将会如流水一般顺畅运行,一旦背离实事求是的原则,将会导致错误的反馈结果,整个经济管理制度将形同虚设,无法起到有效的风险防范作用。[4]
制度的生命更在于现场,专业素质的管理人员需要亲临现场做出自己专业的判断,倘若没有走到工程第一线,就无法对各个阶段的工程施工情况做出真实有效的记录,一旦危机出现,管理人员就无法对发生的矛盾问题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处理。
三、结束语
经济管理风险是工程管理风险中的关键,而许多企业往往对其缺乏根本性认识,传统理论认为工程管理的重心是实体施工建设,因此风险管理只要保障施工建设即可,而现实中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和肤浅的,许多企业也因工程经济管理的失败而付出惨痛的代价。
参考文献:
[1] 张群伟. 浅谈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 四川建材, 2011.
[2] 杨洪兵.新形势下铁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探究[J].科学技术创新.
[3] 黄灿华. 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范措施的探讨[J]. 建材与装饰.
(作者单位:中铁武汉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