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江苏“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财政思考

来源 :唯实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jqwerty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公共财政实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促进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分析公共财政“反哺一支持”的机制和过程可以明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可采取直接和间接方式实现“反哺一支持”。
  关键词:城乡和谐发展;公共财政;反哺一支持机制
  中图分类号:F8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5)11-0026-03
  
  目前,理论界正在广泛展开对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下简称“反哺一支持”)的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特别是对“反哺一支持”的内涵、手段等方面的研究比较集中,其中公共财政在“反哺一支持”中的定位、作用研究也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我们认为,要探索公共财政的“反哺一支持”机制,必须联系“剪刀差”理论进行探讨,从理论上揭示公共财政如何进行“反哺一支持”,解释其作用的机理、过程,这对于我们按照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加大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力度,促进城乡和谐发展,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理论分析框架
  
  公共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是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或财政模式。公共财政的本质内涵,一方面表现为“公共性”特征。因为等价交换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条重要原则,政府与纳税人之间也不例外。作为纳税人,他们向政府缴税,而政府应当为纳税人提供相应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与传统财政体制不同的是,公共财政要求对所有的企业(包括城乡企业)和居民(包括城乡居民)均应实行无差别的“国民待遇”。政府只有公平、均衡地向社会不同阶层、团体、成员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才能促进市场经济健康有序运行。从这一点来看,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实行“反哺一支持”是公共财政的题中应有之义,而不是政府对农民的恩赐。另一方面,在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由于市场失灵,单纯依靠“看不见的手”配置资源,在若干领域难以达到“帕雷托最优”,需要政府利用“看得见的手”的方式和途径去配置资源,弥补市场失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反哺一支持”就是政府运用“看得见的手”,通过公共财政实现资源的重新配置,以达到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的协调发展。
  公共财政理应进行“反哺一支持”,但如何实施“反哺一支持”则是一个具体而复杂的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只能通过财税和产业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调整国民经济分配格局,实现“反哺一支持”。而“反哺一支持”的作用机制可分为直接反哺和间接反哺两种形式。
  
  1.财政直接反哺
  对于公共财政的公共性,人们更多地是从一般理论意义上去阐述其性质、特点以及分配。具体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战略上,往往是采取优先发展城市和工业的发展方针,与之相适应,财政也是重点向城市和工业倾斜。待到城市和工业发展到具有一定实力时,又会将城乡统筹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财政开始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大量的财政资金直接投向“三农”领域,财政直接反哺农业和支持农村的功能开始体现。
  
  2.税收和产业的间接反哺
  公共财政具体是通过收入与支出付诸实施,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形式。税收的间接反哺就是对农村实施优惠措施,引导资源、资金和人才向农村流入,吸引工业和城市产业到农村,培育农村税源,增强农村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应当看到,我国农村人口规模大、农业欠账多,单纯依靠财政直接“反哺一支持”尚欠实力。因此,当前更多的是要通过产业反哺的方式来实现。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下,资源流向总是从低效率地区向高效率地区流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逆市场经济的行为。要促进这种经济行为的发生,需要公共财政的引导和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间接引导农村产业发展,使“反哺一支持”机制作用得到放大。
  
  二、江苏“反哺一支持”的成效分析
  
  作为经济发达省份,江苏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就开始积极探索“反哺一支持”的路径,分别采取了财政直接支持和通过税收减免、扶持产业发展等政策手段实施“反哺一支持”,并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主要成效
  第一,农民负担减轻,为农业松绑。从“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援城市”转变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这一过程,必须首先解除对农业的束缚。由于我国农民负担形式特殊,即以税、费和劳务等形式存在,因此,解除对农业的束缚,必须要控制和减轻各种规费和劳务负担,为进一步实施减税政策作好铺垫。江苏省主要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明确农民负担的内容、数量以及加重负担的法律后果等措施,使农民负担有法可依;成立专门机构,加大执法监督;出台了一系列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切实加强农民负担的规范化管理。这些措施的落实,使农民负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二,“以税惠农”,让农民休养生息。减税政策是公共财政“反哺一支持”的间接政策之一,也是部分国家与地区“反哺一支持”的成功经验。本世纪初以来,以中央农村税费改革试点为契机,江苏积极取消了乡统筹费、农村教育集资、屠宰税和统一规定的“两工”,调整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改革了村提留征收使用办法,使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2004年,全省进一步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农业税税率又降3个百分点,苏州、宿迁等5市全部免除农业税,全省农民负担总额21.7亿元,人均负担从101.3元下降到47.2元。2005年,全省取消农业税,预计再减轻负担14亿元,平均每个农民减轻负担27元/人左右。
  第三,增加财政投入,为“三农”输血。在“反哺一支持”政策中,财政政策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形式,江苏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加大了对农村的投入。2004年,江苏省财政投向“三农”的总量达113.2亿元,同比增长55.3%,是近年来投入力度最大的一年,有效地反哺了农业,支持了农村,农民从中也得到了实惠。一是兴办农村“五件实事”。2003年以来,省财政多渠道筹资,加大对农村改水、草危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新型合作医疗和农村税费改革等“五件实事”的投入。省财政出资44亿元,专门用于苏北“五件实事”建设。截至2004年底,共完成苏北地区7.35万户草危房改造;全省新增改水受益人口431万人;新增农村公路通车里程1.8万公里;3400万农民参加新型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70%。二是实施提高农民素质工程。2004年,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5000万元支持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就业能力。在加大财政直接支持的基础上,通过产业政策,鼓励农村产业发展,既增加了农民收入,也引导资源向农业产业流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004年,江苏省实施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政策,使全省70%的农业人口从中受惠, 全省农民人均政策性增收25元。粮食播种面积明显增加,农机拥有量以及作业面积大幅提高。
  
  2.存在问题
  在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财税体制诸多弊端依然存在。一是农村税费改革后,如何构建农村税制问题。二是由于财权与事权不相适应,使农村基层财政入不敷出,公共财政的功能无法发挥。三是财政转移支付不规范。
  第二,投人总量与财政实力不相适应。近年来,江苏省财政投入“三农”的力度明显加大,但相对于财力而言仍不相适应。2004年财政“三农”投入占当年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只有5.5%,与发展中国家15%左右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第三,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江苏省现行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大多实施“自上而下”的行政性安排,而非“自下而上”民主化地提供,加上缺乏应有的法律监督,导致公共产品的低效率。
  
  三、完善公共财政“反哺一支持”的政策建议
  
  实现公共财政的“反哺一支持”,需要在公共财政体制、政策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革和调整,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加大对“三农”扶持,建立相应的公共财政制度,才能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反哺一支持”方面的功能。
  
  1.统一城乡税制
  统一城乡税制是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现代税制的必然要求。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取消后,按城乡统一税制的要求,对从事农业商品生产并取得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增值税和所得税。同时,按照公平税收的纳税能力原则,在统一税制前提下对农业实行优惠政策和特别安排。如对于增值税,由于当前农村主要以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为主,征收增值税数量较小、税源分散、征收成本很大。因此,参照国外做法实施免税或零税率。对于农民个人所得税,经过一定的费用标准扣除以后,实际上对绝大多数承包经营的农民,因达不到缴纳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而不用负担个人所得税。实行城乡统一税制以后,在不加重多数农民负担的前提下,完善了我国的税收制度。
  
  2.完善财政体制
  根据财权与事权相适应和中央与省收入的变化情况,调整中央与地方以及省以下各级政府收入范围,兼顾省、市、县、乡各级财力。一是改革现行财政体制。在财政体制和财政结算上,改变现行的省与市、市与县划分财权事权以及逐级结算的体制,实行省对县在划分财权与事权的基础上直接结算的体制,为扩权强县理顺分配关系。二是事权上收、财权下放。进一步加大省、市政府在农村义务教育等方面的事权责任和财力承担份额,使县、乡政府只承担与本级财力相适应的职责。逐步扩大省、市、县(市)共享税种下放到县(市)的范围。将营业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契税等地方性税种的收入极大部分留给乡镇,对乡镇新增收入也不实行分成上缴。三是减轻基层财政负担。鉴于江苏省一部分乡镇财力有限,不宜行使一级财政职能,可对乡镇实施部门预算方式纳入县级财政的改革试点,通过财政改革先行,促进机构改革。对县、乡政府财政负债,要区别性质,实行分类减、免、缓办法,减轻县、乡财政包袱。
  
  3.加大“三农”扶持
  建议在提高新增教育、卫生、文化、计划生育等事业经费用于农村比例的基础上,从存量和增量两个方面,研究向农业和农村倾斜的思路,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在工农业之间和城乡之间的分配格局,增加政府的支农资金。在加大对“三农”的扶持方面,要综合运用财政直接支持、税收政策优惠和引导农村产业发展等宏观调控措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要重点研究如何引导城乡产业互动,扶持农村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走城乡互动、工农互促的协调发展道路。
  
  4.规范财政转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要坚持“公正、公开和规范”的总原则,合理确定政府间转移支付的决策依据、决策程序和计算方法,减少随意性,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当前重点要体现:一是保工资、保运转的原则。科学核定各县、乡标准财政收入和标准财政支出规模,对财力存在缺口的县、乡实行基本需求保障政策。二是奖勤罚懒的原则。在转移支付相关系数和权重指标设计上引入激励和约束机制;三是鼓励改革的原则。转移支付办法的确定要体现鼓励机关事业单位精简机构、控编减员、促进教育布局调整等,切不可让先行改革者吃亏。从长远看,应考虑经济的发展水平,以实现各地公共产品和服务均等化为目标,努力缩小苏南、苏中、苏北各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的差距,促进区域间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5.建设农村民主和法制财政
  公共财政实质是由公民进行公共选择的财政,是民主财政;同时,从法律角度看,政府财政活动应在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下进行,财政行为必须有法律依据。因此,一是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在公共产品提供中的作用。在乡镇与村一级逐步建立起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收支民主决策程序”,明晰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中的责任,进一步提高公共产品的民意程度。二是加强公共财政的法律制度建设。各项财政管理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责任编辑:浩 宇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不同碳源对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生长及油脂积累的影响,选取了葡萄糖、麦芽糖、淀粉等共11种碳源分别作为唯一碳源对小球藻进行培养。研究小球藻的生长及油脂积累
公民参与不仅包括政治参与,而且还涉及到社会参与。农民工在城市的公民参与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工个人权利的实现、政府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以及城市社会的和谐发展。根据
以α-烯烃、顺酐、SO2为原料合成聚砜型油品抗静电剂,用红外光谱对聚砜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聚砜相对分子质量与其抗静电性能之间的关系,并对聚砜型油品抗静电剂的作用机理进
1996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颁布之后,我国刑事诉讼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转变,由原先的以打击犯罪为主,忽视对犯罪嫌疑人人权的保障转变为在打击犯罪的同时加强了对犯罪嫌疑人合法
公法领域存在大量软法,软法治理需要遵循权力制衡的基本原理,硬法综合软法的特性进行互补才能在公共治理过程中让权力得到合理控制。公软法形式与内容需要规范化,权力控制树立法
以自由基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反应的引发剂,通过均相聚合体系,制备了聚八甲基丙烯酸酯基笼型倍半硅氧烷(PMMA-POSS)包覆的多壁碳纳米管核-壳型纳米杂化材料.透射电子显微镜
邓小平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设计者和倡导者,他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把握中国国情,对中国政治体制改革问题进行了理论和实践上的艰辛探索,邓小平政治体制改革思想是一个具有自
交通部门一度时期曾是腐败的高发区,这不仅是因为旧的体制与新的市场环境的矛盾冲突,而且还由于交通部门本身的行业特点。因此,交通部门的反腐败,一方面要坚持改革与市场经济体制
沃建平的摄影,其实是另一种意义上绘画。这也许与他热爱文学,喜欢绘画作品有关。他以绘画的风格来摄影,又以摄影的方式来延续自己的眼眸。去捕捉风景,民俗,人情中所蕴含的美感。沃
提出了以减压萃取精馏法从裂解碳九芳烃中提取苯乙烯的工艺路线,测定了裂解碳九芳烃各组分在不同萃取溶剂中的相对挥发度,确定了合适的萃取精馏溶剂;采用Aspen-Plus软件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