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莉妹妹》中的女性主题研究

来源 :今古文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pp68551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嘉莉妹妹》作为美国现实主义文学浓墨重彩的一笔,其相关研究一直争议不断。现阶段人们对其的理解更趋向于理性化,以多种角度研究作品中所体现的女性形象,对其中“女性主义”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理解。本文首先阐述了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之后讨论了《嘉莉妹妹》中女性形象诞生的影响因素,最后对《嘉莉妹妹》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关键词】 《嘉莉妹妹》;女权主义;女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1)14-0010-02
  《嘉莉妹妹》是由美国现实主义作家西奥多 · 德莱赛依托19世纪末期的美国社会现实所创作的作品,反映了美国当时社会许多年轻人疯狂追逐他们心中的美国梦的现象。文中的主角嘉莉妹妹是一个天资聪慧的姑娘,但命运使其遭遇一系列的磨难,她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保持初心、不断追逐,最终成了百老汇的名角。
  一、女性主义的发展历程
  所谓的女性主义即是现在人们所讨论的“女权”,这一概念最早源自西方倡导男女平等的思想运动。在美国,对女权主义理论的建立与追求男女平等的运动贯穿南北战争之后的50多年,美国女权主义群体要求立法部门提交关于女性选举权的修正案多达400多次,要求州政党在会议上通过妇女选举权多达30多次,她们引领了世界首次“女权主义”的思潮。
  之后的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在争取公民权益的过程中又掀起了第2次女权主义运动,这次是一次社会革命色彩的妇女运动。女权主义除了进行政治行为之外,还发展完善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促进了关于妇女学、妇女文学、美学等多个理论体系的创建与发展。通过理论机制来探讨女性的人格与女性在社会当中的公平待遇和现实地位。
  二、嘉莉妹妹中女性形象诞生的影响因素
  《嘉莉妹妹》中众多的女性形象的诞生有内外因素的影响。首先从外部环境来讲,19世纪末,美国处于工业革命发展进程中,城市化的脚步逐渐加快,美国年轻人们都渴望去到发达城市实现自己的美国梦。女主角嘉莉妹妹也一样幻想着到大都市生活,因此女主角怀揣梦想来到芝加哥这个大都市,随着都市生活的继续,嘉莉对世界的认知也在逐渐发生改变,在物欲横流的大都市里,纷乱复杂的城市环境使她不再坚信原有的“女人的职责就是生养”“妇女生来的职责就是抚养孩子”这些传统思想。伴随着后期杜洛埃和赫斯特沃的诱惑,使她逐渐被大城市的奢靡所吞噬,享受着精致的妆容和性感的打扮以及灯红酒绿带给自己的无限欢乐,在追寻快乐与幸福、追寻美国梦的过程中逐渐走向堕落。
  其次,从内在因素上来讲,嘉莉本身出生于农村,面对着城市的繁华与纷乱,激起了她心中对钱财和富贵生活的渴望。她羡慕上层社会生活的奢靡和繁华,她认为有了这些物质财富自己也能获得上层人士的身份过上更好的生活。[1]因此她开始模仿有钱人的生活方式,通过漂亮的衣装将自己打扮得高贵而端庄,并且为了得到富足的生活一次又一次与并不真正爱自己的人私奔。在接触到百老汇这一行之后,她内心对物质和社会地位的渴望更加强烈,这甚至成了她一生所追求的终极梦想,她也因此放弃了自己现有的生活,奋不顾身的在演艺圈寻找更好的发展机会,最终依靠自己的天赋和才能成了百老汇的名角。
  三、嘉莉妹妹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一)无产阶级已婚妇女敏妮
  在对小说中的女性人物进行分析时,首先要提的就是无产阶级已婚妇女敏妮。敏妮是嘉莉的姐姐,她与她的丈夫汉生居住在芝加哥一个非常简陋破旧的工人住宅区里,以做清洁工谋生。敏妮的日常生活除了照顾她与丈夫的起居之外还要照顾一个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长期的辛苦和生活的压力使年仅27岁的敏妮脸上布满风霜、面容憔悴不堪,她必须每天很早就起床准备早饭,白天为一家的生计奔波,每天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省钱来维持生计,从来不考虑各项娱乐活动。
  嘉莉初到芝加哥找工作時,敏妮认为妹妹赚钱可以使家里宽裕一点,因此她非常无法理解嘉莉为何不喜欢她的第一份工作,到后期当嘉莉因病失业付不起房费和伙食费时,敏妮只能让嘉莉回家,以此来减少自家生活的开支。敏妮的生活反映出了当时美国社会无产阶级处于社会底层的位置,他们只能依靠自己的劳力谋求生存。敏妮与嘉莉不同,她来自农村,没有跳脱出传统的道德观念,最终嫁给同阶层的男子,堕入传统妇女的生活模式。在结婚后,生活的清贫使她变得现实与务实,在妹妹生病后让她回家看似寡恩薄情,但也是由于自家贫困的生活环境不得已而为之。在家庭生活中她任劳任怨、观念保守,在妹妹回家后一直为她担忧,生怕嘉莉走向堕落,由衷地反映了无产阶级妇女朴实的思想观念。
  (二)无产阶级妇女嘉莉和萝拉
  嘉莉和萝拉两人都试图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并用自己的双手过上体面的生活。不同的是,萝拉出生在城里,由于无法忍受家庭的矛盾,她更喜欢独自租房,而来自乡下的嘉莉因为赫斯特沃破产之后的长期失业,只好靠自己谋生。因此在两人的性格方面,罗拉相较于嘉莉更加虚荣和浅薄,她是为了抗拒家庭给她灌输的传统道德观念而选择独立谋生,并且由于从小在城市生活的环境,她的个性更加独立,非常有主见,在见到嘉莉后她认为嘉莉是一个前途不可限量的姑娘,于是二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并且后期也依靠着嘉莉的成名而满足了自己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追求。
  相比于罗拉,嘉莉从一开始的乡下姑娘进城成为一名普通的女工,再到后来成为纽约歌剧院的当红明星,在这一发展的过程中,外在因素是她对漂亮衣服的追求,内在因素是她对奢靡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生命生活的向往促成了她第一次的私奔,但当她以为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一切时,赫斯特沃诱惑她走向了一个更为华丽的世界,这也是她的第二次私奔。当她来到纽约后,大都市的纸醉金迷使她更加不满足于赫斯特沃给予她的生活,这一不满也使她在赫斯特沃失业之后最终靠着自己的天赋与高超的社交能力活跃于美国顶级的交际场所。[2]   在小说中,罗拉和嘉莉这一类型的女性通过自己认知的改变,并不准备成为传统的家庭主妇,而是跳出家庭的生活圈,面向社会追求物质生活富足的生活,并且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生活去寻求更好的就业或是婚姻的机会。这就是德莱塞所描绘的19世纪末期美国社会中女性的真实状况,从主角嘉莉的身上可以看出,她的生活从正轨走向脱轨这其中固然有环境的因素,但也是由其内在必然性所决定,她在通过寻求婚姻而给她带来金钱和地位的过程中屡屡失败,无论是推销员还是酒店经理都只是在乎她的外貌,而从未给过她真正平等合法的婚姻,最终她还是得靠自己获得可靠的财富和金钱地位。[3]她不想过清贫的人生,就需要通过离境叛道之举去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更重要的是,追求物质享受并不能使家庭和灵魂幸福,这也意味着嘉莉在满足了她长久以来的物质需求后,陷入了精神空虚。
  (三)中产阶层赫斯特沃太太、凡斯太太
  赫斯特沃太太是旅馆经理的妻子,她虽然40多岁了,但仍然魅力无穷,她看起来似乎有一个富裕的家庭和爱她的丈夫孩子,但她的虚荣心和爱攀比,使她与丈夫缺乏真正的沟通。[4]当她发现丈夫有外遇时,并没有立即爆发,相反,她通过暗中收集证据,时机一到,她就毅然决然地提出离婚,并在赫斯特沃离开芝加哥后没收了所有财产。从她的这些行为可以看出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现象只是幻影,丈夫是她获得物质享受的工具、孩子是她赖以炫耀的资本,而她自己则自私又精明,仿佛将一切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凡斯太太是嘉莉在纽约的好朋友,她年轻漂亮,钢琴弹得非常好,并且深受丈夫喜爱。她每天的生活就是穿着艳丽的服装去百老汇与其他女士进行交际,经常去购物旅行过着丰富多彩的贵妇生活。但当她去拜访落泊的赫斯特沃与嘉莉时,看到她们的窘迫模样立马断绝了关系,等到嘉莉成为明星时又与嘉莉恢复了友谊。
  这两位太太是中产阶级的代表,中产阶级作为美国社会的中坚力量,这个阶层的妇女都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丈夫有着稳定体面的职业,消费水平自然也不低。然而即便是这样,人们的欲望永远不会停歇,无论是在哪个阶层,已得到的房产、车马、珠宝永远都处在攀比之中,她们的婚姻看似门当户对实则极其缺乏感情基础,所以从长远来看,同床异梦的夫妻也就不足为奇。即便后期因为各种原因情感破裂,她们更加关注的并不是夫妻关系而是怎样尽可能多地为自己争取财产。
  四、结束语
  《嘉莉妹妹》打破了传统小说的界限。通過对小说的分析,可以看出《嘉莉妹妹》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揭示了19世纪末期的美国存在的一些社会问题,以一种自然主义的手法对其中的每个女性角色都进行了性格鲜明的塑造。[5]并且作者在写作的过程中,弘扬了自己对自然主义的理解,在描写资本至上的社会之中倡导了一种新的道德观念,希望引起人们对精神文明的重视。通过塑造几个典型的女性人物角色,来反映当时社会中女性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逐渐摒弃传统的道德观念,通过不同的方式追求自由和平等的过程。我们也通过这几个女性角色的描写,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面,看到了当时美国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待遇,也看到了当时那个大发展大变革时代男女之间的关系。
  由此可见,对《嘉莉妹妹》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能使读者们更好地体会到作者在作品当中对女性角色的丰满塑造,也能帮助读者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容,使这颗世界女性文学作品的瑰宝能更广泛地被人欣赏。
  参考文献:
  [1]赵世珍.从世俗化爱情解读《嘉莉妹妹》中的爱情观[J].文教资料,2019,(1):23-24.
  [2]黄萌.小说《嘉莉妹妹》的分析与解读[J].长江丛刊,2019,(19):46,99.
  [3]吕元洁,张丽萍.自然主义视角下《嘉莉妹妹》中主角人性的变化[J].文艺生活·下旬刊,2019,(12):26,183.
  [4]夏秋冬.从欲望角度浅析《嘉莉妹妹》中的女性形象[J].青年文学家,2019,(2):140.
  [5]祁钰童.对比分析德莱塞笔下的女性形象——《嘉莉妹妹》和《珍妮姑娘》[J].中外交流,2019,26(50):44.
  作者简介:
  付鹏燕,女,汉族,河南荥阳人,硕士,郑州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其他文献
【摘要】 在科学技术和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新媒体逐渐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汉语言文学来讲,新媒体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但是也迎来了一定的挑战。本文分析了在新媒体环境下,汉语言文学发展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对汉语言文学突破发展困境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汉语言文学;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 1924年北京政变之后,冯玉祥与奉系张作霖实际上操控了中央政权,双方围绕华北地区的利益进行了激烈的斗争。1925年国民军取得天津之战的胜利之后,势力达到顶峰,不仅有着直隶地区的实际控制权,而且获得梦寐以求的出海口。但是这种强盛在各方势力的联合进攻下迅速衰败。  【关键词】 冯玉祥;国民军;天津之战  【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
期刊
【摘要】 在国际化的大环境下各国的文化以及艺术日益交融,其对于艺术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一直以来中西方文化在价值观念、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方面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西方艺术风格方面的差异。本文以中国文化与西方钢琴艺术的融合发展为背景展开研究和分析,以中国文化为切入点了解中国音乐文化与钢琴艺术,同时对比西方钢琴艺术的发展以及特点,进一步分析中西方钢琴艺术的主要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中国文化与西方钢琴艺术的融合展
期刊
【摘要】 婚俗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社会以及历史的发展状况。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女方对男方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中,彩礼(即聘礼)也随之水涨船高。因此,这一现象引起了许多专家和学者的浓厚兴趣。但是,对陕西地区的婚俗文化中彩礼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各个时期聘礼或彩礼演变的研究来分析其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婚时彩礼的无限增加,一方
期刊
【摘要】 作为历史久远的国度,在五千年的沉淀中我国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文化,而这些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与艺术性。我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传统文化更容易受到民众的接受与喜爱。因此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融入传统文化装饰性美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传统文化融入的重要性与构思入手,进一步探究其运用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中国传统文化;现代环境艺术设计;
期刊
【摘要】 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到现今,张艾嘉与其主演和导演的电影经历了华语电影一次又一次的革命,香港新浪潮电影运动、台湾新电影运动、中国内地第五代第六代导演的崛起。她合作的电影遍及内地、香港、台湾之间,并且借鉴学习,一次又一次创新的尝试,给台湾的电影注入了特有的活力。时至今日,张艾嘉仍然没有被时代淘汰,她结合时代,将更真实更现实主义的元素注入导演的电影中,形成了张艾嘉式的电影风格,用人文情愫关注着
期刊
【摘要】 当前国家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一代代青年为国家的发展注入血液与能量,从“一带一路”倡议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再到十九届五中全会国家新的发展战略谋划,时代的发展既给予青年更多的媒介传播渠道,还给了青年多方位的了解与实践的机会。在互联网+自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影视作品、综艺、短视频等也快速进入大家生活,它们会或多或少地对当前青年的思想产生影响。本文将阐述新时代影视文艺作品对当代青
期刊
【摘要】 阿列克谢耶维奇是荣膺诺贝尔文学奖的白俄罗斯作家。《锌皮娃娃兵》是其代表作品,该书记录了1979年至1989年这10年间的阿富汗战争。作家尝试以小人物独有的感受及碎片化记忆,揭开被遮蔽的历史面纱。本文以《锌皮娃娃兵》中47个独立采访篇目为文本对象,探析作家独特的非虚构写作手法。  【關键词】 阿列克谢耶维奇;《锌皮娃娃兵》;非虚构  【中图分类号】I107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经典著作,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部纲领性文件。陈望道先生因为第一个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而名垂青史。回顾《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版本的诞生历程,梳理首版本的历史性贡献,并以恩格斯校对的英文版为源文本,以翻译的视角观察当时中国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必然性。  【关键词】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陈望道;译本  【中图分类号】A811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运用乔治·斯坦纳的翻译四步骤理论,对比分析《金银岛》(第十三章)的三个不同个译本,在“信赖”“侵入”“吸收”“补偿”四个步骤下一一进行解读。这三个译本都体现了译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努力为译入语读者展现一个精彩纷呈的新世界。  【关键词】 乔治·斯坦纳;翻译四步骤;《金银岛》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