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多次在学校的阅览室遇见她。她生得白净,绑着利索的马尾,戴着红色的眼镜,安安静静的,给人一种恬静的味道。
上學期期中考前夕,我常在中午时分前往阅览室做考前复习。无奈阅览室的座位紧张,我只得动作快些,提早几分钟去占我喜欢的靠着窗的座位。阅览室的桌子是四人座,与不相识的人同坐一桌,是很常见的。
“同学,我可以坐这里吗?”轻柔的女声传来,我抬头,看到她带着浅浅的笑,抱着书,正在寻座的模样。我点点头,“可以啊!”她又笑了笑,抱着书坐下,开始做作业。笔尖在纸张上不断旋转,发出沙沙的声响。我发现她的学习效率真的很高。一个中午,数学、语文、英语,写写背背,在最后的五六分钟里,她会理好书本笔尺,闭着眼伏在桌上休息一会儿。对此我不免咋舌,再看看自己的效率,会觉得惭愧。
一点的铃声打响,我们同时起身。她同我一样,喜欢走靠着花园的那条路去教学楼。同路无言,她的教室在我的楼上,我看着她抱着书,沿着楼梯,走得不急不缓。
自那之后,她多与我对桌而坐。靠着窗,细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身上,暖暖的。她总是那样,安静且高效,在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我写作业的速度。她学习的时候,喜欢带一只透明的杯子,装着白开水,她时不时会端起杯子喝一口。一个中午过去,一杯水也就基本见底了。我也有这样的喜好。也是透明的杯子,只是我偏爱绿茶。阳光透过杯子,在桌上留下两个小小的影子。一个微明一个略暗。
记得那是雨天。雨来得突然,我没有带伞。时间尚早,十二点半左右。我有些担心雨会下个不停。冒雨回教室?我环顾阅览室,没几个认识的同学,有些认命地耸耸肩,看来要淋雨了。一点的铃声响起,我出门右拐,走的还是那条靠着花园的路。其实离教学楼也不算远,我欲走下阶梯的时候,又听到了那个轻柔的声音:“同学!”我偏了偏脑袋,是那个安静的学姐,她撑开一把墨绿色的雨伞,遮住了她和我的上空。
伞面被雨点击打,发出嗒嗒的声音。“谢谢你啊。”她收伞的时候。我说。她对我笑了笑,轻摇了摇头。我那时觉得很暖心,以至于现在想起,都会开心想笑。
不多久,期中考结束了。考试结束后,我就不怎么去阅览室了。那个学姐的身影,自然也不多见到了。只是偶尔,会在校园里看到她的身影。后来到了下雨天,我总会留意墨绿色的大伞。就算只是看见,也会心情好好。明明不算熟,我却时常想起她。我记得她安静写字的模样,记得她浅笑点头的模样,记得她伏案休息的模样,也记得她缓步上楼的模样。但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熟悉她的班级。我能记得的,只是她安静美好的样子。或许这样,也就足够了。
摘自《今日中学生》
上學期期中考前夕,我常在中午时分前往阅览室做考前复习。无奈阅览室的座位紧张,我只得动作快些,提早几分钟去占我喜欢的靠着窗的座位。阅览室的桌子是四人座,与不相识的人同坐一桌,是很常见的。
“同学,我可以坐这里吗?”轻柔的女声传来,我抬头,看到她带着浅浅的笑,抱着书,正在寻座的模样。我点点头,“可以啊!”她又笑了笑,抱着书坐下,开始做作业。笔尖在纸张上不断旋转,发出沙沙的声响。我发现她的学习效率真的很高。一个中午,数学、语文、英语,写写背背,在最后的五六分钟里,她会理好书本笔尺,闭着眼伏在桌上休息一会儿。对此我不免咋舌,再看看自己的效率,会觉得惭愧。
一点的铃声打响,我们同时起身。她同我一样,喜欢走靠着花园的那条路去教学楼。同路无言,她的教室在我的楼上,我看着她抱着书,沿着楼梯,走得不急不缓。
自那之后,她多与我对桌而坐。靠着窗,细碎的阳光透过玻璃洒在身上,暖暖的。她总是那样,安静且高效,在某种程度上,也带动了我写作业的速度。她学习的时候,喜欢带一只透明的杯子,装着白开水,她时不时会端起杯子喝一口。一个中午过去,一杯水也就基本见底了。我也有这样的喜好。也是透明的杯子,只是我偏爱绿茶。阳光透过杯子,在桌上留下两个小小的影子。一个微明一个略暗。
记得那是雨天。雨来得突然,我没有带伞。时间尚早,十二点半左右。我有些担心雨会下个不停。冒雨回教室?我环顾阅览室,没几个认识的同学,有些认命地耸耸肩,看来要淋雨了。一点的铃声响起,我出门右拐,走的还是那条靠着花园的路。其实离教学楼也不算远,我欲走下阶梯的时候,又听到了那个轻柔的声音:“同学!”我偏了偏脑袋,是那个安静的学姐,她撑开一把墨绿色的雨伞,遮住了她和我的上空。
伞面被雨点击打,发出嗒嗒的声音。“谢谢你啊。”她收伞的时候。我说。她对我笑了笑,轻摇了摇头。我那时觉得很暖心,以至于现在想起,都会开心想笑。
不多久,期中考结束了。考试结束后,我就不怎么去阅览室了。那个学姐的身影,自然也不多见到了。只是偶尔,会在校园里看到她的身影。后来到了下雨天,我总会留意墨绿色的大伞。就算只是看见,也会心情好好。明明不算熟,我却时常想起她。我记得她安静写字的模样,记得她浅笑点头的模样,记得她伏案休息的模样,也记得她缓步上楼的模样。但我,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也不熟悉她的班级。我能记得的,只是她安静美好的样子。或许这样,也就足够了。
摘自《今日中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