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药阿胶,盛名贡胶

来源 :城色in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alee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黑驴白肚皮,粉鼻子粉眼粉蹄子,狮耳山上来啃草,狼溪河里去喝水,永济桥上遛三遭,少岱山上打个滚,至冬宰杀取其皮,熬胶还需阴阳水。”
  这是一首流传于平阴县东阿镇附近的民谣。短短的数十个字把一种古药的选材和制作方法简洁扼要地表达了出来。而这首民谣所表达的意思也被《中国药学大辞典》节取收录:“古法熬胶,每到冬季,择纯黑无病健驴,饲以狮耳山之草,饮以狼溪河之水,至冬宰杀取皮,浸狼溪河内四五日,刮毛涤垢,再浸漂数日,置入宝锅,取阿井水,桑木文火,银铲搅动三昼夜熬制成胶,即真阿胶也”。这里的胶就是济南平阴东阿地区出产的著名的阿胶。而其历史传承与制作工艺也被济南市选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阿胶,因东阿而扬名
  “阿胶,本经上品,弘景曰:出东阿,故名阿胶”,《本草纲目》一语道出了千年阿胶的正宗发源地。阿胶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是珍贵的补血圣药。
  中国的制胶史可追溯到上古时期,但是如同胶的原意一样,胶最初的用途还是粘合物品。也许是因缘巧合,也许是先民们不断摸索与发现,胶的食用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而对于胶的药用价值则始见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书《五十二病方》。
  根据史料记载,最初胶的种类以熬制原料的不同而区分。先秦典籍《周礼?考工记?弓人》中有“鹿胶青白,马胶赤白,牛胶火赤,鼠胶黑,鱼胶饵,犀胶黄”的说法,可见当时制胶的原料不仅仅只有马科动物。


  西汉《淮南子》一书中有:“阿胶一寸不能止黄河之浊”之说,这也是现存史籍中称胶为阿胶的最早记载。因而东阿地区制胶史至少可追溯到西汉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药学家及制胶手工业者们不断探索与改进,至明代时东阿地区的阿胶工艺基本达到成熟。从前面的民谣可以看出,熬胶工艺首先在黑驴甄选时开始,要先从外观上把关,其次是喂养过程,不仅吃的饲料喝的水,而且喂养时需要的运动量都有一定的规定。关于最佳的取皮时间也建议在冬季寒冷的季节。因为民谣里出现了明代古桥永济桥,所以这首民谣的出现与传诵应在明代以后。而民谣的出现以及代代相传也正代表了东阿地区制胶的民间普及程度。所以,中国药用胶最终以东阿之胶最为著名也是必然的发展。
  一次机会,让阿胶盛名于天下,得名贡胶
  阿胶发展到清代时期,东阿地区的制胶作坊已形成了以于氏天德堂、涂氏怀德堂、王氏景春堂、邓氏树德堂、陈氏东岳衡药店等十余家并存的局面。这些作坊有的专制阿胶,有的前店后厂又兼行医,各有所长,各领千秋,而其中又以邓氏树德堂和涂氏怀德堂为最。
  邓氏树德堂即是现在东阿福胶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堂口可考历史有三百多年,至清代邓发主家时,所产阿胶已是众家之首。经当地官府引荐,多次向宫廷进贡阿胶。清咸丰年间,邓氏树德堂偶遇了一次改变影响力的机会。话说咸丰帝的兰贵人叶赫那拉氏因患血症,多次流产而不得龙子,经太医诊治也不见好转,后由大臣推荐邓氏阿胶,血症很快得以康复并顺利怀孕诞下龙子,即后来的同治皇帝。而兰贵人也因子而封至贵妃,这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事后咸丰皇帝龙颜大悦,赏赐给邓氏树德堂三件礼物:一是赏树德堂堂主邓发皇马褂一件,二是赐树德堂手折子(相当于进出宫廷的通行证)一个,三是赐树德堂阿胶一个御笔“福”字。这在当时是莫大的荣耀,相当于现在给树德堂在央视做了一个大大的广告。邓氏树德堂的名声一下子响遍全国,而东阿阿胶的价值也因这件事走向了颠峰。
  据《平阴县志?阿胶志》记载:同治十年,皇帝派一名四品钦差来到东阿树德堂,数九寒天支了九口大锅,选用精挑的黑驴皮用洪范九泉汇集的浪溪河水连熬九天得阿胶极品“九天贡胶”进贡皇家。之后每年朝廷都会派人来监制九天贡胶,而“贡胶”一名亦成为东阿树德堂独有的荣誉代名词。
  邓发去世后,黄马褂随其下葬,而咸丰皇帝赏赐的另两件礼物则完整地留存于世。在今东阿福胶博物馆中我们还能看到有纯羊皮制作的“手折子”,而那个御笔“福”字则成为了福胶集团的注册商标,它们都已成为见证东阿阿胶辉煌的珍贵文物。
  地域变迁,东阿阿胶正宗何在?
  如今市面上能见到的说自己是正宗东阿阿胶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济南平阴县的东阿镇,一个是聊城市的东阿县及阳谷县的阿城镇。那么这两个都叫东阿的地方出产的阿胶谁是真的正宗呢?要了解这个问题应首先了解一下东阿地区的变迁。
  历史上的东阿县城最早在阳谷境内的阿城镇(阿井在此),自北宋以后县治迁移至平阴的东阿镇附近。历史上的东阿县地域分布跨黄河两岸,虽县城设在平阴东阿镇,但黄河以北也分布有大面积土地。如今聊城的东阿县所在位置以前也是老东阿县县治区域。所以说如果阿胶以东阿之名来定,则阿城镇,东阿县,东阿镇均得理而名之。
  不过从明代以后民间所传诵的歌谣来看,狮耳山、浪溪河、永济桥、少岱山等地名均在今平阴的东阿镇。走进东阿镇老城,一条浪溪河南北将老城分为东西两个区域。明代古桥永济桥横跨于浪溪河之上,这座坚固且精美的古桥历经四百多年风吹雨打,如今依然挺立,依然与东阿老县的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永济桥东一里地还保存有东阿老县城的东城门,六层砖的发券让这座曾经车水马龙的古城门户至今见证着东阿老县的兴衰。


  当年小黑驴吃草的狮耳山在东阿镇西南两公里,因狮耳山植被茂盛,遍山盛产中草药,所以黑驴在山上吃草以后,中草药的药性融入黑驴体内,大大加强了驴皮的药理。
  东阿古县因历史变迁而现在分属两个城市,而东阿一名亦被一镇一县所重新拥有。不过追溯阿胶的发展史,当年东阿阿胶盛名天下时,东阿县还是一个独立完整单一的县治。当年老东阿县内阿胶作坊遍布县内,熬制阿胶的工艺因时间的沉淀都日趋成熟,只是经营的规模因财力人力而有大有小。尽管邓氏树德堂的阿胶因与皇家结缘而得赐“贡胶”一名,也不能说其他的阿胶作坊出产的阿胶质量比其差。就像如今东阿县的阿胶厂注册了“东阿阿胶”的商标就代表着其是正宗一样,阿胶工艺是泛东阿地区宝贵的财富,是所有泛东阿人民智慧的结晶。所以泛东阿地区出产的高质量阿胶都是历史传承的正宗。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推广,其最终的目的是希望这种珍贵的历史工艺得以流传下去,更希望其遍地开花,得到更多阿胶人一起努力的继承与发展。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