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紫色》是由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执导、乌比·戈德堡和丹尼·格洛主演、华纳公司投资拍摄的一部黑人文艺片,这部电影的剧本,是根据曾获得1983年获得普利策奖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这是一部思想性很强而艺术水平也很高的长篇书信体小说,小说《紫色》的作者是黑人作家爱丽斯·沃克。电影《紫色》曾获得了第58届奥斯卡金像奖包括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等在内的11项提名(但是最后无一获奖)。影片在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娴熟的表达技巧和节奏掌握中,使观众对平等和肤色有了重新的思考,是一部具有很大启发意义的电影。
一、 电影《紫色》剧本的创作
电影剧本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是一个前提和基础,没有剧本,电影就像是无米之炊,即使导演和演员有很出色的才华也不能脱离剧本。尽管现代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很多导演都会临时发挥,甚至有些导演在我们眼中是没有剧本的(如王家卫),但是实际上他们都已经在脑中将剧本进行了很多次的精心构想,至少他们是需要一个故事大纲来为电影拍摄的情节发展做准备的,而且甚至有时候这种导演的拍摄甚至比有剧本的导演在情节构思方面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脑中形成一个脱离了有形剧本的“无形剧本”。不管怎样影片的拍摄起码在现阶段的技术和审美限制下还是无法真正脱离剧本的。而对于电影《紫色》来讲它的出色也源于其有一个出色的剧本。
编剧梅诺·迈耶斯在电影《紫色》剧本的改编中运用了很多技巧,尽管这是一部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但是浓厚的文艺气息还是使这部电影得到了文艺片的称号,并且抓住了很多观众的心。编剧在对原小说改编的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电影开始的第一幕主要讲述的是西莉姐妹快乐的童年,一直到其嫁给艾伯特为止,快乐幸福的生活才被中断,两个姐妹被迫分离;第二幕主要讲述的是西莉在嫁给艾伯特的之后遇到了很多的人,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慢慢地她的人生轨迹也开始改变,并且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开始和命运反抗;第三幕是姐妹又重新相遇,妹妹将姐姐的孩子也带到了她的身边,完成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
在戏剧中地点、时间和行动是其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在电影《紫色》剧本的第一幕里介绍了影片的主人公西莉以及她的妹妹娜蒂,她们的父亲以及西莉的丈夫艾伯特,这是电影的开端,也是戏剧动作的一个单元。在这一幕中观众看到电影的主题是一个关于情感和自由的故事,最后将整部电影故事展开的环境为观众做了充分的呈现,电影中并没有给姐妹居住的环境太多的描写,相反在电影的镜头中艾伯特家的脏乱被导演花费了较多的镜头来进行展示。而正是剧本中第一幕介绍的这两个男人改变了西莉的人生轨迹,为整部电影奠定了戏剧性前提,并且在第一幕结束时以艾伯特将妹妹娜蒂赶出家门为戏剧的拐点。剧本的第二幕是戏剧动作的第二个动作单元,表现的主体主要是西莉的反抗,在经历了诸多苦难之后,西莉终于成功摆脱了艾伯特的控制,开始追寻自己的自由,并将第二幕尾声中西莉在饭桌上对丈夫的反抗作为第二个情节的拐点。第三幕是故事的结局,艾伯特最后良心发现,决定用钱去帮助她们两姐妹实现团聚,在最后的欢聚中结束了电影。正是在编剧精心的构思下,电影才能在这种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节奏中一步实现大团圆的结局。
二、 电影《紫色》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
导演斯皮尔伯格运用电影镜头将向观众将电影的主题和人物的形象的刻画一点点细致地呈现出。首先我们对影片的主题进行一份分析。该片在剧情结构方面大包含了16个事件,并用时间将整个故事的演进分成五个段落(1909、1916、1922、1935、1937),并在各个段落的转换间运用了十分出色的转场镜头,比如有个转场镜头是在姐姐的读书声中实现自然过渡的,这种流畅的转场方式很自然的保持了影片风格的统一。在诸多的事件中最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的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事件:第一个是艾伯特在霸占妹妹不成的情况下,强行使姐妹俩分离,在这个被迫分离的过程中,姐妹俩约定好永远不会放弃重聚;第二个事件应该是黑人索菲亚帮助白人市长夫人解难,在此导演想要表现的是黑人和白人之间的依存关系,白人是离不开黑人的;第三个事件是西莉和艾佛莉的感情;第四个是女人们在饭桌上的反抗。通过这四个事件的刻画和呈现,导演很好地将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了表达和传播,也是导演通过镜头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播于世的手段。
其次,我们在此主题思想的背景下看一下人物形象特征的刻画。服装夜色的处理在人物形象特征的表现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不同服饰和颜色的服装,影片中不同人的性格和情绪也得到了暗示。比如在影片开始时姐妹俩的衣服颜色分别是米色和蓝色,而她们继父的服装则是通过黑或灰色调的暗色来展现其人物性格特征和情绪。当姐姐真正成为艾伯特的妻子之后其服饰的款式和颜色都发生了变化,以前的裙装变成了仆装,暗示出其地位也不过和佣人一般。但是当艾佛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之后,红色的衣服又成为了她的主色调,暗示了西莉心中被点燃的激情。在影片《紫色》的人物形象表现中导演在服装款式和颜色方面做了很多精心的安排,以与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和情绪形成对应,出色地使影片中人物情绪的表达实现了渲染。第二是人物形象特征表现中的刀具使用,在影片《紫色》的人物形象表现中很多道具也被应用于其中,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斯皮尔伯格在刀具的处理中融入了很多技巧和暗示,其中最重要的刀具就是信件,姐妹之间信件的来往正是对他们来往困难,相见不易的暗示,同时这些信件也暗示了妹妹的具体位置。除了信件影片《紫色》中另一个重要的刀具运用就是刀,不论是水果刀、剃须刀的出现,都代表了一种危险的冲动,每次当姐姐用刀指向艾伯特时都会平息下来,直到最后姐姐在餐桌上和艾伯特对抗时她终于拿起了真正的刀并实现了真正的反抗。导演将刀放在合适的剧情里,使剧情借助刀具的作用实现了逐步的推进,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有张力。
三、 电影《紫色》中的视听表现手段
剪辑、影像和声音是电影视听手段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影《紫色》,笔者在此主要从影响的部分来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相关视听表现手段的运用。首先是摄影机的调度,在电影《紫色》的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调度特点是非常突出的,其在拍摄的过程中室内摄影机的调度风格多是静止的或者缓慢移动的且移动的幅度都较小,但是当镜头转向室外的时候摄影机的运动速度就会明显加快,而且运动的幅度也明显增大,导演运用摄影机的调度变化来表现剧情人物的情绪,渲染剧中场景的气氛,同时也将这种镜头的调度作为电影节奏把握的方式,从而推进电影情节的发展。导演在室内安静而平缓的摄影机调度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姐姐在男权象征的空间内的压抑和折磨,将这种痛苦的束缚通过镜头的快慢变化表现出来;但是当镜头移向室外时,姐姐就如同获得了自由一般轻快,借由镜头表现其愉快的情绪。这是电影《紫色》镜头调度运用的作用之一,除此之外它还是电影节奏表现和掌控的重要手段,这种节奏的展现是通过镜头调度的变化与影片剧情推进的一致性表现出来的,每当姐姐处在较封闭的空间时电影镜头的调度就会显得平缓,但是当剧情中姐姐遭人欺负的时候摄影机的镜头就会变化很快,并在这种电影镜头的快慢变化中实现对影片节奏的把握。很典型的就是姐姐终于下定决心反抗自己命运的那段戏剧,原镜头的平缓在姐姐渐渐地觉醒中也开始跟着快速运动起来。这样电影镜头的调度不仅实现了对影片中人物情绪的辅助表达,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影片的节奏。 其次是人物调度。影片《紫色》在人物调度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笔者在此就以其中很经典的两处作比较。其中有一处是一圈白人将苏菲亚围在中间进行质问,在这个场景里人物调度是渐渐地向中间的索菲亚靠拢;在另一处是市长夫人开车走不了,黑人也围成了一个圈帮助她,但是这里的市长夫人并不是静止的,她在圈里来回地跑动,黑人围成的圈随着市长夫人的跑动而发生后退的变化,通过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调度,观众可以发现影片中黑人和白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对彼此不同的态度。
第三是色彩的运用。影片被称为《紫色》,所以很容易使观众知道这部影片与紫色的密切关系,影片开始时就对一束紫色的花给予了特写镜头,影片中姐姐的衣服也常是紫色的,妹妹在结尾语姐姐团聚是所披的围巾也是紫色的,影片结尾的镜头也是紫色的花丛。从始至终影片都是围绕紫色进行的,这个颜色也是影片中主人公情绪和命运的象征,并且在导演的镜头使其具有了坚强内敛的涵义。
第四是景别和机位角度的处理。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中近景的镜头占整部电影的主体,主要是被用来展现室内的场景,但是当镜头出现在室外时远景镜头则相对较多,在这种远景的镜头中人物处于前景,其情绪的表达主要借助于远景环境的表达。除此之外电影机位角度的处理方面也经过精心布置,对于黑人和白人用了仰角和俯角为不平等的机位角度,而且这种倾向还很明显,以此凸显了黑人和白人之间不平等的问题。同时电影在处理黑人内部之间的问题时也运用了不同的机位角度以表达导演的观点,在镜头中姐姐有时被放在艾伯特腿部的为止,以此来表现其内部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也暗示着黑人女性不仅面临着肤色方面的歧视,还面临着男女地位的不平等问题。只有在姐妹出现在电影里时,她们的机位角度才是平等的,亲切而又愉快的。
第五是空间和时间表现。空间在电影中被用来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如开始时姐妹快乐奔跑的空间,为姐妹的坚强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时间的运用方面电影中很多处运用了升格拍摄的手法,将时间延长,同时倒叙的方法也在影片中被很好地运用。
电影《紫色》在人物形象特征的描写和视听语言的表现方面都很出色,这也正是此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虽然是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但是编剧的出色的剧本改编和导演娴熟的技巧表达在与影片思想的融合中使这部影片充满了浓厚的文艺气息,这也是值得当今电影人从中学习的。
一、 电影《紫色》剧本的创作
电影剧本在电影的拍摄过程中是一个前提和基础,没有剧本,电影就像是无米之炊,即使导演和演员有很出色的才华也不能脱离剧本。尽管现代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很多导演都会临时发挥,甚至有些导演在我们眼中是没有剧本的(如王家卫),但是实际上他们都已经在脑中将剧本进行了很多次的精心构想,至少他们是需要一个故事大纲来为电影拍摄的情节发展做准备的,而且甚至有时候这种导演的拍摄甚至比有剧本的导演在情节构思方面做了更充分的准备,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脑中形成一个脱离了有形剧本的“无形剧本”。不管怎样影片的拍摄起码在现阶段的技术和审美限制下还是无法真正脱离剧本的。而对于电影《紫色》来讲它的出色也源于其有一个出色的剧本。
编剧梅诺·迈耶斯在电影《紫色》剧本的改编中运用了很多技巧,尽管这是一部好莱坞的商业大片,但是浓厚的文艺气息还是使这部电影得到了文艺片的称号,并且抓住了很多观众的心。编剧在对原小说改编的过程中采用了三段式的结构,电影开始的第一幕主要讲述的是西莉姐妹快乐的童年,一直到其嫁给艾伯特为止,快乐幸福的生活才被中断,两个姐妹被迫分离;第二幕主要讲述的是西莉在嫁给艾伯特的之后遇到了很多的人,经历了很多的事情,慢慢地她的人生轨迹也开始改变,并且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开始和命运反抗;第三幕是姐妹又重新相遇,妹妹将姐姐的孩子也带到了她的身边,完成了一个大团圆式的结局。
在戏剧中地点、时间和行动是其最重要的三个要素,在电影《紫色》剧本的第一幕里介绍了影片的主人公西莉以及她的妹妹娜蒂,她们的父亲以及西莉的丈夫艾伯特,这是电影的开端,也是戏剧动作的一个单元。在这一幕中观众看到电影的主题是一个关于情感和自由的故事,最后将整部电影故事展开的环境为观众做了充分的呈现,电影中并没有给姐妹居住的环境太多的描写,相反在电影的镜头中艾伯特家的脏乱被导演花费了较多的镜头来进行展示。而正是剧本中第一幕介绍的这两个男人改变了西莉的人生轨迹,为整部电影奠定了戏剧性前提,并且在第一幕结束时以艾伯特将妹妹娜蒂赶出家门为戏剧的拐点。剧本的第二幕是戏剧动作的第二个动作单元,表现的主体主要是西莉的反抗,在经历了诸多苦难之后,西莉终于成功摆脱了艾伯特的控制,开始追寻自己的自由,并将第二幕尾声中西莉在饭桌上对丈夫的反抗作为第二个情节的拐点。第三幕是故事的结局,艾伯特最后良心发现,决定用钱去帮助她们两姐妹实现团聚,在最后的欢聚中结束了电影。正是在编剧精心的构思下,电影才能在这种严密的逻辑和紧凑的节奏中一步实现大团圆的结局。
二、 电影《紫色》人物形象的特征分析
导演斯皮尔伯格运用电影镜头将向观众将电影的主题和人物的形象的刻画一点点细致地呈现出。首先我们对影片的主题进行一份分析。该片在剧情结构方面大包含了16个事件,并用时间将整个故事的演进分成五个段落(1909、1916、1922、1935、1937),并在各个段落的转换间运用了十分出色的转场镜头,比如有个转场镜头是在姐姐的读书声中实现自然过渡的,这种流畅的转场方式很自然的保持了影片风格的统一。在诸多的事件中最能够体现文章主题的笔者认为主要是以下四个事件:第一个是艾伯特在霸占妹妹不成的情况下,强行使姐妹俩分离,在这个被迫分离的过程中,姐妹俩约定好永远不会放弃重聚;第二个事件应该是黑人索菲亚帮助白人市长夫人解难,在此导演想要表现的是黑人和白人之间的依存关系,白人是离不开黑人的;第三个事件是西莉和艾佛莉的感情;第四个是女人们在饭桌上的反抗。通过这四个事件的刻画和呈现,导演很好地将电影的主题思想进行了表达和传播,也是导演通过镜头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传播于世的手段。
其次,我们在此主题思想的背景下看一下人物形象特征的刻画。服装夜色的处理在人物形象特征的表现方面有着很大的作用,通过不同服饰和颜色的服装,影片中不同人的性格和情绪也得到了暗示。比如在影片开始时姐妹俩的衣服颜色分别是米色和蓝色,而她们继父的服装则是通过黑或灰色调的暗色来展现其人物性格特征和情绪。当姐姐真正成为艾伯特的妻子之后其服饰的款式和颜色都发生了变化,以前的裙装变成了仆装,暗示出其地位也不过和佣人一般。但是当艾佛莉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之后,红色的衣服又成为了她的主色调,暗示了西莉心中被点燃的激情。在影片《紫色》的人物形象表现中导演在服装款式和颜色方面做了很多精心的安排,以与影片中人物的命运和情绪形成对应,出色地使影片中人物情绪的表达实现了渲染。第二是人物形象特征表现中的刀具使用,在影片《紫色》的人物形象表现中很多道具也被应用于其中,并且也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斯皮尔伯格在刀具的处理中融入了很多技巧和暗示,其中最重要的刀具就是信件,姐妹之间信件的来往正是对他们来往困难,相见不易的暗示,同时这些信件也暗示了妹妹的具体位置。除了信件影片《紫色》中另一个重要的刀具运用就是刀,不论是水果刀、剃须刀的出现,都代表了一种危险的冲动,每次当姐姐用刀指向艾伯特时都会平息下来,直到最后姐姐在餐桌上和艾伯特对抗时她终于拿起了真正的刀并实现了真正的反抗。导演将刀放在合适的剧情里,使剧情借助刀具的作用实现了逐步的推进,也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加生动有张力。
三、 电影《紫色》中的视听表现手段
剪辑、影像和声音是电影视听手段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于电影《紫色》,笔者在此主要从影响的部分来对其进行分析,以揭示其相关视听表现手段的运用。首先是摄影机的调度,在电影《紫色》的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调度特点是非常突出的,其在拍摄的过程中室内摄影机的调度风格多是静止的或者缓慢移动的且移动的幅度都较小,但是当镜头转向室外的时候摄影机的运动速度就会明显加快,而且运动的幅度也明显增大,导演运用摄影机的调度变化来表现剧情人物的情绪,渲染剧中场景的气氛,同时也将这种镜头的调度作为电影节奏把握的方式,从而推进电影情节的发展。导演在室内安静而平缓的摄影机调度实际上是为了表现姐姐在男权象征的空间内的压抑和折磨,将这种痛苦的束缚通过镜头的快慢变化表现出来;但是当镜头移向室外时,姐姐就如同获得了自由一般轻快,借由镜头表现其愉快的情绪。这是电影《紫色》镜头调度运用的作用之一,除此之外它还是电影节奏表现和掌控的重要手段,这种节奏的展现是通过镜头调度的变化与影片剧情推进的一致性表现出来的,每当姐姐处在较封闭的空间时电影镜头的调度就会显得平缓,但是当剧情中姐姐遭人欺负的时候摄影机的镜头就会变化很快,并在这种电影镜头的快慢变化中实现对影片节奏的把握。很典型的就是姐姐终于下定决心反抗自己命运的那段戏剧,原镜头的平缓在姐姐渐渐地觉醒中也开始跟着快速运动起来。这样电影镜头的调度不仅实现了对影片中人物情绪的辅助表达,同时也很好的控制了影片的节奏。 其次是人物调度。影片《紫色》在人物调度方面有着出色的表现,笔者在此就以其中很经典的两处作比较。其中有一处是一圈白人将苏菲亚围在中间进行质问,在这个场景里人物调度是渐渐地向中间的索菲亚靠拢;在另一处是市长夫人开车走不了,黑人也围成了一个圈帮助她,但是这里的市长夫人并不是静止的,她在圈里来回地跑动,黑人围成的圈随着市长夫人的跑动而发生后退的变化,通过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调度,观众可以发现影片中黑人和白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和对彼此不同的态度。
第三是色彩的运用。影片被称为《紫色》,所以很容易使观众知道这部影片与紫色的密切关系,影片开始时就对一束紫色的花给予了特写镜头,影片中姐姐的衣服也常是紫色的,妹妹在结尾语姐姐团聚是所披的围巾也是紫色的,影片结尾的镜头也是紫色的花丛。从始至终影片都是围绕紫色进行的,这个颜色也是影片中主人公情绪和命运的象征,并且在导演的镜头使其具有了坚强内敛的涵义。
第四是景别和机位角度的处理。在影片的拍摄过程中中近景的镜头占整部电影的主体,主要是被用来展现室内的场景,但是当镜头出现在室外时远景镜头则相对较多,在这种远景的镜头中人物处于前景,其情绪的表达主要借助于远景环境的表达。除此之外电影机位角度的处理方面也经过精心布置,对于黑人和白人用了仰角和俯角为不平等的机位角度,而且这种倾向还很明显,以此凸显了黑人和白人之间不平等的问题。同时电影在处理黑人内部之间的问题时也运用了不同的机位角度以表达导演的观点,在镜头中姐姐有时被放在艾伯特腿部的为止,以此来表现其内部男女之间的不平等。也暗示着黑人女性不仅面临着肤色方面的歧视,还面临着男女地位的不平等问题。只有在姐妹出现在电影里时,她们的机位角度才是平等的,亲切而又愉快的。
第五是空间和时间表现。空间在电影中被用来推动电影情节的发展,如开始时姐妹快乐奔跑的空间,为姐妹的坚强提供了充足的动力;在时间的运用方面电影中很多处运用了升格拍摄的手法,将时间延长,同时倒叙的方法也在影片中被很好地运用。
电影《紫色》在人物形象特征的描写和视听语言的表现方面都很出色,这也正是此电影能够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这虽然是一部好莱坞商业大片,但是编剧的出色的剧本改编和导演娴熟的技巧表达在与影片思想的融合中使这部影片充满了浓厚的文艺气息,这也是值得当今电影人从中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