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正成为学校现在和今后的一项重要任务。针对农村学校美术教育的现状,根据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总体要求,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改革应该研究农村美术教学规律,结合地方实际改革教学内容,利用一切具有乡土特色的文化和物质资源为切入点,探索适合全面提高学生审美素质的方法与途径,促进和提高农村的美术教学质量。主要通过利用农村有效的资源,探索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许多地区都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校因地制宜地借助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依靠本土的材料和资源去开展美术教育,努力创造富有本地乡土特色的美术作品。下面,我结合我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乡土美术教学是精神和情感“归家”的“帆船”。当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似乎被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建筑物、时装等所迷惑,成为消费品的精神信徒。特别是学生,当提到旧时的水车时他们不知水车为何物。在现代生活中,时代性、科技性、技术性、虚拟性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和视野,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此重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下一代找回精神的家园,让他们生活在真、善、美之中。
通过对农村美术资源的开发,对农村美术资源的了解和发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知,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朴素精神,激发学生爱我家鄉的情感和意识。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题材也是多样性的。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应把视野局限在教室当中,而是应想方设法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涉猎美术文化的天地,面向日月山川,感受花鸟虫兽,体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唱响人类的壮歌,翻译大脑深层的种种信号。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泰顺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有“稀世珍宝”的古廊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仕水碇步;有布局讲究、建造精致的古村落;有规模宏大、做工精致的胡氏大院;有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包氏宗祠、地据山水之胜的承天氡泉等。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如《家乡的桥》这一课,通过自己和美丽的廊桥合影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并且通过廊桥与现代的桥以及其他地方的桥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廊桥特有的美感。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我们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许多植物在学校里基本上都能找到。如四年级《花卉写生》一课,我就把学生带到了校园来写生。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可采取素描、线描、蜡笔、水彩、钢笔、淡彩等多种形式。一节课下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学生那一幅幅形式不一而又流露自然感情的画面上表现出来了。
3.利用家乡的木偶戏资源进行教学
泰顺木偶戏不仅历史悠久,名目繁多,而且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唱腔道白等诸多方面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将家乡的木偶戏资源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木偶人物的形象设计。同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木偶戏的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木偶戏,各种不同的木偶人物,色彩鲜艳的服饰装扮、幽默诙谐的道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动手画画木偶人物,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百家宴”、传统的“端午节”、春耕农忙过后的“斗牛”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反思与展望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将农村本地的特色注入生命的活力。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把家乡的特色发扬出去。把农村乡土美术推到一个新的起点。乡土文化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其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容量广,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乡土的美术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的农村美术课堂将会形式各异,多姿多彩,大放光芒!
参考文献:
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4.
编辑 薛直艳
关键词:乡土资源;小学美术;校本课程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在许多地区都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我校因地制宜地借助浓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依靠本土的材料和资源去开展美术教育,努力创造富有本地乡土特色的美术作品。下面,我结合我校在这方面的探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乡土美术教学是精神和情感“归家”的“帆船”。当今的生活节奏太快,人们似乎被大量的日常生活用品、建筑物、时装等所迷惑,成为消费品的精神信徒。特别是学生,当提到旧时的水车时他们不知水车为何物。在现代生活中,时代性、科技性、技术性、虚拟性充斥着我们的大脑和视野,当代美术教学的目标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美术教师,我们有此重任──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让下一代找回精神的家园,让他们生活在真、善、美之中。
通过对农村美术资源的开发,对农村美术资源的了解和发掘,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乡土文化,增强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感知,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和知识面,培养学生的朴素精神,激发学生爱我家鄉的情感和意识。
二、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的途径
美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的,题材也是多样性的。农村有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我们在美术教学中不应把视野局限在教室当中,而是应想方设法在更广阔的空间中涉猎美术文化的天地,面向日月山川,感受花鸟虫兽,体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拨动学生好奇的心弦,唱响人类的壮歌,翻译大脑深层的种种信号。
1.利用当地古建筑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泰顺历史悠久,风景秀丽,有“稀世珍宝”的古廊桥;修建于清嘉庆年间的仕水碇步;有布局讲究、建造精致的古村落;有规模宏大、做工精致的胡氏大院;有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包氏宗祠、地据山水之胜的承天氡泉等。在教学中,我将这些地方的建筑拍成图片,然后做成幻灯片,让学生欣赏,提高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如《家乡的桥》这一课,通过自己和美丽的廊桥合影让学生有一种自豪感,并且通过廊桥与现代的桥以及其他地方的桥的对比,让学生找出廊桥特有的美感。
2.利用校内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我们学校绿树成荫,环境优美,许多植物在学校里基本上都能找到。如四年级《花卉写生》一课,我就把学生带到了校园来写生。写生的形式是多样的,可采取素描、线描、蜡笔、水彩、钢笔、淡彩等多种形式。一节课下来,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在学生那一幅幅形式不一而又流露自然感情的画面上表现出来了。
3.利用家乡的木偶戏资源进行教学
泰顺木偶戏不仅历史悠久,名目繁多,而且在头像雕刻、人物造型、服饰装扮、唱腔道白等诸多方面都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我将家乡的木偶戏资源渗透到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木偶人物的形象设计。同时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木偶戏的有关知识,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木偶戏,各种不同的木偶人物,色彩鲜艳的服饰装扮、幽默诙谐的道白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作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想动手画画木偶人物,这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形成。
4.利用家乡的传统节日资源进行美术教学
走进节日,参与民俗活动,亲身去体验民间美术在这些节日中最具特色的东西,也是学校美术教育的有益补充。如,在教学中,可通过家乡的“百家宴”、传统的“端午节”、春耕农忙过后的“斗牛”等活动,让学生目睹节日盛况,感受节日氛围,让学生对民间文化进行审美体验,了解民风、民俗及相关知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艺术情感,使学生产生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欲望,为课堂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反思与展望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将农村本地的特色注入生命的活力。这样不仅可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还可以让学生关注生活、热爱家乡,把家乡的特色发扬出去。把农村乡土美术推到一个新的起点。乡土文化在农村蕴藏着丰富的开发潜力,其教育是一个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它的学科跨度大、容量广,操作性强,是一门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我们要善于在生活中去粗取精,提炼适合于本地方学生的农村美术资源,这样我们就会发现乡土的美术资源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我们的农村美术课堂将会形式各异,多姿多彩,大放光芒!
参考文献:
辜敏,杨春生.美术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04.
编辑 薛直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