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借助文学经典,由课内学习向课外阅读延伸,读单篇到整本书,厚积薄发。同时引导学生从报纸、新闻、网络等渠道来关注社会生活,从而获取素材。写作技能从构思立意,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都要进行分析指导。写作从说说到日志先激发兴趣,再进行片段作文到大作文的写作升级训练。
关键词:泛阅读 勤练笔 个性化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学生作文的通病是少真情实感的流露,多无病呻吟的矫情;少新鲜活泼的个性语言,多人云亦云的空话。如何力避雷同,写出个性化作文来呢?
一、 让经典舞动心灵
借助阅读经典,从单篇到整本书的阅读,形式多样化,激发阅读兴趣。
(1)吟唱诗词。在语文课上,根据诗词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播放适当的音乐,能为课堂注入无限的艺术魅力,学生会随着音乐节奏产生心灵的共鸣,引发审美愉悦,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课外让学生把诗词配上相宜的音乐,以歌唱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诗词积累,将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深度融合,这样更能高效的完成学习经典的任务。如《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歌声就是李白好友汪伦踏着节拍唱送别诗的声音,深深打动了李白,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吟唱诗词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喜爱经典,多积累自然会受到写作的启发。
(2)美文阅读。开通“爱阅读”微信公众号,开设美文阅读栏目,每周推荐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寓言、文学赏析等,文章来自名家名作,更多来自师生优秀习作。通过这样的平台学习、交流、展示,这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活动方式。
(3)我听你读。开通“爱阅读”微信公众号,开设“我听你读”栏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时文、美文、师生习作的朗读录音上传,在你没时间阅读的时候,你可以打开“我听你读”,在听朗读中学习,在声音中感受阅读。
(4)名著导读。学生不太喜欢阅读整本书,耗时太长。老师可以挑选一个最精彩的视频片段,先播放给学生观看,吊起孩子们的胃口。再提出阅读要求,一学期完了,互相交流讨论,写读后感,开办读书交流成果展示会。
二、玩转指尖作文
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不妨写点“说说”。写作指导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教学的过程,要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学生“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可以从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来关注生活,融入社会,这是“真情实感”的源头活水。
(2)提倡写点“日志”。写作指导的目标是能够让学生书面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表现了对世界的认识,写作就应从学生“乐于”“易于”“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进行培养。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瞎编乱造。设计与自我密切相关的题材:设计一些跟他们的人生经历相关的题目。如以自我兴趣;自我意见;自我疑问;自我想象;自我读书;自我观察;自我画像这七类题目。这样以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也让学生有话可写。
(3)学写习作点评。以前老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写了很多评语,但学生通常是视而不见,根本不起作用。后来我把作文评价标准公布出来,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将写作优秀的学生确定为组长和副组长,规定组长对全部组员进行评改,组员评改1人以上,评改时间为三天。这样一来学生写作、评改的积极性日渐高涨,一些写作不佳的同学在大家的建议下重新写作,互相修改,是非常有意思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以活动促写作。①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事项(如竞选干部、社团广告、活动简报等等)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②创办电子刊物,调動班级语文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办文学刊物,鼓励学生投稿并发表。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主题,共同写一本书。③带领学生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指导他们完成报告。
三、确立“读者意识”
首先要考虑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怎样才能在对象(读者)身上发挥作用。据说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如日本就有学者把使用语言表达的目的分为五项:报告、说服、感动、行动,娱乐。我国《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的第一项就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朱自清先生曾指出:“写作训练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假想的读者。” 张颍东教授曾提出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应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六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谁在写这篇文章,在什么地方做这篇文章,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怎样写这篇文章。写作时,确立“读者意识”,有利于尽早丢掉中学生作文思想幼稚、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的“学生腔”。
评判作文的标准一般是: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明确的目的;足够的细节;详略的安排;读者的感受和需求;作者的语气适合读者;表达文从字顺。当然不是以上每一个要点都要在同一篇文章中体现,但至少要体现出三点以上,体现得越多,文章越接近优秀,可以依据以上标准修改和指导写作。
参考文献:
(1)作文评价标准来自全国名师李卫东老师的讲座。
关键词:泛阅读 勤练笔 个性化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作的要求:“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可学生作文的通病是少真情实感的流露,多无病呻吟的矫情;少新鲜活泼的个性语言,多人云亦云的空话。如何力避雷同,写出个性化作文来呢?
一、 让经典舞动心灵
借助阅读经典,从单篇到整本书的阅读,形式多样化,激发阅读兴趣。
(1)吟唱诗词。在语文课上,根据诗词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播放适当的音乐,能为课堂注入无限的艺术魅力,学生会随着音乐节奏产生心灵的共鸣,引发审美愉悦,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课外让学生把诗词配上相宜的音乐,以歌唱比赛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诗词积累,将文学艺术与音乐艺术深度融合,这样更能高效的完成学习经典的任务。如《赠汪伦》中,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这歌声就是李白好友汪伦踏着节拍唱送别诗的声音,深深打动了李白,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吟唱诗词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喜爱经典,多积累自然会受到写作的启发。
(2)美文阅读。开通“爱阅读”微信公众号,开设美文阅读栏目,每周推荐一片文质兼美的散文、诗歌、小小说、随笔、寓言、文学赏析等,文章来自名家名作,更多来自师生优秀习作。通过这样的平台学习、交流、展示,这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活动方式。
(3)我听你读。开通“爱阅读”微信公众号,开设“我听你读”栏目,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时文、美文、师生习作的朗读录音上传,在你没时间阅读的时候,你可以打开“我听你读”,在听朗读中学习,在声音中感受阅读。
(4)名著导读。学生不太喜欢阅读整本书,耗时太长。老师可以挑选一个最精彩的视频片段,先播放给学生观看,吊起孩子们的胃口。再提出阅读要求,一学期完了,互相交流讨论,写读后感,开办读书交流成果展示会。
二、玩转指尖作文
课标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1)不妨写点“说说”。写作指导应从学生的生活出发,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言发展规律。写作教学的过程,要关注写作过程的愉快,让学生“愿意”“高兴”“能够”“容易”进行书面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可以从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来关注生活,融入社会,这是“真情实感”的源头活水。
(2)提倡写点“日志”。写作指导的目标是能够让学生书面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表现了对世界的认识,写作就应从学生“乐于”“易于”“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方面进行培养。始终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而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瞎编乱造。设计与自我密切相关的题材:设计一些跟他们的人生经历相关的题目。如以自我兴趣;自我意见;自我疑问;自我想象;自我读书;自我观察;自我画像这七类题目。这样以引导学生自我意识的健康成长,也让学生有话可写。
(3)学写习作点评。以前老师在学生作文本上写了很多评语,但学生通常是视而不见,根本不起作用。后来我把作文评价标准公布出来,把学生分成5人一组,将写作优秀的学生确定为组长和副组长,规定组长对全部组员进行评改,组员评改1人以上,评改时间为三天。这样一来学生写作、评改的积极性日渐高涨,一些写作不佳的同学在大家的建议下重新写作,互相修改,是非常有意思的合作学习,有利于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4)以活动促写作。①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事项(如竞选干部、社团广告、活动简报等等)可以利用这些机会对学生进行训练。②创办电子刊物,调動班级语文学习氛围。老师可以组织学生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办文学刊物,鼓励学生投稿并发表。甚至还可以组织学生围绕某主题,共同写一本书。③带领学生做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指导他们完成报告。
三、确立“读者意识”
首先要考虑文章是写给谁看的,怎样才能在对象(读者)身上发挥作用。据说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作文教学都很重视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如日本就有学者把使用语言表达的目的分为五项:报告、说服、感动、行动,娱乐。我国《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的第一项就要求“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因此,学生在写作时应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朱自清先生曾指出:“写作训练是为了应用,其实就是应用于这种假想的读者。” 张颍东教授曾提出明确写作目的,确立“读者意识”应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六个问题: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在文章中要表达的中心是什么, 谁在写这篇文章,在什么地方做这篇文章,什么时候写的这篇文章,怎样写这篇文章。写作时,确立“读者意识”,有利于尽早丢掉中学生作文思想幼稚、内容空洞、脱离实际的“学生腔”。
评判作文的标准一般是:有明确的读者对象;明确的目的;足够的细节;详略的安排;读者的感受和需求;作者的语气适合读者;表达文从字顺。当然不是以上每一个要点都要在同一篇文章中体现,但至少要体现出三点以上,体现得越多,文章越接近优秀,可以依据以上标准修改和指导写作。
参考文献:
(1)作文评价标准来自全国名师李卫东老师的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