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基础护理》教学改革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y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应用型课程《基础护理》教学改革的情况。该课程依据临床岗位需求,基于工作系统化理论,进行《基础护理》应用型课程改革,重构能力递进式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全过程评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工作过程;系统化;基础护理;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32-02
  《基础护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护士核心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支撑及促进作用,其教学质量高低将影响学生未来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竞争力。传统貌似“面面俱到”的护理教学存在“四个忽视”的问题,即忽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学生的主体地位、技能综合应用、职业情感与信念培养。基于此,我课程组依据临床岗位需求,基于工作系统化理论,进行《基础护理》应用型课程改革,重构能力递进式教学内容,采用多种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注重教学全过程评价,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本课程组2016年应邀参加全国第五届应用型课程说课大赛,荣获三等奖。本文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与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介绍我院《基础护理》教学改革的情况。
  1.课程分析
  1.1课程定位 《基础护理》是集促进和恢复病人健康所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于一体的重要护理专业基础课,是护理学专业的核心、主干、必修课程,在护士执业考试、实习考核、求职应聘以及日后的职称晋升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课程开设于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总学时为112学时。《基础护理》在整个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基础医学课程)启后(临床医学课程)的桥梁作用,是护理专业学生学习临床专业课的必备前期课程,为临床各专科护理提供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2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树立整体护理观念,熟练掌握护理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于护理实践,获得核心护理职业能力,为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奠定基础。
  1.3学情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是护理四年制本科二年级学生,98%为女生。学生未来的职业方向主要是各级医院护师、卫生保健机构健康管理师。在修读本课程时,学生通过人体解剖、生理、生化、病理生理等课程学习已具备了相关的基础医学知识,为本课程的学习起到了铺垫作用。但由于缺乏临床实践,学生对病人的差异性、病情的复杂性、多变性、评估的整体性考虑不足,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较弱。
  2.课程设计
  2.1教学理念 本课程基于“四个对接”即对接国家执业标准、对接工作环境、对接岗位要求和对接行业文化,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构建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体系,强化职业素养,以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发展的高素质实用型、技能型护理人才。
  2.2教学内容 根据护士职业岗位设置与任务需求、结合执业资格考试,基于临床护理工作过程系统化,以国家行业标准划分的“护理分级”为载体,解构课程内容,重构4大能力递进式学习情境,即三级护理、二级护理、一级护理与特级护理,10项教学项目,46项工作任务(见表1),每一学习情境工作内容依次递增,学生通过反复锤炼,可不断提升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3.课程实施
  3.1课前:任务驱动,自主学习 建立课程学习的微信公众号,按照课程设计,课前提前一周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分小组(5~6人/组),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教材、课件、视频、文献等),进行线上预习,借助学习伙伴和教师的帮助,进行自主学习、团队学习与探究学习。
  3.2课中:翻转课堂,学做一体 课中基于临床真实案例,创设教学情境,通过社会议题辩论、伦理困境讨论、小组讲课竞赛、角色扮演、学习心得朗诵分享、操作演示等多种学生参与式教学方法,引领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3.3课后:拓展提升,社会实践 课后通过开放性作业,如研发护理用品、绘制思维导图、自制科普宣传资料、学生社团活动,开展社区卫生实践活动等,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
  4.课程评价
  本课程采取“两考三评一报告”和“两个注重”的综合考核评价方式。“两考”即理论考试+实践考核。“三评”即评价专业信念价值(包括专业学习态度)、评价专业知识技能、评价人文关怀素养能力;“一报告”即学生完成并提交课程学习与临床护理实践的总结反思报告;“两个注重”即注重课程教学和学习的全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评价。
  总之,本课程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着眼于护理专业特点,进行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基于护理工作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构建能力递进式教学项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载体组织教学内容,创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与临床实践能力,提升护理教学质量,培养用人单位所真正需要、满意的护理专业高级人才。
其他文献
摘 要: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随着控制理论研究的不断加强,控制工程技术在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也日趋显著。本文主要是就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发展和应用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控制理论;控制工程;发展;应用  【中图分类号】 TP1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7)20-0213-01  引言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
期刊
摘 要: 在新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各个行业各个领域的市场竞争状况越来越激烈,企业为了实现竞争优势和最终的市场发展目标,就必须要保证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质量。企业绩效在集团企业的财务管理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保证企业绩效的科学性、合理性能够有效促进集团企业的经济利益,是企业受益和运营结果更加透明化,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 集团企业; 绩效效应; 财务会计; 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 F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种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完善。作为城市最主要的基础设施之一,城市照明系统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夜间照明更是直接关系着行人、车辆运输等安全问题。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节能减排的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及认可。无功补偿技术在城市路灯照明电气系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使照明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提升,同时也有利于降低电力损耗,节约成本。就高中生而言,了解基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上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依赖信息工程技术。信息工程技术也开始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每一个发展环节都离不开信息工程技术,互相共同发展。信息工程技术的介入为互联网开辟了新的发展空间。本文针对信息工程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研究分析。为信息工程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做出详细概括和介绍。并给予合理建议帮助信息技术
期刊
摘 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各个行业对电力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变电运行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从变电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常见故障入手,合理的分析出现故障的原因,并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一定方法措施进行解决,从而使得整个变电运行处于安全管理下运行,同时让变电运行能够安全、稳定的输送电能,满足各个行业的基本需求,为我国的社会经济提供保障。  关键词: 变电运行;常见故障;措施  【中图分类号】 TM63
期刊
摘 要: 壮族民歌文化已日益被人们忽视,社会上对壮族民歌文化的宣传也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我们结合自身英语专业的优势,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第二手研究以及对美国语言学家白丽珠女士访谈,了解到壮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提出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对国内外的推广策略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为对外推广广西壮族民歌做出一定的贡献,传承和发扬广西壮族民歌文化。  关键词: 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广西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 隨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不断推进,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如今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各方面的压力,发展农田也机械化以及自动化已经是迫在眉睫。本文对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论述其发展必要性,并研究其进一步发展的具体措施,以推动我国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期刊
摘 要: 市政路桥工程能够反映出一座城市的文化、经济水平,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混凝土作为基础建筑材料,在各类工程建设中应用广泛。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加快,路桥工程建设不断增加,混凝土质量必须达到路桥工程建设的要求,因而对市政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此,分析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具体原则及内容,探究具体问题的解决策略,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高标准操作,来确保道桥施工的高质量施工。 
期刊
摘 要: 目前,我国正处在重要的深化改革阶段,各个行业都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方向,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建筑行业也更加繁荣,建筑机械节能技术开始在建筑领域中得到了推行。建筑机械节能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建筑能耗,是满足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主要就建筑机械节能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 建筑机械;节能技术;推广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
期刊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基于磁流变技术的两栖装甲车辆发动机整机隔振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主要从动力学模型的建立,MRF与MRE材料阻尼器悬置机构的结合以及评价准则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磁流变技术的发动机整机隔振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隔振设备宽频适用性不强、刚度调节较低、技术应用复杂的缺陷。  关键词: 两栖装甲车辆;发动机;隔振;磁流变技术  【中图分类号】 TQ5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