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是中职学校学生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学科,但中职学校自身的特点又决定了语文课在教学中不能只是一味地进行知识的灌输。适应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把中职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有道德修养、综合能力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是最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中职语文课教学负有神圣的使命和责任。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语文课 德育教育 中职学生 培养
语文课是中职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教育学生认知真善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真真正正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认真分析中职学生思想特点,把握德育教学的主动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校学生现状可窥见全貌:
1、学习习惯差。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基础薄弱。
2、行为习惯差。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借钱不还、满口脏话、撒谎成习、偷学吸烟、上网成瘾这些行为在很多学生身上都有表现。十五六岁本该花季的年龄,蓬勃的朝气、灿烂的笑脸却很难在他们身上找到踪影。
3、自卑心理严重。很多中职学生对自已、对未来缺乏信心,有的同学根本看不到自己有什么前途,甚至有学生用“地狱”这样偏激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既让人震惊又令人痛惜。
4、不重视公共基础学科。进入职校后,很多学生在以就业为主导的思想下,对语文这样的基础文化课主观上就更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与今后的就业无关,可有可无。因此给教学上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气氛差等表现。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编中职《语文》教材在“利教便学”思想主导下,既继承了过去中职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对中职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语文课教师,既不能单纯的将中职语文教学定位为知识的灌输,更不能忽视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应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正是中职语文课教学所担负的宗旨和责任。
二、改进教学内容,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职学校学生虽然底子薄,基础差,但本质是好的,每个人都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语文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穿插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好、最直接的切入点。在学习《中国的牛》一课时,我通过讲授中国牛与外国牛的许多不同:礼让、忠厚、勤勉、付出多,索取少。让学生领悟课文名为刻画中国牛的美好品质,实为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由衷赞美、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浓烈挚爱。正是基于对祖国的深深挚爱,才更能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积极性。
2、对学生进行担当责任、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诗人流沙河有这样的诗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受过挫折,幸福生活似乎来的太容易。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崇高的目标。在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课时,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契机,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加深学生历史责任感,并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为国家、为社会的大目标。有了大目标,才不会在意一时的成就,才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3、对学生进行不懈进取、永不止步的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中职学生年龄构成一般在十五、六岁,甚而有的更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迎合时代要求,更具有创新意识,这是他们的优势。关键在于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持久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授《创造宣言》这篇陶行知先生的名作时,向学生们热切呼唤“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自信,不懈进取,用辛勤汗水和自身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崭新生活。
4、对学生进行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爱心教育。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属于90后的一代,这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呵护有佳,养成了事事由我、事事为我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导致了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和父母相处时关系紧张。在讲授《祝福》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祥林嫂对孩子的爱,进而阐发每一位母亲对孩子无私、博大的爱。让学生认识到有父母的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让学生善待父母,感恩父母,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才是今后在社会上行事做人的根本。继而在课后提出问题“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回报父母?”这个问题既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并激发起学生积极进取的斗志,从而以感恩父母为出发点,积极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对周围的人有用的人。
5、对学生进行“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教育。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书育人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注重的是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确立学生们做人行事的准则和原则。在讲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强调闻一多先生在完成了一个学者向民主革命者的身份转变后,他不仅仅说了,发表了慷慨淋漓的《最后一次演讲》;他也切切实实做了,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甚至为了捍卫真理民主,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个鲜活的问题就放在学生们面前:我们应该怎么“说和做”。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中,让学生深刻感悟人生哲理,学到做人的道理,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堂堂正正的人。
6、对学生进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老话,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他人,宽容他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而中职学生由于受生长环境、特定年龄、自身素质所限,凡事多想自己,很少顾及他人,更不用讲“推己及人”了。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一课时,我没有忽略面馆老板对待母子三人的真诚、宽容的态度,而是引导学生深挖在面馆老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并继而引出问题“如果你在大年夜遇到类似母子三人的客人该怎样对待?”小问题蕴含大道理,学生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挖掘和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处世信条,就在潜移默化中移植于学生们的内心。
总之,语文这门课博大精深,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中职语文课教材本身,针对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
[2]王青昭:《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
[3]刘庆云:《中职语文教学,催开人文教育的绚丽花朵》
[4]龙春香:《怎样在中职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5]贾莹:《中职语文课的德育渗透研析》
[6]吴华国:《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反思与尝试》
【关键词】:中职语文 语文课 德育教育 中职学生 培养
语文课是中职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兼具人文性和工具性。不仅要教育学生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课的学习中教育学生认知真善美,提高自身综合能力,真真正正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认真分析中职学生思想特点,把握德育教学的主动性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需要,中职教育也在不断进行改革,中职学校的生源状况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我校学生现状可窥见全貌:
1、学习习惯差。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缺乏积极主动的意识,基础薄弱。
2、行为习惯差。相当一部分同学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借钱不还、满口脏话、撒谎成习、偷学吸烟、上网成瘾这些行为在很多学生身上都有表现。十五六岁本该花季的年龄,蓬勃的朝气、灿烂的笑脸却很难在他们身上找到踪影。
3、自卑心理严重。很多中职学生对自已、对未来缺乏信心,有的同学根本看不到自己有什么前途,甚至有学生用“地狱”这样偏激的字眼来形容自己现在的状态,既让人震惊又令人痛惜。
4、不重视公共基础学科。进入职校后,很多学生在以就业为主导的思想下,对语文这样的基础文化课主观上就更抱有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与今后的就业无关,可有可无。因此给教学上带来的影响就是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差、课堂气氛差等表现。
针对这些问题,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编中职《语文》教材在“利教便学”思想主导下,既继承了过去中职语文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与时俱进,不断进行开拓创新,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对中职学生加强德育教育的要求。因此,作为语文课教师,既不能单纯的将中职语文教学定位为知识的灌输,更不能忽视中职语文教学对学生素质的培养,而应寓德育教育于语文教学,在潜移默化中达到育人的目的。“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正是中职语文课教学所担负的宗旨和责任。
二、改进教学内容,增强德育教学的针对性
1、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报效国家的爱国主义教育。列宁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中职学校学生虽然底子薄,基础差,但本质是好的,每个人都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语文课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的穿插是进行德育教育最好、最直接的切入点。在学习《中国的牛》一课时,我通过讲授中国牛与外国牛的许多不同:礼让、忠厚、勤勉、付出多,索取少。让学生领悟课文名为刻画中国牛的美好品质,实为表达对中华民族的由衷赞美、对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热爱,从而加深学生对祖国的浓烈挚爱。正是基于对祖国的深深挚爱,才更能激发学生奋发学习的积极性。
2、对学生进行担当责任、奉献社会的理想信念教育。诗人流沙河有这样的诗句“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指引我们走向光明”。中职学生学习积极性差的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受过挫折,幸福生活似乎来的太容易。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树立崇高的理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建立远大的理想树立崇高的目标。在学习《向中国人脱帽致敬》一课时,我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契机,让学生明确自己所担负的历史重任:“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加深学生历史责任感,并树立自己的远大理想:“一个人一定要有一个为国家、为社会的大目标。有了大目标,才不会在意一时的成就,才不会迷失生活的方向。”
3、对学生进行不懈进取、永不止步的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中职学生年龄构成一般在十五、六岁,甚而有的更小。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迎合时代要求,更具有创新意识,这是他们的优势。关键在于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缺乏持久性。因此,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讲授《创造宣言》这篇陶行知先生的名作时,向学生们热切呼唤“只要有一滴汗,一滴血,一滴热情,便是创造之神所爱住的行宫,就能开创造之花,结创造之果,繁殖创造之森林。”“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激励学生不断增强自信,不懈进取,用辛勤汗水和自身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崭新生活。
4、对学生进行感恩他人、回报社会的爱心教育。现在大部分学生都属于90后的一代,这一代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呵护有佳,养成了事事由我、事事为我的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能体谅父母的艰辛,导致了部分学生缺乏责任感,和父母相处时关系紧张。在讲授《祝福》一课时,引导学生体会祥林嫂对孩子的爱,进而阐发每一位母亲对孩子无私、博大的爱。让学生认识到有父母的爱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让学生善待父母,感恩父母,怀揣一颗感恩之心才是今后在社会上行事做人的根本。继而在课后提出问题“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回报父母?”这个问题既对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又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并激发起学生积极进取的斗志,从而以感恩父母为出发点,积极回报社会,做一个对社会对周围的人有用的人。
5、对学生进行“言必信,行必果”的诚信教育。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中职学生正处于人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书育人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更注重的是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确立学生们做人行事的准则和原则。在讲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一课时,强调闻一多先生在完成了一个学者向民主革命者的身份转变后,他不仅仅说了,发表了慷慨淋漓的《最后一次演讲》;他也切切实实做了,他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头,甚至为了捍卫真理民主,付出生命的代价。一个鲜活的问题就放在学生们面前:我们应该怎么“说和做”。在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中,让学生深刻感悟人生哲理,学到做人的道理,做一个“言必信,行必果”、堂堂正正的人。
6、对学生进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教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的老话,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去理解他人,宽容他人。这句话道出了做人的真实意义,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而中职学生由于受生长环境、特定年龄、自身素质所限,凡事多想自己,很少顾及他人,更不用讲“推己及人”了。在讲授《一碗清汤荞麦面》一课时,我没有忽略面馆老板对待母子三人的真诚、宽容的态度,而是引导学生深挖在面馆老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处世原则,并继而引出问题“如果你在大年夜遇到类似母子三人的客人该怎样对待?”小问题蕴含大道理,学生们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同时实际上是在挖掘和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处世信条,就在潜移默化中移植于学生们的内心。
总之,语文这门课博大精深,我们必须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改变教学方法,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中职语文课教材本身,针对中职学生自身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断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渗透,促使学生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有修养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参考文献
[1]倪文锦: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语文》
[2]王青昭:《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德育渗透的原则和方法》
[3]刘庆云:《中职语文教学,催开人文教育的绚丽花朵》
[4]龙春香:《怎样在中职寓德育于语文教学》
[5]贾莹:《中职语文课的德育渗透研析》
[6]吴华国:《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反思与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