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被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随着教育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条件明显改善,大部分中小学教室都统一配备了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这就为改进语文写作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便捷的手段。笔者在语文教学中对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作文教学做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归纳如下。不妥之处,请同行斧正。
1 设计情境,培养写作兴趣
一提到写作,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带有某种恐惧。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写作没有热情,缺少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不怕写,进而想写、乐写、善写。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往往对直接刺激感官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中学生的情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因为它能将声、像、图、文、情、境与看、思、说、写、读、评相结合,非常生动、形象、直观地把风土人情、人物写真、大千世界、名胜古迹等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其人、其景、其物仿佛触手可及,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强烈地唤起,写作便成了学生主动求索而又轻松愉快的过程。
如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作文,笔者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生活片段及叫声,然后让学生口头介绍各种动物的外形、习性、神态,再让学生自己联想看到过的其他动物,并说明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种动物的理由。学生一下子被带入多媒体课所呈现的情境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非常快乐地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写出了题目新颖、描写生动的记叙文,或者内容相当丰富、富有哲理的诗歌、寓言等文章。
笔者在要求学生写家乡美景的作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淮安的美景图片、视频等,或者自己去发现、挖掘,并拍摄、录制,然后由教师统一整理并应用多媒体配上音乐在课堂上播放。当淮安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风光秀丽的钵池山公园、烟波浩淼的洪泽湖风光、流光溢彩的淮海路夜景等美景通过多媒体一一呈现在眼前时,学生无一不被感染,无一不陶醉,表现美的欲望油然而生,情动而辞发,不吐不快。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也达到最佳状态,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情绪极高,“作文难,一到作文心就烦”的情况已经荡然无存。
2 展示细节,培养观察能力
不知道从何下手,无话可说,是大多数怕写作文学生的普遍感受。而不注意观察生活是主要原因之一。观察能力是学生取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联,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学会观察,必须细致地观察生活。因而现行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观察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学习紧张、生活视野狭窄等。即使偶有机会观察,部分学生也往往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怎么看。面对一个作文题时,他们自然就无话可说。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和超文本结构,可以较为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并逐步把握观察方法,提升观察兴趣,提高观察准确性和效率,培养观察能力。
比如淮安红椒是源自淮安市清浦的特产,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应用多媒体就能非常方便地展示红椒的整个生长过程,非常方便地展示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细节,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枝、叶、花、果的总分顺序进行观察。然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品种的辣椒,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这样的观察是学生终身难忘的。再比如日常生活中,动物的运动速度很快,学生观察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多媒体的慢放功能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即可以应用多媒体分解动物的每一个动作步骤,学生观察起来就容易多了。
由于多媒体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真实、丰富,图文音像并茂,令学生心动,学生自然会调动各种感官去细心体会,并有了观察的兴趣,教师再给予方法的指导,观察的好习惯便自然养成,观察事物能力自然会提高。
3 积累素材,扩展学生视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大部分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与现实社会接触不是很多,因而写作时常常找不到作文的“料”,很多学生怕写作就不足为怪了。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解决文章素材的采撷问题,让学生有“米”,做“有米之炊”。应用多媒体技术,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之举。因为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大量的人、事、物、景,在弥补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方面的缺陷,丰富作文素材库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应用能力。
比如作文《人生百态》,要求通过观察几类人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而阐发人生哲理。由于学生平时对人、对生活了解不多,观察不细,写作时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文很不理想。后来笔者收集了一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精神状态、不同个性特征人的视频片段和图片,并用多媒体把他们一一展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写作所需素材,丰富生活阅历,第二次写出来的作文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再比如要求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笔者在作文课上首先应用多媒体播放了经过整理后的动画片《皇帝的新装》,让学生再一次细细领略体会。然后又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下载了一些近期发生在身边的社会骗局现象中的人物让学生去揣摩、比较,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质疑、思考之中,不仅扩展了写作视野,也丰富了人生阅历,绝大部分学生都写出了有一定深度的作文。
当然,多媒体仅是辅助手段,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所以,笔者在应用多媒体积累写作素材的时候,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像应用多媒体看录像、看图片一样观察、思考生活周围的景、物、人、事等,并把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自然就是一篇篇内容充实的作文。一段时间下来,因为学生有了写作的“料”,因而写作的困难越来越少,作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具体,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
4 及时集体评议,增强讲评效果
写作是用文字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运用书面语进行交际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的。作文占据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修改、不断操练。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光靠听觉所记住的信息远远低于视觉和触觉。如果调动起人的全身感官——听、说、看、写,那他将会获得更多的信息。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很难完成当堂进行作文修改、讲评的环节,大部分情况是本周作文,下周改。另一方面,作文评讲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读一两篇优秀的作文或差的作文,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学生只是听,很少能参与讲评。这样的作文讲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利用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则可以轻松实现及时评价、集体评价,实现作文课的合作、探究,事半功倍。
比如,作文课堂上,笔者及时选择学生中的优秀和有典型错误的作文投影到多媒体屏幕上,或者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学生共同赏析和评议。师生可以一边看着同学的作文,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心是否明确,结构有什么问题,选材是否得当,哪些句子写得好,哪些词语不恰当……通过师生共同对文章的内容、遣词造句及至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讨论评改,使每个学生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这篇作文,把握其优劣之处,在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作文修改,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达到作文讲评的目的。
当然,应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更为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促进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飞跃。
1 设计情境,培养写作兴趣
一提到写作,很多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带有某种恐惧。原因之一是学生对写作没有热情,缺少兴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对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会不怕写,进而想写、乐写、善写。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的特殊阶段,往往对直接刺激感官的事物感兴趣。而多媒体技术能够给中学生的情感提供最大的可能性和最佳的视听觉效果,因为它能将声、像、图、文、情、境与看、思、说、写、读、评相结合,非常生动、形象、直观地把风土人情、人物写真、大千世界、名胜古迹等引入课堂,让学生置身其中,其人、其景、其物仿佛触手可及,学生的写作欲望被强烈地唤起,写作便成了学生主动求索而又轻松愉快的过程。
如要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的作文,笔者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了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动物生活片段及叫声,然后让学生口头介绍各种动物的外形、习性、神态,再让学生自己联想看到过的其他动物,并说明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这种动物的理由。学生一下子被带入多媒体课所呈现的情境中,兴趣浓厚,思维活跃,非常快乐地与全班同学分享自己喜欢的动物。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大部分学生写出了题目新颖、描写生动的记叙文,或者内容相当丰富、富有哲理的诗歌、寓言等文章。
笔者在要求学生写家乡美景的作文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去收集、整理淮安的美景图片、视频等,或者自己去发现、挖掘,并拍摄、录制,然后由教师统一整理并应用多媒体配上音乐在课堂上播放。当淮安的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风光秀丽的钵池山公园、烟波浩淼的洪泽湖风光、流光溢彩的淮海路夜景等美景通过多媒体一一呈现在眼前时,学生无一不被感染,无一不陶醉,表现美的欲望油然而生,情动而辞发,不吐不快。此时,学生的智力活动也达到最佳状态,写作兴趣浓厚,写作情绪极高,“作文难,一到作文心就烦”的情况已经荡然无存。
2 展示细节,培养观察能力
不知道从何下手,无话可说,是大多数怕写作文学生的普遍感受。而不注意观察生活是主要原因之一。观察能力是学生取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础,是写好作文的前提。作文和生活紧密相联,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作文的源泉。要想写好作文,必须要学会观察,必须细致地观察生活。因而现行新课标指出,要使学生养成观察分析周围事物、收集积累语言材料、勤动笔多修改的习惯。但因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观察往往受到一定的限制,比如学习紧张、生活视野狭窄等。即使偶有机会观察,部分学生也往往不知道应该看些什么,怎么看。面对一个作文题时,他们自然就无话可说。利用多媒体的交互功能和超文本结构,可以较为高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个别到一般,由具体到抽象,并逐步把握观察方法,提升观察兴趣,提高观察准确性和效率,培养观察能力。
比如淮安红椒是源自淮安市清浦的特产,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应用多媒体就能非常方便地展示红椒的整个生长过程,非常方便地展示它的结构及各部分的细节,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的生长特点,引导学生按照枝、叶、花、果的总分顺序进行观察。然后,再用多媒体展示其他品种的辣椒,让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这样的观察是学生终身难忘的。再比如日常生活中,动物的运动速度很快,学生观察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多媒体的慢放功能为学生的观察提供了方便。即可以应用多媒体分解动物的每一个动作步骤,学生观察起来就容易多了。
由于多媒体提供的情境比课本更生动、真实、丰富,图文音像并茂,令学生心动,学生自然会调动各种感官去细心体会,并有了观察的兴趣,教师再给予方法的指导,观察的好习惯便自然养成,观察事物能力自然会提高。
3 积累素材,扩展学生视野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现在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大部分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与现实社会接触不是很多,因而写作时常常找不到作文的“料”,很多学生怕写作就不足为怪了。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想方设法解决文章素材的采撷问题,让学生有“米”,做“有米之炊”。应用多媒体技术,不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之举。因为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大量精彩纷呈的生活画卷,大量的人、事、物、景,在弥补学生生活实际和体验方面的缺陷,丰富作文素材库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处理、应用能力。
比如作文《人生百态》,要求通过观察几类人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而阐发人生哲理。由于学生平时对人、对生活了解不多,观察不细,写作时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作文很不理想。后来笔者收集了一些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精神状态、不同个性特征人的视频片段和图片,并用多媒体把他们一一展展现出来,让学生仔细观察,寻找写作所需素材,丰富生活阅历,第二次写出来的作文都有了非常大的进步。
再比如要求学生续写《皇帝的新装》,笔者在作文课上首先应用多媒体播放了经过整理后的动画片《皇帝的新装》,让学生再一次细细领略体会。然后又结合当今时代的特点,下载了一些近期发生在身边的社会骗局现象中的人物让学生去揣摩、比较,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质疑、思考之中,不仅扩展了写作视野,也丰富了人生阅历,绝大部分学生都写出了有一定深度的作文。
当然,多媒体仅是辅助手段,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所以,笔者在应用多媒体积累写作素材的时候,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像应用多媒体看录像、看图片一样观察、思考生活周围的景、物、人、事等,并把记录下来,形成文字材料,自然就是一篇篇内容充实的作文。一段时间下来,因为学生有了写作的“料”,因而写作的困难越来越少,作文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具体,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
4 及时集体评议,增强讲评效果
写作是用文字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是运用书面语进行交际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习语文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的。作文占据着语文学科的半壁江山,写作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修改、不断操练。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光靠听觉所记住的信息远远低于视觉和触觉。如果调动起人的全身感官——听、说、看、写,那他将会获得更多的信息。
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一方面很难完成当堂进行作文修改、讲评的环节,大部分情况是本周作文,下周改。另一方面,作文评讲往往是教师在课堂上读一两篇优秀的作文或差的作文,基本上是教师口头讲,学生只是听,很少能参与讲评。这样的作文讲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利用多媒体交互性的特点,则可以轻松实现及时评价、集体评价,实现作文课的合作、探究,事半功倍。
比如,作文课堂上,笔者及时选择学生中的优秀和有典型错误的作文投影到多媒体屏幕上,或者发送到每个学生的终端机上,供全班学生共同赏析和评议。师生可以一边看着同学的作文,一边发表自己的观点:中心是否明确,结构有什么问题,选材是否得当,哪些句子写得好,哪些词语不恰当……通过师生共同对文章的内容、遣词造句及至标点符号等方面进行讨论评改,使每个学生都能比较全面地了解这篇作文,把握其优劣之处,在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这样的作文修改,一方面培养了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和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的欣赏、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达到作文讲评的目的。
当然,应用多媒体进行作文教学,并不是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模式,而是将现代教学媒体与传统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新的更为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促进语文写作教学质量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