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起初,他身穿灰布长衫、围一条白围巾,携着志摩的浪漫与新文化运动的传奇,在人间四月天里,仿佛从天而降般住进我心中——别怪我描摹得太矫情,的确,这便是我初见黄磊时他的样子。
那时,电视荧屏上谍战剧和穿越戏未成气候,武侠剧和清宫戏占领半壁江山,他所塑造的角色从未成为主流。从最初的《人间四月天》,到后来的《千秋家国梦》、《家》、《半生缘》……他似乎执意与民国时期的文人声息相通。不论是康桥边的志摩,还是矛盾重重的觉新,在一场场阐述他人人生的戏里,他的眼中永远透出诚恳。
我一直觉得,那是独立于角色之外,专属于黄磊的诚恳。那诚恳出现在《人间四月天》他与林徽因的对谈中,出现在他第一次筹拍的剧集《似水年华》他跟英送别的时刻,出现在《橘子红了》他给秀禾写的信里……北平灰色的秋天,水乡乌镇的蓝印花布,都给他所要表达的情怀作了最美的背景。
未成为主流的,还有他的几张唱片。
最初的《边走边唱》完全走校园民谣风,在我看来,《我想我是海》才是真正赋予他“歌手”称号的专辑。《等等等等》以十篇文学作品作为歌曲的灵感源头,而最后的《似水年华》全部是他的独白与呓语,音乐成了点缀。
他的浅吟低唱,很适合夜深人静时聆听。记忆中,在中学时代的夜晚,我手边有写不完的作业、温不完的书,空房间里只有一盏台灯温柔地亮着,耳机里播放的便是《似水年华》这张专辑,黄磊念着聂鲁达的诗——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记得有一次,我和室友蜷缩在被窝里,一人分一个耳机,静静听黄磊独白。夜已深,她坚持要听完整张专辑,说:“让我听到一个好结局。”然而最后,黄磊并没有给她一个结局。《似水年华》中的字字句句皆发自他的肺腑,他说那是为证明曾经我们有过那么美妙的爱。
《似水年华》之后的黄磊,剪去了长发,收起了充满孩子气的笑容,收敛了张扬多年的文艺气息……他与相爱的人结婚、生子,教书育人,过着与大多数人相似的平淡生活。他合作的女演员里再没有了刘若英,演绎的人生戏也少了悲伤苦痛。
他不唱大路情歌,不演俗套戏剧,甘心当一个教书匠,培育的学生中也有了冉冉升起的明星。岁月荏苒,他仍不改初心,坚持自己的格调。所幸,他从不是被推到神坛上的偶像,所以我不会有因偶像渐老而生发的哀伤。
最近一次在媒体上看到他,是他在宣传自己的新剧。他着装休闲,眼神平和,答记者问时依然保持着文艺腔。然而,我知道,无论采写这条新闻的记者用多么感性的笔触描述,眼前这个黄磊,已经不是当年康桥边挥手一笑而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志摩了。
不过,他身上依然有低调的光芒。这光芒给我惊喜,好像在告诉我曾经那个时常听风赏雨、钟情于文学的黄磊,并未走远。尽管,本质上他也是一个为一粥一饭认真生活的凡人,但他曾用歌声与微笑,给我的青春留下了美丽的注脚。
他逐渐沉默,却在我心留下声响,回旋激荡,永不止息。
那时,电视荧屏上谍战剧和穿越戏未成气候,武侠剧和清宫戏占领半壁江山,他所塑造的角色从未成为主流。从最初的《人间四月天》,到后来的《千秋家国梦》、《家》、《半生缘》……他似乎执意与民国时期的文人声息相通。不论是康桥边的志摩,还是矛盾重重的觉新,在一场场阐述他人人生的戏里,他的眼中永远透出诚恳。
我一直觉得,那是独立于角色之外,专属于黄磊的诚恳。那诚恳出现在《人间四月天》他与林徽因的对谈中,出现在他第一次筹拍的剧集《似水年华》他跟英送别的时刻,出现在《橘子红了》他给秀禾写的信里……北平灰色的秋天,水乡乌镇的蓝印花布,都给他所要表达的情怀作了最美的背景。
未成为主流的,还有他的几张唱片。
最初的《边走边唱》完全走校园民谣风,在我看来,《我想我是海》才是真正赋予他“歌手”称号的专辑。《等等等等》以十篇文学作品作为歌曲的灵感源头,而最后的《似水年华》全部是他的独白与呓语,音乐成了点缀。
他的浅吟低唱,很适合夜深人静时聆听。记忆中,在中学时代的夜晚,我手边有写不完的作业、温不完的书,空房间里只有一盏台灯温柔地亮着,耳机里播放的便是《似水年华》这张专辑,黄磊念着聂鲁达的诗——当华美的叶片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记得有一次,我和室友蜷缩在被窝里,一人分一个耳机,静静听黄磊独白。夜已深,她坚持要听完整张专辑,说:“让我听到一个好结局。”然而最后,黄磊并没有给她一个结局。《似水年华》中的字字句句皆发自他的肺腑,他说那是为证明曾经我们有过那么美妙的爱。
《似水年华》之后的黄磊,剪去了长发,收起了充满孩子气的笑容,收敛了张扬多年的文艺气息……他与相爱的人结婚、生子,教书育人,过着与大多数人相似的平淡生活。他合作的女演员里再没有了刘若英,演绎的人生戏也少了悲伤苦痛。
他不唱大路情歌,不演俗套戏剧,甘心当一个教书匠,培育的学生中也有了冉冉升起的明星。岁月荏苒,他仍不改初心,坚持自己的格调。所幸,他从不是被推到神坛上的偶像,所以我不会有因偶像渐老而生发的哀伤。
最近一次在媒体上看到他,是他在宣传自己的新剧。他着装休闲,眼神平和,答记者问时依然保持着文艺腔。然而,我知道,无论采写这条新闻的记者用多么感性的笔触描述,眼前这个黄磊,已经不是当年康桥边挥手一笑而不带走一片云彩的志摩了。
不过,他身上依然有低调的光芒。这光芒给我惊喜,好像在告诉我曾经那个时常听风赏雨、钟情于文学的黄磊,并未走远。尽管,本质上他也是一个为一粥一饭认真生活的凡人,但他曾用歌声与微笑,给我的青春留下了美丽的注脚。
他逐渐沉默,却在我心留下声响,回旋激荡,永不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