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之外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ssji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世界就是存在于人脑之外的客观世界,我们的意识很难直接对它产生直接的作用。除了客观的现实世界,我们所拥有的意识、梦境、记忆、情感的精神领域则是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梦和绘画对我们来说都是充满吸引力的,原因在于在梦和绘画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到不受束缚的各种可能,它们既不同又有很多奇妙的关系。它们都是人作为主体进行的创作行为,是主体的经验和行为,只不过梦是被动的,不可掌控的,而绘画则具有主动性。这里不是要把精神学领域的梦以弗洛伊德的学说或站在他的对立面再阐述一遍,我们试图寻找的是梦和绘画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我们喜欢画画会不会是因为喜欢做梦的原因呢?梦和画都是我们摆脱现实后的自由世界,在梦中在画布上,你是主人。
  一、被动的做梦主动的绘画
  1 梦是被动的不可掌控的
  梦是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做的,无法掌控的,被动的,最普通、普遍的人类精神现象之一,然而又是一种极神秘的精神现象。我们很少能掌控梦以什么样的形态出现,你无法预知即将到来的梦中会出现什么人物,情节会是怎样,是喜悦还是悲伤、是平淡还是奇幻。并且我们没办法百分之百的回忆起所做的梦,也不能清楚的描述出梦里的似是而非,脑中只能回忆起其中的片段,甚至一点记忆都没有。关于梦的记忆我们只能是缺失与模糊,在试图重现梦境的时候总会添加或删减某些东西。作为一种神经行为,主体是梦境被动的创造者、参与者和观察者。可以说梦是以人的大脑在理智失重状态下的呈现,是现实生活之外的另一种生活。
  2 绘画是主动的创造行为
  绘画是人类通过借助各种绘画材料与工具,运用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的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如果说梦是潜意识的再现,那绘画就是人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的有机结合体,是主体主动进行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结合的过程,是一种精神文化的创造行为。
  二、梦和画都是以视觉经验为基础
  1 梦是模糊的电影
  梦是人在睡眠时大脑所进行的活动,以影像、声音、思考、感觉、情节呈现,它是以我们的视觉经验为基础又突破现实客观和逻辑,生成奇特的幻觉想象。我们在梦中可以看到各种形象,熟悉或不熟悉的人物、场景、动物;我们还会听到音乐、对白、噪音等;我们会在做梦的时候面对问题思考;我们会感受到比清醒的时候更浓烈的情绪,在大多数梦中、我们能感受到听觉、触觉及运动感觉,味觉及嗅觉也偶尔出现,痛觉很少出现,除非现实中身体某一部分正在感受到痛觉,可能会反映到梦里。
  2 画是直观的视觉图像
  绘画从一开始被认为是一种在二维的平面上以手工方式临摹自然的艺术,甚至在中世纪的欧洲,常把绘画称作“猴子的艺术”,因为如同猴子喜欢模仿人类活动一样,当时的绘画也是模仿场景。在20世纪以前,人们认为绘画模仿得越真实其技术就越高超,但进入20世纪,随着摄影技术的出现和发展,绘画开始转向表现画家主观自我的方向。绘画是一个捕捉、记录及表现不同创意目的的形式。不管绘画要描摹的是自然还是表现的是自我都是一种直观的视觉艺术,试图在二维的平面上展现多维的世界。
  三、梦和画的隐喻象征性
  1 关于梦的解析
  关于梦的研究最系统、影响最广泛的是20世纪著名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梦的解析》一书,这本书有史以来第一次以科学的方式来研究和分析梦。通过对梦的科学性的探索和解释揭开了梦的神秘面纱。虽然现在有很多学者对弗洛伊德的学说提出质疑,但无疑,他是让我们理性的认识梦的引路者。在我国也有《周公解梦》,人们深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着神秘而密切的关系,用自然物作为符号来对梦进行剖析,由其形式、内容加以臆测未来;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把隐藏在梦中的愿望、性、伤痕、伦理做了赤裸裸的剖析,不管梦境以怎样的情景出现,它们都肩负着某种象征和隐喻。对梦的解析就是把梦的内涵拿来加以操纵分析,重建被梦的运作破坏掉的逻辑关系。
  2 绘画的象征与隐喻
  绘画不同于文学、音乐、舞蹈等其他门类的艺术,绘画是在视觉经验积累的基础上通过绘画语言来完成作者的某种期望,转化为文化的隐喻,并唤醒人们内在的审美动机。这种期望或者是作者的思考,或者是情绪,或者只是纯粹的视觉游戏。作品是作者灵性与天赋的呈现也是作者对于自己所选择的表達方式与文化寓意的真情道白。也为我们阐释其绘画语言的生成,提供了真实的依据。
  四、梦和画的想象力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人类创新的源泉,是在你头脑中创造一个念头或思想画面的能力。梦的想象力是潜意识的,闭上眼,自然被带入一个未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我们重拾现实中日益钝秃的想象力。绘画是画者主动创造的世界,我们在画布上通过想象力来造梦。
  1 梦是想象力的温床
  梦的逻辑是没有逻辑,正因为这样,梦很自由,而梦也可以说是想象力的温床。幻觉和妄想、颠倒与错位、羞耻与隐私在梦中自由地出入,很多的时候梦就是天马行空不受现实制约甚至毫无逻辑的被动体验过程。毫无逻辑就是梦的逻辑,让人没有掌控的能力,而这种无法掌控的无力感反而成了吸引我们不断坠入梦境的因由,就像期待未来一样期待梦境。梦里充斥着心底不被人知的愿望、记忆里被忽略的细节、心底的恐惧,甚至某种征兆,这些东西被毫无逻辑的串联起来或者隐藏起来。你可以把手机当成巧克力吃掉,同时你还在对着它说话;你也可以看到星星在你头顶五十公分的高度欢乐的旋转;不会游泳的你可以在深水区自由舒缓的仰泳。
  2 绘画需要想象力
  艺术需要创造力,创造需要想象力,想象力需要一颗自由的心。绘画作为艺术的一种重要的表達和呈现方式,要像梦一样自由,画家有很好的想象力。绘画最根本的价值和立足点就在于在想象力的指引下不断创新。贡布里希说:“我们对艺术的起源跟对语言的产生一样不甚了了。”不管是巫术说、模仿说、表现说、游戏说、潜意识说还是实践说都有各自存在的理由和可能,但最根本的一点,绘画可以承载很多社会的、政治的、历史的东西,这只是一种选择,我们不能强迫绘画必须要背上这样的包袱,在画布面前给自己设定N多条件和框架,这样的绘画是功利的。我们要做的,只是坐在画布前把想象的世界展现出来,不管是用写实的手法还是抽象的方式。
  在画布上做梦的亨利卢梭是20世纪超现实主义的先行者,他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当过军乐队队员,做过海关官员,但是这些都没有阻止他“造梦”。1885年,他41岁的时候展出了处女作。卢梭凭着本能画画,他认为创作者必须获得完全的自由才能在思想上達到美与善的境界,艺术家的全部秘密就是心灵的自由,无限的想象力。它无需乞求,只需小心地、坚定地、执拗地保持和维护。它是一份人人享有的天赐。当然,为保持心灵的自由,就需要更多的牺牲,当他离开世界的时候,告别的,只有贫穷。他的作品《梦》中用充满幻想的色彩表现他梦中的原始森林,画面繁茂的热带植物、躲藏在树木之后的野兽、躺在华丽沙发上青涩的初恋情人、穿过草丛橘红色的蛇、黑皮肤的人对着观众吹起他的长笛,这些不合时令违反常理的元素被卢梭巧妙的安排在一起毫无违和感,画家头脑中的奇异的梦境把大家从现实中带到了奇妙的世界。
  可以说梦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平行世界,画是我们梦想的现实世界。在现实之外,梦和画是精神遁去的世界。
其他文献
陈子游  于艺堂主  1966年生,湖南怀化人  2001年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高级研修班  2004年至2008年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任《中国艺术家年鉴》主编  《中国画艺术年鉴》执行副主编
期刊
兰晓龙  1975年生于河南开封,斋号“听雨堂”。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法律援助基金会艺术委员会委员,北京现代工笔画院画家。  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画专业,师从刘大为、王天胜、袁武先生,擅画人物,花鸟兼及山水。2010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唐勇力教授研究生工作室。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全军大型美展并获奖,发表于《美术》、《解放军报》、《军营文化天地》等各类刊物。作
期刊
周国泉  1980年生于广西宜州。  2008年研究生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并获硕士学位,主攻中国人物画专业工笔方向。  2011年8月,结业于文化部现代工笔画院重彩与现代工笔画创作班。  现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贺州学院教师。
期刊
赵跃鹏  1966年生于福建福州,号药朋,斋号甘棠馆,祖籍河南洛阳。199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现为浙江画院专职画家、浙江画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
期刊
画家各自不同的个性、文化习染和美学追求决定了画家各自不同的风格。一套独特的视觉语言,展现了创作者的整体存在。画法、技巧、时代背景、个性、主题、内容、形式等,全部揽入创作的过程,经过复杂的酝酿经营,最后呈现在作品上独特而完整的景象,谓之风格。历经九十余年的精心笔耕和锐意创新,阳太阳已自成风格,有“太阳式山水”的称誉。本文对阳太阳山水画的艺术风格试作探析。  一、地域文化点燃艺术激情  从古至今,地域
期刊
中国画是世界绘画艺术的瑰宝,具有独特的东方神韵,经过历代画家的创造和改进,已经成为世界绘画领域中颇具特色的东方绘画的代表画种。  一、中国画诞生就是生命精神载体  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极其重视生命精神表现,艺术家在对自然的审美表现中有极强的主体意识,把人性的理念情感作为艺术的主要目的,它切中了当代艺术观念。如最早的山水画《游春图》仅仅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到了隋唐以后开始独立,到五代、北宋时期,山水
期刊
一、“新学”背景与“标准化”的艺术  20世纪初西画的科学写实的引入,源于留学思潮所谓“新学”背景的影响。这里既有文化的原因,更有历史的原因。  就20世纪早期中国美术教育史来说,就有李铁夫、林风眠等一大批人在救亡图存的政治背景下,创建中国美术教育体系,写实艺术被引入到中国画坛。西方科学写实与传统水墨在视觉传达、绘画理念、美学追求之间的矛盾,使近百年的中国画坛出现了重大的变化。  首先,在画坛革新
期刊
自1995年东渡日本留学之后,打工读书、完成学业、于2000年获东京多摩美术大学硕士学位,以艺术家身份居留永住。2005年又移民加拿大,开始漫长的北美之旅,——这就是画家桂森林走过的路。  从祖国大陆起步,和众多迷恋美术的同行一样,桂森林所关注的对象由静物、人物、直至风景,进行大量的写生训练,在教与学的同时逐步形成个人的风格,摸索自己的审美取向。尤其在异国他乡、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文化背景之下,接受另
期刊
1971年,美国《艺术新闻》刊发了琳达·洛克林的文章《为什么没有伟大的女性艺术家》标志着女性主义艺术史研究的真正开端,随后大量被艺术史遗忘的女性艺术家被陆续发掘并填补到艺术史的名单中,艺术史上的中国女性艺术家却踪迹罕见。潘玉良是中国绘画史上鲜有的历经磨难终成大器的女画家,她一生四千余幅作品显示了其艺术生命的顽强、人生境遇的坎坷、绘画成就的粲然,被称为“中国西洋画家中第一流人物”的女画家。“五四新生
期刊
戴民师傅  23岁那年,我依依惜别军营,未曾想到,不久便转而换上一身蓝色戎装,步入警营。踌躇满志的我心里没有一丝杂质,放眼望去,面前铺就的已然是幻想中熟悉的景象。然而,分配工作的头一天,内心平静的湖面就被一阵风吹得支离破碎。  那天,新警培训班宣布结束,一群生龙活虎的伙伴都等着师傅们领人。在我之前,陆续有人被师傅们带走,剩下的人彼此小声地指指点点,说某个人真幸运,师傅是警界闻名的先进模范,某个师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