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护理院老年冠心病患者58例,予西药常规治疗,口服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药物,再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g静脉滴注,连用14天。观察心电图的变化、中医证候变化及药物毒副作用。结果:治疗后胸痛疗效总有效率77.59%,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53.45%,中医证候疗效心悸、气短、头晕总有效率84.48%。结论: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疗效确切,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及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关键词冠心病;黄芪注射液;治疗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等病症范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机有年老体弱,心肾亏虚;寒邪内侵,痹阻胸阳等,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笔者在护理院工作采用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随机选择病例共58例,具有胸痹主症,诊断明确,年龄在65岁以上。其中试验组58例,年龄65~92岁,平均72.9岁,病程6~31年,平均12.8年。对照组50例,年龄60~89岁,平均66.8岁;病程5~29年,平均10.6年。合并高血压31例,高血脂23例,糖尿病18例,心律失常4例。
1.2病例选择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心痛协作组1989年6月修订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胸痹轻重分级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2]。
1.3治疗方法
患者充分休息,低脂饮食,西药常规治疗,口服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药物。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常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原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g静脉滴注,连用14天。
1.4观察指标
胸痛疗效、心电图的变化、中医证候(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及药物毒副作用。
2结果
2.1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15mV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2.2胸痛疗效
试验组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77.59%,其中显效15例(25.87%),有效30例(51.72%),无效13例(22.41%)。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36.00%,其中显效6例(12.00%),有效12例(24.00%), 无效32例(64.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
见表1两组胸痛疗效比较(n,%)
2.3心电图疗效
试验组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53.45%,其中显效10例(17.24%),有效21例(36.21%)无效27例(46.55%)。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22.00%,其中显效5例(10.00%),有效6例(12.00%), 无效39例(78.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
见表2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n,%)
2.4中医证候疗效
试验组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悸、气短、头晕总有效率84.48%,其中显效21例(36.21%),有效28例(48.27%),无效9例(15.52%)。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56.00%,其中显效10例(20.00%),有效18例(36.00%), 无效22例(44.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
见表3两组证候疗效比较(n,%)
2.5毒副作用
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及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3讨论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加重管腔阻塞,引起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或发生梗死的一种心脏病。本病为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等,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粥样斑块表面破损或斑块破裂,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3]。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的“胸痹”范畴。《素问?痹论篇》谓“心痹者,脉不能”,《金匮要略》中说“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明确地指出了冠心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所谓“本虚”即指脏气衰微,气血不足。“标实”指痰浊闭阻,血脉瘀滞。中老年人正气内虚,五脏渐衰,是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之说;气对血有推动、激发、固摄作用,血对气有营养、滋润作用,因而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说法[4],气虚血脉运行不畅,瘀于脉道,不通则痛,故治疗大法为补气活血[5]。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本品甘温,入脾、肺经,即善补益肺脾之气,有“补气之长”的美称。主要含皂苷、黄酮等,能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现代药理分析[6],黄芪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及抗氧自由基作用,可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并能通过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因此,以补气为主,兼以养心通脉的辨证治疗组,更符合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黄芪注射液选用黄芪为主要原料,其甘温益气,补气强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以振心阳。从上述三组列表中看出,试验组使用黄芪注射液后胸痛、心电图变化以及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黄芪注射液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S].中医杂志,1996,37(10):583.
[3]马爱群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173-175
[4]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1):149.
[5]兰珠、缪建华.重用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2):6264.
[6]李树青、牛成早、高霞.阻抗法对黄芪治疗冠心病的评价.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12(4):259.
关键词冠心病;黄芪注射液;治疗
冠心病属于中医的“胸痹”、“心痛”等病症范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其病机有年老体弱,心肾亏虚;寒邪内侵,痹阻胸阳等,病理性质多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笔者在护理院工作采用上海福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黄芪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7年1月至2007年10月随机选择病例共58例,具有胸痹主症,诊断明确,年龄在65岁以上。其中试验组58例,年龄65~92岁,平均72.9岁,病程6~31年,平均12.8年。对照组50例,年龄60~89岁,平均66.8岁;病程5~29年,平均10.6年。合并高血压31例,高血脂23例,糖尿病18例,心律失常4例。
1.2病例选择标准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急症心痛协作组1989年6月修订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报告《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1]。胸痹轻重分级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2]。
1.3治疗方法
患者充分休息,低脂饮食,西药常规治疗,口服硝酸酯类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阿司匹林等药物。合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常规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试验组在原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20~30mg静脉滴注,连用14天。
1.4观察指标
胸痛疗效、心电图的变化、中医证候(胸痛、胸闷、心悸、气短、头晕、乏力等)及药物毒副作用。
2结果
2.1疗效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7年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心律失常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心电图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静息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静息心电图ST段下降,治疗后回升0.15mV以上,但未正常,或主要导联倒置T波变浅达50%以上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未达以上标准。
2.2胸痛疗效
试验组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疗效总有效率77.59%,其中显效15例(25.87%),有效30例(51.72%),无效13例(22.41%)。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36.00%,其中显效6例(12.00%),有效12例(24.00%), 无效32例(64.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
见表1两组胸痛疗效比较(n,%)
2.3心电图疗效
试验组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53.45%,其中显效10例(17.24%),有效21例(36.21%)无效27例(46.55%)。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22.00%,其中显效5例(10.00%),有效6例(12.00%), 无效39例(78.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
见表2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n,%)
2.4中医证候疗效
试验组经黄芪注射液治疗后,心悸、气短、头晕总有效率84.48%,其中显效21例(36.21%),有效28例(48.27%),无效9例(15.52%)。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56.00%,其中显效10例(20.00%),有效18例(36.00%), 无效22例(44.00%),两组总有效率相比,有显著意义(P<0.01)。
见表3两组证候疗效比较(n,%)
2.5毒副作用
用药过程中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及毒副作用,使用安全。
3讨论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或阻塞,或在此基础上合并痉挛,血栓形成加重管腔阻塞,引起营养心脏的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缺血、缺氧或发生梗死的一种心脏病。本病为多种因素作用所致,主要危险因素有年龄、性别、血脂代谢紊乱等,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粥样斑块表面破损或斑块破裂,继而出血和血栓形成,引起冠状动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表现出一系列临床症状[3]。
冠心病属祖国医学的“胸痹”范畴。《素问?痹论篇》谓“心痹者,脉不能”,《金匮要略》中说“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明确地指出了冠心病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所谓“本虚”即指脏气衰微,气血不足。“标实”指痰浊闭阻,血脉瘀滞。中老年人正气内虚,五脏渐衰,是冠心病发病的根本原因。《素问.调经论》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之说;气对血有推动、激发、固摄作用,血对气有营养、滋润作用,因而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说法[4],气虚血脉运行不畅,瘀于脉道,不通则痛,故治疗大法为补气活血[5]。
黄芪为豆科多年生草本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本品甘温,入脾、肺经,即善补益肺脾之气,有“补气之长”的美称。主要含皂苷、黄酮等,能益气养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现代药理分析[6],黄芪有明显改善心功能及抗氧自由基作用,可减少氧自由基对心肌细胞的损害,保护心肌细胞功能,并能通过扩张血管而降低血压。因此,以补气为主,兼以养心通脉的辨证治疗组,更符合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黄芪注射液选用黄芪为主要原料,其甘温益气,补气强心,扶正祛邪,养心通脉,健脾利湿,以振心阳。从上述三组列表中看出,试验组使用黄芪注射液后胸痛、心电图变化以及胸闷、心悸等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黄芪注射液价格低廉,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临床命名标准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S].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81,9(1):75.
[2]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及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冠心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标准[S].中医杂志,1996,37(10):583.
[3]马爱群主编,内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1):173-175
[4]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8(1):149.
[5]兰珠、缪建华.重用黄芪的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观察.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1996,3(2):6264.
[6]李树青、牛成早、高霞.阻抗法对黄芪治疗冠心病的评价.中国心血管杂志,1997,12(4):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