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气胸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探讨不良结局的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第二新生儿科住院并诊断气胸的新生儿临床资料,按照胎龄分为早产组和足月组,按照结局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各组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气胸结局的因素。
结果全部患儿150例,男101例,女49例(2.06:1),死亡14例(9.3%),院外出生103例(68.7%),单侧气胸123例(82.0%)。早产组60例,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624~4 000 g,死亡5例(占早产组8.3%);足月组90例,胎龄37~42周,出生体重2 650~4 700 g,死亡9例(占足月组10.0%)。早产组胎膜早破≥24 h(26.7%)、出生时复苏(26.7%)、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30.0%)及诊断气胸前需机械通气(无创+有创)(56.7%)者比例明显高于足月组(12.2%、13.3%、3.3%及26.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膜早破≥24 h(OR=1.230,95% CI 3.800~3.940,P<0.05)、需要机械通气(OR=2.491,95% CI 1.322~4.694,P<0.05)及气胸后发生肺出血(OR=36.846,95% CI 5.840~232.462,P<0.05)增加死亡风险;1 min Apgar评分≥7分(OR=0.157,95% CI 0.032~0.761,P<0.05)降低气胸死亡风险。
结论新生儿气胸多发生于出生48h内,单侧为主;早产儿气胸多与围生因素有关;多种因素增加气胸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