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合理与趣味等诸方面有机结合的课外作业能够把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实际、个性发展与团体协作、学习与创造联系起来。优质的课程资源能够延展课堂教学,使课外作业丰富有趣,兼具有效性。通过多年使用北京仁爱教育研究所研发的初中英语教材《Project English》,笔者认为适时结合其内容,辅以有效的课外作业设置,能够帮助学生把课堂教学与课余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对课外作业设计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在国外,课外作业也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如在美国,教育者并不一概主张取消课外作业,而是对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外作业提出了建议,旨在课外作业设计如何能够科学合理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这种课外作业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紧密相连,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及其生活背景;在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并鼓励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知识的同时,又注重体现他们多个认知维度目标;在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这些作业设计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作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
在我国,进行中学课外作业有效性探究,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应试教育思想依旧存在。从教师角度看,部分教师既要面临学校内或明隐或显的各类评比,也要面临如何提高升学率的压力,他们继续延续满堂灌输,课后布置大量作业的习惯做法来弥补课堂训练过少的缺陷。這样的作业布置大都仅仅局限于简单地巩固再现课堂知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团体协作,社会实践,自主探究等基本涉及不到;从学生角度来看,作业量过大,作业布置重复性较多,作业没有体现出个性化特点,没有针对性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普遍过长,没有时间深入思考,没有时间去进行自主复习、预习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过难而抄袭或拖拉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从家长角度看,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除了要求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强迫他们参加各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调查问卷表明,作业过多过滥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最大原因。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忽视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减负当成归零,把限制当作解除,一味批判作业的不合理,甚至主张取消课外作业。他们没有认识到适度、合理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不了解即便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没有片面的取消作业布置,而是对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外作业提出建议,“教育有心,学者得益”。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课外作业不仅仅是巩固老师所讲知识,更是协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外作业是否成为负担,问题的关键在于其能不能科学有效的设计,在于其如何更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有效的课外作业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续,是其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坚实桥梁,是帮助其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完善其个性特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究竟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等问题成了摆在我们这些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面前需殚精竭虑去探索解决的难题。
为了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形式,我们主要从课外作业精准性、综合协调性、趣味性、合作性、自主性、层次性、实践性方面为研究导向。在“精准性”方面。要求教师抓住巩固与消化要点,注重知识向能力转化。在“趣味作业”方面。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水平且感兴趣的作业形式如:朗读录音作业、唱一唱、画一画等书面与口头作业;从英语对话表演等合作方面设计学生共同完成的作业;设计作业完成时间的不统一、完成形式不统一和完成成果不统一的作业,尊重学生个性、体现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设计制作类作业、调查报告、口语交流等作业,给学生搭建交流、演习的平台。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学生乐于接受这类作业,完成效果也很好。(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对课外作业设计做了有益的改进尝试,诸如“开放性作业”、“主体性作业”、“发展性作业”等,创新设计层出不穷,在丰富作业形式、激发学生作业兴趣方面取得了不少宝贵经验。在国外,课外作业也一直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如在美国,教育者并不一概主张取消课外作业,而是对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外作业提出了建议,旨在课外作业设计如何能够科学合理并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这种课外作业和学生的个人情况紧密相连,适合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及其生活背景;在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并鼓励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知识的同时,又注重体现他们多个认知维度目标;在英国,中小学生课外作业主要有四种类型:(1)实践作业。(2)书面作业。(3)口头、听力作业;(4)表演作业。这些作业设计给我们的启发就是:教师应该更多的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设计作业,而不应该仅从完成自身教学或增长学生知识的角度设计作业;作业的内容和要求应因人而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特长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合力。
在我国,进行中学课外作业有效性探究,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一方面,应试教育思想依旧存在。从教师角度看,部分教师既要面临学校内或明隐或显的各类评比,也要面临如何提高升学率的压力,他们继续延续满堂灌输,课后布置大量作业的习惯做法来弥补课堂训练过少的缺陷。這样的作业布置大都仅仅局限于简单地巩固再现课堂知识,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团体协作,社会实践,自主探究等基本涉及不到;从学生角度来看,作业量过大,作业布置重复性较多,作业没有体现出个性化特点,没有针对性等。学生完成作业时间普遍过长,没有时间深入思考,没有时间去进行自主复习、预习或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这些都严重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更重要的是制约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过难而抄袭或拖拉而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从家长角度看,部分家长“望子成龙”心切,除了要求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外,还强迫他们参加各种补习班,加重了学生学习的负担。调查问卷表明,作业过多过滥是导致学生厌学的最大原因。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家长、学生忽视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减负当成归零,把限制当作解除,一味批判作业的不合理,甚至主张取消课外作业。他们没有认识到适度、合理课外作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不了解即便教育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没有片面的取消作业布置,而是对如何进一步改进课外作业提出建议,“教育有心,学者得益”。作为教学环节之一的课外作业不仅仅是巩固老师所讲知识,更是协调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课外作业是否成为负担,问题的关键在于其能不能科学有效的设计,在于其如何更能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
有效的课外作业能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是课堂教学活动的补充和延续,是其掌握所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坚实桥梁,是帮助其实现多元化发展的有力保证;在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高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才能以及完善其个性特质具有重要的意义。究竟什么样的作业设计才会对学生的发展更加有效等问题成了摆在我们这些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面前需殚精竭虑去探索解决的难题。
为了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的形式,我们主要从课外作业精准性、综合协调性、趣味性、合作性、自主性、层次性、实践性方面为研究导向。在“精准性”方面。要求教师抓住巩固与消化要点,注重知识向能力转化。在“趣味作业”方面。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已有知识经验水平且感兴趣的作业形式如:朗读录音作业、唱一唱、画一画等书面与口头作业;从英语对话表演等合作方面设计学生共同完成的作业;设计作业完成时间的不统一、完成形式不统一和完成成果不统一的作业,尊重学生个性、体现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的作业;设计制作类作业、调查报告、口语交流等作业,给学生搭建交流、演习的平台。实践证明效果良好,学生乐于接受这类作业,完成效果也很好。(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