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镜》周刊敢于向中国撒泼,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得追究到这片土壤。
《明镜》是德国最著名的周刊之一,每周的平均发行量近110万册。该杂志自称是“德国最重要的,且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但就是这本影响力巨大的刊物充当了西方反华阵营的先锋官,成了西方世界污蔑中国的集大成者。
从妄言中国掠夺德国财富,到给在德华人统统扣上间谍帽子,再到污蔑中国政府背叛奥运精神,甚至为“藏独”摇旗呐喊……一桩桩一件件都与《明镜》有绝大的干系。
专与政府唱反调
汉堡市中心有一条街叫Brands-Twiete。这条看似不起眼的街却是60年来德国著名新闻杂志《明镜》周刊的出版总部所在地。1946年《明镜》周刊由英国占领军在汉诺威创办,当时叫《周刊》,1947年由德国人接手。杂志的第一任主编是鲁道夫·奥格斯坦。杂志创刊初期,年轻的编辑们就确立了《明镜》的主旨:政治批评与严肃的政治评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里,《明镜》周刊始终锋芒毕露,矛头总是指向权势阶层和一切腐败现象,这也使得它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在1950年到1960年的10年当中,联邦德国政府十分黑暗。由奥格斯坦率领的《明镜》周刊首先向政府发起进攻,写了大量十分尖锐的政治评论。因此,奥格斯坦被称为“民主突击炮”。
《明镜》最具锋芒的一次事件发生在1962年,当年的10月10日,《明镜》刊登了一篇长篇报道,详细介绍了联邦德国和北约组织的军事实力,并且对北约军事演习得出的结果,作出了令人悲观的预测。联邦德国国防部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泄密和通敌行为,于是请求联邦检察官强行搜查《明镜》,扣押了《明镜》在联邦德国汉堡办公室和档案室的重要档案,并且向法院起诉,追究杂志发行人和编辑的责任。
此事甚至牵连当时的总理及州长,在联邦德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公众广泛的声援和抗议,联邦德国法院作出了《明镜》无罪的判决。一时间《明镜》发行量直线上升,它终于在联邦德国传媒界站稳脚跟,成为真正的主流杂志。
向中国发飙
《明镜》这个搅屎棍的角色如果继续在国内发挥自己的作用,倒不失为媒体的一个楷模,可惜的是,它把这种劲道都使到中国的身上,而且极不厚道。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明镜》周刊从2006年至今发表过的反华代表作。
代表作一:《明镜》周刊在2006年9月11日刊登了题为“来自远东的进攻——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的封面报道。这篇报道以及其后续几期的内容都是为了推介一本名为《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一书的观点。其主要观点是宣揚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威胁,声称所有工业发达国家都正面临着所谓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富裕的抢夺。此书问世后不久,作者施泰因加特受到了上任仅一年的默克尔总理的接见,德国媒体高调报道了这次探讨“新对华政策”的总理府之会。
代表作二:2007年8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的第一天,《明镜》周刊又抛出了《沙粒原理》的辱华文章。
《沙粒原理》一文不仅以耸人听闻的数据和不符合逻辑的猜测把所有在德中国留学生、科学家、员工和企业家全盘怀疑为中国间谍,还侮辱性地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骗子人民共和国”,狂言中国不仅抢劫德国政府秘密,还抢劫德国人民的财产。
代表作三: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明镜》周刊的反华举动更是接连不断。2008年4月7日出版的《明镜》周刊,封面是以铁丝网编成的奥运五环配以中国党代会的图片。封面导语赫然写着:“看看中国政府是如何压制人民和背叛奥运会的。”5月8日出版的一期则是以达赖喇嘛及“藏独”分子为封面,配的文字是达赖喇嘛呼吁全世界帮助藏人。
代表作四: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举国上下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政府救灾工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但德国《明镜》周刊却依旧坚持反华本色。5月14日,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刊登其驻华记者瓦格纳的评论文章,无端冷血地指责中国政府“把灾难变成公关行动”。
一切都是中国的错
其实,《明镜》周刊敢于向中国撒泼,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得追究到这片土壤。德国媒体反华已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德国媒体就对中国崛起持批评态度。
德国人把一切罪过都归结到中国人身上。他们的牛奶涨价了,说中国人喝得太多了;德国面包涨价了,也是中国人干的;德国人失业了,怪中国人太勤奋。2007年,德国卫星一台的一个节目里居然质问一位买了中国产的苹果的顾客,你不知道这苹果是中国产的吗?中国产的苹果排放的二氧化碳也特别多。言下之意,为了保护环境,不能买中国食品。
2007年2月,德国的一家中餐馆发生灭门惨案,《明镜》周刊想当然地就说德国有大量的中国黑社会成员,还有具体数字,搞得中国人都是黑社会似的。结果,调查显示惨案是越南黑帮“三合会”干的。
能够反映德国对华态度最恰当的例子当属磁悬浮列车了。2003年中德友好时期,德国卖给了上海磁悬浮列车(注意,他们是坚决不卖磁悬浮技术的)。2006年,在德国,磁悬浮控制列车在试运行途中与一辆维修车相撞,当场死亡25人,4人重伤。由于这场重大事故使得克虏伯公司考虑把这个技术尚有缺陷的磁悬浮高价兜售给中国算了,但德国政府认为,肉烂了也只能烂在锅里,阻扰把此项技术出口。中国在得不到技术的情况下,加紧了研发并且小有成绩,德国人看不顺眼,开始在媒体上造谣说中国人偷了德国的技术。
不少在德的外国人都有这种感觉,德国人对待外民族非常冷漠、自私,多数德国人就是觉得自己比外国人都强。而当外国人表现出比他们还强的时候,他们才会带着嫉妒地佩服你。
默克尔,纵容反华的幕后黑影
《明镜》周刊对中国的极端仇视,显然不能用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所谓“新闻自由”来解释。如果考虑到《明镜》反华表演和默克尔上台的某种联系,则情况就不言自喻了。
默克尔生于苏联控制下的民主德国,她长期以来就对共产主义极端仇视,默克尔在上台初始就对中国做了一些和过去不同的原则性的批评。她在首次出访华盛顿时就说,中国是一个不遵守任何规则的国家,西方必须共同对抗中国。
默克尔的政策调整反映出德国政界和媒体对中国崛起的怀疑和戒心,以及德国对华政策从合作到防备的调整转变。
去年9月,她开始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在访华后不久就会见了达赖喇嘛,此举造成中德关系的全面倒退。德国执政的联盟党议会党团更是在去年10月推出新的亚洲战略文件,强调中国和西方意识形态不同,认为中国崛起对西方构成体制上的挑战。这篇充斥着意识形态对立和新冷战味道的战略文件更加毒化了中德两国政治上的互信合作氛围。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明镜》周刊的极端反华举动也就让人不难理解了。
《明镜》是德国最著名的周刊之一,每周的平均发行量近110万册。该杂志自称是“德国最重要的,且在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但就是这本影响力巨大的刊物充当了西方反华阵营的先锋官,成了西方世界污蔑中国的集大成者。
从妄言中国掠夺德国财富,到给在德华人统统扣上间谍帽子,再到污蔑中国政府背叛奥运精神,甚至为“藏独”摇旗呐喊……一桩桩一件件都与《明镜》有绝大的干系。
专与政府唱反调
汉堡市中心有一条街叫Brands-Twiete。这条看似不起眼的街却是60年来德国著名新闻杂志《明镜》周刊的出版总部所在地。1946年《明镜》周刊由英国占领军在汉诺威创办,当时叫《周刊》,1947年由德国人接手。杂志的第一任主编是鲁道夫·奥格斯坦。杂志创刊初期,年轻的编辑们就确立了《明镜》的主旨:政治批评与严肃的政治评论。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里,《明镜》周刊始终锋芒毕露,矛头总是指向权势阶层和一切腐败现象,这也使得它获得了很好的口碑。
在1950年到1960年的10年当中,联邦德国政府十分黑暗。由奥格斯坦率领的《明镜》周刊首先向政府发起进攻,写了大量十分尖锐的政治评论。因此,奥格斯坦被称为“民主突击炮”。
《明镜》最具锋芒的一次事件发生在1962年,当年的10月10日,《明镜》刊登了一篇长篇报道,详细介绍了联邦德国和北约组织的军事实力,并且对北约军事演习得出的结果,作出了令人悲观的预测。联邦德国国防部认为,这是一种严重的泄密和通敌行为,于是请求联邦检察官强行搜查《明镜》,扣押了《明镜》在联邦德国汉堡办公室和档案室的重要档案,并且向法院起诉,追究杂志发行人和编辑的责任。
此事甚至牵连当时的总理及州长,在联邦德国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由于公众广泛的声援和抗议,联邦德国法院作出了《明镜》无罪的判决。一时间《明镜》发行量直线上升,它终于在联邦德国传媒界站稳脚跟,成为真正的主流杂志。
向中国发飙
《明镜》这个搅屎棍的角色如果继续在国内发挥自己的作用,倒不失为媒体的一个楷模,可惜的是,它把这种劲道都使到中国的身上,而且极不厚道。让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明镜》周刊从2006年至今发表过的反华代表作。
代表作一:《明镜》周刊在2006年9月11日刊登了题为“来自远东的进攻——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的封面报道。这篇报道以及其后续几期的内容都是为了推介一本名为《为富裕进行的世界大战》一书的观点。其主要观点是宣揚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威胁,声称所有工业发达国家都正面临着所谓来自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对富裕的抢夺。此书问世后不久,作者施泰因加特受到了上任仅一年的默克尔总理的接见,德国媒体高调报道了这次探讨“新对华政策”的总理府之会。
代表作二:2007年8月27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的第一天,《明镜》周刊又抛出了《沙粒原理》的辱华文章。
《沙粒原理》一文不仅以耸人听闻的数据和不符合逻辑的猜测把所有在德中国留学生、科学家、员工和企业家全盘怀疑为中国间谍,还侮辱性地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称为“骗子人民共和国”,狂言中国不仅抢劫德国政府秘密,还抢劫德国人民的财产。
代表作三: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明镜》周刊的反华举动更是接连不断。2008年4月7日出版的《明镜》周刊,封面是以铁丝网编成的奥运五环配以中国党代会的图片。封面导语赫然写着:“看看中国政府是如何压制人民和背叛奥运会的。”5月8日出版的一期则是以达赖喇嘛及“藏独”分子为封面,配的文字是达赖喇嘛呼吁全世界帮助藏人。
代表作四: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举国上下全力投入抗震救灾,政府救灾工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但德国《明镜》周刊却依旧坚持反华本色。5月14日,德国《明镜》周刊在线刊登其驻华记者瓦格纳的评论文章,无端冷血地指责中国政府“把灾难变成公关行动”。
一切都是中国的错
其实,《明镜》周刊敢于向中国撒泼,一个重要的原因还得追究到这片土壤。德国媒体反华已经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德国媒体就对中国崛起持批评态度。
德国人把一切罪过都归结到中国人身上。他们的牛奶涨价了,说中国人喝得太多了;德国面包涨价了,也是中国人干的;德国人失业了,怪中国人太勤奋。2007年,德国卫星一台的一个节目里居然质问一位买了中国产的苹果的顾客,你不知道这苹果是中国产的吗?中国产的苹果排放的二氧化碳也特别多。言下之意,为了保护环境,不能买中国食品。
2007年2月,德国的一家中餐馆发生灭门惨案,《明镜》周刊想当然地就说德国有大量的中国黑社会成员,还有具体数字,搞得中国人都是黑社会似的。结果,调查显示惨案是越南黑帮“三合会”干的。
能够反映德国对华态度最恰当的例子当属磁悬浮列车了。2003年中德友好时期,德国卖给了上海磁悬浮列车(注意,他们是坚决不卖磁悬浮技术的)。2006年,在德国,磁悬浮控制列车在试运行途中与一辆维修车相撞,当场死亡25人,4人重伤。由于这场重大事故使得克虏伯公司考虑把这个技术尚有缺陷的磁悬浮高价兜售给中国算了,但德国政府认为,肉烂了也只能烂在锅里,阻扰把此项技术出口。中国在得不到技术的情况下,加紧了研发并且小有成绩,德国人看不顺眼,开始在媒体上造谣说中国人偷了德国的技术。
不少在德的外国人都有这种感觉,德国人对待外民族非常冷漠、自私,多数德国人就是觉得自己比外国人都强。而当外国人表现出比他们还强的时候,他们才会带着嫉妒地佩服你。
默克尔,纵容反华的幕后黑影
《明镜》周刊对中国的极端仇视,显然不能用东西方文化差异和所谓“新闻自由”来解释。如果考虑到《明镜》反华表演和默克尔上台的某种联系,则情况就不言自喻了。
默克尔生于苏联控制下的民主德国,她长期以来就对共产主义极端仇视,默克尔在上台初始就对中国做了一些和过去不同的原则性的批评。她在首次出访华盛顿时就说,中国是一个不遵守任何规则的国家,西方必须共同对抗中国。
默克尔的政策调整反映出德国政界和媒体对中国崛起的怀疑和戒心,以及德国对华政策从合作到防备的调整转变。
去年9月,她开始挑战中国的核心利益,在访华后不久就会见了达赖喇嘛,此举造成中德关系的全面倒退。德国执政的联盟党议会党团更是在去年10月推出新的亚洲战略文件,强调中国和西方意识形态不同,认为中国崛起对西方构成体制上的挑战。这篇充斥着意识形态对立和新冷战味道的战略文件更加毒化了中德两国政治上的互信合作氛围。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明镜》周刊的极端反华举动也就让人不难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