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填报志愿时,常出现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兴趣不一致的情况。当双方意见产生分歧时,该怎么办?
一、为什么会产生分歧
家长与孩子产生分歧大多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另一个是孩子想摆脱家长的控制。分歧的产生,可能是这两个原因中的某一个在发生作用,也可能是两个原因同时发生作用。
1.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
家长毕竟比孩子多了几十年的人生阅历,知道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他们考虑较多的问题是所选专业是否容易就业、是否工作稳定,但对所选专业是否契合孩子的兴趣考虑得较少。孩子则相反,他们涉世不深,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偏向理想主义;同时对自身的兴趣爱好比较了解,且对一些专业课程,有时比家长了解得还要多(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
2.源自孩子隐性的反抗
有时孩子的意见与家长产生分歧,并不是表面上显现的彼此观点的不同,而是因为孩子感觉到了家长的控制,所以他们要反抗(这种反抗有时深藏在潜意识里,个体自身都察觉不到),填报志愿给了他们一次合理挑战父母权威的机会。这一现象在那些父母比较强势的家庭中出现较多,孩子自主填报志愿主要基于对自主选择权利的渴求。
二、家长请注意
1.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不是说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而是说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要肯定孩子在选择上的亮点,不要一开始就去否定。家长要相信孩子也是有判断力的,并非完全无知,他们虽然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但收集网络资料的能力、从同龄人那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远超父母。
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后,反抗的情绪会逐渐消散。家长此时应该认真考虑孩子观点中的合理性,然后再缓缓说出自己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争取与孩子达成一致。家长不要总是强调自己“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因为父母的路是父母的,不是孩子的,再多的经验,也只能用来参考,不能用来代替。
2.保护孩子的天性
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观点,那家长要学会接受。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少孩子在家长的软硬兼施之下,选择了家长觉得实用的、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专业,结果学习过程非常痛苦。有的孩子读完大一就开始转专业;有的孩子坚持读完大三了,还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还有的孩子甚至毕业后不去工作,因为实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有些孩子从小就展露出强烈的个性与自我,表现出对某些方面有强烈的兴趣,或者说他的性格特征已经决定了他适合做哪类的工作,这类孩子的家长需格外保护孩子的天赋。
三、同学请注意
1.做一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该测评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
很多高三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单纯凭着自己一时的兴趣去选专业,这样做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有时自以为是的兴趣,其实坚持不了很久(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表面)。而霍兰德的测评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我。
2.心平气和地谛听父母的建议,不要父母一给建议就反抗
同学们要承认自己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也要承认父母的建议也许片面但并非完全没有参考价值,与父母一起对各自中意的专业做进一步了解并及时分享,了解彼此所持的立场的出发点是什么,所选专业以后可能会带来怎样的职业生涯。
虽然存在分歧,但家长与孩子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所以完全有可能進行面对面的平等沟通,一起进行各专业的利弊分析。最后,笔者送给大家《论语》里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祝愿同学们都能选上心仪的专业,不留遗憾,鹏程万里。
一、为什么会产生分歧
家长与孩子产生分歧大多为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另一个是孩子想摆脱家长的控制。分歧的产生,可能是这两个原因中的某一个在发生作用,也可能是两个原因同时发生作用。
1.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等
家长毕竟比孩子多了几十年的人生阅历,知道生活不只有“诗和远方”,他们考虑较多的问题是所选专业是否容易就业、是否工作稳定,但对所选专业是否契合孩子的兴趣考虑得较少。孩子则相反,他们涉世不深,对未来的人生规划偏向理想主义;同时对自身的兴趣爱好比较了解,且对一些专业课程,有时比家长了解得还要多(尤其是一些文化水平不高的家长)。
2.源自孩子隐性的反抗
有时孩子的意见与家长产生分歧,并不是表面上显现的彼此观点的不同,而是因为孩子感觉到了家长的控制,所以他们要反抗(这种反抗有时深藏在潜意识里,个体自身都察觉不到),填报志愿给了他们一次合理挑战父母权威的机会。这一现象在那些父母比较强势的家庭中出现较多,孩子自主填报志愿主要基于对自主选择权利的渴求。
二、家长请注意
1.尊重孩子
尊重孩子不是说一定要尊重孩子的选择,而是说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要肯定孩子在选择上的亮点,不要一开始就去否定。家长要相信孩子也是有判断力的,并非完全无知,他们虽然没有正式步入社会,但收集网络资料的能力、从同龄人那里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远超父母。
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肯定后,反抗的情绪会逐渐消散。家长此时应该认真考虑孩子观点中的合理性,然后再缓缓说出自己的建议,让孩子自己去思考,争取与孩子达成一致。家长不要总是强调自己“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要多”,因为父母的路是父母的,不是孩子的,再多的经验,也只能用来参考,不能用来代替。
2.保护孩子的天性
如果孩子坚持自己的观点,那家长要学会接受。因为在现实生活当中,不少孩子在家长的软硬兼施之下,选择了家长觉得实用的、发展前景比较好的专业,结果学习过程非常痛苦。有的孩子读完大一就开始转专业;有的孩子坚持读完大三了,还退学重新参加高考;还有的孩子甚至毕业后不去工作,因为实在不喜欢自己的专业。
有些孩子从小就展露出强烈的个性与自我,表现出对某些方面有强烈的兴趣,或者说他的性格特征已经决定了他适合做哪类的工作,这类孩子的家长需格外保护孩子的天赋。
三、同学请注意
1.做一做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
该测评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霍兰德认为,个人职业兴趣特性与职业之间应有一种内在的对应关系。根据兴趣的不同,人格可分为研究型(I)、艺术型(A)、社会型(S)、企业型(E)、传统型(C)、现实型(R)六个维度,每个人的性格都是这六个维度的不同程度组合。
很多高三生,对社会了解不多,单纯凭着自己一时的兴趣去选专业,这样做其实是有一定风险的,因为有时自以为是的兴趣,其实坚持不了很久(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了解、对专业的了解,都只停留在表面)。而霍兰德的测评能帮助学生更准确地认识自我。
2.心平气和地谛听父母的建议,不要父母一给建议就反抗
同学们要承认自己没有多少社会经验,也要承认父母的建议也许片面但并非完全没有参考价值,与父母一起对各自中意的专业做进一步了解并及时分享,了解彼此所持的立场的出发点是什么,所选专业以后可能会带来怎样的职业生涯。
虽然存在分歧,但家长与孩子的最终目标是一样的,所以完全有可能進行面对面的平等沟通,一起进行各专业的利弊分析。最后,笔者送给大家《论语》里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祝愿同学们都能选上心仪的专业,不留遗憾,鹏程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