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膜缝线固定后房型人工晶状体位置与视力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ilm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无晶状体眼后房型巩膜缝线固定人工晶状体(IOL)的位置并探讨其与虹膜、房角结构的解剖关系及其与视力预后的关系.方法 为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在我院行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同定术的患者32例(32只眼),应用超声活体显微镜观察眼前段组织与IOL位置的关系,并分为IOL偏斜组和无偏斜组;根据襻的位置分为双襻固定组和单襻固定组.术后随访6~18个月,观察视力变化情况.采用CMH校正的秩和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只眼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2只眼无变化.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IOL无明显倾斜或偏心.超声活体显微镜检查发现9只眼IOL位置倾斜,2只眼偏心.IOL位置有或无偏心倾斜的两组患者术后最佳矫正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6,P<0.05).12只眼(37.5%)的IOL双襻位于睫状沟内,20只眼(62.5%)的IOL一襻位于睫状沟,另一襻分别在虹膜背(3.0%)、睫状体冠部(43.8%)、睫状体扁平部(9.4%)或玻璃体腔内(6.3%).IOL双襻或单襻位于睫状沟固定,两组间视力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26,P>0.05).结论 后房型IOL巩膜缝线固定术现有的缝襻方式不能保证将双襻准确固定在睫状沟,IOL位置有无倾斜、偏心影响术后的最佳矫正视力,襻位置的变异与视力预后无明显关系。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眼眶转移性肿瘤的疾病种类,总结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经病理学确诊的眼眶转移性肿瘤患者30例,总结其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征象.结果 常见眼眶转移性肿瘤的前3位分别是:乳腺癌、肺癌和肝癌.男性以肝癌和肺癌多见,女性以乳腺癌和肺癌多见.男女比例1∶1.儿童和中老年是两个好发年龄段.50%患者以眼部表现首诊.乳腺癌病程最长,转移性母细胞
目的 探讨脱细胞猪角膜基质的生物相容性,评价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组织作供体的可行性,观察支架材料的细胞化情况和种子细胞的存活情况.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完全随机化设计的方法,用Dispase-Triton-X-100处理猪角膜基质,脱去角膜细胞;以角膜基质囊袋内植入的方法,观察异种角膜基质植入后的生物相容性,A组:脱细胞猪角膜基质,B组:新鲜猪角膜基质,C组:空白对照组.以组织工程化雄性角膜上皮组织为
期刊
以往有学者曾设想通过视神经挤压、部分切断、增高眼压和注入血管收缩剂等方法建立视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但局限于前部视神经损伤的模型比较难得.作者通过光动力方法诱导建立了鼠前部视神经损伤模型,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观察,报道如下。
期刊
期刊
红斑痤疮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炎性疾病,常累及患者面部皮肤和眼部.面部常表现为额、颊、鼻及下颌部的皮肤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及皮脂腺增生,临床上容易识别;若患者眼部受累,其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难于辨认,易致临床医师误诊.2007年我院诊治2例红斑痤疮并发双眼病变患者,现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近立体视改善的方法和手段,为临床改善人工晶状体眼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随机收录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46例(92只眼),平均年龄(61.3±5.5)岁.其中单眼人工晶状体眼24例(A组),双眼人工晶状体眼22例(B组).测量调节幅度、相对调节、近附加、近立体视.对被收录者人工晶状体眼的一般资料及近附加等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对受检
目的 探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经预防性激光治疗的效果.方法系列病例研究.选择双眼黄斑部均有软性玻璃膜疣(均10个)的患者10例(10只眼),对玻璃膜疣数量多者行氩激光c型光凝治疗,对侧眼(10只眼)作为自身对照.检查患者治疗前后矫正视力和Amsler表视力.患者随诊时间均超过8年,平均98.5个月.激光治疗后8年,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情况;激光治疗后2年,检查视网膜对比敏感度;
Coats病是一种以视网膜毛细血管和微血管异常扩张为特征,常伴有视网膜内或视网膜下脂质渗出,甚至发生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该病好发于婴幼儿或青少年男性,多单眼发病。
期刊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60岁.因右眼视力急剧下降20 d,于2007年6月29日来我院就诊.患者2个月前因胆管癌行肿瘤切除术,术后进行化学治疗,因感染接受大量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治疗.20 d前右眼突然出现眼前黑影、视物模糊、眼红等症状,在外院就诊,诊断为葡萄膜炎,给予糖皮质激素和抗生素治疗后炎性反应减轻,但视力无明显提高。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