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晚晴以降,国人的出洋旅行往往带着十足的目的——或访问,或考察,而康有为的十六年海外周游亦是如此——他虽是因百日维新失败,而被迫“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但他“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的考察生活,仍然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他认为晚清中国已经病入膏肓,必需有一位“耐苦不死之神农,使之遍尝百草,而后神方大药可成,而沉疴乃可起耶……”,这位神农,他认为就是自己,而他的欧洲十一国之游则是“遍尝百草”,意图寻找医治中国沉疴的“神方大药”。康有为自述称:“十六年于外,无所事事,考政治乃吾专业也。”
旅行对康有为,并非陌生之事。他幼时祖父和大伯常带他周游四方,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而其所生长的岭南故乡,自明代中西交通之始,即成为了门户之一,如此种种在他心中种下周游世界之壮志。1848年,徐继畲《瀛环志略》在福州岀版了初刻本(戊申本),20年后始得到海内士子们的重视。1874年,康有为十七岁,“涉猎群书为多,始见《瀛环志略》地球图,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
1898年,因变法失败,康有为乘英国“重庆号”轮船南下,次日凌晨,奉命逮捕康有为的军队便包围了他京城的住处,将其弟康广仁捕杀。接着对他进行京津陆海大型搜捕,全国缉拿,谓“康有为进丸毒弑大行皇帝,着即行就地正法。”康有为被迫托足海外,作政治流亡者。他终于有机会亲身踏访那些纸上的国名地名,一一验证其上所记所载。
浮海居夷
起初,康有为落足日本,但1899年2月,迫于清廷压力,日本外务省赠与旅费,请康有为离境。他只得离开日本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此后,他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居住了一段时间。华侨冯俊卿帮他在加拿大购置了房屋,进行了装修,并给房屋取了一个名字“廖天室”。此处岛屿众多,周边则是皑皑的雪山。康有为每天游一个小岛,泛舟吟唱,饱览北美的奇异风光。他还在墨西哥住了半年,认真考察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他对印第安文化尤为感兴趣。通过研究,他大胆推测印第安人可能是中国人的后裔,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注意。
但这一段时间,康有为的四处奔波还抱持着借助英人力量推倒那拉氏政权的打算,自比赴秦请援的楚臣,“本亟欲有所作为,行色匆匆间无心于观摩游览”。康有为实际专注漫游世界的时间主要在1901至1909年间。因为此后革命之事日渐渺茫,而他羁留海外时日既久,心境亦开始趋于平复。“浮海居夷吾亦乐,花阴徒倚作桃源”(《槟屿月夜倚阑》),1901年夏,康有为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安居数月,闻中国局势,感到无力回天。他作诗谓:“人生若飞鸟,太空自飞没。踪迹皆偶留,长久同仓卒”。
1902年初,康有为在以产茶和小火车著名的印度大吉岭居住时,亦称此地可“异域年阑托隐沦”。他在大吉岭修筑草亭,名为须弥雪亭,居住了一年多,至1903年春末方始离去。这里离喜马拉雅山不过80公里。他在女儿康同璧的陪同下,骑马攀登喜马拉雅山南麓,在“世界屋脊”上走了九天,体验了一段非凡的探险生活。
1903年,康有为回到中国香港。不久,康有为策划了一次欧洲之行,1904年,康有为自香港启行,从印度洋入地中海,游历了“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意志、法兰西、英吉利十一国”。
这次游历,他更多将目光放在所到之国的人文、风土、地理、民情。将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思索、观点相比照,以寻找一适宜的政治之路给中国。因此他这一路 “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尤其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游历感触颇多,都记录在了后来出版的《意大利游记》和《法兰西游记》两本书中。
欧游记
康有为1904年2月从香港出发,先去槟榔屿,短暂停留后,从槟榔屿到锡兰,换船西行,5月2日抵達意大利的布林底西港,然后游历那不勒斯、庞贝古城、维苏威火山、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等地,14日离意入瑞士境,他在意大利待的时间也就两周,看的东西却不少。
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实际大半篇幅是在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中悠游,他平生游踪所至,最关注古物保存,把古物古迹视作文教政俗的物质财富,可以“启发国人之聪明,感动国人之心志”,康有为对比发现,中国宫室多以木构,而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善用石材,这使得中国的古建筑保存更为困难;古器文物更是“自周秦至今,大厄凡七,小厄不可数焉”,致使秦汉文明“无实形指睹”,进而教读不懂汉籍的西人过客“尊称罗马,而轻我无文”。
他游了罗马建筑,对于罗马的教堂建筑赞不绝口,说即使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若论壮丽,移于罗马亦不免郐下无讥了,但又写了一篇《罗马宫室不如中国秦汉时》,说他听说古罗马建筑妙丽,十分倾仰,这次来了才知道古罗马建筑不如《三辅黄图》《汉书》所述秦汉盛时。
看了摩色画(马赛克镶嵌画)与教皇像,他也能赏其美好,感叹中国的孔教甚少诸圣的专庙,然而随后话锋一转,谓:“彼敬教愈甚,而教力之压愈甚,于是有千年之‘黑暗世界’”,认为孔子的理论“敷教在宽,不尚迷信,故听人自由,压制最少。”
在游了罗马元老院旧址后,康有为则写了一篇《议院之制必发生于西》的文字。这些游记文章大多是借题发挥,运用经验知识和所见所闻,纵论中国的历史、政俗,其中精华与糟粕杂陈,真理与谬误互现。
1904年至1907年间,康有为曾三度游瑞士,他的《瑞士游记》中对其境内的湖光山色称赏不绝。开篇即言,“瑞士非国也,欧洲之大公园也”,称其“四季宜人,夏则青草绿林,可以避暑;冬则危崖大雪,又能以大湖消寒”。康有为在游记中以他惯用的夸张语气说:“天下山水之胜美聚丽既瑞士为第一,而瑞士之妙丽胜美以攎顺为第一。”这里说的“攎顺”即卢塞恩(Lucerne),以其皮拉图斯山之风光而著名,康有为用“危峰颠白雪”“明月常照人”来状写其景观。康有为对此地很喜爱,甚至还注意到日内瓦等地的房价,或许表示他曾有长住此地的愿望。当时的康有为已与华裔姑娘何金兰结婚,她通晓英语,两人相偕游历欧洲,有家有室,想安定下来也不足为怪。 此后,他又经奥地利、匈牙利、丹麦,一路到了北欧国家瑞典,然后经荷兰、比利时至德意志。在荷兰,他参观游览了沙俄彼得大帝隐姓埋名、易服学艺的造船厂遗址,并购买彼得大帝遗像数十幅,寄赠国内友人。不久,他去往巴黎,再游法国。由于1905年出版《意大利游记》之后,康有为事务繁多,原定继续写的瑞士、奥地利、匈牙利等国游记都搁浅未成。直到1907年,才出版了《法兰西游记》,其中大半篇幅都在叙述法国大革命,以论证自己“只可立宪不可革命”的态度。
还是在1904年,康有为路过瑞典时,便被这里的风情吸引,他在游记中形容瑞典的美景时写道:“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山……欲徙宅居之。”他这时手中颇为富裕,斥资买下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为盐湖浴场)地区的一座小岛,并在岛上建起中国式园林,取名“北海草堂”。据考证,为购买此处小岛,康有为花了2.8万克朗买下,又花了几千克朗进行修缮。“房屋虽非广大,但约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家具及装饰极其豪华,似乎颇为富裕。”
在瑞典生活期间,康有为走访了城镇乡村,参观了监狱和贫民窟,闲暇时到歌剧院、皇宫和公园走走。三年后,康有为离开久居的瑞典,又踏上行程,这次首先游西班牙南部古城,寻访伊斯兰文化的历史痕迹和残余风物。中古时代,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开创过辉煌的伊斯兰教文明。直至1492年,格拉纳达末王穆罕默德七世向伊莎贝尔一世和斐迪南二世交出王权之钥。康有为的行程追溯着摩尔王朝之历史演进踪迹,依次游历托莱多、科尔多瓦、 格拉纳达以及塞维利亚。
1908年,康有为还与北极光有过一次梦幻般的邂逅。那天,他和女儿康同璧还在北欧冰海雪山间午夜观日出,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遭遇的奇景:“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如非亲眼目睹,一个封闭国度之人难以如此生动地描述“午夜时分,却日如正午”的极光美景。
二古国游历
康有为还曾寻访印度、希腊,他对于文明古国都很感兴趣,并在笔记中详细记述,加以评论,其内容一方面是对历史遗迹的赞叹与对悠悠古风的怀想,另一方面则伤悼于古国今日的文教衰颓。
康有为敏感于气候风貌,并认为文明气运的存亡是和气候与水文地理直接相关的,游历之时,眼前的故是今非的历史陈迹,也强烈地撩发起康有为的故国之思与人世兴废之忧惧。
康有为的印度和希腊之旅,分别留下《印度游记》与《希腊游记》,此二篇为他的古国旅行记中留存最全和记述最详的。古印度、古希腊是与古中国并驾齐驱的三种文明,代表三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而康有为并不仅仅是参观游览,描述风光,而是企图透过他自己的观察来对不同文明的发展作一估量。
1908年夏天,康有为最后一次旅欧归来,回香港省母,康有为行至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等候黑海船期。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他昼夜都在某园的水榭旁闲坐消暑。夏日中午的东欧公园,独憩于亭上,耳边只有鸟啼之声,数年来的舟车辛劳似乎已经离他远去,他作诗咏其心境,有“绝无人到忘身世,故国园亭梦似归”。这大概是一个常年游历在外的人,最平静安宁的时刻吧。
读中国书,游外国地
康有为海外沿途的见闻议论,集中代表了晚清一代“读中国书,游外国地”的士大夫之心怀和理想。清朝灭亡后,国人对西方世界的文化知识和风俗掌故日益增广,无需借重这些海客瀛谈来了解世界,于是康有为的旅行记在当时大多未得以发表流传。后来,蔡元培欧游归来,倡导带有文化复兴意味的“以美育代宗教”;梁启超欧游归来,抒写《心影录》,宣称西方物质文明的破产;蒋梦麟数年后回忆清末民初之际的留学经历,反思“西潮”,重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投去温情与敬意。他们多少承继了康有为旅行见闻中的基本思路,独行于流亡之途的“天游之民”,于此间当谓“道不孤”。
辛亥革命后,满清的皇权被彻底废除,康有为回国后,曾请著名篆刻家吴昌硕刻过一枚朱文小字印章,别开生面地写道:“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在康有为漫长的流亡生活中,世界各地华侨的慷慨资助,成就了他周游世界的独一无二的非凡经历。在16年中,他的游踪环绕地球三周,足迹遍布五大洲,访问了42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足迹曾至于亚洲喜马拉雅山、美洲落基山、欧洲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都有长歌题咏之作。
康有为为此自豪:“若我之游踪者,殆未有焉!”的确,他的旅行时间之长、涉足之广,在他的时代当之无愧处于冠軍地位。
旅行对康有为,并非陌生之事。他幼时祖父和大伯常带他周游四方,大大开阔了他的眼界。而其所生长的岭南故乡,自明代中西交通之始,即成为了门户之一,如此种种在他心中种下周游世界之壮志。1848年,徐继畲《瀛环志略》在福州岀版了初刻本(戊申本),20年后始得到海内士子们的重视。1874年,康有为十七岁,“涉猎群书为多,始见《瀛环志略》地球图,知万国之故,地球之理”。
1898年,因变法失败,康有为乘英国“重庆号”轮船南下,次日凌晨,奉命逮捕康有为的军队便包围了他京城的住处,将其弟康广仁捕杀。接着对他进行京津陆海大型搜捕,全国缉拿,谓“康有为进丸毒弑大行皇帝,着即行就地正法。”康有为被迫托足海外,作政治流亡者。他终于有机会亲身踏访那些纸上的国名地名,一一验证其上所记所载。
浮海居夷
起初,康有为落足日本,但1899年2月,迫于清廷压力,日本外务省赠与旅费,请康有为离境。他只得离开日本来到加拿大的温哥华。此后,他在加拿大、墨西哥和美国居住了一段时间。华侨冯俊卿帮他在加拿大购置了房屋,进行了装修,并给房屋取了一个名字“廖天室”。此处岛屿众多,周边则是皑皑的雪山。康有为每天游一个小岛,泛舟吟唱,饱览北美的奇异风光。他还在墨西哥住了半年,认真考察了那里的风土人情和人文地理,他对印第安文化尤为感兴趣。通过研究,他大胆推测印第安人可能是中国人的后裔,引起了历史学家的注意。
但这一段时间,康有为的四处奔波还抱持着借助英人力量推倒那拉氏政权的打算,自比赴秦请援的楚臣,“本亟欲有所作为,行色匆匆间无心于观摩游览”。康有为实际专注漫游世界的时间主要在1901至1909年间。因为此后革命之事日渐渺茫,而他羁留海外时日既久,心境亦开始趋于平复。“浮海居夷吾亦乐,花阴徒倚作桃源”(《槟屿月夜倚阑》),1901年夏,康有为在马来西亚槟榔屿安居数月,闻中国局势,感到无力回天。他作诗谓:“人生若飞鸟,太空自飞没。踪迹皆偶留,长久同仓卒”。
1902年初,康有为在以产茶和小火车著名的印度大吉岭居住时,亦称此地可“异域年阑托隐沦”。他在大吉岭修筑草亭,名为须弥雪亭,居住了一年多,至1903年春末方始离去。这里离喜马拉雅山不过80公里。他在女儿康同璧的陪同下,骑马攀登喜马拉雅山南麓,在“世界屋脊”上走了九天,体验了一段非凡的探险生活。
1903年,康有为回到中国香港。不久,康有为策划了一次欧洲之行,1904年,康有为自香港启行,从印度洋入地中海,游历了“意大利、瑞士、奥地利、匈牙利、丹麦、瑞典、荷兰、比利时、德意志、法兰西、英吉利十一国”。
这次游历,他更多将目光放在所到之国的人文、风土、地理、民情。将所见所闻与自己的思索、观点相比照,以寻找一适宜的政治之路给中国。因此他这一路 “考察着重于各国政治风俗及其历史变迁得失,其次则文物古迹”,尤其在意大利和法国的游历感触颇多,都记录在了后来出版的《意大利游记》和《法兰西游记》两本书中。
欧游记
康有为1904年2月从香港出发,先去槟榔屿,短暂停留后,从槟榔屿到锡兰,换船西行,5月2日抵達意大利的布林底西港,然后游历那不勒斯、庞贝古城、维苏威火山、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米兰等地,14日离意入瑞士境,他在意大利待的时间也就两周,看的东西却不少。
康有为的《意大利游记》实际大半篇幅是在古罗马的建筑遗迹中悠游,他平生游踪所至,最关注古物保存,把古物古迹视作文教政俗的物质财富,可以“启发国人之聪明,感动国人之心志”,康有为对比发现,中国宫室多以木构,而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的建筑善用石材,这使得中国的古建筑保存更为困难;古器文物更是“自周秦至今,大厄凡七,小厄不可数焉”,致使秦汉文明“无实形指睹”,进而教读不懂汉籍的西人过客“尊称罗马,而轻我无文”。
他游了罗马建筑,对于罗马的教堂建筑赞不绝口,说即使如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若论壮丽,移于罗马亦不免郐下无讥了,但又写了一篇《罗马宫室不如中国秦汉时》,说他听说古罗马建筑妙丽,十分倾仰,这次来了才知道古罗马建筑不如《三辅黄图》《汉书》所述秦汉盛时。
看了摩色画(马赛克镶嵌画)与教皇像,他也能赏其美好,感叹中国的孔教甚少诸圣的专庙,然而随后话锋一转,谓:“彼敬教愈甚,而教力之压愈甚,于是有千年之‘黑暗世界’”,认为孔子的理论“敷教在宽,不尚迷信,故听人自由,压制最少。”
在游了罗马元老院旧址后,康有为则写了一篇《议院之制必发生于西》的文字。这些游记文章大多是借题发挥,运用经验知识和所见所闻,纵论中国的历史、政俗,其中精华与糟粕杂陈,真理与谬误互现。
1904年至1907年间,康有为曾三度游瑞士,他的《瑞士游记》中对其境内的湖光山色称赏不绝。开篇即言,“瑞士非国也,欧洲之大公园也”,称其“四季宜人,夏则青草绿林,可以避暑;冬则危崖大雪,又能以大湖消寒”。康有为在游记中以他惯用的夸张语气说:“天下山水之胜美聚丽既瑞士为第一,而瑞士之妙丽胜美以攎顺为第一。”这里说的“攎顺”即卢塞恩(Lucerne),以其皮拉图斯山之风光而著名,康有为用“危峰颠白雪”“明月常照人”来状写其景观。康有为对此地很喜爱,甚至还注意到日内瓦等地的房价,或许表示他曾有长住此地的愿望。当时的康有为已与华裔姑娘何金兰结婚,她通晓英语,两人相偕游历欧洲,有家有室,想安定下来也不足为怪。 此后,他又经奥地利、匈牙利、丹麦,一路到了北欧国家瑞典,然后经荷兰、比利时至德意志。在荷兰,他参观游览了沙俄彼得大帝隐姓埋名、易服学艺的造船厂遗址,并购买彼得大帝遗像数十幅,寄赠国内友人。不久,他去往巴黎,再游法国。由于1905年出版《意大利游记》之后,康有为事务繁多,原定继续写的瑞士、奥地利、匈牙利等国游记都搁浅未成。直到1907年,才出版了《法兰西游记》,其中大半篇幅都在叙述法国大革命,以论证自己“只可立宪不可革命”的态度。
还是在1904年,康有为路过瑞典时,便被这里的风情吸引,他在游记中形容瑞典的美景时写道:“瑞典百千万亿岛,楼台无数月明中……岛外有湖湖外岛,山中为市市中山……欲徙宅居之。”他这时手中颇为富裕,斥资买下斯德哥尔摩东南沿海的沙丘巴登(意为盐湖浴场)地区的一座小岛,并在岛上建起中国式园林,取名“北海草堂”。据考证,为购买此处小岛,康有为花了2.8万克朗买下,又花了几千克朗进行修缮。“房屋虽非广大,但约可供十人居住,而且家具及装饰极其豪华,似乎颇为富裕。”
在瑞典生活期间,康有为走访了城镇乡村,参观了监狱和贫民窟,闲暇时到歌剧院、皇宫和公园走走。三年后,康有为离开久居的瑞典,又踏上行程,这次首先游西班牙南部古城,寻访伊斯兰文化的历史痕迹和残余风物。中古时代,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开创过辉煌的伊斯兰教文明。直至1492年,格拉纳达末王穆罕默德七世向伊莎贝尔一世和斐迪南二世交出王权之钥。康有为的行程追溯着摩尔王朝之历史演进踪迹,依次游历托莱多、科尔多瓦、 格拉纳达以及塞维利亚。
1908年,康有为还与北极光有过一次梦幻般的邂逅。那天,他和女儿康同璧还在北欧冰海雪山间午夜观日出,他在诗中描述了自己遭遇的奇景:“夜半十一时,泊舟登山,十二时至顶,如日正午。顶有亭,饮三边酒,视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实不夜也,光景奇绝。”如非亲眼目睹,一个封闭国度之人难以如此生动地描述“午夜时分,却日如正午”的极光美景。
二古国游历
康有为还曾寻访印度、希腊,他对于文明古国都很感兴趣,并在笔记中详细记述,加以评论,其内容一方面是对历史遗迹的赞叹与对悠悠古风的怀想,另一方面则伤悼于古国今日的文教衰颓。
康有为敏感于气候风貌,并认为文明气运的存亡是和气候与水文地理直接相关的,游历之时,眼前的故是今非的历史陈迹,也强烈地撩发起康有为的故国之思与人世兴废之忧惧。
康有为的印度和希腊之旅,分别留下《印度游记》与《希腊游记》,此二篇为他的古国旅行记中留存最全和记述最详的。古印度、古希腊是与古中国并驾齐驱的三种文明,代表三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念。而康有为并不仅仅是参观游览,描述风光,而是企图透过他自己的观察来对不同文明的发展作一估量。
1908年夏天,康有为最后一次旅欧归来,回香港省母,康有为行至罗马尼亚首都布加勒斯特,等候黑海船期。因为天气酷热的缘故,他昼夜都在某园的水榭旁闲坐消暑。夏日中午的东欧公园,独憩于亭上,耳边只有鸟啼之声,数年来的舟车辛劳似乎已经离他远去,他作诗咏其心境,有“绝无人到忘身世,故国园亭梦似归”。这大概是一个常年游历在外的人,最平静安宁的时刻吧。
读中国书,游外国地
康有为海外沿途的见闻议论,集中代表了晚清一代“读中国书,游外国地”的士大夫之心怀和理想。清朝灭亡后,国人对西方世界的文化知识和风俗掌故日益增广,无需借重这些海客瀛谈来了解世界,于是康有为的旅行记在当时大多未得以发表流传。后来,蔡元培欧游归来,倡导带有文化复兴意味的“以美育代宗教”;梁启超欧游归来,抒写《心影录》,宣称西方物质文明的破产;蒋梦麟数年后回忆清末民初之际的留学经历,反思“西潮”,重又对中国传统文化投去温情与敬意。他们多少承继了康有为旅行见闻中的基本思路,独行于流亡之途的“天游之民”,于此间当谓“道不孤”。
辛亥革命后,满清的皇权被彻底废除,康有为回国后,曾请著名篆刻家吴昌硕刻过一枚朱文小字印章,别开生面地写道:“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
在康有为漫长的流亡生活中,世界各地华侨的慷慨资助,成就了他周游世界的独一无二的非凡经历。在16年中,他的游踪环绕地球三周,足迹遍布五大洲,访问了42个国家和地区……他的足迹曾至于亚洲喜马拉雅山、美洲落基山、欧洲阿尔卑斯山和比利牛斯山,都有长歌题咏之作。
康有为为此自豪:“若我之游踪者,殆未有焉!”的确,他的旅行时间之长、涉足之广,在他的时代当之无愧处于冠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