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曾为全国政协委员的93岁的老者王世襄先生献议中国奥组委,希望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中国独有的观赏鸽并展示传统鸽哨技艺,藉以“宣扬、显示中华的传统文化和风貌”。王老建议中提及的“鸽哨”又名“鸽铃”、“鸽笛”,是系在鸽尾的一种特制哨子。人们系哨于鸽尾,借助鸽子翱翔于蓝天,聆听忽弱忽强、或沉或扬之哨音,放飞鸽哨是一种民间游艺活动;放飞鸽哨的关键在于鸽哨,一把品质上乘的鸽哨从制作、佩系到配音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由此鸽哨的制作又是一门独特的民间技艺。
鸽哨的由来
鸽哨源于何时,实无确论,但有研究者称,最迟在北宋时,就有鸽哨了。《宋史·夏国传》曾记有这样一件事:仁宗庆历年间,宋与西夏作战,宋军行军途中遇“道傍数银泥合,封袭谨密,中有动跃声”,打开盒子,“乃悬哨家鸽百余,自合中起,盘飞军上”,鸽哨引得“夏兵四合”,致使宋军大败,这是鸽哨的较早记述,
如果说上例鸽哨是为战争之用,几乎同一时期,北宋诗人梅尧臣作《野鸽》诗,其中有“孤来有野鸽,嘴眼类春鸠……一日独出群,盘桓恣意游;谁惜风铃响,朝朝声不休”诗句。这里的鸽哨已经是人们的游艺之作了。
至南宋时,仍能看到鸽哨的痕迹。诗人范成大《石湖集》中有绝句四首,其题记称“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戏成四绝”,其“四绝”中的第一首是:“巷南敲板报残更,街北弹丝行诵经。已被两人惊梦断,谁家风鸽斗鸣铃。”此时的鸽哨已然与“敲板”、“弹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发展至清时,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有“凡放鸽之时,必以竹哨缀之于尾上,谓之于壶卢,又谓之哨子,壶卢有大小之分,哨子有三联、五联、十三星、十一眼、双筒、截口、众星捧月之别,盘旋之际,五音皆备。”这说明当时的鸽哨制作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了。
延至今天,全国多有鸽哨制作,但北京无论是在类别还是制作技艺上都更为精到。据老艺人回忆,清末民初,北京曾有“惠”、“永”、“鸣”、“兴”、“永”、“祥”、“文”、“鸿”等八大鸽哨名家,并有作品留世。之所以如此,据王世襄《北京鸽哨》一书讲,“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加上清政府为八旗子弟供给钱粮,一大批人长期饱食安居,故得殚精竭智对许多娱乐玩好及其器用设备作不断的研究制作,讲究之多,工艺之精,达到使人惊讶的程度。不少器用如鸟笼、蛐蛐罐、蝈蝈葫芦等都堪称世界第一,故不只鸽哨一项而已”。上面提到的北京老人王世襄就是当代鸽哨制作名家。
鸽哨的形制
鸽哨制作的主要材质是芦苇、竹节和葫芦。芦苇用来做细管;竹节用做管和筒;葫芦则做哨肚。由于管、筒、肚都刮得极薄,所以分量很轻,一把大哨经过上漆,也不过七八克重。除此而外,还有用象牙或虬角做哨口,用银杏、桂圓、荔枝、莲子等果壳做哨肚的,这些鸽哨虽然材质花俏,多不实用。
根据外形,鸽哨分为四大类。葫芦类,是以圆形为主体的鸽哨,外形若球状或扁状,其中又有“大葫芦”、“中葫芦”、“小葫芦”之别。联筒类,指用管状哨连接成行的鸽哨。其中,用细管连接成行的叫“联”,用粗管连接成行的叫“筒”。根据哨子数量的多寡,“联”分为三联、四联、五联,“筒”分为二筒、三筒、四筒,星排类,以托板为底座的鸽哨。小哨或长或圆,均匀地排列在托板上,花辦列七哨的称“梅花七星”,长方形托板上分三行列九哨的称为“三排”,星眼类,是扁圆形哨与管状哨相结合的鸽哨。把扁圆形哨置于中央,在它的前后左右安插管形直哨,依哨数多少,命名为“七星”、“九星”、“十一眼”、“十三眼”,更有“三十五眼”之多者。
鸽哨的佩系
鸽哨佩系前要先“缝哨尾子”。鸽子一般有12根尾翎,在正中4根距臀尖约1.5厘米处,用针引线,平穿而过,然后打结系牢。线宜用优质棉纱线,或鲜艳的五色丝线,用丝线时必须多打结扣,以免滑脱。这是佩系鸽哨的准备工作,北京称之为“缝哨尾子”。
佩系时,哨口朝前,将哨鼻插入4根尾翎正中缝隙内,这时哨鼻上的小孔恰好在尾翎之下露出,用长约5厘米的铅丝穿过小孔,弯成圆圈,两端交接,以防张开。至此一把鸽哨便佩系完成。
由于哨鼻嵌夹在尾翎缝隙中,下有铅丝圈扣牢,其前后又分别被鸽子臀尖及“哨尾子”固住,即使鸽子飞翔回旋、急上、疾冲,或“打鬼翅子”(短时间不规则飞行)也不会脱落。
应该注意的是,“哨尾子”要每年缝一次,时间一般在夏季鸽子换毛结束,新尾翎长成之后。缝时如尾翎未干,针线穿过,翎管将流血而枯萎。冬春之际,天空多有鸽鹰出现,负哨之鸽易遭袭击,造成伤亡:夏季鸽鹰稀少,哨尾子如仍是去年所缝,哨尾子承力有限,有可能出现鸽还而哨失的现象。
放飞鸽哨既要注意季节、天气的变化,又要根据鸽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如雌鸽怀卵时不宜佩哨,雌鸽哺雏时则雌雄鸽均不宜佩哨等。
鸽哨的配音
鸽子有强有弱,负荷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鸽哨的配音,应根据两种情况:一是鸽子的负荷能力,二是哨子的音量和音色。
鸽哨的配音多根据放飞情况而定,如选当年或一二岁的壮鸽,壮鸽精力旺盛,清晨起飞盘旋两三團后即直奔他方,至午时方回,北京养鸽人称为“走趟子”。因此种鸽群远征他方,不宜负重,直线飞行,哨音平直,不会有回荡婉转的韵味,故为它“佩哨”,只是为了收到音讯信号,一般不过分研究。
另一种放飞叫“飞盘”,鸽群起飞后,围绕居所,渐盘渐高,直薄云霄,然后徐徐盘下,齐落瓦面。如若饲养得当,鸽群可以三起三落,历一二小时才收盘归巢,由于鸽群盘旋回转,哨口承风角度不同,强弱有别,鸽哨的配音也耍有轻重巨细的变化。根据哨子的音量与音色,不同音色的鸽哨品种要尽量配备齐全。每个品种宜用多少把,其大小应如何搭配,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即任何一种鸽哨都不宜过多和过大,以免在音量和音色上压倒或掩盖了另外一个品种,为求得最佳方案,有必要把每只鸽子的负荷能力和每把哨子的音量都考虑进去。合理的配音要通过试验、考察才能掌握具体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来拟定如何选哨配音。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鸽哨又是中华民族的精工之作。人们在欣赏奥运会这一世界体育盛事,感受“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类追求时,如果能聆听来自“天籁”之音的问候,应该有悦目怡情的美妙享受。
[责任编辑] 姜 冰
鸽哨的由来
鸽哨源于何时,实无确论,但有研究者称,最迟在北宋时,就有鸽哨了。《宋史·夏国传》曾记有这样一件事:仁宗庆历年间,宋与西夏作战,宋军行军途中遇“道傍数银泥合,封袭谨密,中有动跃声”,打开盒子,“乃悬哨家鸽百余,自合中起,盘飞军上”,鸽哨引得“夏兵四合”,致使宋军大败,这是鸽哨的较早记述,
如果说上例鸽哨是为战争之用,几乎同一时期,北宋诗人梅尧臣作《野鸽》诗,其中有“孤来有野鸽,嘴眼类春鸠……一日独出群,盘桓恣意游;谁惜风铃响,朝朝声不休”诗句。这里的鸽哨已经是人们的游艺之作了。
至南宋时,仍能看到鸽哨的痕迹。诗人范成大《石湖集》中有绝句四首,其题记称“自晨至午,起居饮食皆以墙外人物之声为节,戏成四绝”,其“四绝”中的第一首是:“巷南敲板报残更,街北弹丝行诵经。已被两人惊梦断,谁家风鸽斗鸣铃。”此时的鸽哨已然与“敲板”、“弹丝”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
发展至清时,清人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中有“凡放鸽之时,必以竹哨缀之于尾上,谓之于壶卢,又谓之哨子,壶卢有大小之分,哨子有三联、五联、十三星、十一眼、双筒、截口、众星捧月之别,盘旋之际,五音皆备。”这说明当时的鸽哨制作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了。
延至今天,全国多有鸽哨制作,但北京无论是在类别还是制作技艺上都更为精到。据老艺人回忆,清末民初,北京曾有“惠”、“永”、“鸣”、“兴”、“永”、“祥”、“文”、“鸿”等八大鸽哨名家,并有作品留世。之所以如此,据王世襄《北京鸽哨》一书讲,“北京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加上清政府为八旗子弟供给钱粮,一大批人长期饱食安居,故得殚精竭智对许多娱乐玩好及其器用设备作不断的研究制作,讲究之多,工艺之精,达到使人惊讶的程度。不少器用如鸟笼、蛐蛐罐、蝈蝈葫芦等都堪称世界第一,故不只鸽哨一项而已”。上面提到的北京老人王世襄就是当代鸽哨制作名家。
鸽哨的形制
鸽哨制作的主要材质是芦苇、竹节和葫芦。芦苇用来做细管;竹节用做管和筒;葫芦则做哨肚。由于管、筒、肚都刮得极薄,所以分量很轻,一把大哨经过上漆,也不过七八克重。除此而外,还有用象牙或虬角做哨口,用银杏、桂圓、荔枝、莲子等果壳做哨肚的,这些鸽哨虽然材质花俏,多不实用。
根据外形,鸽哨分为四大类。葫芦类,是以圆形为主体的鸽哨,外形若球状或扁状,其中又有“大葫芦”、“中葫芦”、“小葫芦”之别。联筒类,指用管状哨连接成行的鸽哨。其中,用细管连接成行的叫“联”,用粗管连接成行的叫“筒”。根据哨子数量的多寡,“联”分为三联、四联、五联,“筒”分为二筒、三筒、四筒,星排类,以托板为底座的鸽哨。小哨或长或圆,均匀地排列在托板上,花辦列七哨的称“梅花七星”,长方形托板上分三行列九哨的称为“三排”,星眼类,是扁圆形哨与管状哨相结合的鸽哨。把扁圆形哨置于中央,在它的前后左右安插管形直哨,依哨数多少,命名为“七星”、“九星”、“十一眼”、“十三眼”,更有“三十五眼”之多者。
鸽哨的佩系
鸽哨佩系前要先“缝哨尾子”。鸽子一般有12根尾翎,在正中4根距臀尖约1.5厘米处,用针引线,平穿而过,然后打结系牢。线宜用优质棉纱线,或鲜艳的五色丝线,用丝线时必须多打结扣,以免滑脱。这是佩系鸽哨的准备工作,北京称之为“缝哨尾子”。
佩系时,哨口朝前,将哨鼻插入4根尾翎正中缝隙内,这时哨鼻上的小孔恰好在尾翎之下露出,用长约5厘米的铅丝穿过小孔,弯成圆圈,两端交接,以防张开。至此一把鸽哨便佩系完成。
由于哨鼻嵌夹在尾翎缝隙中,下有铅丝圈扣牢,其前后又分别被鸽子臀尖及“哨尾子”固住,即使鸽子飞翔回旋、急上、疾冲,或“打鬼翅子”(短时间不规则飞行)也不会脱落。
应该注意的是,“哨尾子”要每年缝一次,时间一般在夏季鸽子换毛结束,新尾翎长成之后。缝时如尾翎未干,针线穿过,翎管将流血而枯萎。冬春之际,天空多有鸽鹰出现,负哨之鸽易遭袭击,造成伤亡:夏季鸽鹰稀少,哨尾子如仍是去年所缝,哨尾子承力有限,有可能出现鸽还而哨失的现象。
放飞鸽哨既要注意季节、天气的变化,又要根据鸽子的具体情况而定。如雌鸽怀卵时不宜佩哨,雌鸽哺雏时则雌雄鸽均不宜佩哨等。
鸽哨的配音
鸽子有强有弱,负荷能力也各不相同。所以鸽哨的配音,应根据两种情况:一是鸽子的负荷能力,二是哨子的音量和音色。
鸽哨的配音多根据放飞情况而定,如选当年或一二岁的壮鸽,壮鸽精力旺盛,清晨起飞盘旋两三團后即直奔他方,至午时方回,北京养鸽人称为“走趟子”。因此种鸽群远征他方,不宜负重,直线飞行,哨音平直,不会有回荡婉转的韵味,故为它“佩哨”,只是为了收到音讯信号,一般不过分研究。
另一种放飞叫“飞盘”,鸽群起飞后,围绕居所,渐盘渐高,直薄云霄,然后徐徐盘下,齐落瓦面。如若饲养得当,鸽群可以三起三落,历一二小时才收盘归巢,由于鸽群盘旋回转,哨口承风角度不同,强弱有别,鸽哨的配音也耍有轻重巨细的变化。根据哨子的音量与音色,不同音色的鸽哨品种要尽量配备齐全。每个品种宜用多少把,其大小应如何搭配,都应遵循一个原则,即任何一种鸽哨都不宜过多和过大,以免在音量和音色上压倒或掩盖了另外一个品种,为求得最佳方案,有必要把每只鸽子的负荷能力和每把哨子的音量都考虑进去。合理的配音要通过试验、考察才能掌握具体情况,再根据具体情况来拟定如何选哨配音。
鸽子是和平的象征,鸽哨又是中华民族的精工之作。人们在欣赏奥运会这一世界体育盛事,感受“更高、更快、更强”的人类追求时,如果能聆听来自“天籁”之音的问候,应该有悦目怡情的美妙享受。
[责任编辑] 姜 冰